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005668
资源大小:13.5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走进文本,把握作品内容;2 .感知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3 .了解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走进文本,把握作品内容;感知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 怀。教学难点:了解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2015年,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在网上引起热评,信上写道:世界那 么大,我想去看看。最近,深圳市一名教师的辞职信再次引起轰动,这位教师在辞职信上 说:还有7年才能光荣退休,我想将这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陶渊明 在41岁的时候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便辞官归田,从此,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 没有出仕。他们的做法都是对现有生活的"逃离",是对自己向往生活的追求和回归。今 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去探寻陶渊明的回归。(二)文本研读1 .解题:回归田园生活题眼归2 .齐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归?并谈谈你的理解?少无适俗韵,性本爰丘山。(学生的理解)教师补充:既无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 营取巧的本领,又天性真诚率直,性格清高孤傲、与世不合。这句话既体现了陶渊明对官 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样一个人,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 然生活显然更适合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生的理解)教师补充: 尘网、樊笼官场(穿插介绍陶渊明出仕的原因)羁鸟、池鱼自己(既是比喻, 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 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的形象。)旧林、故渊、自然田园生活(最适合的生长环境)3 .小结:尘网、樊笼官场(人生常不得已。陶渊明之所以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 家境不好,负担重,一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 为。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 欢读书,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他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 不能发挥一点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合厌倦,情 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 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 脏无聊的世俗之网。4 .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是怎样一幅场景?(请学生找出来,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 来描绘那幅场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0g B爱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朗读、诗意的理解。教师补充:归去之后的生活,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 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村落遥遥相依,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鸡犬之声相闻, 没有了喧嚣和烦躁,有的只是内心的安定与平和。既然不懂得钻营取巧,官场生活也让他 感到痛苦不堪,那倒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回归田园生活,使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5 .归去感觉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生读,并理解)教师补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 做官,总不免有许多世俗杂事的烦扰,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安闲 舒适。冲出樊笼,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自然是其乐无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 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揭示出归园田居 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 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世俗杂事的烦扰,如今 终于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安闲舒适。冲出樊笼,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从此 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自然是其乐无穷。"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 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有感情地再读整首诗。(三)课堂小结:整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 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 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四)布置作业:1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 .推荐阅读:陶渊明集笺注3 .写一段话说明对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你有怎样的思考?(五)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归之因 归之状归之情本性田园闲适厌恶热爰教学反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 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了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 诗歌的兴趣。这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其 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和提高。在本堂课的导入环节, 我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引入新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课堂情境。这堂课的重点是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与鉴赏。在这个环节部分,我注重诗歌的朗诵,培 养了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落实了诗歌朗诵环节。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时,我找准重点,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歌的深意,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读 出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当然,学生对于诗歌语言的鉴赏可能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表达。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 需要在一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出诗歌炼字的精确性特点,把 握诗歌的内涵。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语言啰嗦,不够精练准确;对学生的引导 不够;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对作者的情感及价值观的挖掘不够深刻。学习一首诗歌,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学习知识和掌握方法,还要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情感,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正确地评价人生道路的选择问 题,对今后自己的人生志趣选择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