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docx
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一)、今后五年科技工作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根据科技“十一 五”发展规划,全区初步建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 的新型科技基础支撑体系;按照*实际,建立并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市 场配置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强高新技术的引 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在重 点领域力争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的成熟高技术成果;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居省内领先, 部分产业技术运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简单概括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科技创新合作 化,科技服务社会化。20*年“创强”工作各项指标达到省科技强区 要求,20*年上半年申报,20*年10月通过验收。今后三年将以科技 强区为推动,使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全面贯彻落实各种激励企 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 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技术孵化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加快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在应用开发研究领域,探索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2、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平台建设。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 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研机构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特色基地,实施集群创新,形成产业集群。加 速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尤其是支柱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块状产 业达30亿元产值的行业,都建立行业创新平台。继续做好科技企业 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中介组织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繁荣 技术市场。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区科学技术奖励 办法,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制定落 实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以及科技活动中培养稳定优秀人 才保障措施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加大科技特派员下派力度, 培训一批基层科技实用人才;积极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和基层 就业;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 才辈出,人尽其才。4、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 境,促进科技创新、培养优秀人才、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争取在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科技人员份额有所上升,提高科技人才政治待 遇和参政议政积极性;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工作,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加大科技执法力度,提高依法 执政水平;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 创新精神,加强对科技知识、科技专家、科技创新实践的宣传,普及 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 科技意识;四是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 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激励机制。(二)、20*年的主要工作20*年,*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围绕科技“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十六字指导方针,在提升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促进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方面,着手进行重点突破、重点攻关, 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科技基础。1、继续抓好科技经济观的指导思想与大科技工作思路落实。科 技经济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不断强化科技经济观的指 导思想,大力支持共性的行业研发中心,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 继续抓好“大科技”工作思路的落实,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 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加强科 技创新中心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一些受益面广、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的行业科技问题,使科技对经济与社会的贡献率不 断增大。2、全力以赴完成科技强区的创建与验收。省委、省政府关于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 29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科技强市和科 技强县活动的通知(浙委办发(2004) 29号)的要求,全省上下各 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积极响应,形成了创建科技强县(市、区)活动 的高潮;“创强”不是比先进,而是比实力,20个考核指标,囊括 了科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有综合总体指标,又有人均值指标, 目前温州地区已经有瑞安和乐清通过了科技强市的验收;今年创建, 明年申报验收的有我们*和瓯海、鹿城三个区,竞争相当激烈,压力 比较大。区委、区政府也很重视创建工作,召开了四套班子参加的区 自主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创建科技强区的实施意见。在区委、 区政府的领导下(建议成立区创建科技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 申报科技强区20项指标的落实工作,加快创建“科技强区”的步伐。 一是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以此带动企业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入 到科技事业工作中去;二是继续健全和完善*科技信息网上的网络申 报系统,使我们能对企业各数据迅速准确掌握;三是分组分片落实到 人,下沉到企业,一家家研究,解决问题,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四是 建立相关制度,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以此形成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局 面,力争20*年10月通过“科技强区”的创建验收。3、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四 方面:一是重点扶持以机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尤其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一一温州 市制药装备业基地*分基地和浙江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一一*食 品与制药设备产业基地,加大力度,重点支持。二是利用各种抓手, 促进高新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实施科技重大项目,解决共性关键技术 难题,发挥支柱产业中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四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 提升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注重电子信息等技术与传 统产业的嫁接和信息化改造。4、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区集产学研 为一体,开展支柱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攻关,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 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支撑。该中心包括国家中药现 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和浙江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科技创 新,十大支柱行业中的主要行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和科技培训中心、 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科技信息中心、国家大院名校联 合研究院*分院等科技基础设施。今年做好前期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争取在明年开工建设,20*年完成。5、全面提升我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区委、区政府的 战略部署,提升我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在十大传统支柱产业中,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力争传统 产品高新化;二是以科技优化和提升灵昆等地以观光、垂钓、旅游、 赶海、品鲜、购物和体验渔家风情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三是利用 科技手段支持做精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实现商品住宅精品化、智能化。 支持构筑布局合理的商贸购物网络与现代化物流业,做强商贸业,提 高竞争力;四是提高山上大棚杨梅、平原大棚蔬菜、滩涂标准化海水 养殖的“三带”发展战略中的科技贡献率,使我区农业向规模化、专 业化为主的具有*特色的都市农业进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区 各个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使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地位更高一级。20* 年,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15项,省级科技项目35项,市级科技项目 40项。(三)建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有资 源要素做保障。我区目前产业层次低,生产水平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名牌产品少、龙头企业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形成普遍 共识。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是仅仅靠宣传、 口号、会议就能做到的。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全力促进,才能完 成。在众多的资源要素中,土地的瓶颈制约是最严重的问题。为此我 们必须盘活存量土地,切实提高集约用地水平,建议在灵昆建立一个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具有自己产业特色的新兴高新技术园区。 设置市级或者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才可以进入的高门槛,对符合国家高 新技术产品目录的企业给予优惠。对城区那些产业层次低、污染大、 能耗高的企业进行整改,愿意转行进入层次高、污染小、能耗低的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给予支持和鼓励,对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关 闭、拆迁。通过整合土地等要素资源,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 使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