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双文本阅读.docx
高考语文双文本阅读语文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二”为何选用“双文本”阅读?2017版“新课标”“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 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 18个 “语文学习任务群”。“现代文阅读n”涉及其中七个学习任务群:学习 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 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 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新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部分指出:“水平四是高校 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其中都有相关内容明确表明能比较、分析、 概括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如4-2“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 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 要深入探究的问题。"、4-3“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 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 己的看法或质疑”、4-4“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 和观念,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文化观念上的异同”因此, 现代文阅读II出现“双文本阅读”,甚至是“多文本阅读”,是群文阅读、 比较阅读等新课标理念在新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选用双文本阅读,拓宽了题材,增加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 能力。“现代文阅读口”涉及的7个学习任务群在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 都有对应的单元内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必修下册第 二单元、第六单元;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 二单元、第四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其体裁涉及小说、 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诗歌、戏剧等。聚焦课本是高考复习备 考的基点和原点,如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双文本阅 读”,其主要考查小说和纪实作品在文体和艺术表现上的区别,对应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在第二单元单元提示和单元研习任务中对 该内容都有具体的学习要求:“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 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 格”。因此,“双文本阅读”是立足教材,研读教材,探寻“教考衔接”的 命题趋势。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单篇文学类文本阅读,能掌握一定的阅读 方法,能据点规范答题,但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到学生对于“双 文本阅读”,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不清楚两个文文本间的关系, 不知道如何提炼要点,组织答案,规范答题。针对以上分析,可将“现代文阅读H之双文本阅读”复习安排5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从整体上了解该考点命题形式、分值安排等情况,余 下4个课时分别就该考点综合命题:印证型、关联型、阐释型、启发 型四种题型分类重点突破。本文以第二课时印证型为例,讲解其在 高三一轮复习中的教学策略。根据语文学科素养目标的要求,将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 .归纳总结综合命题“印证型”题型的解题方法 及答题模板,并规范答题;2.根据解题方法、答题模板进行练习巩固。 重点是归纳总结综合命题“印证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及答题模板,并规 范答题。难点在于将文本二的观点与文本一的情境一一对应。“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 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故本节课采用小组互助学习、 教师点拨;“新课标”“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明确指出:“建 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故本节课采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PPT、投影展台等;教学过程应体现高中课改特色,呈现 “高效课堂”。故本节课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即:课 前回顾、本节目标、高考试题对应点、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当 堂检测、课堂小结。新高考双文本阅读一作品和理论的互证1 .了解新高考省份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设置的变化趋势,把握考 试改革方向。2 .初步探究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双文本阅读试题的答题思路。、2021八省联考国文教员金克木8 .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结合文本二,分析作 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4分)答:气派不大;传闻居多;体裁包罗万象。解析:传统小说 的特点,从“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提取关键词气派不大; 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可提取 关键词“传闻居多;从“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小说的体裁也够包 罗万象了提取关键词"体裁”包罗万象,再分条列项即可。9 .如欲以"一则渐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 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 观念。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湖北龙泉、宜昌一中2月联考)寻找王x成张港3 .读了文本二,如果要把寻找王x成推荐给故事会,你将从 哪些方面阐明理由?4 .寻找王x成是怎样运用各种手法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 向故事核的? 参考答案3 .事件真实感人;叙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本身是一 篇好故事,主旨明确,赞美高尚人性,极具普世价值。4 .设置悬念。小说从题目开始制造悬念,主体情节部分不分时间地 点人物地从错误的角度猜测李志鹏的笔迹和社会关系,引导读者探求 交给谁的问题但不讨论“谁的包,直到文末才解开谜底。波折延 宕。小说讲述从龙门农场到上海的手绢包故事,时空跨度巨大,但一 直把"我排除在李志鹏的社会关系外,造成多次寻而无果的波折情节, 推迟真相的出现。三、三个小女孩季羡林8 .文本二中,作者认为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作家“简练描摹,煞费苦心 的结果,请以三个小女孩为例,分析其具体表现。(4分)9 .季羡林对一些散文家论调的批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8 .选材上,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人物刻画上,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 实感人。语言表达上,叙述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又饱含深情。(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9 .同意。(2分)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在创作 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4分)不同意。(2分)散文家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 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 “随的。(4分)四、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朱光潜8 .贾平凹对当今的散文创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本二,分析 其心目中好散文的特点。(4分)9 .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 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参考答案10 要有真情,散文应是有感而发,不可有太强的功利性。要有 趣味,要关注形式、语言、节奏,可用闲笔。(每点2分,写对一个 要点得1分,分析正确得2分。)【解析】扣住文本二的两个重要 观点句子,即可组织答案。11 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 友人的真挚情意,真实动人。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颇 有趣味。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每 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研究规律1 .阅读材料双文本:文学类文本(感性材料)+文艺理论(理论材料);2 .新角度试题考查涉及两篇文章的结合理解:以文艺理论的解读关照 具体文本,用具体文本开佐证文艺理论。应对策略1 .读懂文本二阐述的文学理论,大致梳理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2 .拿文本二的观点对照文本一的相关内容,找出二者之间的互证关系;3 .加强审题训练,依据问题分条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