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07.docx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二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4节内容,是电磁学的 核心内容,。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它既能与电场、磁场和恒淀电流有紧密的联系,又是学习交 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重要基础。从能力的发展来看,它既能在与力、热知识的综合 应用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全面体现能量守恒的观点。因此,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 教学的难点。鉴于此部分知识较抽象,而我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紧扣教材,通过实验、类比、等效的手 段和方法,来化难为简,使同学们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概念。力求通 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诱发同学们真正的主动起来,从而激发兴趣,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认识。课程详述:一.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感应电动势,能区分磁通量的变化 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44)/Ato2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3 .知道公式E=B/ysin<9的推导过程。4 .会用E = 包和£= 3/usin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分析的本领。t二.教学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及规律理解。三.教学难点:1 .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三者的区别。2 .理解E=nA 6/At是普遍意义的公式,而E二BLv是特殊情况下导线在切割磁感线情 况下的计算公式。四.教具:1 .演示用的电流表,螺线管,条形磁铁,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 .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仪,自制的幻灯片。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上节课的三个演示实验,预习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复印资料阅读教案 中的参考资料法拉第的划时代发现一戈。六.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于要求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内涵,要求学 生理解并能运用E=nA e/At和E二BLv这两个公式。通过比较实验装置的差异,引导学生得 出相同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如实验一);通过比较实验中个别因素的 差异而引起的变化,引导学生定性得出E与 “、At、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学 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打下基础(如实验二、三、四)。在教学过程运用观察、比较与设计 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使他们有强烈的兴趣去思考、去推理、去学习课程内容。1 .复习感应电动势:"将图1,图2用投影仪展示,并设问:图中电键S均闭合,电路中是否都有电流?为 什么?一演示实验一:对照图1安培表指针偏转;对照图2电流计指针不动,但当条形磁铁位 置变动时,电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回路中有电流。启发学生回答:图1中产生的电流是由电源提供的,图2中产生的是感应电流。教师引导:由恒定电流的知识可知,闭合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必有电源。对比图1, 图2提问,图2中的电源在哪里?用投影仪展示图3,启发学生回答:图2中的线圈就 相当于是电源,在磁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产生了电动势。教师总结:(用图1,图2装置进行演示说明)我们把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叫感应电动势。2 .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将相同的磁铁以不同的速度从同一位置插入线圈中,观 察并比较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诱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两次插入过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是否相同?电流计指针偏 角是否相同?偏角大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电流计的指针偏角大,说明产生的电流大,而电流大的原因是电路中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由于两次穿过磁通量变化相同,穿过越快,时间越短,产生的感应电 动势越大,说明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发生磁通量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且在磁通量变化相同的 情况下,所需时间越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演示实验三:按图2所示装置用两个磁性强弱不同的条形磁铁分别从同一位置以相同 的速度插入线圈中,观察并比较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诱导思维:两次插入过程中磁通量变化是否相同?所用时间是否相同?电流计指针偏角 是否相同?偏转角大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两种情况所用时间相同,但穿过线圈扔磁通量变化不同,电流表的偏转 角不同,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不同。说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还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即 在相同的变化时间情况下,磁通量变化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演示实验四:按图4所示装置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LiL2滑动头以大小不同的速度从一侧滑至另一侧,观察电流计指针 Th3尸倏q 的偏转情况。(教师介绍装置)上1s诱导学生思维:两次滑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R E国4是否相同?所用时间是否相同?电流表的指转角是否相同?偏转角大说明什么?其原因是 什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快滑比慢滑在相同的时间里流过线圈L的电流变化大,引起 穿过线圈L2的磁通量变化大,即中大;(2)快滑比慢滑所用的时间短,即At小;(3)快 滑与慢滑相比,磁通量变化大而所用时间短,即单位时间磁通量变化多;(4)快滑与慢滑相 比,电流计指针的偏角不同,即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同,即在单位时间内磁通量变化越多,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以上现象的分析与归纳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的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 象,归纳出有关的结论,切忌由.教师讲解。教师概括、归纳、总结学生的结论,使学生清 晰思路。通过以上三组实验可知: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与时间之比越大,即单位时间内磁 通量的变化越多,或者说磁通量的变化率越大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就越大。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电路中产生的感应动势,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要求学生写出表达式:E=kA0/At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处理比例系数k,使k=l (lv=lwb/s)这样上式可写成:E= A / t问题情景一:如图5示。线圈L由导线绕制成n匝,当穿过L的磁通量变化率为,/ t时,则线圈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启发学生得出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普遍意义的公式E二n /At。问题情景二:如图6示,把矩形单匝线圈abed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国<6>框平面和磁感线垂直。设线圈可动部ab的长度为L,以速度v向右 匀速平动,则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少?问题研究:(启发学生推导)导体ab向右运动时,ab棒切割磁 感线,同时穿过abed面的磁通量增加,线框中必然要产生感应电动 势。设经过极短的时间At,导体ab运动的距离为v At,穿过线框abed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为BLvAt,代入公式:E=n /At中,得到E=BLv。问题讨论:(a)图6的电路中,哪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ab导体的运动v与磁感线方图<7>向B有何关系?(b)若导体运动方向与导体本身垂直,但与磁感方向不垂直,设v与B夹角为又如何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呢?引导分析:(启发同学们得出计算结论)将速度v沿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速度分量vi=vsin。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而平行于磁感线方向的分量v2=vcos 0-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导体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二BLv尸BLvsin 0以上结论都应当是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推导与演算,可请基础好的、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 黑板上演示推导过程与结论,切不可教师包办。4.课后补课的作业,旨在要求学生能在课后认真复习,挖掘课程内容的更深刻的意义, 同时又可培养学习的兴趣。探究题:试讨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公式E二n /At和推导公式E二BLv各有什 么特点?复习题:请在探究题的基础上,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小结。课后反思:1、本课题内容应安排二课时,课后应视同学们的作业情况再安排一课时的整理与习题, 力求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内涵。2、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探究知识的结构和内容,教师 应起到引导、纠正学生的思路,同时创造实验环境。3、实验过程中,教学要求应清楚明确,应做到:(1)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地分析实验的现象。(2) 励学生大胆与分析和总结。教师实验以前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负面因素, 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如实四中滑动变阻器滑动头滑动时可能现象不明显等。所以课前准备 要充分。4.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E = 与E二BLv cos 0这两个关系式的适用范围,而是布置At了课后作业。我想这不但不会影响教学的完整性,反而能提高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而且凭 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物理知识,完全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5、本课程内容多,对学生实验与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高,可能有一部分同学不能 很好地跟住教学进度。这在课后作业中也会有所反映。我应在课后要更好的关心这部份同学, 同时应尽可能简化教学过程但又不降低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