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docx
-
资源ID:9718973
资源大小:31.4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docx
萧山方言反复问的句式研究萧山话骂人对照表 摘要:吴语作为汉语中的一支,历史久远,运用人数众多,而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流行地域不小,在浙北、萧绍平原地区都能听懂,其历史性与广泛性也颇深。这其中萧山方言的反复问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与一般话甚至是广义的吴语反复问也存在较大差别。本文通过对萧山方言反复问进行探讨,突出其特色。关键词:萧山方言;反复问;句式探讨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也是地方文化的资源,它不断地从共同语中吸取养分同时向其输送精华,因而也是民族文化的珍宝。方言与一般话的不同正显示了文化的多样性,故我们对方言的探讨很有必要。其中作为运用人数仅次于官话方言的汉语其次大方言,吴语的历史相当久远,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因笔者本人为吴语萧山方言运用者,故本文以萧山方言作为对象进行探讨。语言学中一般话的疑问句分为四种类型,萧山方言的反复问可以说是其四种疑问句中最具特色的,学界对此探讨也较少,因而本文将此作为论述点进行探讨,希望引起些学界对于方言疑问句的关注,共同促进方言的特色发展。萧山方言的反复问既有一般话反复问的共性,也存在显明的特性。共性体现于下面将例举的第一种类型,而其次、三种类型则是萧山方言的特性。(文中Neg代表否定词,VP代表谓词,M代表语气词,)(一)VP+Neg+VP+(M)谓语词正反相叠表示疑问,这种说法是一般话反复问与萧山方言反复问都比较常用的形式,例如:(1) 恩明早究竟去否去上学?(你明天究竟去不去上学?)(2) 伊究竟来否来嘚?(他究竟来不来了?)(3) 嘎做究竟对否对呢?(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4) 恩说伊滑不滑头?(你说他滑头不滑头?)(1)问对方明天究竟去不去上学,有一种较为剧烈的看法,希望对方去上学,否则可能对方就会受到说话方的指责;(2)问他究竟来不来了,有一种不耐烦和对他悲观的语气;(3)问这么做对不对,是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点看法与激励,与疑问语气并存;(4)问对方他滑不滑头,其实说话人自己已经有了推断,疑问语气较弱,只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确定。“VP+Neg+VP+(M)”这个句式所表达的语义与句末的语气词关系不大,主要看VP的性质,假如VP是可控动词,句子则往往含有较为剧烈的不耐烦、威逼、警告语气;假如VP是形容词性的、非可控的,就表示一般的疑问语气。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格式用法在历史上已频频运用,例如:(5) 从城排一大阵,识也不识?(敦煌变文 韩擒虎)(6) 诸上座在教不在教?(祖堂集索引4.025)(7) 你看冰梅这两个月,白日里还下得楼下不得楼?(歧路灯二十三回)(8) 真个是相公唤的不是?(宦门子弟错立身四出)(9) 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元曲西厢记二本一折)(二)有有+VP(两个“有”中间省略、脱落了否定词)这是一种萧山方言非常有特点的反复问形式,非本地人对这种形式可能无法理解,因为一般话的反复问句假如用“没有”否定动词,确定形式不能用“有”,只能是零形式,例如:一般话中只能问:吃饭没有?而不能说:有没有吃饭?但是这种问法在萧山方言中是极为常用的,又因“有有”中间省略了否定词,所以更加难以理解萧山方言的这种用法,故为便于大家理解,本文将它列为方言反复问的一个典型句式来探讨。1、在“有有”后面加动词性谓语:(1) 姐姐饭有有烧好嘞?妹妹我肚皮饿了。(姐姐,饭有没有烧好,妹妹肚子饿了)(2) 办公室的资料有有取光?(办公室的资料有没有取完?)以上“有有”后加的是已然的谓词,在萧山方言中,“有有”后也可以加正在进行的动作,例如:(3) 饭有有来东烧?(饭有没有在烧?)2、在“有有”后面同样还可以加形容词性谓语。例如:(4) 晾着的衣服有有干嘞?(晾着的衣服有没有干?)(5) 这朵花有有很美丽?(这朵花有没有很美丽?)3、“有有”表示某处是否存在某物,或某人(或物)是否拥有某样东西。如:(6)桌子上有有灰尘?(桌子上有没有灰尘?)(7)恩有有葛本书?(你有没有这本书?)(三)由助动词构成的反复问句萧山方言中有相当数量的方言词是依靠于对助动词的重叠而构成的。如:(1) 恩要要去?这类反复问句的基本格式是:主语+助动词+动词+(宾语)(2) 恩究竟会会开车?在口语中,动词与助动词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宾语也常可置于助动词之前作受事主语,如上面有受事成分的两个反复问句可转换成:(3) 恩车究竟会会开?萧山方言反复问是经过许久的历史演化与地方人民运用才形成现在的状况,它的存在形式是由运用者而确定的,向着更便利简洁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在一般话的大环境下,吴语的大框架下,能否保持、怎样保持地方独有色调是我们今后可以重点关注的。(作者单位:浙江师范高校人文学院)项目名称:本文为“浙江师范高校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指导老师:首作帝。参考文献:1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探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2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探讨M.上海:华东师范高校出版社,11016.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