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2 沪教版.docx
-
资源ID:96995879
资源大小:13.6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诸葛亮和小皮匠2 沪教版.docx
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土、兵、击、挡、备、支、军"8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8个生字。相识部首匠字框,并知 道匠的笔顺规则。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3、接着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4、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慧人,并在课后找寻拓展聪慧人的故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L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3、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了解诸葛亮想的方法失败缘由,小皮匠想的方法胜利的缘由。4、了解牛皮的特点并知道诸葛亮和小皮匠都各有其聪慧之处。教学过程: -引题1出示图片小挚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人是谁吗? 是的,这位手执羽扇、英姿勃发的智者正是千百年来被人视作为才智化身的诸葛亮。介绍:诸葛亮姓诸葛,(对,这是一个复姓),单名一个亮,字孔明,号卧龙,他足智多谋、擅长用兵,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2引出课题 今日我们就来读一读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出示课题一起来读一读课题3 "匠”是这一课的生字,它的读音是三拼音,且是一个后鼻音,"匠字框" 是他的部首,但在书写时要留意是它的最终一笔,让我们一起拼读并书 空"匠”这个生字。"匠”是指有特地手艺的人,皮匠就是指以制作皮制品为生的手艺人,除此之 外你还能给匠找一些词语挚友吗?生组词,师点评出示词语,读词语(各行各业都有能工巧匠)二学习课文(一)学习课文1、2节1三个小皮匠和诸葛亮有着什么关系?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一句 话干脆概括了他们的关系。朗读时留意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出示自学要求2 (出示句子:这真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找得很精确,"赛"表示赛过,比过的意思。让我们读好这句话。3为什么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皮匠会赛过足智多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呢?4 (出示1、2节)让我们跟着课文一起回到三国时期。谁能读读课文的第一 句话。学习第一句话中的三个生字:土兵、(土 :字形有什么须要提示的?兵: 读准后鼻音)击(师板书范写,生视察笔顺) 齐读第一句话。只要渡过乌江,就能追上并且可能击败敌人。可是他们有没有顺当渡江呢,面 对渡江的难题,诸葛亮用了哪些方法?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读1、2小节,思索。(指名2生读,生答)5诸葛亮用了 "架人桥"和"乘木筏”的方法来渡江。什么是架人桥?(出示 图片,师释:人站水中,肩上抗木)6缺憾的是这个方法失败了。为什么不胜利?请大家自己读这2小节,找找缘 由。7请你读这一节,让我们听听失败的缘由在哪儿?(回答时可进行说话训练: 因为“"所以"")8的确,因为乌江水很深,人在江中根本无法站稳脚跟,再 加上水流太急,更简洁使人失去平衡,这真是水深流急。9诸葛亮随即采纳了另一种方法"乘木筏",请你用部首查字法查查"筏" 是什么意思。(生找到后出示说明)10因为筏是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惋惜的是这种方法也没有获得胜利。11哪位同学已经理解了,能从朗读中让大家明白,来读一读1、2小节,让 大家听听他有没有找到失败的缘由。12我听出了,因为江中有礁石,这是一种江河中的岩石,很简洁引起沉船事 故。再加上水流很急,使木筏冲上了礁石,撞坏了。1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节,读出诸葛亮的军队在渡江时遇到的困难之大。(一)学习课文3、4节1诸葛亮终归是个高超的人,当他因为想不到好方法渡江而发愁时,他并没有 一意孤行,而是想到了求助他人。于是他叫人张贴布告,征求过江 的方法。2 "布告”是张贴出来通告群众的文件,请四人一小组结合1、2节探讨并把 诸葛亮的布告填写完整,随后派一名代表上台扮演士兵来为大家读读这张布告(出示图片,指导学生仿照士兵的语气读布告)3于是有三个小皮匠揭了布 告来见诸葛亮。我这儿有张布告,你会揭吗?(出示已贴在黑板上的纸布告, 师释:揭就是把粘着的物体分开或者把盖着的物体取下,而不是随意一撕)4 (出示第4节)师引读:他们让诸葛亮打算了三千张牛皮。他们用牛 皮做成了很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 江。5牛皮筏子为什么能过江呢?请大家再读读第四节然后回答。(生:牛皮筏子 不怕撞)6这说明牛皮筏子很坚韧、有弹性。那假如当时有海绵,而海绵也有弹性,不 怕撞,可不行以作为渡江的工具呢?(生:海绵会吸水,牛皮防水)7对,坚韧有弹性而且防水,这就是牛皮的特点。只要将里面充气,就成了一 种新型的改良的渡河工具。三总结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是小皮匠为诸葛亮出了用牛皮筏过江的方法解决了 蜀军的难题。1这就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谚语的出处。让我 们一起来读好课文。师释:因为小皮匠常常和牛皮打交道,熟识牛皮的特性,因而在渡江这一问题上想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方法,我们不能简洁地认为他们真的能赛过诸葛亮。这也说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有着其特有的才智与实力,这正应了一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出示)同时,这句话也说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气时有限的,正所谓"柴多火焰高,人多智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