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酸和碱 达标检测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
资源ID:96991468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化学】酸和碱 达标检测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达标检测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C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2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I)喷稀醋酸 ()喷水()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IV)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A只有实验IV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B实验IV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由实验I、IV推断,实验IV中有酸性物质生成D对比实验、IV可知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需要有二氧化碳参与3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Bc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D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SO424如图的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M和N反应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盐酸和石灰石稀硫酸和锌水和固体氢氧化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ABCD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稀盐酸加水稀释B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6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用润湿的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其酸碱性强弱D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7某同学在常温下,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并绘制出如下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pH大于7B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C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溶液中Na+数量不变D烧杯中溶液在a、b和c点时,溶质均有2种8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都会改变9 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跟石蕊试液类似。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加入的调味品可能是()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气密性检验BCO2验满C 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pH11下列4种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 A pH(23)B pH(45)C pH(34)D pH(56)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NaOH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水,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B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D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二、非选择题13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人类当前及未来必须完成的最大任务。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指从二氧化碳的生产、运输、存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以达到碳减排目标的技术。在进行相关学习后,小明对此内容进行了思考:(1)在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植物的 。(2)从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小明提出可用Ca(OH)2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若吸收88g CO2,可同时产生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3)以手持技术实验探究水、Ca(OH)2溶液以及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以上三种物质中,对CO2的吸收效果最好的是 。请写出该物质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中的X溶液是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2)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使用的NaOH溶液已经变质,则实验时还可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3)结合图像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a点溶液显碱性B加入10 mL Y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烧杯中NaCl的质量分数一直增大(4)从微观视角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在溶液中,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和碱解离出的 结合生成水。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产物有硫酸盐的化学方程式: 。15回答问题(1)图I是晓娟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佳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II。【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如图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每隔1.5-2cm滴一小滴酚酞溶液),将试管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脱脂棉上。实验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 ,这一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16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下列化学实验中都用到了玻璃棒,根据实验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应将C中实验归为 组(填A或B),理由是 。A组B组C蒸发浓硫酸稀释过滤测定溶液的pH物质的溶解(2)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如:N2+3H2 2NH3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的同时,氨气也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请你写出一个学过的类似上述反应的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题中叙述,氢气燃烧和水通电分解这两个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 (选填“是”或“不是”)。 17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测定该补钙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取 10 片该品牌钙片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下:(1)实验室应将稀盐酸存放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2)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3)图中 B 点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简要写出测定 B 点时溶液 pH的操作步骤 。(4)求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溶液变红,现象描述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描述正确;C、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没有气泡生成,现象描述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现象描述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分析;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会与稀硫酸反应;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2【答案】C【解析】【解答】A、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实验的紫色石蕊纸花也会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水、二氧化碳分开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时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需要实验、对比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通过实验可知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由实验、推断,则说明实验中有酸性物质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并不是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分析;实验中有酸性物质生成;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但是并不是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结论太绝对。3【答案】C【解析】【解答】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A、在a 点时,部分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反应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C、设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CuSO4+2NaOH=Cu(OH)2+Na2SO4 80 98 x 24.5g80x=9824.5g,解得x=20g。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g100g×100%=20%,符合题意;D、在d点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存在的离子为Na+、SO42,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A、根据a点部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未反应分析;B、根据c硫酸完全反应,部分硫酸铜反应分析;C、根据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D、根据d点氢氧化钠和硫酸、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分析。4【答案】A【解析】【解答】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故可能。故选A。【分析】根据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分析。5【答案】D【解析】【解答】A、向稀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但溶液始终显酸性,故pH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选项错误;B、 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选项错误;C、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但不会减小到0,选项错误;D、反应开始前,溶液的溶质为氢氧化钡,开始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没有新的溶质生成,故溶质质量减小到0;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变成了硫酸,质量开始增加,相当于变成了稀硫酸溶液,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依据相关知识,分析图像变化。A、 稀盐酸加水稀释,不管怎么稀释,稀盐酸仍是稀盐酸,pH只会低于7;B、根据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分析;C、根据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分析;D、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分析。6【答案】D【解析】【解答】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故错误;B. 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错误;C.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故错误;D. 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D、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7【答案】D【解析】【解答】A. 由图示可知,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b点时溶液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溶液中Na+数量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烧杯中溶液在a、b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大于7、等于7、小于7,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溶质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氢,溶质不是均有2种,故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分析。B、根据b点时溶液时溶液的pH等于7分析。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D、根据烧杯中溶液在a、b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大于7、等于7、小于7分析。8【答案】D【解析】【解答】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不符合题意;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不符合题意;C、 当氨分子运动到乙烧杯中,会使乙烧杯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不符合题意;D、 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不会改变 ,不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及碱性分析,当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中,会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9【答案】C【解析】【解答】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说明加入的物质为酸性物质,可能是醋酸,故选C;故答案为:C。【分析】花青素遇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跟石蕊试液类似,则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10【答案】C【解析】【解答】A. 检查气密性检验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故错误; B. 二氧化碳气体验满 时,需要在集气瓶口进行,故错误;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 D. 测溶液pH时,试纸不能直接蘸取溶液,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大气压原理检查气密性。 B、根据气体验满的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C、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11【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以看出,4种水果的pH都小于7,且pH越小,酸性越强,A中pH最小,故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A。 【分析】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12【答案】D【解析】【解答】A、NaOH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水,溶液温度不会发生变化。A答案错误;B、电解水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答案错误;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先减小,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不变。C答案错误;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溶液的pH增大,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发生反应,溶液的pH不变,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D答案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温度不变分析;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分析;C、根据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分析;D、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13【答案】(1)光合作用(2)200g(3)NaOH溶液;CO2+2NaOHNa2CO3+H2O【解析】【解答】(1) 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主要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营造氧气,故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2)解:设氢氧化钙吸收88g CO2时,同时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CO2+Ca(OH)2=CaCO3+H2O4410088gx4488g=100x解得x=200g答:氢氧化钙吸收88g CO2时,同时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200g。(3)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图所示,大于80秒的相同时间内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更好,二氧化碳最少,压强更低;氢氧化钙的饱和浓度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少,效果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 NaOH溶液 ,CO2+2NaOHNa2CO3+H2O。【分析】(1)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来解答;(2)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碳酸钙的式量来解答;(3)根据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图示分析来解答。14【答案】(1)稀盐酸;由无色变为红色(2)HClNaOH=NaClH2O;溶液中冒气泡(3)B;C(4)氢氧根离子(或OH);2NaOHH2SO4=Na2SO42H2O【解析】【解答】(1)由图乙可知,反应时溶液pH从小于7逐渐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则烧杯中X为稀盐酸,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随氢氧化钠的加入,烧杯内溶液颜色变化是由无色变成红色。(2)该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若使用的NaOH溶液已经变质,则部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时还可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3) a点溶液pH小于7,显酸性,A错误; 加入10 mL Y溶液时,溶液pH=7,即恰好完全反应 ,B正确;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正确; 烧杯中NaCl的质量随反应的发生增大,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氯化钠质量不变,但溶液质量随氢氧化钠的增加而增大,氯化钠质量分数减小,D错误。(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在溶液中,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和碱解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氢氧化钠等碱与硫酸反应符合中和反应原理,且有硫酸盐生成,则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分析】(1)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及稀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3)根据pH小于7,显酸性,溶液pH=7,即恰好完全反应 及中和反应放热分析;(4)根据中和反应实验及氢氧化钠等碱与硫酸反应为中和反应且生成硫酸盐分析。15【答案】(1)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2)从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脱脂棉上【解析】【解答】(1) 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是作对照,进行对比。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D试管中温度高于C,则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 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 实验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从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 ,这一实验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有可能是将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脱脂棉上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析。(2)根据分子的不断运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分析。16【答案】(1)A;玻璃棒均起搅拌作用(2)CO2+H2O H2CO3(合理即可);不是【解析】【解答】(1)下列化学实验中都用到了玻璃棒,根据实验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应将C中实验归为A组,理由是:玻璃棒均起搅拌作用;(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氢气燃烧的条件是点燃,水分解的条件是通电,条件不一样,故这两个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分析】(1)根据几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17【答案】(1)细口瓶(2)此时10 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3)小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4)解:设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7350gx=CaCl2+H2O+CO2442.2g7344=50gx2.2gx=7.3%答: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2) A 点表示的意义是:10 片该品牌钙片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3)A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B点溶液中的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的pH小于7,测溶液pH的方法是:将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溶液的pH;(4)将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方程式,可以计算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2)根据A点的意义分析;(3)A点时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之后酸过量,溶液ph<7;(4)根据图像分析,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将二氧化碳的质量带入方程式,可以计算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可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 / 1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