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复习题.docx
皴)点苔等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 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1)披麻皴: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 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 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 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 皴笔要沉着痛快。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2)斧劈皴:斧 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 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画大 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 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3 )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 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 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辞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 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 乱板滞。 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2 )皴。用 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3 )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4 )点。最后着色点苔。点: 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 和树根旁的苔葬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 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10、制作风筝技法:(1)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2 )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 在骨架上。(3 )用一根线在横杆与竖杆的交点上,另一根栓在下端。11、如何利用Windows画图板来制作对称图案?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2)尝试用 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3)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4)用选 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 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1)对称图案不仅 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2)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 组合成新画面。12、旅游资源(就是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 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风光)人文旅游资源(有各种民俗风情、文化遗迹、工艺品等工13、在舞台上,用绘画、立体造型、灯光等制成的布景,为剧情发展创设环境,为渲染舞台 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些戏剧舞台布景,体现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例如:昆剧牡 丹亭的舞台布景是由沈皋、王聿豹设计的;杂技星光灿烂舞台布景是由龙华设计的;京剧杨 门女将舞台布景是由幸熙设计的。舞台(是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舞台通常正对着观众席, 但也有供观众从三面观看或四面观看的。14、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 铸造的鼎盛时期。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 造型。(2 )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 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 )从文字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铸或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 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历 史的重要资料。夏朝的青铜器有:乳钉纹爵,造型稳定、挺拔。商朝的青铜器有:(1)兽面纹 方鼎,造型规整、庄重。(2 )四羊方尊,四只形态逼真的大卷角羊构成器皿的主体装饰。(3 )青 铜纵目面具,造型夸张、奇特。西汉时期的青铜器有: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 战国时期 青铜器有:(1)虎噬鹿青铜器座,虎形凶猛,刚健。(2 )宴乐攻战壶。(3 )树形灯,造型精巧、 活泼。东汉时期青铜器有:铜奔马,马形轻盈、矫健。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有:莲鹤方壶,盖顶莲 瓣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布满龙虎等纹样。利篇铭文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件。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 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