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反思-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006739       资源大小:19.3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反思-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语言建构与运用)2 .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3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 4.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 神。从诗歌中把握陶渊明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反思其精神在当下价值。(文化传承与 理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 精神。从诗歌中把握陶渊明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反思其精神在当下价值。教辅手段:多媒体课件、归园田居(其一)名家朗读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每年10月,宝鸡人民公园都有一场盛会菊花展。每年10月底,在人民公园内, 各种菊花集体亮相、精彩纷呈。它们高洁的气质、傲冷的芬芳、舒淡的风骨吸引了一批又 一批宝鸡市民慕名而来,驻足观赏,那么应该说,菊花展是宝鸡市菊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 部分,那么说到菊文化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位诗人,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 我们真正领略菊花高洁、清雅、坚贞的文化气息,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设计意图:通过菊花展自然引出作者陶渊明,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二、师生互动整体感知1、知人论世:造句:陶渊明是 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你所了解的陶渊明)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公布答案。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 )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 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 )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 八十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 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 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但他天性热爰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 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作者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 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 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 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设计意:引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初步认识与思考,为下面分析陶渊明的思想作铺垫)2.诵读感知: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3 .齐读诗歌教师适时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抑扬顿挫、把握节奏,语调得体。(设计意图:)3.眉目传情:教师提问: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 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 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生诵读后明确:归1 .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三.合作探究能力突全班分为四组,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L从何而归?明确:官场生活。解释: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 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 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 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 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教师提问:请快速勾画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1 )初识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解读"白描"手法(2)分组合作,口述描摹美景吟诵着""我仿佛听到了 ""我仿佛看到了 "" 我分明感受到了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3 .为何而归?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气质,本性。丘山:田园学生结合预习、资料链接探讨为何他要出仕,然后明确为何他要出仕。明确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根本原因)继续追问:既然他有大济苍生的理想,为什么归隐?教师明确: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有猛志,希望能够大济苍生,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 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 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4 .归去如何?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学生找出后齐读,思考作者归隐后心情如何?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生探讨从陶渊明的选择看他的人生追求。明确: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 式,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教师提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教师明确:陶渊明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 气节,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性。这便是陶渊明的选择展示给我们的人性之光。虽然命运无 情地关闭了他的仕途之门、理想之门,但陶渊明却保有气节,保有本真,他为自己打开生 活的另一扇窗,那就是归隐田园,进行文学创作,那官场上少了一位失意、叹息的官员, 而文学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四、拓展延伸素养提升放弃了年轻时的志向,最终选择归隐,你觉得陶渊明的选择正确吗?如果你觉得不正 确,那你能为他提供怎样的建议?或者说他还可以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我觉得源们应该坚持原则,奋勉努力,坚守官员的职责,这才是一 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学生二:我觉得不能苛求陶渊明。"当官不如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官场,应当应 尽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福利,努力改变官场昏暗的状况。但是,如果力量有限,不能做 到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 古代的知识分子,很多就是按孟子的话来做的。学生三:有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他可以去追随更鲜明的君主,来 实现自己的志向。学生四: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采纳,于是退而从教,弟子3000,贤者72人,使他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陶渊明可以像孔子一样退而从教,申办教育,培养人才,让学生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五、师生总结价值引领:当身处乱世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却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当物换星移,生逢盛世,让我们于朗朗乾坤中,坚守气节;让我们滚滚红尘中,保有本真;怀着一颗热爰生活的赤子之心,活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六、布置作业巩提高1 .熟练背诵全诗,不断内化。2 .推荐阅读(1 )林语堂人生的爰好者(2)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反思归园田居其一是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课文,是陶渊明关于归隐田园生活五首诗 歌中的第一首,对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根据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 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及诗歌本身的特 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我在上课时把"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来鉴 赏诗歌的能力"和"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 热爰田园生活的精神"以及"从诗歌中把握陶渊明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反思其精神在 当下价值”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节公开课,我的反思如下:第一,以菊花展比较自然地引出本课的学习课题,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课堂上, 当我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自然而然 地接着背诵出来。我想第一步的导入水到渠成了。第二,对于这首诗歌感情基调的探讨,我选择让学生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并且找出能够体现诗人情感色彩的字词这一任务,来确定诗歌的感 情基调。其意在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自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 兴趣。不过,在这一环节,我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学生的诵读做详细、有区别的点评,这 一点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第三,对于诗歌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 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我认为应该把主动性还给学生,为此在“归向何处"这一环 节,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合作,口述描摹美景,让学生通过想象身临其境地 感受陶渊明的田园情怀。第四,以"归"为核心,解读诗歌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 在这一环节,当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虽然个别同学回答问题确实不错,但课堂氛 围还是令人感到沉闷了一些。我想这与我缺乏教学机智有关,也与自己没有提前和学生沟 通有关。基于以上的反思,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实 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为高效语文课堂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注意事项

    本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与反思-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