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

    • 资源ID:97091412       资源大小:614.74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

    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2021- 2025)海南省商务厅2021 年 11 月目 录前 言 1一、行业发展现状 3( 一) 发展基础 3(二) 存在问题 6二、国内外经验借鉴 7( 一) 国外发展经验 7(二) 国内发展经验 8三、面临形势与挑战 10( 一) 面临形势 10(二) 发展挑战 12(三) 市场需求预测 12四、总体思路 14( 一) 指导思想 14(二) 基本原则 15(三) 发展定位 16( 四) 发展目标 16五、空间布局 17( 一) 土地利用规模 17(二) 布局情况 17I六、主要任务 28( 一) 构建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8(二) 积极推进分拣技术设备升级 29(三) 推进再生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 30( 四) 推进低值再生资源应收尽收 31(五) 加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设 32(六) 推进全省再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 33(七) 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市场规模 33(八) 继续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 34(九) 加强再生资源法规标准规范建设 35(十) 推进再生资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35(十一) 开展再生资源行业统计工作 36(十二) 加强再生资源人才培养 37七、重点工程 37( 一) 再生资源产业园工程 37(二) 再生资源数字化工程 38(三) 绿色分拣中心示范工程 38八、环境影响 39( 一) 环境影响分析 39(二) 预防和减缓环境不良影响措施 40九、保障措施 41( 一) 加强组织领导 41II(二)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42(三) 加强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 42( 四) 建立与内地再生资源企业合作机制 42(五) 加强宣传推广 42附件 1 44附件 2 48附件 3 49III前 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国策,国 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海南自 由贸易港建设战略定位之一。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是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绿 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产业,也是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回收的 重要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立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制 度体系,建设海南自 由贸易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重大意 义。为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 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中发 201812 号) 、海南 自 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 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 实施方案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 意见(国发20214 号) 、 国家发改委等 14 部委关于印发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 号)、海 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称的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 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 玻璃、废电池等已经失去原有的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 1 -加工、处理,能够重新获得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编制范围为海南岛全域。覆盖土地面积 3. 39 万 km2,人 口 1008 万人。 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展望 2035 年。本规划与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 厅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海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建设规划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 关的规划和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衔接。- 2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 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特别是中央 12 号文件颁布以来,随着海 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环境不断 改善,建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 以企业为主体的回收体系和回收利用、拆解分拣、物流配送等再 生资源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处理技术装备以及科技水平明显提 升,再生资源产业对 GDP 贡献率明显增强。1.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017 年,国家发改委等 14 部委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 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 号) 提出建立以资源化、 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循环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推 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推动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推动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再 生资源回收利用提质升级。2021 年, 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建 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 号) ,明确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 源回收“两网融合”“线上线下”结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 区域交易中心,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2017 年, 国务院办公厅 颁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对再生资 源行业的管理,全面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支撑。2019 年,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全面加- 3 -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 的通知(琼发20196 号)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 部署。海 口、三亚等市县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制度和强制落实 垃圾分类制度,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 保障。2. 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不断完善海口市、三亚市被列为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获得中央财政政策支持。全省初步建立了回收站 (点) 、 分拣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场“三位一体”的城市回收体系,有效提 高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截至 2020 年,全省共有再生资源回收 企业(含个体经营户) 1389 家,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1155 个,分拣 中心 33 个,集散市场 4 个,从业人员约 4 万人,初步建立了以企 业为主体、以分拣中心为核心、以回收站 (点) 为基础的设施网 络体系。3. 再生资源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调查统计,2020 年全省十大类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 量约 223. 84 万吨, 比 2015 年增长 42. 2 。总产值约 58. 52 亿 元, 比 2015 年增长 94. 81 (见表 1-1)。- 4 -表 1-1 2015-2020 年全省十大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吨/万元序号年份品种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复合增 长率(%)1废钢铁重量84. 1592. 24101. 52110. 92119. 98124. 968. 23货值11611812453317766720464225155722982614. 632废有色 金属重量4. 575. 005. 516. 016. 506. 778. 19货值727749769010746711903513238014037614. 043废塑料重量12. 1512. 3412. 6012. 8013. 0114. 263. 26货值5466562959804548321510135710174513. 234废纸重量31. 6432. 4933. 5134. 4435. 3538. 433. 96货值42089487356200167317804878333714. 645废轮胎重量2. 933. 043. 183. 313. 433. 704. 76货值3803425146084831551951936. 436废电器 电子产品重量2. 032. 132. 242. 362. 472. 645. 44货值4559548475168253101561038817. 917报废 机动车重量3. 363. 383. 423. 453. 473. 832. 68货值4702505265868601131831082918. 168废旧 纺织品重量1. 151. 341. 561. 782. 002. 0211. 94货值33342762374688994523. 169废玻璃重量5. 395. 706. 066. 416. 757. 185. 91货值13511484181722432640257413. 7610废电池 (铅酸电 池除外)重量101217. 618. 923. 620. 0414. 87货值18. 524. 837. 342. 139. 444. 1318. 99合计重量157. 36169. 67187. 2200. 38216. 55223. 847. 30货值30041335064144877749892459820758525714. 27备注:报废机动车回收情况统计数,不含报废船舶数据,报废船舶回收业务未开展。- 5 -4.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明显提升三亚市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已建成三亚市垃圾处理 场、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 中心、废旧灯管回收利用中心、电子垃圾回收利用中心、废旧电 池收集贮存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大件垃圾回收利用中 心,积极打造再生资源产业集群。海口市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利用 基地,推动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城市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水平。大多数再生资源企业引进废金属、废纸、废塑 料、报废机动车等分拣、加工、拆解技术装备,回收处理技术装 备水平有所提高。有的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化平台,开展 网上预约或者电话预约回收服务,回收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回收 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二) 存在问题目前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总的来看,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 再生资源设施用地难以落实。再生资源生产经营用地不 足,部分市县未将再生资源用地列入国土空间利用布局或者城乡 发展规划,再生资源回收分拣、拆解场地为临时租用土地。部分 回收站 (点) 设置、管理不规范,装备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2. 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废玻璃类、废木材类、废 复合包装类等低值品种回收体系回收率约 15 ,存在着低值再 生资源回收“瓶颈”。复合包装、纺织品、玻璃、木材等回收体- 6 -系需要尽快建立。3. 大宗再生资源回收站 (点) 短缺。主要是废旧机动车、废 旧农机设备等专业再生资源回收站 (点) 短缺,回收配套政策措 施不完善,制约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二、国内外经验借鉴(一) 国外发展经验全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较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 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包括立法保障、政 策支持、市场导向、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公众参与等。日本。2000 年, 日本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国策,实施废弃 物再资源化,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位于 世界前列。据公开数据统计, 日本的空调器回收率达 60%以上,洗衣机、 电冰箱等家电回收率达到 50以上,废塑料回收率达到 50以上,汽车再生利用率达到 75以上,废旧电池再生利 用率达到 1001。新加坡。新加坡建立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处置的新固废处理综 合管控措施,实现固废从填埋到焚烧再到源头减量与循环利用模 式的转变2 。在新加坡,98的建筑废弃物都得到了有效处理, 5060建筑废弃物实现了再利用。德国。德国对大件垃圾回收,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设置1 注: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郭学益,宋瑜,徐刚。2 注:新加坡城市固废处理现状与经验探析任盛立。- 7 -收集时间,由回收机构上门收集,居民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大 件垃圾放置在街道上,由固体废弃物管理机构收集;二是居民预 约固体废弃物管理机构上门回收;三是居民或者单位把需要淘汰 作废的大件送到指定回收中心。国家对于大件垃圾的收运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计算机等销售商或制造商必须负责回收其废旧家电3。(二) 国内发展经验从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情况看,在国家法律法规 基本框架下,地方政府结合具体情况,出台政策支持和引导产业 发展,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垃圾减量、 再生资源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1. 北京市。北京市整合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委、园林绿化 等行政职能部门,专门设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管理处, 统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收运“两网融合”发展,配套政府 政策引导,有效解决“两网融合”进社区和用地等难题。北京市 还设置了专项资金,对再生资源项目以资金支持、政府购买服务、 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多可获得 200 万元的资金 支持。北京市加快建设源头投放精准化、中端转运专业化、集中处 置规范化的全过程分类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模 式。在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建成大件低值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通3注:大件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初探梁卫坤、余亚莉等。- 8 -过海淀 E 回收智能云平台网上预约,与区物资回收公司对接,进 行线下转运,解决大件低值垃圾处理难的问题。2上海市。上海市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清运体系和生活再生 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的回收体系。重构可回收物专项收运 系统,落实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布局,进一步明晰了“两 网融合”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的建设标准及建设规范。出台了上海市可回收物体系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落实属地政府对可回收物进行补贴的主体责任,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给予专项资金 支持,促进了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3杭州市。杭州市加快推广先进回收模式,加大政策扶持, 对于标准化回收网点连续补贴三年,对于企业建成的分拣中心, 按不高于其投入设施设备总投资额 (不含土地款) 的 30给予 一次性补贴,培育出一批年回收规模 1 万吨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 企业。同时,强化督查考核,定期对各地回收体系建设进展及绩 效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将其纳入市“治废”目标考核体系。4. 广州市。广州对废旧家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体积大、 整体性强或者需要上门回收的大件垃圾,规定预约再生资源回收 站 (点) 或者收运服务单位上门收集。5. 深圳市。由于产业政策限制,深圳市再生资源以回收为主, 不设加工企业,回收、分拣后运往广州、佛山、汕头、福建等地 进行处理。6. 天津静海区。天津静海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依托,推进第- 9 -二产业循环发展,构筑了报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废电器电子 产品处理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废橡塑再生利用、精深加工 再制造和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生态产业链,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 “城市矿产”和再制造基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 97. 24, 废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率达到 90以上,报废汽车资源化率达 到 90以上。三、面临形势与挑战(一) 面临形势绿色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大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 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 年 3 月,欧盟颁布新版循环经济行 动计划,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消费、 回收 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以推进废弃物减量和二次资源利用,改变线 性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在 2021 年 4 月 22 日世界领导 人气候峰会上, 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力争在 2030 年 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 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彰显世界大国的担当。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理 政的重要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 2035 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国务院关于- 10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214 号) 明确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 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建设是海南自 由贸易港发展的战略之一。要求海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价值实现、绿色发展成果共享的 生态经济模式初具雏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绿色、 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在海 口、 三亚重点城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 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塑料污染需要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2020 年 1 月,国家发 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 改环资202080 号) 提出了可回收、易回收、可降解的减少 塑料污染新模式,要求到 2025 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 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多元共治体系。 2020 年 12 月,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 定正式实施,要求加强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并给予适 当的资金扶持。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具有广阔潜力。- 11 -(二) 发展挑战“十四五”时期,是海南自 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随 着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加快发展,钢材、有色 金属等原材料的社会消费积蓄量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器电子 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等报废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5 年前海南自 由贸易港全岛封关后,全省消费人口预计出现规模化 增长,居民消费所形成的再生资源数量约以每年 20的速度增 长, 日垃圾产生量将达到 150 吨,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能力,适应 市场需求,是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随着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品种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报废 汽车 (每年约 7 万辆) 、报废农业机械设备 (每年约 3 万台) 以 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弃物拆解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要求高, 而海南省现有拆解加工技术设备水平较低、拆解工艺落后,亟待 推进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装备技术水平。(三) 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017 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2749 号) 提出的再生 资源统计原则,结合海南省再生资源统计工作实际,本规划对未 来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发展预测,采取抽样调查法、线性回归预测 法等方法,参考自由贸易港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发展规划以及 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 等文件要 求,利用商务部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 12 -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9) 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到 2025年全省十大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和货值。根据海南统计年鉴公布的海南省 2015-2020 年常住人 口 数、GDP,通过构建年份、人口与 GDP 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测 算出到2025年全省消费折合人口数1503万人,复合增长5. 83; GDP 达到 10188 亿元,复合增长率 12. 99。经综合预测,到 2025 年海南省十大类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 将达到 348. 79 万吨,复合增长率为 11. 33 ; 回收货值 106. 67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2. 63 (见表 3-1)。表 3-1 2020-2025 年海南省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量及货值预测表序号品种2020 年2025 年复合增长率()1废钢铁重量 (万吨)124. 96230. 7013. 05货值 (亿元)22. 9842. 4013. 032废有色 金属重量 (万吨)6. 7712. 4813. 01货值 (亿元)14. 0427. 7014. 563废塑料重量 (万吨)14. 2619. 376. 32货值 (亿元)10. 1716. 339. 934废纸重量 (万吨)38. 4355. 207. 51货值 (亿元)8. 3314. 4811. 695废轮胎重量 (万吨)3. 705. 628. 74货值 (亿元)0. 520. 736. 926废电器电 子产品重量 (万吨)2. 644. 209. 71货值 (亿元)1. 041. 9813. 747报废 机动车重量 (万吨)3. 834. 955. 26货值 (亿元)1. 081. 8911. 79- 13 -序号品种2020 年2025 年复合增长率()8废旧 纺织品重量 (万吨)2. 024. 3116. 34货值 (亿元)0. 090. 2319. 699废玻璃重量 (万吨)7. 1811. 7510. 34货值 (亿元)0. 260. 4612. 3510废电池 (铅酸电 池除外)重量 (万吨)0. 140. 3419. 42货值 (亿元)0. 210. 4717. 48合计重量 (万吨)203. 94348. 7911. 33货值 (亿元)58. 86106. 6712. 63图 3-1 2020-2025 年海南省十大类再生资源回收量值预测图四、总体思路(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14 -革为主线,增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再生资源市场需求变化的适 应能力,以建设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绿色分拣为重点,推动 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两网融合”,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 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制度优势,以创新体制机制和 制度集成为保障,加强回收能力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 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发力,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绿色化、集 群化、数字化发展,把再生资源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 点,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范例。(二) 基本原则1.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海南自 由贸易港制度优势 的市场引力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 度发挥企业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加强政 府在制度建设、政策扶持、规划中的引导作用。2. 借鉴经验、对标国际。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 验,引进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和处理技术,助推“无废城市”发展。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制定适合海南实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地方或者团体标准和规范。3. 创新引领、需求驱动。积极推广数字化在再生资源产业中的应用,推广先进拆解和再制造核心技术,推动制度创新。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分类指导管理,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4. 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强化废旧汽车、废旧农业设备、废- 15 -旧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废旧电池等再生资源专业化和精细化利用。 坚持全岛同城化的思路,统筹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形 成产业集群。(三) 发展定位通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回收体系和回收能力现代化,建立和完 善适应海南自 由贸易港建设需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加 快实现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数字化、产业化、规范化,将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打造成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 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四)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成 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以及绿色分拣中心,建成覆盖城乡企事 业单位、行政村以及商业网点,具有自 由贸易港建设特色的再生 资源回收体系;建成废塑料、废纸、废金属等符合海南自 由贸易 港鼓励类产业目录要求的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建立稳定的与国内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合作机制,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 字化装备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再生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培育 23 家具有现代回收能力和现代技术装备的示范企业,再 生资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 2025 年,实现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 轮胎、废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电池等再生资源主要品- 16 -种回收率达 85以上,95以上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再生 资源回收网点,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建成再生资 源交易市场 1 个,全省再生资源信息平台6 个,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回收利用基地) 6 个,综合型分拣中心 23 个,专业型分拣中心 5 个, 回收站 (点) 约 3076 个。整合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引领行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 2035 年,全面建成数字化、绿色低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体系,重点品种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资源生 产装备技术和再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五、空间布局(一) 土地利用规模本规划土地利用规模测算,基于全省再生资源产生量和回收 预测量,按照 229 万吨/ (km2 · 年) 货物吞吐量强度测算用地规 模总需求,预测到 2025 年全省再生资源土地利用 2283 亩 (包含 海 口、三亚规划已经批准利用土地 607. 88 亩)。(二) 布局情况建立和完善以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为平台,集散中心 (回收利 用基地) 为枢纽,绿色分拣中心、中转站、回收站 (点) 构成的 三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以“岛内回收、初 (前端) 加工, 内地综合利用 (后端)”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1. 全省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是再生资源集散和交易的载体,建立再生- 17 -资源交易市场是促进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建设的 关键环节。在东方市布局海南省再生资源 (现货) 交易市场。基于互联 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建设再生资源交易中心 (线 下) 和交易信息中心 (线上) ,集聚全省再生资源,开展再生资 源交易服务。按照海南自 由贸易港建设要求,打造国内一流的再 生资源交易环境,逐步推进对手交易向竞拍式交易转变,建立由 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等集成的现代再生资源经营体系。 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逆向物流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数字化发展,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以全省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为支撑,探索建立线上信用评价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在线竞价,适时发布再生资源交易价格指数, 提高交易供给能力,增强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定价权,逐步建成 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交易市场用地约 150 亩。重点建设交易、商品展示、加工分拣、仓储配送、配套服务和培训功能区。专栏一:东方市布局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优势1. 东方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海运、铁路、公路多种运输方式联通, 有利于再生资源的岛内运输、集散及向内地配送。2. 东方市港口是以运输自然资源 (如石油、煤炭等) 为主要业务的 资源型港 口。资源型港口的特征之一是资源开采、提炼、加工工艺所产 生的废弃物量巨大,包含大量可回收再生资源,有利于就近回收、初(前 端) 加工,能有效节约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3. 城市产业布局均衡发展的需要。海 口、三亚市重点发展产业方向 已明确,洋浦产业规划现已基本定型,将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设置在东方- 18 -市 (海南省西部地区),有利于产业布局均衡发展。4.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托东方市建设全省再生资源信 息平台,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对再生资源的供求、质 量、价格等信息进行实时发布及监测,实现全省再生资源科学调配,为 岛内回收、初 (前端) 加工及内地统筹配送提供精准的信息。2. 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区域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是按照再生资源分类标准、 品质情况,进行集中分拣、加工、交易、仓储等再生资源要素集中度较 高、市场交易规模较大、跨区辐射范围较广、经营管理规范的经 营场所。全省规划布局 6 个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见表 5-1)。海口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海 口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 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制度优势,发挥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 (海 口、 澄迈、文昌、定安) 社会经济的资源优势,利用存量的资源,建 立辐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产业集 群,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范例,引领全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用地规模约为 170 亩。 三亚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三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 设试点城市的制度优势,发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三亚、乐东、 陵水、保亭) 社会经济的资源优势,建立辐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 网络和加工利用产业体系,增强再生产品生产能力。制定政策引 导大三亚地区再生资源集聚,与现有三亚生态产业园一体化建 设,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向数字化、高值化利用 方向发展,创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范例,打造海南自 由贸易港绿- 19 -色发展品牌。用地规模约为 207 亩。儋州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西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和洋浦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区工业、贸易等产业基础,建立和完 善辐射白沙、临高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络,重点保障报废汽车、 工业废料、农业废料、废木材等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和物 流配送。用地规模约为 193 亩。 东方市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东方市综合交通运输枢 纽优势,充分利用东方八所石油化工和热带特色农业生产资源, 与全省 (东方)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辐射 昌江县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重点保障工业废料、港 口 废料、农业废料、废电池 (铅酸电池除外) 、废木材等再生资源 回收、加工、分拣和物流配送。用地规模约为 38 亩。万宁市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海南岛东部区位优势, 建立覆盖琼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重点保障居民消费和热 带农产品生产产生的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分拣和物流配送。 用地规模约为 106 亩。琼中 (湾岭) 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依托海南岛中部区位 优势,建立覆盖五指山、屯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重点保障 居民消费和热带农产品生产产生的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分拣 和物流配送。用地规模约为 41 亩。- 20 -表 5-1 海南省再生资源集散中心设置表市县预测区域回收量(万吨)占全省比例()集散中心(个)占地规模(亩)覆盖范围备注海 口153. 7644. 111170海 口、澄迈、 文昌、定安以金属类 集散为主三亚69. 1219. 831207三亚、陵水、 乐东、保亭儋州64. 2618. 431193儋州、洋浦、 白沙、临高万宁35. 2310. 111106万宁、琼海东方12. 633. 62138东方、 昌江琼中13. 583. 90141琼中、五指山、 屯昌合计348. 581006755注:1. 儋州再生资源回收量含洋浦经济开发区。2. 按照预测量60进入集散中心计算,土地利用按照吞吐量强度300万吨/(km2 · 年) 测算,钢铁类按照 1300 万吨/ (km2 · 年) 测算。3. 集散中心用地不含绿色分拣中心用地。3. 绿色分拣中心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是支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核心,具 有资源聚集、分拣、加工的功能,同时也是承接生活垃圾可回收 物资源化的关键节点。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对于完善再 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城乡垃圾分类、促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 行业规范发展,防止分拣二次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再生资源绿色分拣 中 心建设管理规范 ( SB/T 10720-2021) ,本规划以区、县为单位,结合当地再生资源产生 量及回收量,规划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绿色分拣中心。全省共规- 21 -划布局综合型分拣中心 23 个,专业型分拣中心 5 个。(1) 综合型分拣中心综合型分拣中心分拣能力和用地面积规划设计,以再生资源 分拣用地标准和本区域再生资源实际产生量为依据,按照单位面 积产能7. 5t/m的标准测算土地利用规模。经测算,到 2025 年全省再生资源综合型分拣中心土地利用 需求 262 亩。海口市综合型分拣中心。以各区现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 利用状况为基础,结合各区产业发展定位,设置 3 个综合型分拣 中心。龙华区综合型分拣中心。用地面积约 22 亩,年分拣能力 11 万吨。重点承担废钢铁、废玻璃、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

    注意事项

    本文(海南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为本站会员(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