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获奖说课稿.docx
济南的冬天获奖说课稿济南的冬天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 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 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 天获奖说课稿,让我们一起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 的感情。一、话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济南的冬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 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 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 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 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 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 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 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 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 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 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 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 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这篇课文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 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 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二、说学情: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一一济 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 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 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 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 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三、定目标:1、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 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 美之情。2、教学的重点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四、析教法: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 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 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 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 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 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 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 维。2、以读促学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 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 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 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 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示例迁移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 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 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 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五、定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 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 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 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 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诵读法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 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 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 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 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2、设问法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3、比较法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从而 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比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 和“冬天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另起一段与 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六、谈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 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好初读,整体将 握精读,学习方法玲品读,体会感情玲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 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一)启发导入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 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 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 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 的方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二)初读,整体将握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 来概括。(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 的印象;二是让学生将握文章总一分的结构。(三)精读,学习方法在初读,整体将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 欣赏的段落,并将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 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 “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方法。然后再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方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 用了这些方法,有无新的写景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 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方法。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 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 所得,学有所用。(四)品读,体会感情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 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 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 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 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将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 你觉得可以吗?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 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将文章由长读短 的过程。(五)习作,学以致用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 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将景物写活、写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