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1部分第四章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pptx
-
资源ID:97114301
资源大小:6.47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数学第1部分第四章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pptx
高中数学第1部分第四章4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运算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0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010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这三条轴分别对应于三个不同的方向,其中x轴和y轴在水平面上,z轴垂直于这个平面。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固定坐标系,由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分别为x轴、y轴和z轴。空间点的坐标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点P都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x,y,z)来表示,其中x、y、z分别是点P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这组有序实数对称为点P的坐标,其中x、y为平面直角坐标,z为高度。空间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坐标表示。例如,两点P(x1,y1,z1)和Q(x2,y2,z2)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x2-x1)2+(y2-y1)2+(z2-z1)2。向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用坐标表示。一个向量AB可以用起点A和终点B的坐标差来表示,即向量AB=(x2-x1,y2-y1,z2-z1)。空间距离和向量的坐标表示0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运算向量加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以两个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的向量即为两向量的和。向量的加法数乘是指一个实数与向量的乘积,其实质是改变向量的长度或方向。数乘运算向量的加法与数乘运算数量积定义为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也称为点积。向量积定义为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夹角的正弦值的乘积,也称为叉积。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运算向量积运算向量的数量积混合积定义混合积定义为三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也称为三重积。混合积的性质混合积具有反对称性,即交换任意两个向量的顺序,混合积的符号会发生变化。向量的混合积运算0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方程通过已知的一点和该点处的斜率来表示平面方程,公式为$y-y_1=m(x-x_1)$。点斜式方程两点式方程一般式方程通过两个已知的点来表示平面方程,公式为$y-y_1=fracy_2-y_1x_2-x_1(x-x_1)$。包含三个系数$a,b,c$,表示为$ax+by+cz+d=0$,适用于所有平面方程。030201平面方程的基本形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为$frac|Ax_0+By_0+Cz_0+D|sqrtA2+B2+C2$,其中$(x_0,y_0,z_0)$是平面上的一点,$Ax+By+Cz+D=0$是平面的方程。该公式用于计算点和平面之间的距离,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和重合。相交平面:两个平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相交。平行平面: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且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不与另一个平面相交。重合平面:两个平面完全重合,即它们有无数个公共点,且这些公共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04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通过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来表示直线方程,形式为$y-y_1=m(x-x_1)$。点斜式方程通过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直线方程,形式为$fracy-y_1y_2-y_1=fracx-x_1x_2-x_1$。两点式方程通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来表示直线方程,形式为$fracxa+fracyb=1$。截距式方程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求法联立方程组通过联立直线和平面的方程来求解交点,即解方程组。代入法将平面方程代入到直线方程中,得到一个关于未知数的二次方程,解此二次方程即可得到交点。消元法将直线和平面方程中的变量消元,得到一个关于未知数的线性方程或常数项,从而求出交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当且仅当它们的方向向量成比例。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当且仅当它们的方向向量不共线。两直线垂直当且仅当它们的方向向量正交。两直线重合当且仅当它们有共同的点并且方向向量相同。平行相交垂直重合05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计算点与直线、平面的距离,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或平面上。判断点与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通过计算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或垂直。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关于点、平面对称通过计算对称轴或平面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是否关于点或平面对称。平面关于点、直线对称通过计算对称轴或点到平面的距离,判断平面是否关于点或直线对称。点关于直线、平面对称通过计算点到对称轴或平面的距离,判断点是否关于直线或平面对称。点、线、面的对称关系123通过计算点在直线上的坐标变化,得出点的运动规律。点在直线上的运动规律通过计算直线在平面上的方向变化,得出直线的运动规律。直线在平面上的运动规律通过计算平面在空间中的旋转角度和移动距离,得出平面的运动规律。平面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点、线、面的运动变化规律感谢观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