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检测)(解析版).docx
-
资源ID:97136114
资源大小:45.7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检测)(解析版).docx
哈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盖天说、 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它对古代天 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 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 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盖图”, 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 说并不矛盾。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 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 越精密。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都萌提出的学说。他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 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 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却启发人们认识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宋代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的宇宙论提 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气,两者旋转摩擦,磨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 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 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系是这一特点 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 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它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 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 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迂所说,“究天人之际”。(摘编自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天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B.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成语“五谷丰登”的中的“登”意思相同。C.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的“苟”意思不同。D.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 种世俗之乐。B.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 去,也是种苦恼。C.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 得较大的快乐。D.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 怨楚。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14 .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答案】10.BEG11.D12. A13 . (1)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2)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14 .材料二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 得其乐的道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而”是连词,“貌”是下句主语,“而”前B处断开;“貌”“发”是两个句子的主语,从面貌和头发两个方面写自己的变化,中间断开,“发”前E处断开;“者” 一般放在上句默写停顿,“者”后G处断开。故在BEG处断句。【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句意:农业连年歉收。/各种农作物丰收。C正确。苟且;如果。句意:以便勉强度日。/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D.错误。恰好;到去。句意: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否了这种世俗之乐”错,由“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可知,不是 否认这世俗之乐,而是认为这种世俗之乐很浅薄,并非真正的快乐。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贵者”,高贵的人;“为形”,对待身体;“疏”,忽略。(2) “见”,看出,引申为“说明”;“无所往”,到哪里,到任何地方;“盖”,大概。【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庄子认为“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即这些世俗之乐并非真 正的快乐,只有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材料二中苏轼“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 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 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滴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 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 理。参考译文:材料一: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 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 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 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 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 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 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 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 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材料二: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 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农 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 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 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 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 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 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 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 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 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 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 一边吃一面赘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 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 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粘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朝甲:蝉蜕。【4】 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 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B.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 “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6 .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答案】15.C 16.第一首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骄 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二首诗颔联,作 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 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解析】【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C项,“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最终 也未能扭转颓势”推断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 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 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 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最后的尾联可谓神来之笔,把之前的下棋岑寂徒然打破,有慨叹 有议论,并且从下棋中总结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又想起了在棋盘 上“骄兵必败”“多疑必失”的道理也是适用的。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而最后把对手打败更 是淋漓尽致,如释重负,快哉爽哉。“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粘枝”,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蛛丝来形容棋手心思缜密,偌大的棋盘被比 作苍空,在这棋盘中自然处处都要极其细心。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棋手仍在思考,他的思路像细细 的蛛丝一样,在浩淼的天空中飘荡,希望能够寻到明晰的答案。这是何等奇特的比喻!而第二句,则用了庄子中佝偻承蝉的典故。一个用竹竿粘“知了”的老人,其拿手好戏是能在这时屏住呼吸,伸出的手 就像枯枝一样。“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而正在下棋的棋手,也正是这样地一 动不动,全神贯注。在这一刹那时间似乎也停滞了。这告诉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 神入化的境地。这一联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我们仿佛在静静地看到了下棋人思想的活动。由此概括 出颔联形象特征: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山居秋瞑中由写景转写人,采用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的诗句是:(2)朝天子咏喇叭形象地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倾家荡产的句子是:(3)苏幕遮燎沉香中“, "两句,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 中,以虚构的梦境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4)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5)王国维描述学术研究的“第三重境界”时,借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o(6)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 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7)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加以概括,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9)报任安书中先写古来富贵之人名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引出了 “”的观点。 (10)王勃滕王阁序中“, ”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 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答案】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 吹的水尽鹅飞罢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倚南窗以寄傲 .审 容膝之易安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落霞与孤鹫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喧” “楫” “浦” “蓦” “阑珊” “烦” “臆” “倜傥” “鹫”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内文言基础(10分)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梓止响腾腾:腾飞B.勖尔植 勖:勉励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情话:知心话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腾:传播。句意: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 故选Ao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披绣阚披着B.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C债规矩而改错错误D.问征夫以前路出征的人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披:分开。句意: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C.错:通“措”,措施。句意: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D.征夫:行人。句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故选Bo20.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某所,而母立于兹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汝识之乎故病且怠A.襟三江而带五湖 *B.乐琴书以消忧 *C.及其所之既倦D.穷且益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并列;代词,相当于“尔”,你的。句意: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某个地方吗,你的 母亲曾经站在那里。B.都是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活着还是枯死。C.动词,求得、得到;代词,指典故。句意:等到对于所喜爱或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你知道吗?D.副词,表转折,反而;连词,表并列,并且。句意:处境困窘志向反而更加坚定。/所以困苦并且疲惫。故选B。21.下列对文言语法现象的判断,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和“石之铿然有声者”句式相同。“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和“吾又何能为哉”句式不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和“遂见用于小邑”的句式相同。“以致其性焉尔”和“悦亲戚之情话”中的加点字活用用法不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和“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加点字都是通假字。 “甚善,名固我当”和“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加点字含义相同。 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法知识的判断能力。正确,都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凡长安为观游豪富人及卖果者”“铿然有声石”,句意:凡是长安建造观赏游乐场所的豪富人,以及种树卖果的人。/能发出铿铿地声音的石头。错误,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吾又能为何哉”。句意:又怎能使 我们的人口兴旺,使我们生活安定呢? /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正确,都是被动句。语意被动;“见”和“于”表被动。句意: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我就 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错误,都是使动用法,使达到;使愉快。句意: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跟亲戚朋友谈心使 我愉悦。正确,“摩”通“磨”,磨灭;“道”通“导”,引导。句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 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错误,好;羡慕。句意:很好,给我命名很恰当。/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全部正确。故选Bo2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谦称,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表示自谦的还有“愚、卑、敝”等。B.殖蜜,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殖蜜分别指的是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C服阕,即服除,指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服”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D.东隅,日出地,表示早;桑榆,日落地,表示晚。如“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飨蜜分别指的是早餐和晚餐”错,“飨是晚饭,饕是早饭。 故选Bo(二)课外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论剑”青城山,泛舟都江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前击剑,在杜甫草堂打一场排球赛,成都大运会吉 祥物“蓉宝”遇上动漫人物哪吒,两个小伙伴在巴山蜀水间展开竞技比拼又共同成长这些 的场 景,来自日前发布的成都大运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3分钟的短片,既展现了成都的自然风 光,(),更是着力刻画了体育竞技运动之美。通过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必将取得共赢的效果,凝聚起共同的意志。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 )o回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上海美 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宣传片,让孙悟空、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同样取得了不 俗的效果。由此观之,好故事离不开好点子,为讲述添一点创意,才会在更多人心中激起涟漪。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两者有机结合、 ,将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我们相信中华文化体育之美必将在赛场绽放。2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4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2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3.妙趣横生;交相辉映24 .也展现了文化之美;创新表达手段是保证;在体育运动中寻找力量25 .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必将凝聚起共同的意志,取得共赢的效果。【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根据前面“'论剑青城山两个小伙伴在巴山蜀水间展开竞技比拼又共同成长”可知,这些场景十 分有趣,可填“妙趣横生”。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前面有“让两者有机结合”,可见二者结合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可填“交相辉映”。交相辉映:指各种 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结合后文”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可知,此处说的是中国文化,对应“既展现了”的句式,应 填“又展现了中国文化之美”。此处说讲好中国故事的条件,结合“为讲述添一点创意”,可知条件是创新,应填“创新表达手段是保 证”。结合“将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可知此处应说“体育运动”;句式可以仿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汲取营养”,应填“在体育运动中寻找力量”。【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介词“通过”湮没句子主语,可删掉“通过”;语序不当,应先“凝聚起共同的意志”,再“取得共赢的效果”。四、写作(60分)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夏季运动会上,央视的解说词引发热议。“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对青年跳水运动员张家齐和陈 芋汐的赞美,“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是对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肯定。网友评论“还是要多读 古诗,读古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获得了最多点赞。在“科技为王”、追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古诗词的“渗透”。对于成长中的青年 人,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调味品?请结合学习与生活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示例】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无数中华儿女 的精神写照,就如赞美青年跳水运动员张家齐和陈芋汐的“雏凤清于老凤声”,肯定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孙 颖莎的“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朗朗书声中尽览文 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 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 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 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 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 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蔓延? 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 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三年里,我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 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一苇 之所如",纵享“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浩叹 “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合抱之木,在于合异”来表达期 望。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同学们能挟“诗书”以 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材料二: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 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 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 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眶的 一段话可作代表: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 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器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祖咂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 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 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 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 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 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 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 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 得肯定的地方。(节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均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宇宙学说中影响比较大。B.周髀算经在说明天文现象时,由于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误差,结果不理想。C.宣夜说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该说法认为“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D.南朝的梁武帝在浑盖之争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了政治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阳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的。B.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目的,这起源于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人互相对应。C.浑天仪注是浑天说的代表性著作,浑天仪的产生是以浑天说的提出为背景的。D.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唐代僧一行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一千多年来流传的“寸差千里”的谬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借助2022年夏季运动会上央视运用古诗词赞美评价在赛场上表现精彩的青年运动员张家齐、陈芋 汐、孙颖莎等人的事件,引发网友对于多读古诗的讨论。由此,材料进一步涉及古诗词的现状、人们对古 诗词的看法,并提出问题,“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调味品? ”这个问题指向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必需品”意味着不可或缺,“调味品”则可有可无。毫无疑 问,古诗词在当今社会中依然不可缺少。现代社会中的人忙于追名逐利,拼命奔波,忘记了停下来欣赏路 边的风景,忘记了等一等灵魂的脚步。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贤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 化的历史见证。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 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从这个角度,发言提纲可概括为:在平凡生 活中感知诗意之美;继承传统文化,高举复兴大旗。写作时,首段可以从古诗文对我们的影响写起,然后结合古诗文现如今的阅读状况,分析其深挖它对同学 们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然后引用古诗文,分析其自身的文化魅力,最后指出古诗词的学习比重加大的必 要性,号召同学们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立意:1 .腹有诗书气自华。2 .以诗为灯,启明华夏。3,阅读古诗词,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B.西汉天文学家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因非常符合实际天象被汉武帝采用。C.葛洪以太阳落入地平线时的状态这一事实为依据,指出其与盖天说的推论相反。D.西汉刘向在开元占经中的论断“日蚀者,月往蔽之”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4 .古人在研究宇宙结构时秉持的原则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5 .两则材料使用了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答案】l.B2.C3.D4 .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入到学术研究 中。5 .引用说明法:材料一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引用祖的话证明古 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作比较说明法:材料一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 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为主做对比;材料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 际校验的传统时,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做对比。【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误差”表述不当,原文是“天地平行和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 的基本假设有误”。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 “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是由邛日气轻清,上浮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推断而出"错误。 材料二第一段“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理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 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 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据此可知古人在争论中, 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B. “天地人互相对应”错,原文是“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D. “朱熹提出的宣夜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错。材料一第四段“宣 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都萌提出的学说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 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儿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据此看出,宣夜说不是朱熹 提出,而且“比西方著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的是“气漩涡论”,不是“宣 夜说”。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中国古代的旷世学术之争浑盖之争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 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D.论断解释了日食发生的原因,体现的是用理论解释现实,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故选D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可得出:强调天地对应 和天人对应;由材料二“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一一浑盖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垂持着一 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 学观念”可得出: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由材料二“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可得出: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不介 入到学术研究中。【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引用说明:材料一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 丸,地如鸡中黄。'”引用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中对浑天说的形象描写;材料二”对此,南北朝时期 著名科学家祖唯的一段话可作代表: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 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唇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 引用祖晅的话证明古人“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比较说明:材料一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 官体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神 话中的事物为主”,介绍中国古代宇宙论强调天地对应、天人对应时与西方的星座体系,以神话中的事物 为主作对比;材料二“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 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时, 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作对比。(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萧红的时间秤鲁敏艺术的高下优劣,其实只有一个衡量标准:时间。时间这杆秤是天地间最宏阔且又是最精准的。诚然,以萧红在世上停留的长度,不过只能算是颗流星,可她在宇宙间划下的轨迹,却是又深又狠又 特别。其笔下,有最小的小与最大的大,有血肉与浊泪,却又天真、大方、细美,看得人心慌。31岁的她,力口一部呼兰河传,放在时间秤的那一边,是压得住的。倏忽百年,她或将可以一直压下 去,不论时间累加了多少,甚或宇宙都成为一个黑洞。可是,却又很难写她这个人,每次要写之前,都想着,翻一翻她的东西再说吧,可真正一翻,三分钟 过去,三十分钟过去,越看就越不想写了。她都已经写成这样了,还能再写什么呢?除非你大段大段引用 她,照抄她,摘录她,甚或就是搬上她的原文。这里头,有一个很为难人的悖论:一个好的东西,它是那 么的好,让我们想要由衷地去赞美、传播;但如果这个好的程度,超过了、覆盖了我们我们再去赞美 它,则又是有风险的,也是难以把握的。可是,她真的其实还是个十分年轻的人,比我们所有这些老着脸皮在写东西的人都年轻许多。她23岁 写成生死场,28岁上写的回忆鲁迅先生,29岁写的呼兰河传与小城三月。这么算一算、比一比,我们就好像全都没有活过,或者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是在写标点符号,字都 还没写出来呢。最近碰到一个前辈,他问了问我的创作,然后半开玩笑地说,嗯,40岁以前还没有写出成名作的,恐 怕也就没什么成名作了。当时好像还不以为然的,面上无所谓地笑笑。可回家来一想,即刻浑身是汗,几 天都难以释怀,感到时间的残酷,感到为灵感所奴役的悲剧性。从这个角度而言,对萧红,我的感受是复杂的,说羡慕或妒忌都不合适,也不准确,不如勉强说是拍 案称奇:她的身世,她的文学,她的生死,这是绝对不可复制、不可模拟的宿命。尤其是她的死,恐怕所有的人都为之难以释怀吧,何以,竟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