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
XX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 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 依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 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 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 最后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 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 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 的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通过 独立地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办学特色;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 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 的课程;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 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把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高 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切入点,以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丰富 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特长,从而实现我校“人人得到最优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作为校 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逐 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35年内构建学校创新型、开放性、个性化的校 本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校 本课程中得到特长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及时补偿,成长为人格健全,能力见 长、身体健康、学识渊博,具有合作精神和负责态度的创新型人才。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发 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二)原则:1 .以生为本原则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 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出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2 .课程全面发展原则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 用;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 规范管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 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3 .学校活动课程化原则牢牢树立课程意识,学校及各功能处室和教学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可以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军训、国旗下的讲话、学习方法知识讲座、 感动时刻演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剪纸、书法、绘画、葫芦丝吹奏、各种球类活动、健美运动、 文学沙龙、文学社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4 .隐性课程显性化原则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 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 范和态度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经验, 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 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班风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吃 苦精神锻炼等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意义深远。许多课程不是能编成书讲 授的,而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指通过对隐性课 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 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 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三、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一)校本课程的实施1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 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并在全校教师中公开竞聘校本课程 负责人,由负责人牵头制订、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与开发纲要, 全面整合校内、社区的教学资源,调动各学科教研组、各科室的科研力量, 选拔优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业余特长的教师群体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 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课程纲要的撰写与校本教材编定、课程实施与评价, 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细则与管理措施,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 和开发成果进行最终的审定。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2 .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 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开 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第二条途径是教师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用比较适合的课程,有计 划、有重点地开发新课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 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以适应教师具体 的课堂情境,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第三条途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 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如:(1)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社区人才资 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 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3)利用实践活动基 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写成一本书,但必 须要有一个开发方案,围绕该方案进行。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树立“活动即课程,处处皆课程”的新课 程理念。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学校 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班级化,隐性课程显性化。(二)校本课程的管理1 .建立良好的课程研究组织机构。根据确定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 科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小组,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 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2 .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科处组织,各学科、各 职能处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上交教科处。教科处报请校 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指导各学科、各职能处室进行校本课程开 发方案的修订,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需要校本教材的指导其进行编写,然 后印刷。3 .加强教师的培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全 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 和合作精神。4 .教学部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三个年级进行 校本课程教学的班级、内容、授课教师、学生人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 各教学部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 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 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 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 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可表现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学和学生 素质发展三个方面:(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不是非得让教师编教材,而是基于一定的校本课程开 发方案让教师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过程。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 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方案实施可行性的评价。因此,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教师编写课程的一个蓝图,它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制 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预期的课程实施方略、课程资源的安排、本 课程的优势与不足的分析。具体形式有: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 学案等。对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诊断方案是否成熟可行,从而对校 本课程作出鉴别与选择,为进一步的课程修正提供信息,为学生进行课程 的选择作出前期的质量监督。(二)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 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以有效 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 息。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生的 学业进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也应该是形成性的 评价,以利于对校本课程的方案进行不断改进、完善,促进教师教学不断 改进,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在校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性的评价。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要有勇气客观地正视自己已做的课程事务,敢于否定自己的 不当之处,并积极寻求补救的措施;要从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自己 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等内容进行反思,并在反思后不断地对课程进行重构与改进,使教师 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日趋提高。(三)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 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注重“三维”目标评价和形成性、 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 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校本课程的评价手段灵活多样,要对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但应立 足学生参与。评价采用等第制或学分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 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 相结合。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 演、竞赛、评比等等,在实践中要及时总结这方面做法和经验。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目标,为 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提供基本教学材料。1 .校本课程教材最好与各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实 践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校本课程教材中延伸、 综合、重组与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 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可能的情况下,校本课程教材和 某些学科教材综合使用。2 .注意联系实际的问题。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大多是适合学生学习和 探究的某个问题或小专题,这些小问题或小专题可以是人文类的,也可以 是科技类的,既可源自社会领域,也可源自自然领域和人类自身领域,既 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跨学科式的,既可偏重于学术性、理解性、思 辩性,也可以偏重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但这一切问题不同于学科教 学中的学业问题。3 .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预先规定好的,标准统一的东西,而是根 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资源、条件而确定的,同时校本课程 教材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带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学 习的过程与结果往往是多元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预见或模糊不清的。有些活 动课程可以不使用教材,但必须按计划有序开展活动。某些校本课程是隐性的,甚至是无法正确表达的。因此应结合实际开发教材,尽可能开发出特色, 并根据实践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六、奖励办法L每一学科、各职能处室必须开发一本以上的校本课程,同时编写相应的 校本课程教材。2 .对质量较高需编辑成册出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师生反映良好的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颁发证书,并在职称评聘中按 照评定等级给予加分奖励:一等奖主编加1分,副主编加0.5分,编委成员 加0.3分;二等奖主编加0.8分,副主编加0.4分,编委成员加0.25分;三 等奖主编加0.6分,副主编加0.3分,编委成员加0.2分;。3 .对质量高的校本课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优秀校本课程 评选,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的,作为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给予现金奖励和职称 评聘加分奖励,具体内容是:省级一等奖1000元,加3分,二等奖800元, 加2分,三等奖600元,加1. 5分;市级一等奖700元,加2分,二等奖600 元,加1.5分,三等奖500元,加1分;县级一等奖500元,加1.5分,二 等奖400元,加1分,三等奖300元,加0.5分。4 .学校给予校本课程编写者一定的编写费。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校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