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docx
2022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非常紧密。中日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的绚丽色调外,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比较中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中日文化的不同点。【关键词】颜色词 文化内涵 日汉语言比较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与文化的关系也非常紧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沟通源远流长。在颜色文化方面两国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时由于两国人民的生活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差异,虽然同属亚洲文化圈,也存在不少差异。本文以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颜色词在日语和汉语中不同的含义为例,探讨颜色在这两种文化中所产生的不同文化内涵。一、红色在汉语的颜色词中,红色是文化蕴含最为丰富的一个词。中华民族有崇尚红色的心理,在中国人看来,红色是喜庆之色,是华蜜、祥瑞、顺当、胜利的象征。因此,在喜庆喧闹的场合上都可以看到红色。譬如,结婚大喜的日子要在门窗或墙上贴上红喜字,新娘要穿红衣;生孩子要吃红蛋;过春节小姑娘要扎红头绳,男孩要放用红纸做的鞭炮;迎接贵宾要用红色地毯等。因此,带有红色的词语在汉语里一般都是褒义。例如,红包、红利、红人、红娘、红运、红颜、红双喜、红光满面、红得发紫、开门红。但是,汉语中的红色词语有时也用来表示负债、亏损、警告、生气、嫉妒等贬义,如赤字、亮红牌、红脸、红眼病等,但这些用法相对而言只是少数。在日语中,红色表示“警告、危急”,如“赤信号”;还有表示“少女”之意,如“赤襟”。日中都有表示“革命的、左倾的”等意义,如“红军、红旗、一颗红心、赤思想、男赤”,但日语在此项意义中不含褒义。在一些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到中文里“红男绿女”来表示红色是男孩,绿色是女孩,而在日语中“男青、女赤”中,蓝色是男孩,红色是女孩。日本每年一度的“红白歌会”中,红色代表着女队,白色则代表男队。二、黄色黄色象征着能使万物生长的阳光和土地,所以受到人们的崇尚。又因黄色与黄金同色,所以黄色又象征着财宝与权威、富贵与辉煌。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法定的尊色,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有“神圣、权威、庄重,辉煌”之意,它成了帝王的专用色调,如“黄袍、黄榜”等。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河谷,那里的土地是黄颜色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特别崇尚黄色,黄色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在历史发展到今日,现代汉语中,黄色又被给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污秽、下流”之意,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黄色音乐、扫黄打非”;有“枯萎、凋谢”之意,如“明日黄花”等等。日语的黄色除了表示颜色(黄土、黄玉)外,还可以表示“声音比一般人高”,如“黄色声”。另外,也表示“年轻、阅历不足”,如“口黄色”,而现代汉语中却没有这种说法。另外,日语的黄色没有“低级下流色情”的意思。同时,日本的天皇也不像中国皇帝一样,崇尚黄色,所以也没有相应的语义内涵。三、绿色蓝色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因此,它被给予了朝气与活力。在现代,绿色被称之为植物的生命之色,绿色常用来表示“青春、生命、没有污染、环保、平安通行”等意义内涵,如“绿色蔬菜、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开绿灯”等等。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给人以澄澈高远、博大精深、肃穆的感觉。蓝色在中文里的引申意义并不多,它借鉴了西方生活中的应用,表示“醒目、肃穆,高科技”的意义内涵。另外,在汉文化中,绿色是间色,“绿”使人联想到一种不快不祥之事,它往往表示卑贱。汉代贱民头戴绿巾,唐时曾有地方官勒令罪犯佩戴绿色头巾以自辱,现在也常把老婆与他人私通比方“戴绿帽子”。在日语中绿色和蓝色同样也代表朝气与活力,隐含着“年少、未成熟、无趣”等意义,如“青春、青二才、青男、青刈”等等。四、黑色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黑”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意义相联系。如“黑名单、黑钱、黑市、黑货、黑车、黑社会、黑户口”等。黑色和夜色相像,因而它又象征“神奇肃穆”等含义。另外,由于黑色和铁色相像,因此,在汉语中,自古人们常用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等含义。如在戏曲脸谱艺术之中,往往用黑色象征历史人物的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等高尚品性。人们还用黑色象征“深厚”。日语中的黑色也同样可以表示“凶狠的、非法的、隐藏的、恶毒的”等贬义,如“腹黒人、黒風、黒雲”等等。在这一点上,日中颜色词差别不大。五、白色在汉民族中,白色象征“纯净、古朴自然、清楚明朗、无辜”。例如,在汉语中有“雪白无瑕、雪白如玉、大白于天下、清清白白、清白无辜”等说法。在中国古代,白色使人产生“卑贱、清贫”的联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白色是“平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彩、故称“白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白身”,他们住的房子称“白屋”。在汉语里,白字的意义往往有“徒然、轻视、无价值、贫困”等贬义,如“白费、白送、白眼、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在京剧脸谱中,白色象征“奸邪、阴险”,如秦代的赵高,三国时期的曹操都是白色脸谱。古代日本人非常崇尚白色,甚至认为白色拥有超实力及神性和灵性。因此,可以说白色是古代日本人心中永恒的流行色。在庶民文化兴起的近世以后,虽然大众色调多种多样,但日本人心中的白色情节依旧难以割舍。又因为白色是一切色调的起点,同时又是一切色调的终点,这种轮回关系恰巧符合了“禅”的美学观念。因此,对白色的推崇可以说是“神”的思想在色调中的体现。在日语中,白色也代表着“雪白、纯净”等意义。在日本,婚礼上新娘穿白衣,代表着纯净与漂亮。而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必需穿着喜洋洋的大红衣服,决不允许穿着白衣。再如,日语中的“白”一词意为“自家汽车挂上白牌非法牟利”,这也相当于中国的“黑车”。这一黑白的区分,正反映出不同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运用。日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运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很多新的意义内涵,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了解日中文化的背景学问,驾驭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内涵,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当的交际,同时对中日文化沟通有肯定的实际意义。参考文献: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89.2魏丽华.中日文化中的色调语的隐喻意义.日语学习与探讨,2003,(4).3杨月枝.中日色调词比较.中日习俗文化比较, 2004.4西尾实.岩波国语辞典.日本:三省堂, 1988.(作者单位:吉林延边高校外国语学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