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调研.docx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调研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调研市财政局近年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并且制定 T “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 方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我市按照中央、省、 市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 大对“三农”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我市农业 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一、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20-20_年我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72490. 5万元,主要用于 以下几个方面:1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五年共投入水利建设 资金11543. 88万元,用于市、镇河道的疏浚整治和长江堤防、水闸、 涵洞的建设、养护;安排土地复垦专项经费8873. 4万元,复垦面积 15178. 3亩;投入1667. 3万元,建造206座小型农桥;投入资金1. 2 亿元,修建农村公路774公里;投入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资金528万元, 完成2800户一池三改;安排林业绿化资金757.91万元,植树造林 4. 25万亩。2 .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15万 元,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发展资金165万元,农发基金20_万元,农 业科技三项费用600万元,技术推广经费73. 08万元,重点扶持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现代农业的建设。3 .支持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近几年来共发放直补资金 6852.47万元,惠及15万农户,能繁母猪补贴H7万元,机动渔船 价格补贴434. 77万元,小麦良种补贴64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600 万元,农机具补贴217. 39万元,稳定了农业生产,保护了种粮农民 的积极性。安排资金559.45万元,支持各类成教、职教和社会培训 机构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 7万人,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3689人,转移输出17. 86万人,改善了农民的就业条 件,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市不断适应 形势的需要,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办法。1 .建立了支农资金市、镇财政报账制管理体系。重点项目资金 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要求到财政部门报账,市、镇两级财政部门设立 专账,专项核算,根据项目建设合同书,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资金, 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2 .建立健全专项工程项目库制度。我市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需 要,经过专家论证和领导批准,建立支农项目库,项目申报时,按照 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的原则,从项目库中提取上报,避免了项目申报 的盲目性,使项目申报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3 .项目实施推行政府采购、项目监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 过程引入竞争机制,做到阳光操作,如农桥建设,我们实行统一勘测 设计、统一编制概预算、统一监理、统一报账、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制度。4 .强化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一般项目,由财政稽 查科牵头,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验收,对整个收支活动进行事前、 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对双清工程、土地复垦等重点项目,由市 纪委会同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对实施村进行逐个验收,工程达标 方可拨付资金;同时我们还聘请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目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 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资金分配中存在着部门、项目交叉重叠。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由多个部门管理,各 自的投资范围和内容没有明确划分,存在着多个部门安排同一个项目 的现象,致使一些项目交叉重复、多头管理,资金分配交叉、分散, 形不成合力,相应提高了资金管理成本。2 .资金管理方式不尽科学合理。目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繁多,对每个项目都制定了不同的项 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不论项目规模大小均要求实行财政报账 制,要求开设专户,专账核算,人为的加大了基层财政部门的压力。3 .资金安排重点不够突出。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项目涉及农、水、田、路、林等多方面, 需要扶持的项目多,一些项目主管部门“效率优先、重点突出”的观 念又比较淡薄。在资金安排上存在着平均主义思想,难以做到重点突 出。4 .配套政策过多,基层难以落实。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很多项目都附带配套资金 的要求,市级财政在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难以满足上级要求的配套 资金。5 .资金使用中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现象O各部门在上争项目、上争资金时积极性很高,但资金到位后, 存在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不重视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的现象, 个别项目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给项目后期管理和检查验收带来了困 难。6 .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项目的管理和效益的评价指标不 完善,责任不明确,问效制、问责制难以落实。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关键在于建立健 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1 .完善项目库建设,突出支农资金投入重点。进一步完善支农 项目的论证、专家评审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投入重 点放在农民最关心最需要的公共项目上,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上,放在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上,放在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上, 对申报的支农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上报,确保上报项目质量。2 .坚持多元化投入,完善支农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 股份合作、资本运营等市场和经济手段,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相 结合、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建立起“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 支持为辅助;地方投入为主体,上级补助为辅助”的多元投入新机制, 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同时财政支农资 金的投入方式要科学合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 如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政府财政要采取无偿 直接投入的方式,其他领域的投入,财政可采取有偿补贴、贴息、以 奖代补或税收优惠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 导社会资金投入,以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3 .转变资金拨付方式,实现支农资金打包整合。按照“存量优 化,增量调节,预算内外统筹,跨部门整合”的原则,整合支农资金, 归并支农项目,对支农专项资金实行跨部门、跨级次打包整合,集中 财力、形成合力、捆绑使用,解决一批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 大问题,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4 .规范支农资金管理,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首先要完 善各项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是规范支 农资金管理的依据,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的要求,将农业财政支出中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 理以及支农资金使用范围、分配、配套、拨付、使用、报账、监督等 各环节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 工明确、覆盖全面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其次要制定项目立项审 批、实施、监督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制度。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相 关部门的责、权、禾I,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是 要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支农资金财政审核报账制,变 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把资金管理贯穿于项目建 设的全过程。财政部门成立支农资金审核审批小组,由纪检、监察、 财监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定期审核报账资金,全面掌握资金使用情 况,确保专款专用,杜绝以虚拟工程项目、虚列工程成本、虚报工作 量,挤占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5 .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综合评价。一是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 绩效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主 要评价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重点检 查和评价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申报、立项、执行的适当性和合理性;检 查和评价资金筹集拨付的合规性和效率性;检查和评价资金使用管理 的合规性、效益性。二是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如发 现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挪用资金等行为的,在办理年度决算时应扣减 所挪用的财力,下一年度不再安排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通过这种财力 抵减机制来促使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第三 是实行财政支农工程项目审计,委托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对财政支农 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评价。通过以上 各种措施,把监督和管理贯穿于支农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 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四、几点建议1 .按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要求,农业专项资金全面推行财 政审核报账制;2 .建议上级部门制定统一、规范、适用所有农业专项资金的管 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具有可操作性;3 .建议上级部门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搞一个规范性 管理的示范点,组织观摩,在面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