水泥厂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要求.docx
水泥厂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要求1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各种污水井、阀门井、沉砂池、回流泵房、滤池、设施内部 和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一切通风不良场所、容易造成有毒有 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 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 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未 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 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程序:2.1 开展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估一-填写危险源识 别和控制措施表一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一作业单 位、公司领导进行分级审批一安全监督人或安全员现场确认安 全措施落实并签字一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一安全监督人进行完工 验收并签字f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关闭,交公司办公室存 档并建立台账。2.2 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进行辨识,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告知 作业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2.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有限空间作业标示牌或警示标识牌,张贴作业风险评估表、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5.1 发生异常或事故后应该按程序启动公司有限空间应急 救援预案,并组织救援。5.2 每年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5.3 每年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5. 4现场管理5.4.1 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5.4.2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5.4.3 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召集急救 人员穿戴好防护器具进行抢救,不得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 入抢救。5. 4.4设备外应配备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绳和相应的急 救用品和装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1.1 .5监护人员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 援。2.4 有限空间险作业所使用的工器具、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 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做到配备齐全、安全可靠。2.5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执行相应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相 关安全要求。2.6 6监护人在作业前现场确认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并签字确认;作业监护人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作业完成后由监 护人确认作业关闭。2.7 监督人在作业过程中对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安全措 施落实到位。2.8 对违章指挥,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作业人员违章作 业时安全员、安全负责人或监护人有权要求停止作业。2.9 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的人员原则上应是项目负责 人或安全监护人、技术负责人,同时必须熟知本项目的工作方 案和步骤,熟知危险源及其防范措施,能解答审批人员提出的 问题。2.10 安全监护人应具备发现安全隐患和风险的基本能力, 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技能。2.11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可提前一天开始办理审批, 审批人审核作业方案、安全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 施,签署当前日期;审批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或安全员作业前 现场确认安全防范措施已落实,并签字后才能开展作业。2.12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单许可签发的有效期原则上不 能超过8小时,最长不超过12小时,如工作没有在当班完成, 应重新申请办理。2.13 公司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登记管理台账,作业完成后 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登记汇总,并保存作业单。2.14 14节假日、中夜班或公司领导不上班的情况下有限空间 作业申请需公司领导审批的,执行授权审批和监督;2.15 有限空间作业申请人必须规范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申请 单,注重时效性;2.16 作业人员由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指定,有作业禁忌症 人员、生理缺陷、劳动纪律差、喝酒及有不良心理状态等人 员,不准直接从事有限空间作业。2.17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特种作业的,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 作证后方可作业。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3.1 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 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2 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3.3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 责令退出。3.4 监护人员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全程监督和保 护。3.5 监护人员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 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 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3.6 监督人员负责进行作业前、作业后的现场安全确认。3.7 监督人员负责作业期间要进行不定时监督检查,发现隐 患时及时制止、处理。3.8 作业人员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 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 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3.9 作业人员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3.10 作业人员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3.11 作业人员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 离等双向信息交流。3.12 作业人员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 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3.13 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 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1.1 14停止危险设备的运行和使用,对设备与外界连接的管 道设施进行可靠隔绝,如装设盲板拆卸连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 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3.15 对动力电源的切断,应采用取下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 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3.16 对危险设备可靠切断后,打开设备上所有人孔手孔放 散阀排空阀出气阀料孔和炉门等。3.17 根据危险设备内的介质类型用蒸汽水热水机械通风或 自然通风等方式进行介质的清洗和置换;为防止静电产生导致事故,必须将设备进行可靠性接地,冲入水蒸气时应尽量低压 低速导入。3.18 危险设备内残留物必须尽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净。3.19 作业前,做好有限空间通风检测,确保合格。检修作 业人员进入危险设备内前,要作业负责人对设备内的状况进行 分析或检测;或者强制通风10分钟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3. 20含氧量受限空间氧含量在19. 5%-21%之间,在富氧环 境下不超过23%。3.21有毒气体或粉尘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或低于 允许进入的时间及浓度。3. 22可燃性气体浓度应在其爆炸下限浓度的5%以下。3.23对危险设备内的气体或粉尘进行取样分析或检测不得 早于进入设备作业前30分钟,所采取的样本应是设备内的最高 浓度;工作中断后,作业人员再次进入前应重新采样分析或检 测。3. 24使用具有挥发性溶剂涂料时,应做连续性分析检测并 加强通风措施。3.25进入危险设备内作业的照明电压应使用不高于36V的 安全电压,狭小或潮湿场所应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电压;使 用的电动工具必须装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3. 26在易燃易爆作业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电动 工具,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无断线接头,电源接点无松 动,防止产生电气火花造成事故;作业人员不得穿戴化纤类等 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3.27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作业环境中,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在设备外部应设有急救用的冲洗装置和水源等。3.28 设备内作业严禁抛掷工具材料,也不得将工具材料等 物品放置在人孔边上或设备顶部,以防坠物伤人。3.29 在设备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 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在设备内不得随便开放乙 快或氧气,加强设备内通风。3.30 进入设备内部作业前,所有作业人员要检查安全措施 安全器具,规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3.31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负责人、现场监护人必须坚守作 业现场;对于在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窜入或析出危险物质的情 况下,现场检测分析人必须坚守检修现场,并每隔30分钟进行 检测分析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作业人员立即撤出, 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检测分析合3.32 32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有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3. 33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督人员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3.34作业过程中涉及到其它特殊作业的按照相关作业管理制度执行4安全培训教育:4.1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 救援人员需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保存培训记录。4.2 作业负责人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a .职责;b.进入原则的应用;c.进入准备工作;d.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 何其他特殊危害);e.监测装备、进入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确定与使用;f .进入和进入许可证终止的程序;g.撤离误进入人员的方法;h.移交进入行动职责的方法;1 .保持进入行动符合进入许可证条件的方法;j .评估、验证外部救援方法;k.救援程序。4.3 作业人员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a.职责;b.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 何其他特殊危害);c.危害隔离和验证的程序;d.进入准备;e.危害表现的形式、征兆(或症状)和后果;f .终止进入的条件;g.个人防护装备的确定与使用;h.进入装备的使用(如测试、监测、通风、通讯、照明、 坠落预防、障碍物清除、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i .与监护人双向沟通的方法;j.终止、撤离时机的选择与确定(即监护人命令作业人员撤离时、发现有暴露危险的征兆或症状时、或觉察有受禁止的 条件时、或发出撤离报警时)。4.4 作业监护人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a.职责;b.危害因素评估(如化学、机械、热量、气体、坠落和任 何其他特殊危害);c.人员受到危害影响时的行为表现;d.终止进入的条件;e.随时掌握作业人员数量的正确方法;f .辨别作业人员的方法;g.监督空间内外活动和提醒作业人员的方法;h.监督作业人员及提醒其撤离的方法;i .撤离程序的启动时机和实施;j .救援联络方法;k.急救与逃生、救援过程中的职责;1.1 防、劝阻误进入人员的方法,通知作业人员已有误进 入人员的方法;m.消防、气防器材及安全绳的使用常识;n.交接的时间和内容o.其他注意事项,如不做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4.5 参与受限空间内气体检测、评估的人员,应就如下内 容接受培训:a.辨识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危害特性和预警点的设置);b.采样过程中的危害、预防措施,包括从受限空间内取样的适当方法和开始取样的许可条件;c.测试仪器的选择、使用方法及适用范Ed.采样点的确定及数量;e.采样的代表性(如氧、易燃性、毒性或生物危害);f .确认采样设备的状态并满足样品的体积要求; g.辨别样品是否存在其他危害种类和仪表误差; h.取样分析结果确认。4.6 救援人员应就如下内容接受培训:a.与作业人员相同的培训;b.救援责任;在进入施救时可能面临的危害(如化学,机械,热量,大气,坠落和任何其他特殊危害);d.危害隔离及验证的程序;e.危害因素表现的形式、征兆(或症状)和后果;f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g.进入和救援装备的使用(如测试、监测、通风、通讯、 照明、坠落预防、清障、进入方法和救援装备);h.联络方式;i.人工呼吸和其他基本急救技能。5.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