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09-2019 道地药材 第109部分:广首乌.docx
-
资源ID:97192601
资源大小:30.5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T∕CACM 1020.109-2019 道地药材 第109部分:广首乌.docx
ICS 11.120.01C 23才J体标 准T/CACM 1020.1092019道地药材 第109 部分:广首乌Daodi herbsPart 109:Guangshouwu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T/CACM 1020.1092019前 言T/CACM 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108 部分:广巴戟;第109部分:广首乌;第110部分:罗汉果;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 T/CACM 1020 的第109 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 认证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洋洋、冯剑、陈德力、张元、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郭亮、余意。842T/CACM 1020.1092019道地药材 第109部分:广首乌1 范围T/CACM1020 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广首乌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质量特征。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广首乌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 1020.12016 道地药材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 术语和定义T/CACM 1020.1201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广首乌 guangshouwu产于广东德庆、茂名、阳江、高州、云浮及其周边适宜生长地区的何首乌。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4.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m4m, 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 粗糙,下部木质化。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cm7cm, 宽 2cm5cm, 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 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cm3cm; 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mm5mm。花序圆锥状, 顶生或腋生,长10cm20cm, 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 先端尖,每苞内具花24;花梗细弱,长2mm3mm, 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 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 直径6mm7mm; 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长2.5mm 3mm, 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月9月,果期9月10月。843T/CACM 1020.10920195 历史沿革5.1 品种沿革何首乌又名首乌、紫乌藤、夜交藤等,始载于唐代何首乌传:“其苗如木藁光泽有雌雄 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 云:“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耳。”宋代开宝本草新 增何首乌条,曰: “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南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 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宋代本草图经记载:“本出顺州南河 县,岭外、江南诸州亦有,今处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 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 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此有二种:赤者雄,白者雌。”明代本 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以出南河县及岭南恩州(今广东阳江)、韶州(今广东韶关)、潮州(今广 东潮汕)、贺州(今湘粤桂交汇一带)、广州四会县、潘州(今广东茂名)者为上,邕州晋兴县 (今广西南宁)、桂州(今广西桂林)、康州(今广西广东交接一带)、春州(今广东阳春)、高州、 勤州(今广东云浮)、循州(今广东惠州、河源、汕尾和梅州一带)出者次之。”这说明在唐代及 以后何首乌主产地集中在两广及江西等地。明代本草蒙箜记载: “今生近道,原出城(今山 西)。”明代救荒本草记载:“叶似山药叶而不光。嫩叶间开黄白花,似葛勒花。结子有棱,似 荞麦而极细小,如粟粒大。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楞瓣,状似甜瓜样,中有花纹,形如鸟兽山岳之状 者极珍。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明代本草原始记载:“本出顺州南河县。岭外江南诸 州亦有。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本草乘雅半偈记载:“本生顺州 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郡有,以西洛、嵩山、河南柏城县者为胜。”清代植物名 实图考记载:“有红、白二种。近时以为服食大药。以余所至居处间,皆紫绿双蔓,贯篱萦砌, 如拳、如杯,抛掷屑越。”民国时期认为南方所产何首乌质优量多。药物出产辨记载:“产广东 德庆为正,名曰何首乌。”从本草记载的赤白两种色泽的何首乌的叶、根、茎及花的形态可以初步确 定为何首乌Fallopia muliflora(Thunb.)Harald. 和棱枝何首乌 Polygonum mulliflora Thunb.var.angu- latum S. Y.Liu 两种,今中国植物志将两种何首乌归并。何首乌的记载有赤白两种,均为根色。 新鲜的根肉色在不同生境下呈淡紫红色和类白色,但在空气中颜色逐渐加深带棕色,干后分别为浅红 棕色和浅棕黄至浅黄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ijlora Thunb. 相符。5.2 产地沿革古代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的产地较广,于唐代已供药用,所产何首乌以条壮、色正、粉性足、药 效高著称。现代文献记载何首乌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华东等地区。分为野 生和栽培两种。其中栽培品主要产于广东德庆、清远、高州、新兴、云浮、廉江,野生品主要分布 于黄河以南各省区。由于种植习惯的演变,在茂名的高州地区产量逐渐变大,在云浮地区也有一定 的发展。而野生品种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及河南等地, 但是在21世纪以后,因国内外市场对何首乌需求的逐步增加,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 目前已无野生何首乌大货供应市场。因此,结合何首乌的本草文献记载及资源分布情况,认为广东 德庆、茂名、阳江、高州、云浮及其周边适宜生长的地区所产何首乌品质较高,为道地药材。广首 乌产地沿革见表1。844T/CACM 1020.1092019表1 广首乌产地沿革年代出处产地及评价唐何首乌传生顺州南河县田中,岭南诸州往往有之宋开宝本草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南外江南诸州皆有本草图经本出顺州南河县,岭外、江南诸州亦有,今处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 城县者为胜明本草纲目何首乌以出南河县及岭南恩州、韶州、潮州、贺州、广州四会县、潘州者为 上,邕州晋兴县、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出者次之本草原始本出顺州南河县。岭外江南诸州亦有。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 城县者为胜本草乘雅半偈本生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郡有,以西洛、嵩山、河南柏 城县者为胜民国药物出产辨产广东德庆为正,名曰何首乌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6.1 道地产区广东德庆、茂名、阳江、高州、云浮及其周边适宜生长的地区。6.2 生境特征道地产区平均海拔达800m。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24,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490mm1700mm, 干湿分明。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 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空气湿度一般要求不低于80%。适应性强,野生分布于灌木丛、丘陵、坡地、 林缘或路边土坎。喜欢温暖气候和湿润的环境条件。耐阴,不耐干旱,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 腐殖质、湿润的砂壤土中生长良好。7 质量特征7.1 质量要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何首乌的相关质量规定。7.2 性状特征何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cm15cm, 直径4cm12cm。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 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 显粉性,皮部有411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 味微苦而甘涩。广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10cm15cm, 直径8cm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 不平,有不整齐的皱纹及纵沟,并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两端各有明显的断痕,露出纤维状维 管束。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无裂隙,呈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中心木部较大,有 的呈木心,周围伴有411类圆形导管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气微,味微苦而甘涩。845T/CACM 1020.1092019广首乌与其他产地何首乌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表2 广首乌与其他产地何首乌的性状鉴别要点比较项目广首乌其他产地何首乌外表面团块状或不规则的纺锤形,表面皱缩不平, 具46深纵沟长圆柱状,表面粗皱纹,栓皮易呈片状脱落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可见类圆形异型维管 束排列,形成云锦状花纹淡黄色,可见纤维束呈放射状排列846T/CACM 1020.1092019参 考 文 献1李翱,欧阳詹.何首乌传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92.2 日华子.日华子本草(辑释本) M. 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8.3卢多逊等 .开宝本草(辑复本) 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53.4苏颂.本草图经 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14.5朱楠.救荒本草 M.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乾隆四十三年(1778)本:62.6李时珍 . 本草纲目(金陵本)新校注 M. 王庆国主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96.7 陈嘉谟.本草蒙箜 M. 张印生,韩学杰,赵慧玲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66. 8李中立 .本草原始 M. 张卫,张瑞贤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221.9卢之颐 .本草乘雅半偈(校点本) M. 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88.10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88.11陈仁山.药物出产辨 M. 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99:69.12展雪锋.雌雄何首乌本草考证 J. 中草药,1995(8):431-432.13周燕华. “白”何首乌的考证 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4):243-245.14苟占平,杨永建,边应孝,等.中药“白首乌”本草学考证 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 版),1999(1):15- 16.15梁鹂,郑金生,赵中振.何首乌考辨 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456-446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