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历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97145525
资源大小:16.1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历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设计分析】目标序号知识维度(指事实性知识、概念 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 认知知识)认知水平维度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1概念性知识aa2程序性知识aa3元认知知识aa【评价任务】1 .通过学习任务一,完成学习目标12 .通过学习任务二,完成学习目标23,通过学习任务三,完成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课前三分钟活动,有的同学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 力;有的同学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其实,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便是演讲水平的一个 重要体现。那么今天我们将跟随丁肇中先生,走入演讲现场,去感受,去探索老师想先检查下大家的 预习情况:1 .走近作者(PPT出示作者常识)2 .记忆词语(PPT出示词语)3 .了解演讲背景(PPT出示)二、读课文,析内容4 动一:倾听实践心(指向目标1)1 .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评价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学生讨论明确:4个部分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5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612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四部分(第13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2 .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学生展示: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2)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学生展示: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学生展示: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 求到的。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4)找出点明文章意义,提出作者希望的一句话。明确: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学生展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评价检测一:“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 么。明确: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 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 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意图】用朗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为学习作者格物致知的精神打下基础。活动二:品析传统情(指向目标2)评价任务:3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学生再读课文,同桌 互相探讨。)学生展示: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 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 .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展示: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有三点: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5 .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同桌二人讨论,积极回答。)学生展示: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一平天下。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6 .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学生展示: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证明王阳明的观 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评价检测二:向课文学写作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章,与大家分享。示例一: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 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示例二: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按照图纸 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张翁失表,焉知非福?【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品析为落脚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感悟课文的真谛,更加准确的把 提中心,从而学会观察实践的精神。活动三:明确探究心 (指向目标3)评价任务:7 .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展现了怎样的主题?(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学生展示:本文作者从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关心祖国青年一代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一代 的成长的高度,选择典型事例,特别是选取自己的生活经历,极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不光在研究学术而且在 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8 .课文给我们怎样启示?(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学生展示:本文思路清晰,例证确凿,极雄辩地阐明了 “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 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评价检测三:争做开拓实践人请以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演讲词特点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了解本课的主题。【检测与作业】1 .请为本文的观点再补充一个或两个论据。2 .你同意下面漫画中哪个人物的说法?(说明:老农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学者说“不会耕田, 怎样下田”。)附板书设计:提出问题: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学后反思】1 .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进入情境,谈自己的写作内容和思路,并与作者进行比较,既为学习打基础, 又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导学生体验大师的想法、认识、思考有时也是和我们相同的,激发 学生感觉大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成长意识。2 .感受大师的人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短短一篇文章思路清晰,内容通俗,由传统到现代,由现象 到本质,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列举其中,而这又是出自一位著名科学家之手,作者治学写作的严谨,尊重 读者的亲切,旁征博引的大气自然得到了彰显,学生感受到了大师的人格魅力,增强了民族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