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复习热点专题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自信).doc
-
资源ID:97192550
资源大小:183.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复习热点专题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自信).doc
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一、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热点材料】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材料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材料六: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20大上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分为哪两个阶段?(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党的二十大首提“中国式现代化”,具体来说,是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结合材料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我国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5)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6)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国式现代化该如何实现?请谈谈你的看法。(1)中国式现代化分两个阶段走:从2023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发展成果;(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决防止两极分化;(5)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我国坚持节约资源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中国民族的永续发展;(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烈等。5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中来?(1)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前途与祖国、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4)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实践活动;(6)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社会责任;(7)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主动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公益活动。6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从文化角度谈谈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持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面对密切联系的开放世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为此我国是怎样做的?(1)走和平发展道路。(2)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等。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我国哪些新发展理念?简要说明理由。(1)协调理念。理由: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挑战。(2)共享理念。理由: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9为什么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6)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1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里发展。(3)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4)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正义。(5)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有利于补齐农村农业发展短板,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等。11请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献计献策。(1)国家:加强人才、科技、资金等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富裕乡村;加强环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乡村普法宣传力度,建设法治乡村、和谐乡村;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爱国爱乡、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建设文明乡村。(2)公民:主动学习和宣传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积极参加支援乡村建设的公益活动,勇担社会责任等。12党中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说明了什么?(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4)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和根本目的?(1)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2)发展理念:协调、共享发展理念。(3)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14.作为青少年,可以为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三农”工作做些什么?(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日后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主动学习和宣传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3)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4)积极参加支援乡村建设的公益活动,勇担社会责任等。(5)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文化自信【热点材料】“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申遗成功;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文化相关问题时首先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宗明义指出2024年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202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建设需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表述调整为“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创新性,并首次提出“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惠民工程”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2023年9月12日,又一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23外交官中国文化论坛”在长沙举办,八国外宾以及知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此次活动旨在以湖湘文化为媒,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湖湘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考点链接】【命题角度一】文化价值 历久弥新材料一: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区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材料二: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材料三:经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中国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而茶背后蕴藏着中国人的谦、和、礼、敬等价值观,也随茶一起声名远播。中国茶和茶文化纵横古今、联络中外,在新时代、在全世界持续焕发着新的夺目光彩,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电视剧梦华录带火“茶百戏”,人们惊叹于这种在茶上写诗作画的技艺;火遍社交网络的“围炉煮茶”,让传统煮茶文化重新火热茶屡屡出圈,也说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不只是故纸堆里的历史,更是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的现实。1.以上材料中的非遗申遗成功说明了什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3)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致力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4)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5)中华民族通过茶文化体现出来的生活方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可。2.以上材料中非物质文化遗申遗成功的社会价值/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血脉。(2)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3)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繁荣发展。3.请你破解中国茶屡屡出圈的密码。(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2)我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4.根据材料三内容谈一谈:你如何看待中国茶纵横古今、联络中外的这一超能力? (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2)中国影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3)文明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5.有同学认为:“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重要价值,需答:要加以保护。”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予以支持。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代表着我们民族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等。6.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些什么?(1)积极学习和了解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自觉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2)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人们保护遗产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3)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4)参观文化遗产时,自觉保护文化文物,不乱写乱画、污损文物。(5)发现有人破坏文化遗产,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积极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命题角度二】文化惠民 人心所向材料一: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开幕,李强总理在大会上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文化相关问题时首先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宗明义指出2024年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材料二:202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建设需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互联网内容领域的表述调整为“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创新性,并首次提出“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惠民工程”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材料三: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强调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创新性,并首次提出“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1.请你分析我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背后的深切思量。(请你谈谈,我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向社会免费开放的依据。)(1)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及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需要。(4)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2.请你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场所写几句提示语。示例:文明有礼,有序参观,禁止推搡;禁止大声喧哗,禁止使用闪光灯;禁止随意触碰展品等。3.为更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某社区打算举办一次文化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拟写一份活动方案。(1)目标任务: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2)活动主题: 文化传万家,幸福你我他。(3)实施步骤:宣传动员:开展宣讲、海报展览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组织实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方法;交流总结: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让大家交流分享。(4)具体行动:举办剪纸、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展览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民俗活动;在社区设置图书角等。【命题角度三】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形象材料一:2023年的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依然有着关于“古今一同”的诉说。它可以是穿越千年的“华裳之美”。在霓裳羽衣舞节目中,伴随着白居易的诗句:“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舞动之间,仿佛将观众带到了唐宫的昭阳殿和极乐之宴上,切身感受千年来令人神往的大唐风华。材料二:2023年9月12日,又一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23外交官中国文化论坛”在长沙举办,八国外宾以及知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此次活动旨在以湖湘文化为媒,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湖湘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材料三:2023 年 12 月,农历新年被正式定为联合国法定假日,外网上不但有各种讲解中国生肖的视频,大谈特谈龙年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以中国龙年为主题的艺术绘画、妆容衍生、龙形装饰。2023年的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依然有着关于“古今一同”的诉说。它可以是穿越千年的“华裳之美”。2023年9月12日,又一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23外交官中国文化论坛”在长沙举办,八国外宾以及知名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文化交流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纽带,它不仅能够增进相互了解,更能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军表示。材料四:2023 年 12 月,农历新年被正式定为联合国法定假日,外网上不但有各种讲解中国生肖的视频,大谈特谈龙年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以中国龙年为主题的艺术绘画、妆容衍生、龙形装饰。1.请从“延续文化血脉”的角度分析2023年的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圈粉无数的原因。(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2)该作品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该作品通过科技创新与时尚飘逸的流行音乐相得益彰,丰富文化传播形式,为文化发展搭建新平台。(3)该作品满足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上述中秋节目素材给我国发展文化事业的启示是什么?(1)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要与时俱进,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4)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5)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同一切破坏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3.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说明了什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中外文化交流的开展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1)对中国: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对世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深度互动;有利于外国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理慰藉。5.我们应该如何做文明互鉴的促进者和人民友好的传承者?(1)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2)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3)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