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 PPT课件.ppt
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居家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管理管理管理jnxlyy一一居家重性精神病人常见的居家重性精神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1精神病人在认识上的错误:精神病人在认识上的错误:(1)否认:一些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不)否认:一些精神病人,由于自知力不全,因此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绝继续治全,因此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拒绝继续治疗,对康复不利,常导致疾病复发。疗,对康复不利,常导致疾病复发。(2)偏见:多见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卫生知识者。(3)偏信:由偏见而产生偏信。(4)依赖:病人过分地沉溺于病人角色之中,出现对医生、家属的过分依赖,不重视自我调节和自我训练。(5)固执:由于人格特点及偏见,少数病人有固执已见,自以为是,对医生的治疗百般挑剔、干预,常常打乱疾病康复的步骤。(6)宿命论的观点:如认为患精神疾病是自己的命不好,是命中注定,是天意等,而丧失治疗信心。2精神病人的情绪问题:精神病人的情绪问题:(1)自卑:过分对疾病的担心所致(2)悲观:由自卑而导致悲观(3)无望:由于病人自卑及悲观,导致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希望。3精神病人的人格问题:精神病人的人格问题:(1)具有疑病性人格的精神病人,较为敏感、多疑,对自身不适的耐受性低,往往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及康复缺乏信心,导致康复的进程延缓。(2)具有癔症人格的精神病人,则感情脆弱,在挫折和不幸面前,情绪的表现和症状多变化,给康复同样带来困难。(3)具有强迫人格的精神病人,常常过分小心谨慎,拘泥于程序和治疗常规,固执、偏见,如果治疗程序稍有变动,就会产生怀疑,信心动摇。4精神病人对社会的适应问题:精神病人对社会的适应问题:(1)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态度问题:同情与关爱:是一种非常好的积极的态度,有利于增强信心.怜悯:这种态度虽然没有恶意,但如果施加过多,则会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嘲弄、侮辱: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可使病人导致消极情绪,不利于病人的康复。(2)家庭对精神病人的态度问题:精神病人初次患病住院回家后,全家人都会感到不幸,同情可怜病人,并会有一种内疚感,认为病人之所以患病是家人对他关心不够所致,因此大家是有责任的。随着病人病情的反复发作,全家人开始绝望、灰心丧气,并出现一种无可奈何的沮丧感。3 病人的角色问题:应注意有一些居家精神病人,为了长期享受优抚、劳保,不愿降低残疾待遇,虽然病情恢复良好,但仍夸大不适感,不接受康复。(4)医疗条件问题:医务人员的态度;药物治疗的状态。二二,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一)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患者病情不稳定,要及时寻找可能原因,予以相应处理,包括提高治疗依从性措施、调整药物剂量、种类或者用药途径等等。(2)发现患者和家属存在疾病的不良心理反应,要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教育。(3)发现患者功能缺陷,提供具体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介绍到康复机构接受系统康复训练。(4)对于已经恢复工作学习者,提供连续性支持,处理压力和治疗相关问题。(5)与家属建立良好关系,积极争取家属参与个案管理。(二二),随访内容随访内容(1)病情变化情况;(2)药物治疗情况;(3)评估患者危险性;(4)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或者有发生危险性行为的可能,随时向上级报告,由精神病执业医师及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5)督促免费服药病人服药、化验等;(6)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教育.(三),具体措施1培养病人的积极情绪:正视现实,重塑乐观、自信、自尊的性 格,参加家庭事务劳动。2培养病人的适应能力:鼓励病人走出家门,鼓励病人参加各种活动。3纠正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就医行为:主要是对病人及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4正确应用心理防御机制: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去适应困难并寻求新的出路,对付人生的不幸。正确引导鼓动他们做生活的强者。5防止医源性不良影响:医务人员以及一切医疗设备都是为病人服务的。医务人员要按心理规律办事,使病人产生信赖而不依赖。6,积极向病人及家属宣教积极向病人及家属宣教精神疾病知识:精神疾病知识:(1)对病人的指导对病人的指导:n n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不要太晚睡觉,晚餐不要过饱,睡前不进行较兴奋得活动。n n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不随便增减剂量,要坚持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严防复发。n n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定期理发、剃须、洗澡、更衣的个人卫生习惯。气候变化时及时进行衣被增减。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n n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饮食不宜过饱或过少,最好不要抽烟、喝酒、饮咖啡或浓茶。n n白天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做家务劳动,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于疲劳。n n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也不要观看情节过于悲伤或惊恐的电影或电视。n n多与亲友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多与他人交往,充实空闲时间的活动内容。提高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活跃度,努力消除孤独、懒散及无所事事等表现。n n 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前途问题,多与家人倾诉,请他们帮助分析矛盾或找心理医生咨询。n n 如遇睡眠障碍、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不良情况,及时找医生反映,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以防复发。n n 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人家属的指导:对病人家属的指导:n n首先家属要尊重患者,对患者病中的异常行为不嘲弄,不讽刺。对其正常要求尽量满足,答应的事要认真去办。对不合理要求也要耐心说明道理。n n 要尽量以平和的心理,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且要关心体贴,又要有限制,不能想着是病人事事依着他,事事包办,要有限制,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督促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n n出院后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出现新的人际关系,使患者感到陌生。要尽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精神康复。n n由于需要长期服药,家属要协助或者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做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检查,有药物副反应及时处理,或者寻找医生帮助。n n关心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还要关心患者的个人卫生、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n n 家庭气氛的好坏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环境对患者的康复大有帮助。n n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三三,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危险行为病人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情况:应急处置情况:应急处置情况:应急处置情况:(1 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包括)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包括危险性评估在危险性评估在3 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患者。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患者。(2 2)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急性药: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3)(3)应急处置原则:合理、及时、安全。应急处置原则:合理、及时、安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 n n由定点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复核诊断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n n危险性评估的目的:确定病人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确定可能会诱发病人出现危险行为的因素;确定可能会阻止病人出现危险行为的因素;确定哪些措施可以立即采取。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0 0级:无符合以下级:无符合以下1-51-5级中的任何行为。级中的任何行为。1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说制止。3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接受劝说而停止。4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5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合。应急处置方式处置方式(1 1)现场临时性处置: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现场临时性处置: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2 2)精神科门诊留观:精神科门诊留观: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 2级及以下的患者。级及以下的患者。(3 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用于患者病情危重,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 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应急事件时,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县区精防机构报告,县区精防机构组织定点医院的精神病专科医生及相关人员,对有急性危险行为或者急性药物反应的患者提供应急处置,必要时市级或者省级专家技术组提供技术指导,应急处理未能及时缓解病情的情况下应转到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治疗。2在精神卫生机构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时前,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应在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非自愿医疗意见书上签字同意;非自愿医疗意见书不能及时送达家属或监护人时,由在现场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公务人员签字证实。3执行应急处置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应急处置完成后24小时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应急医疗处置组存档,一份随应急处置有关材料一并移交县县区项目办。谢 谢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