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x
-
资源ID:96947230
资源大小:15.0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x
专练二十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 2023 江西南昌三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召 开盐铁会议,讨论是否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要不要抗击匈奴等问题。以桑弘羊为首 代表政府一方,贤良文学代表民间人士,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据此可知()A.重农抑商传统面临重大调整B.时局变动引发政策反思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加剧D.察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2. 2023 河南新乡三模据后汉书樊宏传及四民月令等的记载,东汉的地 主田庄从事农林牧副渔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能够基本满足田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 要,这与西汉前期单一经营农业有较大的差别。可见,汉代田庄经济()A,是生产力破坏的结果B.弱化了自然经济体系C.催生了集体农耕方式D.影响了商品经济发展3. 2023 贵阳市三模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红一直是自然经济的代表。然而封建 社会后期却出现了 “其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绩,虽六七十岁老妪亦然。贫家无棉花、芝麻 者,或为人分纺分绩,日不肯暇。其女工(红)巧拙,视布之粗细为差”。这说明()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C.明清之际社会分工逐渐增强D.妇女成为社会主要劳动者4. 2023 潦河市三模明代初年,政府对矿冶业实行“官置炉冶”“尽数解官”的政 策,而明中期以后则“设广秤税”“给票贩运”“听其所卖”。这政策变化()A.促使官营手工业开始衰落8. 刺激了民营矿冶生产的发展C.加强了政府对矿户的管理D.适应了雇佣关系发展的需要5 .清代外销瓷的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 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 B.釉色区别C.器物纹饰 D.产品质量6 .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 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 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8 .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7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 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 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8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8.2023 松原市三模明清时期中国所产布匹中,大约有一半是农家自用布,即使是 商品布中绝大部分仍是农家用有余的部分,在地方小市场上出售给不织布的农户。即使是松 江地区,纺织业特别发达的原因也是因为田亩有限,织布主要供民食和征课。这表明当时 ()A.手工业技术水平低下B.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低C.民间纺织业发展有限1).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9.2023 长沙市二模考古发现,在唐代长沙窑生产的瓷器上,常见西亚的连珠纹、 椰枣纹、狮子纹以及抽象几何纹。近年,考古工作者又从爪哇海域打捞出公元9世纪沉没的 商船,船上发现的唐代瓷器、金银器等文物约67 000件,其中长沙窑瓷器有56 500多件。 这反映出唐代长沙()A,成为全国制瓷业的生产中心B.官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存在相当规模的外向型经济D.与东南亚各国的联系加强专练二十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 B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为了弥补财政空虚因而实行各种官营政策以增加政府收入,但是弊病百出,激起了民 怨,因而到了汉昭帝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于是召开盐铁会议取 消了部分专卖制度与民让利,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 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察举制的情况,排除D项。2. D根据材料“能够基本满足田庄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与西汉前期单一经营农业 有较大的差别”可分析出东汉的地主田庄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生产力破坏,排除A项;东汉的地主田庄经济强化了自然经济体系, 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集体农耕方式,排除C项。3.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封建社会后期,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女性不再纺织一体,而是 专职“纺”或“织。封建经济自给性减少,这说明家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B项正确; 独立的生产部门需要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等,这些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仅 涉及家庭纺织业的情况,未涉及整个社会的分工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女性在社会 劳动中的地位,排除D项。4. B根据“官置炉冶”“尽数解官”“设广秤税”“给票贩运”“听其所卖”可得出,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矿业生产的限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刺激了民营矿冶生产的发 展,B项正确;“开始”错误,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减少管理,排除C项;材料与雇佣关 系无关,排除D项。5. A官窑产品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只供官府和皇室专用,平民不得 使用,因此这些外销产品不可能出自官窑;民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供民间消费,因此这些外销 产品应出自民窑,由此可以知道,其根据是产品用途,故A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 排除。6. B由“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至U "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 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并结合 所学可知唐代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则孤芳排外,体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故选B项;A 项不选,唐宋的政治改革都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会影响瓷器风格的变化;C项与材 料无关,排除;D项不选,材料主要说的是唐宋瓷器色彩、风格等有明显不同,而未比较工 艺的进步与否。7. A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 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 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 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 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8. C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中国所产的布匹大多为农家生产。即使在民营手工业发 达的松江地区,也因田亩有限,需要供“民食”和“征课”才会产生发达的纺织业。这表明 当时民间的纺织业发展有限,C项正确;材料的主体为纺织业,纺织业不能代表整个手工业, 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纺织品的销售状况,不能代表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 项;材料没有提及农民的赋税负担沉重,排除D项。9. 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长沙窑生产大量外销瓷器,这反映出唐代长沙存 在相当规模的外向型经济,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成为全国制瓷业的生 产中心”,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代长沙窑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 涉及东南亚各国,还涉及了西亚,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