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3-3江城子.docx
-
资源ID:97035093
资源大小:16.9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3-3江城子.docx
第三单元诗词揽胜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本词内容, 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思想感情。2 .能力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3 .职业素质关注点: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通过学习本词,重 拾对感情的信心。教学重点:1 .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2 .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比较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利 用教学课件PPT、教学资源包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御史劾以作诗讪谤朝 廷,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召任翰林学士。绍圣初,又以为文讥刺先朝的罪 名,远谪惠州等地。徽宗时,赦还,死于常州,谥号文忠。苏轼在诗词、文章、 书画等方面成就卓著。所作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其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宋代诗歌的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风尚, 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 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 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二)写作背景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 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 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 “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 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 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 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 1司。二、整体感知作品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 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 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 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 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愧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 令人心痛。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 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 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 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 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三、作品分析1 .诗歌的主题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 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2 .翻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dng),自难忘(wd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in)如霜。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 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 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 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 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 荒寂的短松冈上。(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第二课时一、文章结构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 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 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 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 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 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 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 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 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 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 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 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 岁,已经“鬓如霜” 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 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 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 “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 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 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 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 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正是 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 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 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 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 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 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二、艺术特色1 .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抒发悼亡之情。以悼亡题材作诗,此是苏 轼的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2 .采用白描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对亡妻的掉念和自 己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3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三、总结苏轼的词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词风,然其深婉缠绵处,不乏佳作绝唱。此 词深得婉约真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著名作家方方在喜欢苏东坡说:“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苏轼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也是最婉约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 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四、拓展学习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什么是“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 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二)古诗中的“虚” “实”运用1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2 .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北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 虚写。3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 “一江春水”气势汹 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4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 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教学建议:1 .课前预习,积累词汇,疏通文意,对全词内容有一定整体感知。2 .介绍苏轼生平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词,体会作者深婉缠绵的思想感情。3 .分析课文,讲解艺术特色,了解古诗中的“虚”“实”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