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1-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疡(基层医生版).docx
1TCACM 1318 . 1 2019前 言T/CACM1318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2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 第 4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科普版); 第 5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6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7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8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 第 10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科普版); 第 11部分:消化性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12部分:消化性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13部分:胃下垂(基层医生版); 第 14部分:胃下垂(患者科普版); 第 15部分:溃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第 16部分:溃荡性结肠炎(患者科普版); 第 17部分:功能性腹胀(基层医生版); 第 18部分:功能性腹胀(患者科普版); 第 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第 20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科普版); 第 21部分:功能性腹泻(基层医生版); 第 22部分:功能性腹泻(患者科普版); 第 23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基层医生版); 第 24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科普版); 第 25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层医生版); 第 26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科普版); 第 27部分:急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28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 第 29部分:慢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30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本部分为 T/CACM1318的第 1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 .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宛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振华、李保双、刘启泉、唐旭东、温艳东、王凤云、王萍、下立群、赵迎盼、张北华、 吕林。3TCACM 1318 . 1 2019引 言复发性口腔溃荡(Recurrentoralulcer,ROU),又名复发性阿弟他溃荡,是 一 种好发于唇、舌、颊和 软聘等部位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荡,常伴有自发性疼痛,易反复发作,病程有自限性。 该病是口腔 貓膜疾病中最常见的溃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 20%,居口腔貓膜病之首位。 发生机制可能与机体的免 疫功能紊乱、口腔菌群失调、微量元素缺失、微循环障碍等有关,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现代医学主要采用 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类,免疫调节类,以及局部使用消炎类、激素类、止痛类药物,尚缺乏 有效的根治方法。 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糜”等病的范畴,治疗方法丰富多彩。 临床实践与研究表明,中 医在促进局部病损愈合,减少复发次数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具有药品不良反应少、外敷时对创面 刺激性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 201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貓膜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中 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复发性阿弟他溃荡诊疗指南(试行),其中涉及中医药内容极为简略, 截至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治疗本病的专门的中医药诊疗指南,T/CACM1318的本部分参考国际临床实 践指南制订方法和流程,并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指导下,基于现有的最佳证据,并充分结合临床 专家经验和患者意愿,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制定复发性口腔溃荡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以期促进中医 药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荡方面的规范应用,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高临床疗效。4TCACM 1318 . 1 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窃(基层医生版)1 范围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复发性口腔溃荡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 预防调摄。本部分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本部分不适用于由白塞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引起的口腔溃荡以及创伤性口腔溃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复发性口腔溃窃 recurrentoralulcer;ROU复发性阿弟他溃荡 recurrentaphthous;RAU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貓膜局限性溃荡,可发生在口腔貓膜的任何部位。 病程多呈自限 性,一般持续 7d10d,但容易复发,往往迁延多年。4 流行病学特点复发性口腔溃荡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不低于 10%,在特定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 60%。 本病不 受年龄限制,起病年龄大约在 10岁 20岁,好发于青壮年,女性较多,一 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冬春季 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同时遗 传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在本病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部分可由其他系统疾病引 起。 病情的严重程度、间歇时间长短和溃荡持续时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谢利平等对广州 市631名大学生 ROU的发病调查提示广州市在校医学生 ROU的发生率与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且患 病率为 59 . 43%,其中频发为 8 . 56%,偶发为 50 . 87%。 龙宝军等关于 ROU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 病学调查表明 ROU的发病与胃肠道疾病有 一 定关联。 近年来,也有学者通过临床调查分析证实心理 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对 ROU有一定影响。5TCACM 1318 . 1 20195 诊断及特征5 . 1 诊断5 . 1 . 1 诊断要点5 . 1 . 1 . 1 诊断标准口腔貓膜发生单个或多个局限性溃荡,呈圆形或椭圆形,且具以下特点:a) 复发性:有至少 2次的口腔溃荡发作史。b) 自限性:口腔溃荡能在 7d左右自行愈合。c) 周期性:口腔溃荡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 者,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作一次;病史长者,可以 一 个月发作 一 次,或口腔溃荡此起彼伏,新旧 病变交替出现。5 . 1 . 1 . 2 附加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除了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口腔貓膜溃烂外,还有局部灼热疼痛、流涎、口臭、口干、 尿黄、大便干结或稀塘等症状。5 . 1 . 1 . 3 最特异性标准口腔貓膜溃烂、疼痛,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程呈自限性,发作持续 7d10d,周期性反复发作。5 . 1 . 2 辅助检查5 . 1 . 2 . 1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口腔临床检查、血细胞分析、自身免疫相关检查、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口腔 临床检查、血细胞分析为常规检查,用以区分感染性口炎、非感染性口炎。 当怀疑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 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肿瘤时应分别进行内分泌检查、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5 . 1 . 2 . 2 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检查有研究显示,口腔溃荡患者常同时存在胃溃荡、十二指肠溃荡、溃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胃肠道 疾病,当患者合并消化道症状时应进行胃肠镜检查,了解本病是否同时合并上述疾病。 更重要的是有助 于鉴别和排除克罗恩病、白塞病及结核病等全身疾病。5 . 1 . 3 鉴别诊断5 . 1 . 3 . 1 白塞(氏)病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同时或先后发生口腔貓膜溃荡以及眼、生殖器、皮肤病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 性疾病,其中口腔溃荡为其最基本的病损,约见于 98%以上的患者。 白塞(氏)病多以口腔溃荡为首发 症状,每年发作至少 3次,发作期间在颊貓膜、舌缘、唇、软聘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节,继以 溃荡形成,溃荡直径一般为 2mm3mm。 有的以疤疹起病,约 7d14d后自行消退,不留疲痕。 亦 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留疲痕,溃荡此起彼伏。 白塞病还可伴有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全身 症状或损害。 本病的诊断缺乏金标准,针刺反应是唯一特异性较强的试验。6TCACM 1318 . 1 20195 . 1 . 3 . 2 慢性貓膜创伤性溃窃引起创伤性溃荡的因素有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及错位萌出的阻生牙等对貓膜的损伤,不良咬舌、 咬唇习惯等。 临床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刺激因素,溃荡部位、形态与刺激物相对应,形成纤维性肉芽肿样 溃荡,基底较硬,周围增生凸起并有白色角化损害。 组织病理学改变为非特异性炎性溃荡。 去除刺激因 素后,溃荡明显好转或痊愈。5 . 1 . 3 . 3 口腔恶性溃窃5 . 1 . 3 . 3 . 1 口腔癌性溃窃口腔鳞癌常以迁延不愈的口腔溃荡为首发症状。 溃荡好发于舌腹、舌缘、口角区、软聘复合体。 溃 荡基底及边缘有浸润,触诊质地较硬。 溃荡期一般在 3周以上,无自限性,对常规治疗无效。 病理检查 可明确诊断,表现为细胞及核异形性改变、异常核分裂象。 为准确取到癌变组织,可用甲術胶蓝染色确 定活检部位,将染色剂洗脱,然后行活检,以提高阳性率,避免误诊。5 . 1 . 3 . 3 . 2 淋巴瘤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染色体异常等有关。 淋巴瘤相关口腔溃 荡好发于聘部和咽部。 初起为局部增生性红斑,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缺损,溃荡面扩大较快,早期即可出 现深的坏死溃荡,边缘呈暗红色,表面散在灰白色假膜。 恶性淋巴瘤由于早期肿瘤细胞破坏神经末梢, 多无疼痛,感染时可伴有疼痛。 全身症状明显。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清碱性磷酸醇及骨髓穿 刺等可出现异常。 取淋巴结或病变区组织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5 . 1 . 3 . 3 . 3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辐射、化学药物、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口腔表现相似。 早期口腔貓膜出现淤斑、紫癮等,较少发生溃荡;病情加重 时,原有损害加剧,出现较深的坏死性溃荡,尤其软聘和咽部更为严重。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 异常,可见大量未成熟的粒系细胞或淋巴细胞,骨髓检查等可提供诊断的依据。5 . 1 . 3 . 4 口腔结核性溃窃口腔结核的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 病损可发生在口腔貓膜的任何部位,舌部是口腔结核最常见 的部位,常表现为巨舌,也可发生于口底、唇、颊、扁桃体,可单发或多发。 典型损害为深而大的溃荡,基 底呈粟粒状小结节,边缘不整齐,微隆起呈倒凹状、鼠嗤状。 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基底无硬结,疼痛剧烈。 结核病是全身性疾病,当怀疑口腔溃荡为结核性溃荡时应注意详细询问全身情况。 结核病史、胸部 X 线片、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 T细胞检测等手段可帮助诊断,其确诊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病 理学检查可见小的结核结节,中心为干酪样物,环绕着大量的组织细胞、朗汉斯细胞及淋巴细胞。5 . 1 . 3 . 5 疤疹性口炎该病由单纯疤疹病毒引起,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自限性疾病,溃荡好发于聘、舌、牙根、唇等处,界限清 楚,溃荡数目多且较小,有的仅针尖大,融合时溃荡增大呈多环状,患者疼痛难忍,唾液增多。 本病多发 生在儿童,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免疫缺陷者则可能表现为慢性不易愈合的溃荡,对艾滋病患者口腔溃荡进 行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发现 30%的患者系单纯疤疹病毒感染。 细胞学检查、核酸杂交及免疫组化等技 术检测有助于确诊。 若病损持续一 月以上,应做艾滋病的相关检查。7TCACM 1318 . 1 20195 . 2 辨证5 . 2 . 1 辨证要点发病多因先天禀赋异常、过食辛辣厚味、嗜烟好酒,或情志内伤、劳倦过度而致病。 脾开窍于口,舌 为心之苗,脾与胃脏肪相连互为表里,故口疮与心、脾、胃等脏肪关系最为密切。内经云:“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火)”,故中医治疗本病多从“火”与“热”论治。 火热有虚实之分,上焦实火熏蒸,下焦虚火上 炎,中焦升降失和,湿蕴化热,循经上炎,皆可导致本病。复发性口腔溃荡的辨证应重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从溃荡局部特征来看,实证、热证的溃 荡多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溃荡周边充血水肿,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灼热感;虚证的溃荡 一 般较浅,充 血不明显,疼痛较轻。 再结合其他伴随症状和舌苔脉象,一般不难辨证。5 . 2 . 2 分型5 . 2 . 2 . 1 胃火只盛证溃荡形状不规则,基底分泌物色黄,溃荡周围充血发红,口中灼热疼痛,牙根红肿出血,口臭,口干口 渴思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滑或洪数。5 . 2 . 2 . 2 心脾积热证溃荡基底分泌物色黄,溃荡周围充血发红,溃荡局部灼热疼痛,唾液多,口干;心烦失眠,焦虑不安, 大便干结或貓滞不爽,小便短赤,舌体偏胖,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5 . 2 . 2 . 3 阴虚火旺证溃荡周围微红,反复发作,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犀,失眠,便干;舌体瘦,舌质红,苔少或 薄黄,脉细数。5 . 2 . 2 . 4 寒热错杂证溃荡色淡红或淡白,反复发作,伴口干口苦,或咽痛,胃院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 力,纳呆,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或白腻,脉糯或滑。5 . 2 . 2 . 5 脾虚阴火证溃荡经久难愈,分泌物不多,充血不明显,常伴腹胀,纳呆,大便塘稀,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诸症活动 劳累后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6 治疗6 . 1 治疗原则6 . 1 . 1 发作期以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溃荡愈合为治疗目标。 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优先选择局部治疗,对于症 状较重及发作频繁的患者,可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方案。 中医药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精神,发作 期患者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为主,治疗以清热泻火,急则治标为原则,对于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者,又当 以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为法。8TCACM 1318 . 1 20196 . 1 . 2 间歇期以维持缓解,减少溃荡复发为治疗目标。 对于轻型患者或无证可辨者,重点在于指导患者养成良好 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畅情志,保证睡眠。 对于大邪已去、余邪未尽的患者,及有 明显阴虚、脾虚及脏肪机能失调的患者应该遵循缓则治其本的精神,进行相应的辨证治疗。6 . 2 内治法6 . 2 . 1 中药汤剂6 . 2 . 1 . 1 胃火只盛证6 . 2 . 1 . 1 . 1 治法:清胃降火,通肪泻热。6 . 2 . 1 . 1 . 2 推荐方药:清胃散加减。a) 处方来源:金 元 · 李东坦脾胃论。b) 药物组成:升麻 10g、黄连 6g、当归 10g、生地黄 10g、牡丹皮 10g等。c) 加减:胃热肪实,大便干结者可加入大黄、芒硝、权实等通肪泻热;胃热灼伤津液者,可合用玉女 煎、竹叶石膏汤等以养阴泻热。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2 心脾积热证6 . 2 . 1 . 2 . 1 治法:清心泻脾,导热下行。6 . 2 . 1 . 2 . 2 推荐方药: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a) 处方来源:宋 ·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b) 药物组成:淡竹叶 10g、生甘草 10g、通草 6g、生地黄15g、霍香10g、柜子10g、防风10g、生 石膏 30g(先煎)等。c) 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通肪泻热;津伤阴虚者,可加入玄参、石斜等养阴生津;若心 火上炎证见心烦、失眠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以清心安神。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3 阴虚火旺证6 . 2 . 1 . 3 . 1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6 . 2 . 1 . 3 . 2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a) 处方来源:清 · 吴谦等医宗金鉴。b) 药物组成:知母 10g、黄柏 10g、熟地 15g、山药 15g、山荣萌 15g、筷苍 15g、泽泻 10g、丹皮 10g等 。c) 加减:心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丹参等以养心安神;脾阴不足者加石斜、玉竹、沙参、葛根等 以运脾生津;肝阴不足者加白芍、当归、女贞子等以养阴柔肝;若以气阴两虚为主者可合用七味 白术散。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4 寒热错杂证6 . 2 . 1 . 4 . 1 治法:平调寒热,和解阴阳。6 . 2 . 1 . 4 . 2 推荐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a) 处方来源:东汉 · 张仲景金匿要略。9TCACM 1318 . 1 2019b) 药物组成:灸甘草 15g、黄连 6g、黄芳 10g、党参 10g、干姜 6g、法半夏 10g、大枣 15g等。c) 加减:上热明显者加大黄芳、黄连用量,或加入生石膏甘寒清热;脾虚明显者加大干姜用量,或加入筷苍、白术以健脾利湿;湿热较重时加入霍香、佩兰、黄柏、慧设仁以清热化湿等。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5 脾虚阴火证6 . 2 . 1 . 5 . 1 治法:温补脾胃、升阳散火。6 . 2 . 1 . 5 . 2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a) 处方来源:金 元 · 李东坦脾胃论。b) 药物组成:党参 15g、炒白术10g、生黄茂15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当归15g、灸甘 草 10g等。c) 加减:腹胀、纳呆者可合用香砂六君子以健脾消瘩;大便秘结者改炒白术为生白术,加肉艾蓉以 润肠通便;舌苔白腻者可加霍香、佩兰以增强化湿之力;脾虚与阴火俱甚者可选用补脾胃泻阴 火升阳汤。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2 中成药6 . 2 . 2 . 1 胃火只盛证牛黄清胃丸:a) 处方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b)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柜子、玄参、番泻叶、黄芳、甘草、枯梗、黄柏、 连翘、牵牛子(炒)、权实(沙烫)、冰片等。c)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 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眨,口舌生疮,牙根肿痛,乳蛾咽痛,便 秘尿赤。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丸,一 日 2次。6 . 2 . 2 . 2 心脾积热证6 . 2 . 2 . 2 . 1 黄连上清丸:a) 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b) 药物组成:黄连、黄芳、黄柏(酒炒)、生石膏、柜子(姜制)、酒大黄、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茁、蔓 荆子(炒)、川芍、防风、薄荷、旋覆花、枯梗、甘草等。c)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用于上焦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眨,头晕脑涨,牙根肿 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丸 2丸,一 日 1次 2次。6 . 2 . 2 . 2 . 2 双花百合片:a) 处方来源:药典(2010年版 一部)。b) 药物组成:黄连、苦地丁、地黄、板蓝根、紫草、金银花、淡竹叶、干蛇胆、百合、细辛等。c)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用于轻型复发性口腔溃荡心脾积热证,症见口腔貓膜反复溃 荡,灼热疼痛,口渴,口臭,舌红苔黄等。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片,一 日 3次。6 . 2 . 2 . 3 阴虚火旺证6 . 2 . 2 . 3 . 1 知柏地黄丸:10TCACM 1318 . 1 2019a) 处方来源:WS3 -B-1357 1993 。b) 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荣萌(制)、牡丹皮、筷苍、泽泻。 辅料为蜂蜜等。c)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 用于头目昏眨,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 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额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等症。d) 用法用量:大蜜丸:口服,一次 1丸,一 日 2次。6 . 2 . 2 . 3 . 2 口炎清冲剂:a) 处方来源: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b) 药物组成: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c)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解毒消肿。 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腔炎症。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包 2包,一 日 2次。6 . 2 . 2 . 4 脾虚阴火证补中益气丸:a) 处方来源:WS3 -B-1347 1993 。b) 药物组成:黄茂(蜜灸)、甘草(蜜灸)、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等。c) 功能主治: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胀、体倦乏 力、动氧气喘、身热有汗、头痛恶寒、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8丸 10丸,一 日 3次。6 . 3 外治法6 . 3 . 1 涂敷法6 . 3 . 1 . 1 养阴生肌散养阴生肌散具有养阴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 组成:青黨、甘草粉、牛黄、黄柏粉、枯矾、龙胆草、冰 片、嫂石膏、薄荷脑。 治疗时取适量均匀涂布于溃荡表面,保持 15min左右,一 日 3次。 用于治疗慢性 及虚火型口疮。6 . 3 . 1 . 2 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法腐生肌作用。 组成:冰片、玄明粉、硼砂、朱砂,共研细末。 每日于三餐 前及睡前共涂 4次,6天为 1个疗程。 凡心火烘盛之口疮皆可用。6 . 3 . 1 . 3 西瓜霜具有消肿止痛作用。 西瓜霜喷剂喷在创面上治疗,针对口腔深部的溃荡,可采取无菌棉签蘸生理盐 水后,再蘸上西瓜霜喷剂均匀涂在溃荡面上,注意喷涂范围应完全覆盖溃荡面和周边,每天 6次,1周为 1疗程。 适用于各型口疮。6 . 3 . 1 . 4 双料喉风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 组成:主要由人工牛黄、冰片、珍珠、黄连、甘草、青黨、山豆根、寒水 石、人中白(嫂)等。 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后将双料喉风散粉末喷至溃荡面上,使其完全覆盖于溃 荡表面,每天 3次,用药后 30 min内禁食水,睡前加用 1次。 适用于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牙根肿痛 等症。6 . 3 . 1 . 5 锡类散具有解毒清热,消肿止痛,法腐生新的作用。 组成:象牙屑、青黨、壁线炭、珍珠、冰片、牛黄等。 一 日11TCACM 1318 . 1 20193次 6次擦于患处。用于口咽生疮、红肿疼痛者。6 . 3 . 2 含漱法含漱疗法是用某些药物做成冲剂或水剂,含漱完后吐出,每天多次,用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 一 种方法。 黄连水含漱法:a) 使用材料:黄连,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b) 用法:把黄连放在干净茶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满,把杯盖盖上。 待开水变黄,水温适中时, 即可含漱。 每天含漱 3次 10次,视病情轻重而定。 第 一 杯黄连水含漱完后,可用开水继续 冲第二次。 每次含漱后吐出药水。6 . 3 . 3 喷雾剂6 . 3 . 3 . 1 口腔炎喷雾剂每日 3次 4次喷于患处。 适用于各型口疮。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法腐生肌,促进创面 愈合。6 . 3 . 3 . 2 金喉健喷雾剂每日 3次 4次喷于患处。 适用于各型口疮。 功效:法风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6 . 3 . 4 针刺治疗6 . 3 . 4 . 1 胃火只盛证6 . 3 . 4 . 1 . 1 治法:清泻胃火,消肿止痛。6 . 3 . 4 . 1 . 2 取穴:足三里、合谷、地仓、颊车、承浆。6 . 3 . 4 . 2 心脾积热证126.3.4.2.16.3.4.2.2治法:清心泻脾,消肿止痛。取穴:通里、公孙、内庭、合谷、劳宫、地仓、颊车、足三里。6 . 3 . 4 . 3 阴虚火旺证6.3.4.3.16.3.4.3.2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取穴:肾侖、命门、太溪、三阴交、合谷。6 . 3 . 4 . 4 脾虚阴火证6 . 3 . 4 . 4 . 1 治法:补益脾胃,升阳散火。6 . 3 . 4 . 4 . 2 取穴:三阴交、阴陵泉、脾侖、足三里、合谷。6 . 3 . 4 . 5 其他证型及对症治疗脾虚湿困证取脾侖、阴陵泉;脾胃伏火证取内庭、胃侖;心火上炎证取心侖、内关;阴虚火旺者取太 溪、涌泉;气血不足者加幅侖、脾侖;肝郁化热者加行间、期门。 上唇口疮者配人中、地仓;下唇口疮者配 颊车、承浆、地仓;颊、根口疮者配地仓、颊车;舌部口疮者配廉泉。6 . 3 . 5 灸法适用于虚证。 取足三里、肾侖、脾侖、养老等穴,采用艾卷温和灸,每穴灸 10min,每日灸 1次,10次TCACM 1318 . 1 2019为 1疗程。6 . 3 . 6 穴位贴敷治疗6 .3 .6 . 1 将吴荣萌 200g捣碎研成细末(不需过筛)。 分成 10g/包,共 20包,放干燥处备用。6 . 3 . 6 . 2 每晚睡觉前,洗净双脚。 取吴荣萌末 1包,加食醋适量,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 用塑 料纸覆盖,纱布包缠,次日早晨取下,连用 10次为 1疗程,两疗程间隔 2d3d。6 . 3 . 7 耳穴治疗主穴:齿 1或齿 2,口,舌。 配穴:辨证配穴:肝郁胃热加胃、脾、肝、胆;心脾积热加心、脾、内分泌;心 火上炎加心、小肠;心肾不交加心、肾、神门、肾上腺。 随症配穴:痛甚者加交感、神门;湿甚者加三焦、耳 尖、肾上腺。 每次选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日稍加力按压 3次,每次 2min3min,双耳 交替使用,按压时不要搓揉,以防导致皮肤受损和感染。 也可用耳穴埋针。6 . 3 . 8 点刺放血治疗常规消毒,用毫针或三棱针在溃荡面上点刺放血,使血液将溃荡面遮盖以止痛,缓解局部症状,促进 愈合。 用于溃荡面红肿较重者或愈合较慢口疮。 粟粒样小而多发的溃荡不适宜使用。 舌体溃荡者可刺 金津、玉液或廉泉。 点刺出血,以血能覆盖创面为度,而后漱口,血不止则应压迫止血,每日 2次。6 . 3 . 9 推拿治疗6 . 3 . 9 . 1 指压法6 . 3 . 9 . 1 . 1 取穴:心侖、肝侖、胆侖、脾侖、胃侖、神门、击沟、解溪、照海。6 . 3 . 9 . 1 . 2 操作手法:嘱患者取卧位,完全放松,调整呼吸,用大拇指指腹或肘尖点按穴位,并逐渐加压,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作均匀回旋运动,每穴施术 3min。6 . 3 . 9 . 2 按摩法6 . 3 . 9 . 2 . 1 按摩部位:小肠经、心经、脾经、肾经、天河水、劳宫、小天心、板门、涌泉、三关。6 . 3 . 9 . 2 . 2 操作手法:先清小肠经、心经、天河水各 3min,再揉内劳宫、小天心各 2min,最后推板门、泻 脾经各 3min。 可用于小儿心脾积热之口疮。 先推涌泉 5min,再逆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三关各 3min, 清天河水,最后补肾经 5min。 可用于小儿阴虚火旺型口疮。7 并发症预防复发性口腔溃荡多无明显的并发症,少数病人可并发口臭,建议病人做好口腔卫生,在辨证论治的 基础上适当加用芳香化浊的中药。 个别重症病人或局部合并感染时可以伴有头痛、头晕、发热、区域淋 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应重用清热解毒,或通肪泄热中药。 少数病人由于病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干扰 正常生活和工作,导致焦虑和抑郁,在积极治疗口腔溃荡的同时应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抑 郁药,严重者转诊心理卫生专业予以治疗。8 预防调摄8 . 1 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防治复发性口腔溃荡至关重要。 要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餐后漱口。13TCACM 1318 . 1 2019也可以选用含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牙膏。8 . 2 合理膳食合理饮食对于防治复发性口腔溃荡具有重要作用。 在溃荡发作期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品,如 辣椒、大蒜、姜、葱等。 平时尽量少食燥热动火食物,如烟酒、海鲜、牛羊狗肉、油炸食品等,注意增加富含 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如橙子、柠檬、西红柿、称猴桃、苹果、胡萝卜等水果蔬菜,以及含麸质食品(如全麦和 粗粮)。 饮食结构应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8 . 3 起居有度运动与睡眠对于防治复发性口腔溃荡也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选择可行的运动方式,坚持每日适 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还应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8 . 4 调畅情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如不能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将导致诸多健康问题,临床观察发 现精神紧张和不良的情绪是复发性口腔溃荡重要诱因,所以患者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还应有效地 管控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畅达,防止郁怒化火,减少口腔溃荡复发。8 . 5 调养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用药相结合是复发性口腔溃荡治疗的特点之 一,局部治疗重在消炎、止痛、促进溃 荡愈合,若患者采用溃荡面局部涂抹药物或口内超声雾化给药治疗,需注意 30min后再进食和进水,以 防影响药物局部治疗的效果,向口腔内喷药时应屏住呼吸,以防药粉进入呼吸道而引起呛咳。 全身治疗 专业性较强,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复发性口腔溃荡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疾病,还应注意发作期治 疗与间歇期调养相结合,发作期治疗应遵医嘱用药,间歇期调养患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通 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调畅情志以及口腔卫生等方面,维持缓解,减少复发,必要时在医生指 导下采用扶正固本的中药长期治疗,达到改善体质,减少复发的目的。14TCACM 1318 . 1 2019参 考 文 献1 晃春蛾复发性口腔溃荡发病机制与治疗的临床研究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6 -17 .2 陈建灵复发性口疮的中西医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6) : 382-383 .3 马旭辉,孙黎飞复发性阿弟他溃荡的基础研究与治疗现状J . 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0) : 1264-1265 .4 王明帅,张宗宝转移因子局部注射治疗复发性口疮93例J . 青岛:青岛医药卫生,2003(06) : 436 -437 .5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 谢利平,叶决新,等广州市631名大学生复发性阿弟他溃荡的发病调查J . 广州:广东微量元 素科学,2009,16(6):12-13 .7 龙宝军,陈何,邓丽琴复发性口腔溃荡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J . 广州:广东 牙病防治,2012,20(3):141 -143 .8 何静心理社会因素对复发性阿弟他溃荡的影响J . 南宁:广西医学,2005,27(9):1369 -1370 . 9 于填,朱连云复发性口腔溃荡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 . 现代康复,1999,3(6):51 -52 .10 侖莉复发性口腔溃荡与幽门螺杆菌所致消化性溃荡的相关性研究J . 西部医学,2010, 22(11):2059 -2061 .11 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荡 60例临床观察J . 新中医,2015,47(2):121 -122 .12 潘红艳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荡临床对比研究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15,24(03):312-313 .13 周海文,吴岗,周曾同口腔貓膜病林煌治疗 . 复发性阿弟他溃荡的诊断与治疗J . 中华口 腔医学杂志,2007,1(1):57-59 .14 王佳然,杨京兴,赵宇吴高忠英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J . 北京:北京中医药,2012,4(4) : 277-288 .15 严西昌复发性口疮的辨证论治探讨J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1):6 -7 .16 魏子刚,罗秀丽,张玉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荡的临床研究J . 湖北中医杂志, 2010,32(3):48-49 .17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貓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罗刚复 发性阿弟他溃荡诊疗指南(试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2012,47(7):402-404 .18 李 光,田 梅清 胃 散 加 味 治 疗 复 发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