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97036445       资源大小:54.2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43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 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 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 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 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 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 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 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 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 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 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 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 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黯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促织思考问题的向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 同的思考向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 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 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 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 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 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 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 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 样一种具体的表现。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向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 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 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 意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家庭)的悲哀。而变 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 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 体的悲哀。(摘编自韩玺吾促织与变形记:荒诞的背后)材料二: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 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 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的 共识与道德共性而得到公共认可与辩护,也才使得公共说理得以可能。但常识不是灵丹妙药,公共生活与社会认知既有在常识之外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也有因 对常识的过度诠释与泛滥使用而造成的认知偏差与理解误区。为此,我们应对常识认知的局 限与风险保持警醒。常识认知拘泥于经验主义,存在着常识思维泛滥的风险。在常识的众多来源之中,经验 无疑是首要和主要的。但经验的不确定性与主观性特点影响了经验性认知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公共说理倘若完全诉诸常识认知,就会走向常识思维泛滥的误区,导致一系列低级错误。比 如,诉诸多数人意见的“少数服从多数"如果用错地方,就有可能造成损失甚至严重的后 果,有人还会因为“罪不责众”的常识思维而无所畏惧。又比如,诉诸固定模式的静态思维, 建立在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守成不变的认知后果之上的常识,可能使人们的认知陷入静态 封闭的思维窠白。常识认知倚重于道德规范,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受到泛道德化批判的影响。道德规范是常 识认知的重要依据,经由常识而达成共识的前提在于它符合多数人的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 公共说理所依循的“人之常情”即是来自群体共有的道德情感与集体维护的道德信念。但基 于常识认知的道德评价也有可能走向泛道德化批判,具体表现为:将非道德对象道德化,如 对偶发个案进行舆论申讨与道德围剿;将底线道德拔高为理想道德,把个人美德提升为道德 义务,如强行要求捐款等慈善行为;将道德批判范围盲目扩大,在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中对 社会生活进行全盘否定甚至虚无化,如社会躺平论、文化虚无论等。常识认知的根本意义在于其守护了日常生活的直接性与明晰性,捍卫常识就是尊重人类 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理性尊严。但生活的丰富性、社会的复杂性与实践的多样性,也突显了常 识认知的局限性,特别是身处当今这一社会大转型、时代大分流与世界大变局的历史时刻, 更需合理慎思常识认知及其可能的风险。(摘编自潘斌合理慎思常识认知及其风险)1 .下列对于材料一中提及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常识,是由直觉常识、普通知识、知识性常识和逻辑性常识这四类常识组成的。B.常识可分为知识性常识和逻辑性常识,知识性常识可分为直觉常识与普通知识。C.直觉常识和普通知识均属于知识性常识,差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获得。D.专业人士拥有的专门知识和普通知识都属于常识,但其可靠性都需要经过检验。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意抬杠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讲道理;合理质疑应当建立在检验对方说理是否真实 可靠的基础之上。B.大家都认为无须论证的意见观念以及人们共有的思维习惯、心理定式,都有可能混杂 了无知与偏见。J常识流传时间长,认同范围广,公众认可程度较高;如果不能诉诸常识,公共说理将 变得十分困难。D.常识认知能使复杂生活变得直接而明晰,彰显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理性尊严,所以我们 应当捍卫常识。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理时合理使用形式逻辑等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仅仅借助逻辑性常识,能减少说理 的漏洞和谬误。B.由于各自思维习惯、心理定式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中国与西方的常识必然有一定程 度上的差异性。C. “少数服从多数”的常识认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往往因为它已陷入静态封闭而无法 适应时代变化。D.为老人让座作为社会常识因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而成为共识,但不应变成 强制性的义务。4 .为何说“理所当然”和“向来如此”的常识有时并不可靠?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5 .下列对常识的认知分别存在什么偏差?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 观点一:常识代表人类的基本信念,具有直接性、明晰性和普遍性,哲学应以常识为基 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体系。观点二:常识的重要性仅限于日常生活,根本不符合科学理论的标准;科学和常识一旦 发生冲突,常识必须为科学让路。(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毒兔子意大利卡尔维诺马可瓦多一次次在病床上醒来,感到窗子渗进来的光线与声音仿佛来自遥不可及的世界。 如今,外面的世界重新属于他一一他病愈了,在诊疗室等医生过来。可是他感受不到喜悦。 可能因为外面的雾,让他知道自己将在一片空茫中离开,融入那虚无的湿气里。虽然模糊地 觉得自己必须喜欢那里面的某样东西,可是触目所见都让他厌烦而不自在。就在那个时候,他看见角落里的那只白兔子,有着长而松软的毛,粉红的三角鼻,惊慌 失措的红眼睛。它蜷曲的身躯占满狭窄的笼子,笼外有根吃不到的胡萝卜一一它该有多么不 快乐。他把笼门打开。兔子却停着不动,鼻子轻微抽搐。他拿起胡萝卜递过去,它跟着,就 他的手上啃了起来。男人轻抚它的背脊,摸到一把瘦骨头,心想:“我可以把它养得圆滚滚 的。”他爱怜地看着它,就像饲养者在和善照顾动物的同时,预见将来烘烤的菜肴。这是一 个原本可以填补他的时间及心灵的朋友,可惜现在他得离开了,回到云雾弥漫、再也遇不到 兔子的城里。胡萝卜快吃光了,他抱起兔子,四处寻找可以喂的东西。门外响起医生的脚步声。怎么 解释自己抱着这只兔子?他匆忙把它往夹克里一塞马可瓦多像幸运的猎人那样,拎着兔子的耳朵进了家门。“爸!爸!”孩子们欢呼着迎上 去,“这是我们的礼物吗?”“回来啦?”从太太的眼光,马可瓦多就知道自己的住院只增添了她的怨恨。马可瓦多 说:“好好照看,它可以安心发胖直到圣诞节。”“它是公的还是母的?”小儿子问。如果是母的就好了,可以生小兔,然后发展畜牧业。马可瓦多的脑里浮现一幅图象:家 里湿渍斑斑的墙壁消失无踪,眼前是田野间的一座农庄。“给它吃什么?我们自己都没得吃。”太太尖酸地说。“这个我来负责。”马可瓦多说。第二天,马可瓦多从主管办公室的盆栽上各拔下几片叶子,全塞进央克里。接着厚着脸 皮向一位女职员讨了一朵花,又对正在削梨的年轻人说:“把皮留给我。”如此,东一片叶 子,西一串果皮,再加上花瓣,希望能喂饱小动物。主管忽然派人来叫他。“他们发现盆栽掉叶子了?”马可瓦多习惯性地感到内疚。房间 里还有一名医生和几名警察。医生对他说:“诊疗室的兔子不见了。那只兔子被注射了可怕 的病菌,可以传染全城。我断定你还没有吃掉它,否则你已经不在人间了。”公司外等着救 护车和警车,大家急忙上车,持续呼啸着警笛往马可瓦多家开去。沿路留下马可瓦多沮丧地 从车窗丢出去的一行绿叶、果皮和花瓣。那天早上马可瓦多的太太不知拿什么下锅,看着兔子自言自语:“薪水都拿去支付医药 费了,店铺又不让赊账,还大谈什么畜牧业、什么圣诞节吃烤兔子。”她找出一条长彩带, 绑在它的脖子上,让孩子们像牵狗一样,拽着不情不愿、勒得半死的兔子。“让蒂欧蜜拉太太帮忙杀一下兔子"妈妈叮咛着,“她可以留一只兔腿!不,还是留兔头好了。”当马可瓦多家被医生和警察重重包围时,小孩刚刚出了门。所有追缉者又继续他们的狩 猎。“你们疯啦?”看着屋里挤进的陌生人,蒂欧蜜拉太太差点中风。她对兔子毫不知情。事实上,三个小男孩没在老太太家的门口停留。为了拯救那只兔子,他们打算把它带到 安全的地方。他们爬到顶楼的平台,扯断彩带便离开了,只留下自由的小动物和一望无际的 倾斜的屋顶。兔子试着走几步,看看四周,换个方向,便小步轻跳着往屋顶走去。兔子的行踪没有被 忽略。有人在窗台摆了盆生菜,有人丢了个梨核,还有人放了胡萝卜块。顶楼的窗户后面正 传着低语一一“今天炖兔肉"或者“炒兔肉”“烤兔子”之类。小动物当然知道,每次人类用食物引诱它,都会发生痛苦的事:把针管插在它身上,或 把它塞进夹克里,或用彩带拖着它走但与记忆带来的痛楚相比,只有此刻的饥饿是可以 减轻的。这些不可信赖的人类一一除了给它折磨一一还能给它一一也是它需要的 种保 护,一种家的温暖。它决定把自己交托给人类的游戏,听天由命吧!于是它安心地吃起胡萝 卜,即便清楚知道,很快有一只手伸出来把它抓住。然而一切相反,眨眼之间,窗户关了, 窗后的人也不见了,整个顶楼了无人迹。因为此时警车的扩音器正在呼喊:“请注意!请注意!有一只长毛的白兔子失踪了。它有 严重传染病!它的肉有毒!触碰也会被传染!看见它马上通知警察!”恐慌在所有的屋顶上迅速蔓延。每个人都采取防御姿态,一看到兔子从别的屋顶跳到附 近,就发出警报。兔子的步子变得犹豫不决,当它发觉自己需要与人类亲近时,这种孤独感 对它而言更具威胁性,更难以容忍。老猎人乌利克装好子弹,在雾中看见一团白影,便迅速开火。一粒弹丸打穿它的耳朵。 兔子明白:这是开战宣言,所有跟人类的关系自此一刀两断。一切在缥缈的雾中结束了。失足的兔子不可遏止地向下方的雾气滑落;还在半空,就被 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接住。装着兔子的救护车疾驰而去,车上还有马可瓦多,他的太太和三个 小孩。他们得留院观察,做一系列的菌苗检验。(马小漠译,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笼门被打开,彩带被扯断,兔子都没有马上逃走而是保持警惕,表明它在多次担惊受 怕之后,对人类的善意并不信任。B.马可瓦多病愈归来,他的太太非但不高兴,反而流露出怨恨的神情,体现极度贫穷的 生活使得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扭曲。C.马可瓦多跟太太“大谈什么畜牧业、什么圣诞节吃烤免子”却不顾家中食物短缺,是 一个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人。D.许多大人想把兔子变成腹中餐,只有那三个小男孩愿意把它当作礼物、给它自由,童 心的美好反衬出成人世界的丑恶。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与结尾两次写雾,缥缈、潮湿、笼罩一切的雾气营造出迷茫与压抑的氛围,象征 着病态的社会对人们精神的侵蚀。8 .小说有意使马可瓦多与兔子相映照,比如,两者都从医院出来又回到医院去,都对现 实的生活不满却又始终无法逃离。C.兔子的命运发生多次转变,使得小说叙事一波三折,而找回毒兔子的过程一再受阻, 以延宕的手法增强小说的可读性。D.同是引人深思人性“变形”之因,本文与卡夫卡变形记写法不同,前者多真实而 极少荒诞,后者多荒诞而极少真实。8 .马可瓦多将兔子带回家喂养,表面上是因为难以向医生解释,其实还有多种的原因。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 .小说在后半部分的情节中增加兔子的叙述视角,能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 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 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 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 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也;别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 其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丕能教汝,此汝父 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太夫人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 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 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节选自欧阳修洸冈阡表)文本二: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 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 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 故所至民便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 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登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布A衣B屏C处D未E为F人G知H修J即K游L其M声N登。谓P必Q显R于S 世1L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与“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义不同。B. “俭薄,所以居患难也”与“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L1记)两句中的“所以”含 义不同。C.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两句中的“至于”含义 相同。D.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与“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两句中的“不及”含义相 同。12 .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何恃而能自守邪A.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答司马谏议书)c.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D.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的父亲慷慨好客,乐于助人;而欧阳修主动提掖后进,在友人死后仍继续帮扶 其家。父子皆是仁义厚道之人。B.欧阳修的父亲连夜审理案卷,不愿因错判枉杀而遭人怨恨;欧阳修对于政事不敢稍有 疏忽。父子两人皆能尽忠职守。C.欧阳修的父亲没有为后代留下房屋、土地等赖以为生的物质财富,但他崇高的道德风 范是对欧阳修影响深远的精神遗产。D.欧阳修的母亲有着坚定的意志,守节不移并以俭约治家,身居贫贱仍处之泰然。欧阳 修刚毅勇敢的性格有其母的影子。14 .翻译。(9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将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二)古代诗歌阅读体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啼鸟(节选)欧阳修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16 .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 ,O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2)或取诸怀抱,o (王羲之兰亭集序)(3)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表明自己没有亲属帮 助,无人照看门户。古诗常用鸥鸟来传情达意,杜甫客至中“一句则透露了诗人的闲适寂寞的心情; 黄庭坚登快阁中“,” 一句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志。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电子设备或网络连接“卡顿”时,运行会短暂停顿,响应会变得缓慢。而人们陷入“社 交卡顿”时,则经常产生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甚至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行为。近日,一 项针对青年的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对此,甲、乙两人分别发表了看法。甲:我觉得“社交卡顿”无关紧要。以前办事要依托人际规则,搞好社交当然重要。但 是,随着社会的进步,(a)。而依托程序规则办事,只要根据网上的标准流程,循规蹈矩 地操作就行。不用求人办事了,搞好社交就变得没必要,青年再也不必在酒局上强颜欢笑 来讨好他人。再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线上社交已经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谁 说一定要线下社交?线上社交难道不香吗?( b ),许多平时不善言辞的人就摇身一变,成为夸 夸其谈的社交达人。既然青年不必搞好社交,也不用线下交流,“社交卡顿”又何妨?乙: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我认为青年人一定要避免“社交卡顿”。所以,搞好社交 很重要,而线下交流也不能放弃;如果青年陷入“社交卡顿”,无论是赢得友谊与爱情,还 是寻找合作伙伴,都将变得困难重重。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社交卡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B.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C.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D.我们那儿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 “抗日先遣队”,北上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则经常产生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甚至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B.则经常出现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甚至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等行为C.则经常产生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甚至出现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等行为D.则经常出现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等行为,甚至产生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20 .(1)文中加方框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2分)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L请你利用下列论据,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帮助乙逐一反驳甲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意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20字。(5分)论据一:只有社交才能建立真实而牢靠的情感联结论据二: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国学大师黄侃先生讲授说文解字时,既不带原书,也不带讲稿,却旁征博引,头头 是道;所引之典,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学生听他的课,百听不厌,常听常新。有人问其秘 诀,他说:“要如一字不识人,方能读书。”意思是说,每次读书,都要把自己当成一个 字也不识的愚人。他读过的书,都写满蝇头小字和各种符号,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而 且许多书还不止圈点一遍,比如说文解字,他至少圈点了五遍,每一遍都有新体会。黄侃先生的读书方法,正好印证一句俗语:“笨功夫才是真功夫。”请结合材料写一篇 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B (A这四类常识有重叠之处;C “直觉知识”包括“众人接受、无须解释或论证 的意见观念”,这部分内容同样需要通过后天学习;D专业人士所拥有的专门知识并不属 于常识。)2. D (原文“常识认知守护了日常生活的直接性与明晰性”,并不意味着“常识 认知能使复杂生活变得直接而明晰”。原文意思是:日常生活具有直接性与明晰性,而常识 能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破坏。)3. C (原因是常识思维泛滥,将“少数服从多数”用错了地方。)4. “理所当然”的常识,受制于与他人共同的思维习惯、心理定势,有的经检验, 可能混杂无知与偏见。“向来如此”的常识,建立在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守成不变的认 知后果之上,可能无法适应现实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每点2分,共4分)5. (1)观点一:夸大常识重要性。容易忽略常识包含的无知与偏见,可能导致所论体系 出现谬误。(2)观点二:低估常识的重要性。容易无视常识中的理性同识与道德共性,可能 使科学缺失理性指引,甚至违背道德规范、走向歧途。(每点2分,共4分)6. C (马可瓦多并没有“不顾家里食物短缺”,人只是没有能力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人想方设法凑足喂兔子的食物,也可以看得出如人已检考虑到家里食物短缺;马可瓦多也并 非“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人,人被沉重的现实束缚着而偶尔幻想着有所改变)7. D (“本篇小说的荒诞不能算极少,许多情节都有明显的夸张变形,而变形记 不但将大量真实的细节加入故事,而且本身就是借荒诞来刻画真实的社会,也不能说“极少 真实”)8. (1)马可瓦多看到兔子被囚禁、吃不到食物,对兔子心生怜悯。(2)马可瓦多对空虚的 生活感到厌烦,兔子可以填补人的时间与理灵。马可瓦多生活贫穷而渴望有所改善,想 着把兔子养肥如做大餐。(每点2分,共6分)9. 以兔子的视角展现人们的自私、冷血,增强小说的批判意味。(2)兔子因饥饿与孤 独而宁愿投降的理所,象征着人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进一步突出人的异化。兔子的视 角具有魔幻(童话)色彩,使故事更新奇、更有吸引力。(每点2分,共6分)10. CGL(原句:布衣屏处,经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的于世。)11. D (A项,抚育/年长;B项,的方法/的原因;C项,都是“到”,表示 程度、范围;D项,如不及/比不上。)12. A (A项不属于特殊句式,例句与其人三项有属宾语前置的倒装句。)13. B ("不愿因而招人怨恨”应为“不愿因而留下遗憾”,原文“则死者与 我皆无恨也”,“恨”是指遗憾。)14. (1)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一定要好好勉励自己。我不能教 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此也,必有后,其,勉之,“此汝父之志也”大意,1分, 共5分。)(2)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酿成的,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 多半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所困,难道只有伶人(是这样)吗?(于忽微/状语后置,智勇/ 作名词,于/表被动,岂独,1分,共4分。)15. C (由后文诗人担心鸟散花谢,可见这种消遣只能暂且排忧而无法斩断诗人理中羁 绊,并非忘却尘俗的快乐;由后文诗人借屈原的典故抒怀,可见诗人仍然为遭遇贬谪而苦闷, 其志来仍在施展才华而不在归隐山林。)16. (1)诗人嘲笑屈原因被贬而憔悴独醒太不值得,不如洒脱一点,与花鸟相伴.,以 美酒自醉。(2)诗人嘲笑自己其实与屈原同病相怜,一旦鸟散花谢,一样无法逃脱孤独与忧 愁的命运。(或:与花鸟相伴,却无法掩盖无人相伴的孤独,以美酒自醉,却无法消除被贬 山城的苦闷。)(每点3分,共6分)17.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2)悟言一室之内(3)既窈窕以寻壑(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见群鸥日日来此心吾与白鸥盟(每空1分,共8分)18. A (“社交卡顿”,特殊含义。B突出强调;C讽刺或否式;D特定称谓。)19. C (原句有三处语病:其一,搭配不当,“产生行为”,应为“产生理所” 或“出现行为”;其二 归类不当,“局促不安、不知所措”属于“心理”而非“行为”; 其三,语序不当,先有“尴尬不安、不知所措”,再有“逃避社交、自我封闭”。只有C 项改正了全部语病,故选C项。)20. (1)/按部就班/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共2分)21. 人际规则逐渐被程序规则取代(“人际规则”“程序规则”工分,“取代”1分)“b. 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下” “线上” 1分,“转到”1分)(共4分)22. 参考答案:即使不必求人办事也必须搞好社交,因为只有社交才能立在真实而牢靠 的情感联结,从而帮助我们赢得友谊与爱情。再说,线下社交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 因为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条 理连贯,1分;反驳甲的两个观点“不必求人办事就不必社交”以及“线上社交可以替代线 下社交”,每个2分,共6分)参考译文:我很不幸,生下来四岁,父亲就去世了,太夫人(母亲)发了誓愿守节,家境贫寒,以 自己的力量谋取衣食,一边抚养我一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太夫人谆谆告诫我说:“你 的父亲做官清廉,喜欢布施别人,又喜爱招待宾客。他的俸禄虽然微薄,常常不使有剩余。 他说:'不要因为金钱连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可住的瓦屋、一垄 可种的土地来庇护他的家人而让他们能够生活下去。(但是)我依靠什么能够独自守节呢? (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你父亲做官,经常在夜里点 着蜡烛,审理刑事案卷,屡次发出长长的叹息。我问起原因,他说:'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条生路而办不到!'我说:'生路可以求吗?'他说: '为死者求一条生路而办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没有遗憾。更何况,确实有过求一条生路而 可以救活一个人的情况?因为有过这种情况,就知道如果我不去为其求生路,死者必定会留 下遗憾。即使我经常求生路,也难免在判决死刑时有所疏忽,而世人居然常常希望这些人去 死。'唉!他的心对仁义道德就是这般重视。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一 定要好好勉励自己。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向。”我哭泣着,牢牢记住,永不敢忘。太夫人自从她家里贫贱时,就以节俭治理家务,后来家里日子好过了,仍时常不让开支 超过以前的限度。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俗人。保持俭朴节约,才是渡过患难的 好办法。”后来我被贬官到夷陵,太夫人谈笑自若,说:“你家原来就是贫贱的,我生活在 这种环境中也有好多年了。你能安心于此,我也能安心于此!”(选自欧阳修洸冈阡表)欧阳修性格刚强,见义勇为,即使前面有弓弩陷坑、踏上去就会触发,他也会奋不顾身 向前走。他被放逐而到处流离,到了三番五次的地步,但他的志气还是像平常一样毫不衰减。 在被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可以排遣自己心中的烦闷,欧阳修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 览,结果发现其中是非颠倒、违法枉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 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到政事不敢稍有疏忽。当文人 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理政事的问题。他认为好 的文章只能使自身受益,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百姓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宣传施 政的事迹,不追求个人的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扰民,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因他的施政 而感到便利。欧阳修提携后进者,唯恐来不及而错失时机,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 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被人 们知晓,欧阳修就广为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扬天下。欧阳修对朋友非常 忠实,朋友在世时就帮助、提携他们,朋友去世后仍尽力调养护理他们的家人。(选自宋史欧阳修传)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 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 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技术革命;而价值理性则是对人的尊严、情 感和命运的关怀,强调一个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工具 理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剧膨胀,人们在享用技术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 一次的技术崇拜。而价值理性却被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文化持续消解着,人的独立精神越 发黯淡无光。在媒体使用过程中,人们将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不愿付诸任何具体的行 动,这种异化正是由社交媒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挣脱社交媒体建构的“异化牢笼”,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社交媒体的良性发 展。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国民的媒介素养与道德认同,将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 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减少社交媒体使人异化的可能。(摘编自吴向华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促织与变形记都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8 .同是在讲述故事时使用变形手法,蒲松龄是无意识的,而卡夫卡是有意识的。C.因为各自文化不同,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对自我的认知也明显不同。D.新媒体既可以为人们带来娱乐与便利,又有可能变成束缚人和奴役人的力量。9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样关注“人的异化”,材料一属于文学评论,透过文学作品分析人性,材料二直 接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问题。B.两则材料都重视梳理主要关系,材料一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材料二揭示工具理 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博弈。C.封建社会里人们容易受制于忠孝观念而牺牲自我,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由于对技术 的盲目崇拜而丧失自我。D.为了人类历史的可持续发展,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必须始终保持平衡,避免其中某 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10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们沉溺于网络互动而日渐丧失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B.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强大到让许多人担心自己失业。C.掉进消费主义陷阱的人拼命想通过网络购物来证明自己。D.有些人将网络当成了法外之地而暴露人性中黑暗的一面。11 常见的论证结构包括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材料二的论证结构属于 哪一种?请简要分析。(4分)12 变形记所揭示的人的异化与新媒体环境下人的异化,在表现和成因方面有何不 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6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11题。我叫孙芸芬夏天敏这些日子,她不断做一个梦。梦里娘总叫一个名字,孙芸芬。谁是孙芸芬?她不理,娘 生气了,喊你呢,你莫装聋作哑。她说,我叫孙芸芬?娘更生气,你不叫孙芸芬叫啥子?她 又气又伤心。你们跟我说过我叫孙芸芬吗?她哇哇地哭,醒来满眼是泪。老伴如果活着,肯 定会被她惊醒。她想老伴了。他们的婚姻是媒妁之言。换了八字,就成了。结婚那天,有人问,新娘叫 啥?他爹说,没问。那咋称呼?他爹说,叫“家顺媳妇”就行。她也没觉得什么,叫得应就 行。娘连续不断地托梦来。多少年没回娘家了,她决定回去一趟。换了新衣,把头梳得光光 生生的,出发了。娘家村子叫清风寨。那里天寒地冻,以前只产养麦,蔬菜也种不出。现在不一样了,还 没到寨口,远远就见迤遮起伏的坡上一大片不知名的花,那花黄灿灿的,海浪一般涌向天际。 车上有人说这花叫万寿菊,是药材,有公司收购的。临家门正碰着兄弟。她叫兄弟憨憨,兄弟说他给自己起名字了,叫孙正兴。她说,好是 好,可爹娘当初给咱取的啥名呢?兄弟愤愤不平,取啥名,养一窝娃,锅都吊起了,他们有 啥心肠,生一个,憨憨,生俩,芳芳,叫得应就行。吃完饭去给爹娘上坟烧纸。烧着烧着她哭起来了。她说,娘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叫孙芸 芬?娘呀你光梦里叫我,也没人给我作证。还有弄错字了咋办?兄弟见她哭哭啼啼讲半天,不耐烦起来。兄弟想不通哪个“芸”哪个“芬”有什么关系? 但又被她的执着打动,于是和她盘点寨里比他们大一辈的老人。兄弟媳妇说,别费劲了。兄 弟说,不懂就别多嘴。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小舅奶,嫁到外村,好在不远。于是在天黑前赶到了小舅奶的村庄。小舅奶快九十的人了,脸像风干的枣,人缩成小小一团,在床上。小舅奶认了好一阵, 才想起。她忙问自己名字是不是孙芸芬?乖儿,你不是叫二妹吗?孙芸芬?从没听你爹妈说 过哩。兄弟说,小舅奶,你再想想?小舅奶说,想个鬼,你爹妈就算扁担倒下也认不得是个 一字。倒是村小的刘老师给你姐取过。她的心火又燃起了。第二天,去村小问学校老师,谁也不知道。校长知道她的来意,帮 着翻档案,刘老师早就退休了,她家在县城。到了县城,终于找到刘老师。老人家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老师说当年 是给她起过名字,她问是哪几个字?孙芸芬。老师说得笃定。她请老师写在了纸上。那张纸她揣进胸口的口袋,她终于有了名字,就像终于找到了源头。她想有了名字,就让大家晓得。得趁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一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