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T∕CACM 1075-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docx

    • 资源ID:97192834       资源大小:170.64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CACM 1075-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docx

    lcs 11. 120c05团标 准T/CACM1075 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 灸Technique specifications for treating weibing in chinese medicine Moxibustion2018一09一 17发布2018一 11一 15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10752018前 言本规范按照 GB/T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范代替了 ZYYXH/T174 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 与 ZYYXH/T 174 201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先前版本的技术内容:作用和适应范围 (见 ZYYXH/T174 2010) ;增加了新的技术内容: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2) ;施术前准备 (见4. 1) ;艾柱灸法 (见4. 2. 3) ;温灸器灸法 (见4. 2. 4) ;治未病常用间接灸 (见附录 A) ;艾灸治未病临床推荐方案 (见附录 B) ;不同体质艾灸养生保健推荐方案 (见附录 C) ;修改了先前版本中的技术内容:范围 (见1) ;术语和定义 (见3) ;施术方法 (见4. 2) ;施术后处理 (见4. 3) ;注意事项 (见5) 。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 院 、重庆市中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辽宁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王鱗鹏 、杨骏 、张涛 、李彬 、刘存志 、赵因 、递逸辰。本规范参与起草人: 周伟 、海英 、冯树军 、金亚梧 、 白奸 、付勇 、章薇 、袁军 、王竹行 、王军。本规范专家组成员: 郭义 、陈泽林 、赵雪 、李桂兰 、霍伟 、王金贵 、郭永明 、王红 、孟向文 、潘 兴芳 、史丽萍 、汤毅 、房纬 、高希言 、谭亚芹 、吴焕途 、杨华元 、杨永清 、东贵荣 、贾春生 、陈跃 来 、刘堂义 、方剑乔 、杨骏 、高树中 、齐瑞 、吴强 、石现 、孙建华 、傀光夏 、何丽云 、王频 、车戳、 陈以国 、辈景春。3T/CACM10752018引 言本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艾灸疗法在治未病应用中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编写和颁布本规 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提供艾灸疗法治未病技术临床操作的规范 ,指导相 关医师及技师正确使用中医艾灸疗法防治疾病 ,使中医艾灸疗法应用更加规范化 、更具安全性 ,从而 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本规范是根据中医艾灸疗法的临床优势 ,在已发布的 ZYYXH/T174 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 操作规范 艾灸 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临床情况 ,参照古代文献 、名医经验以及现代最佳临床研究证 据 ,结合受术者价值观和意愿 ,系统研制帮助临床医生和受术者做出恰当选择的指导性意见。本规范制定的总体思路是: 在中医艾灸疗法治未病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遵循循证医学的理 念与方法 ,将国际公认的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方案分级的规范 ,与古代文献证据 、名老中医专家临床 证据相结合 ,形成标准初稿 ,并将临床研究证据与大范围专家共识性意见相结合 ,制定出能确保艾灸 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实践的指导性意见。本规范推荐方案的证据等级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等推荐的 GRADE(Grading of rec- 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系统 , 即推荐分级的评价 、制定与评估的系 统 ,其中推荐等级分为强推荐与弱推荐两级 。强推荐的方案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小 、个性化程度低的 方案 ,而弱推荐方案则是估计变化可能性较大 、个性化程度高 、受术者价值观差异大的方案 。对于缺 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或缺乏文献支持的疾病预防推荐方案 ,采用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 (ISF) 提 出的 Delphi分级标准 。本规范推荐方案仅将目前获取到的最新证据以附录形式列在操作规范后面, 供使用者参考。4T/CACM1075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操作步骤与要求 、注意事项与禁忌。本规范适用于对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艾灸疗法治未病操作的规范管理 ,指导相关医 师及技师正确使用中医艾灸疗法防治疾病 。个人自行进行艾灸疗法防治疾病 ,也可以此作为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12346 2006 臉穴名称与定位GB/T16751. 3 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治法部分GB/T21709. 1 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GB/T30232 2013 针灸学通用术语GB/T33415 2016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WS310. 2 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ZYYXH/T157 2009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 术语和定义GB/T21709. 1 2008、GB/T30232 2013中确立的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为了便于使 用 , 以下重复列出 GB/T21709. 1 2008,GB/T30232 2013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 1艾灸调养 Regulating by moxibustion选用某些燃烧材料 ,熏灼或温荧体表一定部位 ,借助材料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 通过经络臉穴作用 ,调整脏肪功能 ,达到防病治病 、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常用养生疗法。3. 2艾绒 Moxa floss艾叶经加工制成的淡黄色细软绒状物。GB/T21709. 1 2008,定义3. 23. 3艾灶 Moxa cone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成的小圆柱或圆锥体 。每燃一个艾柱 ,称灸一壮。3. 4艾条 Moxa stick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 ,根据艾绒内是否添加其他药物 ,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GB/T21709. 1 2008,定义3. 33. 5直接灸 Direct moxibustion用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 ,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从而起到预防疾 病或养生保健的作用。3. 6间接灸lndirect moxibustion艾柱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 ,又称为隔物灸。5T/CACM107520183. 7温针灸 warming needling毫针留针时在针柄上置以艾绒 (艾团或艾条段) 施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GB/T21709. 1 2008定义3. 53. 8温灸器 Moxa burner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 。 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 、灸筒和灸盒等。GB/T21709. 1 2008定义3. 83. 9铺灸 snake-like moxibustion将大蒜或生姜适量 去皮捣成泥糊状 平铺于脊柱 (从大椎至腰侖) 上 宽厚各约6mm 上置 艾柱或艾绒点燃施灸的方法 又称为长蛇灸。GB/T30232 2013定义6. 3. 11. 63. 10热敏灸 Thermal moxibustion采用点燃的艾条悬灸于臉穴上方 激发透热 、扩热 、传热 、局部不 (微) 热远部热 、表面不 (微) 热深部热 、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 并施以个体化的灸量。3. 11晕灸 Fainting during moxibustion treatment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跃的现象 。表现为突然出现头晕目眨 、面色苍白 、恶心呕 吐 、汗出 、心慌 、四肢发凉 、血压下降等症状 。重者出现神志昏迷 、跌扑 、唇甲青紫 、二便失禁 、大 汗 、四肢跃逆 、脉微欲绝。GB/T30232 2013定义6. 3. 264 操作步骤与要求4. 1 施术前准备4. 1. 1 灸材选择a) 艾条灸应选择合适的清艾条或药艾条 检查艾条有无霉变 、潮湿 包装有无破损。 b) 艾柱灸应选择合适的纯艾绒 检查艾绒有无霉变 、潮湿。c) 间接灸应准备好所选用的药材 检查药材有无变质 、发霉 、潮湿 并适当处理成合适的大小、 形状 、平整度 、气孔等。d) 温灸器灸应选择合适的温灸器 如灸架 、灸筒 、灸盒等。e) 准备好火柴或打火机 、线香 、纸捻等点火工具 以及治疗盘 、弯盘 、镊子 、灭火管等辅助 用具。4. 1. 2 穴位选择及定位a)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b) 穴位的定位应符合 GB/T12346 2006的规定。4. 1. 3 体位选择可采取卧位或坐位 应以体位自然 肌肉放松 施灸部位明显暴露 艾柱放置平稳 燃烧时火力 集中 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为准 。 同时应便于术者正确取穴 方便操作 受术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 过程。4. 1. 4 环境要求环境应保持通风 避免艾烟过浓 可配合使用艾灸排烟装置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避免污染。6T/CACM10752018环境温度适宜 (约26节) , 勿过热过寒。4. 1. 5 受术者准备艾灸前受术者不可过饱或过饥 , 并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 可适当准备温开水 , 灸后适量饮水以利 于代谢物排出。4. 1. 6 消毒4. 1. 6. 1 针具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选用的针具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应符合 WS310. 2 2009的规 定 。建议选择一次性无菌针具。4. 1. 6. 2 部位消毒应用温针灸时所采用的针刺部位可用含75%乙醇或0. 5%1%碘伏的棉球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 外做环形擦拭 。强刺激部位宜用含0. 5%1%碘伏棉球消毒。4. 1. 6. 3 术者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 再用含75%乙醇棉球擦拭。4. 2 施术方法4. 2. 1 艾条灸法4. 2. 1. 1 悬起灸法术者手持艾条 ,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 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 , 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 使热力较为温 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 。分为温和灸 、 回旋灸 、雀啄灸。4. 2. 1. 1. 1 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 , 灸至受术者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 、皮肤稍 有红晕者为温和灸 。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 , 12次/天。4. 2. 1. 1. 2 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 , 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 , 移动范围 约3cm , 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者为回旋灸 。一般每穴灸2030分钟 , 12次/天。4. 2. 1. 1. 3 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 , 对准穴位 , 上下移动 , 使之像鸟雀啄食样 , 一 起一落 , 忽近忽远的施灸为雀啄灸 。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 , 12次/天。4. 2. 1. 2 实按灸法艾条的选用参见 GB/T21709. 1 2008附录 A。在施灸部位上铺设510层棉纸 、纱布或棉布 。取艾条两支 , 均点燃一端 , 将其中一支作为备 用 。术者以握笔状手持艾条 ,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 艾条燃着端对准施灸部位 , 按压在棉纸 、纱布或棉 布上 , 停留12秒 , 使药气 、热力透达皮肤深部 。待受术者感到按灸局部灼烫 、疼痛不可忍时 , 提 起艾条 , 待灼烫感或疼痛减轻后再行按压 。若操作中艾火熄灭 , 可取预先点燃的备用艾条迅速接替施 灸 , 如此反复 。施术结束后移去艾条和铺设的纸和布 , 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每次每穴可按 37次 , 每日或隔日1次。4. 2. 2 温针灸法选取长度在1. 5寸 (0. 30mmx40mm) 以上的毫针 , 在选定的臉穴上针刺。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并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后 , 在留针过程中将23g纯艾绒包裹于毫针针柄顶端 捏紧成团状 , 或将13cm长短的艾条段套插在针柄上 , 从下方点燃施灸 。待艾绒或艾条燃尽无热度 后除去灰恨 。艾灸结束 , 将针取出 。每次灸2030分钟 , 每日或隔日1次。注 : 操作过程中 , 艾绒或艾条应距受术者皮肤23cm 。建议在艾绒或艾条与受术者皮肤间垫硬纸板等间隔物以 防艾灰脱落烫伤皮肤。7T/CACM107520184L2L3 艾灶灸法4L2L3L1 艾灶规格4L2L3L1L1 小灶重约0. 5g , 相当于中灶的1/2, 灶底直径与灶高大致相等 , 常置于穴位或病变部灼烧 , 以作直接 灸用。4L2L3L1L2 中灶重约1g , 灶高1cm , 灶底直径约1cm , 常作间接灸用。4L2L3L1L3 大灶重2g , 相当于中灶的1倍 , 灶底直径与灶高大致相等 , 常作间接灸用。4L2L3L2 艾灶制作过程4L2L3L2L1 手工制作法小灶可先将纯艾绒搓成大小合适的艾团 , 夹在左手拇 、食指指腹之间 , 食指在上 , 拇指在下 , 再 用右手拇 、食指将艾团向中央挤压 , 将球形艾团压缩成上尖下平之三棱形艾灶 , 随做随用 。 中灶 、大 灶则须将纯艾绒置于平板上 , 用拇 、食 、中三指边捏边旋转 , 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 。要求搓 捏紧实 , 能放置平稳 , 耐燃而不易松散 。艾灶大小可随治疗需要而定。4L2L3L2L2 艾灶器(艾灶模具) 制作法艾灶器 (艾灶模具) 中铸有锥形孔洞 , 将纯艾绒放入艾灶器孔洞中 , 用尺寸适于压入孔洞的圆 棒 , 插入填有艾绒的艾柱器孔洞内 , 将艾灶器内的艾绒紧压成圆锥体 , 倒出即成艾灶。4L2L3L3 直接灸法首先在穴位皮肤局部可以先涂增加貓附或刺激作用的液汁 , 如大蒜汁 、凡士林 、甘油等 , 然后将 艾灶粘贴其上 , 自艾灶尖端点燃艾灶 。可分为非化脓灸法 (无疲痕灸) 和化脓灸法 (疲痕灸) 两类: 4L2L3L3L1 无疲痕灸在艾灶燃烧过半 , 局部皮肤潮红 、灼痛时术者即用镊子移去艾灶 , 更换另一艾灶 , 连续灸足应灸 的壮数 。根据情况一般每穴可灸37壮 , 每日或隔日一次 。此法刺激量轻且灸后不引起化脓 , 不留 疲痕 , 又称为非化脓灸法。4L2L3L3L2 疲痕灸在艾灶燃烧过半 , 局部皮肤潮红 、灼痛时术者用手在施灸穴位的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 , 以分散受 术者注意力 , 减轻施灸时的痛苦 。待艾灶燃毕 , 即可以另一艾灶粘上 , 继续燃烧 , 直至灸足应灸的壮 数 。根据情况一般每穴可灸37壮 , 疲痕灸一次间隔610天 。此法刺激量重 , 局部组织经灸灼后 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 (灸疮) 并留有疲痕 , 又称为化脓灸法。4L2L3L4 间接灸法将选定备好的中药材置放于施灸处 , 再把艾灶放在药材上 , 自艾灶尖端点燃艾灶 ;艾灶燃烧至局 部皮肤潮红 , 受术者有痛觉时 , 可将间隔药材稍许上提 , 使之离开皮肤片刻 , 旋即放下 , 再行灸治 , 反复进行 。需刺激量轻者 , 在艾灶燃至2/3时即移去艾灶 , 或更换另一艾灶续灸 , 直至灸足应灸的壮 数 ;需刺激量重者 , 在艾灶燃至2/3时术者可用手在施灸穴位的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 , 以分散受术者 注意力 , 减轻施灸时的痛苦 , 待艾灶燃毕 , 再更换另一艾灶续灸 , 直至灸足应灸的壮数 。根据情况一 般每穴可灸37壮 。治未病常用间接灸 (参见附录 A) 。4L2L4 温灸器灸法4L2L4L1 灸架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插入灸架顶孔 , 对准穴位固定好灸架 ;术者或受术者可通过上下调节插入艾条的高 度以调节艾灸温度 , 以受术者感到温热略烫可耐受为宜 ;灸毕移去灸架 , 取出艾条并熄灭 。根据情况 一般每穴可灸1560分钟 , 12次/天 。灸架参见 GB/T21709. 1 2008附录 C。8T/CACM107520184. 2. 4. 2 灸筒灸法首先取出灸筒的内筒 ,装入艾绒后安上外筒 ,点燃内筒中央部的艾绒 ,放置室外 ,待灸筒外面热 烫而艾烟较少时 ,盖上顶盖取回 。医生在施灸部位上隔810层棉布或纱布 ,将灸筒放置其上 , 以受 术者感到舒适 ,热力足而不烫伤皮肤为宜 ;灸毕移去灸筒 。取出灸艾并熄灭灰恨 。根据情况一般每穴 可灸1030分钟 ,12次/天 。灸筒参见 GB/T21709. 1 2008附录 C。4. 2. 4. 3 灸盒灸法将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的中央 ,点燃艾条段或艾绒后 ,置放于灸盒内中下部的铁纱上 ,盖上盒 盖 。灸至受术者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 ,皮肤稍有红晕为度 。如受术者感到灼烫 ,可略掀开盒盖或 抬起灸盒 ,使之离开皮肤片刻 ,旋即放下 ,再行灸治 ,反复进行 ,直至灸足应灸量 。灸毕移去灸盒, 取出艾灸并熄灭灰恨 。根据情况一般每穴可灸1560分钟 ,12次/天 。灸盒参见 GB/T21709. 1 2008附录 C。4. 3 施术后处理施灸后 ,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 ,不需处理 ,可自行消失。艾灸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烫伤可发生水肿或水泡 ;如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 织 ,可发生皮肤组织水肿 、溃烂 、体液渗出 ,形成局部无菌性化脓 ,甚至形成局部化脓性感染 。具体 处理方法参见 GB/T33415 2016的规定。5 注意事项5. 1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 ,灸量先少后多 ,程度先轻后重 , 以使病人逐渐适应 。艾灸部位如在头面 胸部 、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 ,灸量宜小 ;在腰腹部 、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 ,灸量可大。 凡体质强壮者 ,可灸量大 ;久病 、体质虚弱 、老年和小儿受术者 ,灸量宜小。5. 2 需采用疲痕灸时 ,应先征得受术者同意 ,并在病历上记录并签字。5. 3 直接灸操作部位应注意预防感染。5. 4 注意晕灸的发生 。若发生晕灸后应立即停止艾灸 ,使受术者头低位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注意保 暖 ,给温水或糖水 ,轻者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复 ;重者可掐按或针刺人中 、素樱 、十宣 、 内关 、合 谷 、足三里 、太冲等穴 ;严重时按晕跃处理 ,对症采取急救措施。5. 5 受术者在精神紧张 、过饱 、过劳 、过饥 、醉酒 、大渴 、大惊 、大恐 、大怒时 ,不适宜应用灸法。5. 6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灶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 。尤其幼儿受术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 , 以 免发生烫伤 。艾条灸毕后 ,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 , 以彻底熄灭 , 防止再 燃 。如有绒灰脱落床上 ,应清扫干净 , 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5. 7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选用不同的艾灸方案 ,见附录 B、附录 C。 6 禁忌症6. 1 头面部或重要脏器 、大血管附近 、关节 、肌朧处 、乳头 、外生殖器官应尽量避免直接灸 ,或选 择适宜的灸法。6. 2 中暑 、高血压危象 、肺结核晚期大量略血 、高热 、抽搖等不宜使用灸法。6. 3 廷振期妇女不宜使用疲痕灸 ,少腹部及腰骯部禁灸。9T/CACM10752018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治未病常用间接灸A. 1 隔姜灸用鲜姜切成直径23cm 、厚0. 40. 6cm的薄片 ,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于应灸的臉穴部位 或患处 ,再将艾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艾灶燃尽 ,更换艾灶继续施灸 ,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此 法可用于预防感冒 、消化不良 、腹泻 、遗精 、阳痰 、早泄 、不孕 、痛经及风寒湿痹症等病证。A. 2 隔蒜灸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前者是将鲜大蒜头切成厚度0. 30. 5cm的薄片 ,用针扎孔数个, 置于应灸臉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灶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每施灸37壮 ,需更换新蒜片 ,继续灸治, 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后者多用于铺灸 ,将大蒜捣成蒜泥 ,置于应灸臉穴部位或患处 ,在蒜泥上铺上 艾绒或艾灶 ,点燃施灸 。上述两种隔蒜灸法 , 以灸处泛红为度 。此法多用于补益强壮 ,也可用于预防 消化不良 、腹泻 、遗精 、阳痰 、早泄 、不孕及风寒湿痹症等病证。A. 3 隔盐灸用纯净 、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填平脐孔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 ,上置艾灶施灸 。当艾灶燃 尽 ,更换艾灶继续施灸 ,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此法可用于预防膀胧功能障碍 、消化不良 、腹泻 、遗 精 、阳痰 、早泄 、不孕 、痛经及风寒湿痹症等病证。A. 4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 ,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23cm 、厚约0. 5cm的薄饼 , 中间以针刺数孔 ,然后置 于应灸的臉穴部位或患处 ,再将艾灶放在附子饼上点燃施灸 。当艾灶燃尽 ,更换艾灶继续施灸 ,直至 灸完应灸的壮数 。此法可用于预防阳痰 、早泄 、遗精 、腹泻 、消化不良 、不孕 、痛经及风寒湿痹证等 病证。A. 5 隔椒饼灸用白胡椒末加面粉和水 ,制成直径23cm 、厚约0. 5cm的薄饼 。饼的中心放置药末 (丁香 、 肉 桂 、人工癱香等) ,然后置于应灸的臉穴部位或患处 ,再将艾灶放在椒饼上点燃施灸 。 当艾灶燃尽, 更换艾灶继续施灸 ,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 。此法可用于预防风湿痹证。10T/CACM10752018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艾灸治未病临床推荐方案BL1 抗衰老保健灸方案一 :艾柱灸。取穴: 足三里。操作方法:应用艾柱灸 ,一般施灸时间选择在冬季 ,选用中柱施灸 ,另选用如五分硬币大小硬度 的鲜生姜片 ,置于艾柱下 。取足三里穴 (双侧) ,灸 7壮 。灸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 当感到灼烫时, 用手轻拍穴周皮肤或用手将姜片提起少许。疗程: 每日治疗1次 ,连续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一 日 ,连续治疗3个月。方案二:艾条灸。取穴: 足三里。操作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后 ,对准施灸穴位 ,一般距皮肤23cm进行悬起灸 ,使局部有温热 感而无灼痛 ,每次治疗2030分钟 ,至皮肤呈红晕为度。疗程: 每日治疗1次 ,连续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一 日 ,连续治疗3个月。推荐意见:对于中老年人群 ,建议采取艾灸方法抗衰老保健 。Delphi1III解释: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专家建议 、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并结合临床实际 ,对本治 疗方案进行强推荐 。本推荐方案出自专家共识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2 预防亚健康状态方案一 :艾条灸。取穴:神阅 、气海 、关元 、中院 、足三里 、三阴交。操作方法: 每穴灸约10分钟 , 以皮肤潮红 ,热力渗透为度。疗程: 每日治疗1次 ,10次为一个疗程。方案二:艾柱灸。取穴: 足三里 、气海 、关元 、神门 、四关。操作方法:将艾柱置于臉穴局部皮肤上 , 自艾柱尖端点燃艾柱 。在受术者局部皮肤潮红或者自感 灼痛时术者即用镊子移去艾柱 ,换另一艾柱 ,连续灸5壮。疗程: 每日治疗1次 ,每周至少治疗3次 ,连续治疗3周。方案三: 热敏灸。取穴:神阅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肺侖 、心侖 、肝侖 、脾侖 、 胃侖 、 肾侖 、关元侖 、百会、 大椎 、命门。操作方法:用点燃的艾条 ,在上述穴位3cm为半径的范围内 ,距离皮肤 3cm左右施行回旋灸、 温和灸 、雀啄灸 , 当受术者感受到透热 、扩热 、传热 、局部不热远部热 、表面不热深部热或非热现 象 ,此点即为热敏点 。选择13个最敏感臉穴予以悬起灸。疗程:每日治疗1次 ,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天。方案四: 实按灸。取穴:百会 、风池 、颈百劳 、大椎 、肩井。11T/CACM10752018操作方法:受术者采取坐立位 。施灸时 ,先选定穴位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在施灸的穴位上 ,覆 盖78层棉纸 ,再将艾火隔着纸 ,紧按在穴位上 ,稍留12秒即可 。若艾火熄灭 ,可再点燃 ,如此 反复施灸 ,灸10次为一壮 ,每穴灸3壮 。灸至颈后部皮肤潮红 ,深部组织发热感为度。疗程: 每日治疗1次 ,治疗5次为1疗程 ,疗程期间休息2天 ,共治疗2个疗程。推荐意见:对于气虚 、阳虚 、平和体质者 ,建议采取艾灸方法预防亚健康状态。GRADE1D解释: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11篇 ,经综合分析 ,形成证据体发现 ,艾灸的预防作用优于 针刺 、中药的预防作用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其盲 法 、分配隐藏存在缺陷 、精确性较低 、结局指标具有主观性等缺陷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极低 。经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建议 ,对本治疗方案进行 强推荐 。本推荐方案出自文献证据及专家共识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3 预防运动性疲劳取穴: 足三里 、关元。操作方法:仰卧取穴 ,先将毫针刺入所选穴位至得气 ,关元用补法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 ,在已 刺入穴位的毫针上套上硬纸板以防烫伤 ,然后将约3cm长度的艾条段中间钻一个针柄大小的孔 ,再 将艾条段放置到已刺入穴位的毫针柄上 ,艾条距皮肤2cm左右 ,点燃艾条行温针灸 , 留针30分钟。疗程: 每日治疗1次 ,共治疗2周 。治疗均集中在晚上19:0021:00之间进行。推荐意见:对于运动员 ,可采取艾灸 (温针灸) 疗法预防运动性疲劳。GRADE2D解释: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1篇 ,经综合分析 ,形成证据体发现 ,艾灸有预防运动性疲劳 的作用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其盲法 、分配隐藏存在 缺陷 、精确性较低 、结局指标具有主观性 、只有一篇文献纳入等缺陷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极低。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建议 ,对本治疗方案进行 弱推荐 。本推荐方案出自文献证据及专家共识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4 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方案一: 隔姜灸。取穴: 中院 、内关 、神阅。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 ,厚0. 40. 6cm的薄片 , 中间以针头针刺数孔 ,将姜片 置于穴位上 ,再在姜片上施用艾灶灸 ,热度以局部皮肤泛红 、受术者能耐受为宜 ,一般操作2030 分钟。疗程: 于化疗第1日开始应用 ,1次/天 ,每周5次 ,21天为1疗程。方案二: 隔药饼灸。取穴: 中院 、关元 、内关 、天枢。操作方法:在穴位处各平放1块准备好的附子药饼 ,点燃艾灶放在药饼上施灸 。每个穴位上连续 灸4壮 , 以被灸臉穴处出现红晕 ,但不起泡为度。疗程: 于化疗第1日开始应用 , 1次/天 ,连用14天 ,休息7天 ,21天为 1疗程 ,连续用 3个 疗程。方案三: 温和灸。取穴:神阅 、足三里 、中院。操作方法: 点燃艾条的一端 ,距施灸穴位皮肤23cm ,每穴每次约灸15分钟 , 以局部皮肤温 热 、潮红 、受术者舒适为度。12T/CACM10752018疗程: 于化疗第1日开始应用 , 1次/天 , 每周5次 , 30天为1疗程。推荐建议:化疗过程中 , 建议选用灸法以预防恶心呕吐。GRADE1D解释: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9篇 , 经综合分析 , 形成证据体发现 , 艾灸的预防作用优于西 药注射及中药内服的预防作用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 其盲法 、分配隐藏存在缺陷 、评价指标具有主观性 、可信区间较宽等缺陷 ,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极 低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 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建议 , 对本治疗方案 进行强推荐 。本推荐方案出自文献证据及专家共识 ,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5 预防化疗继发骨髓抑制方案一 :温和灸。取穴:神阅 、大椎 、肾侖 、足三里 、三阴交。操作方法: 于化疗开始时进行温和灸 。点燃艾条的一端 , 距施灸穴位皮肤23cm , 每穴每次约 灸15分钟 , 以局部皮肤温热 、潮红 、受术者舒适为度。疗程: 于化疗开始时施灸。方案二:铺灸。取穴: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侖穴。操作方法:令受术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 , 施灸部位上敷白纱布载以铺灸药饼 (药饼成分: 生姜 泥 、干姜粉 、慧米粉 、丹参 、杜仲 、姜黄 、虎杖 、附子等) , 上置艾灶或艾绒 , 点燃进行铺灸 , 每次 灸约3h。疗程: 隔日一次。方案三:艾灶灸。取穴:幅侖 、胆侖。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 , 涂上一层薄薄的貓附剂 (如: 凡士林等油类制剂) , 将纯艾绒制成 小艾灶 , 置于穴位上点燃 , 待艾灶烧至1/3, 受术者感觉灼热感时 , 撤换艾灶 , 连续3壮。疗程: 于化疗第1日开始应用 , 1次/天 , 每周5次。推荐建议:应用化疗药物后 , 建议运用灸法预防骨髓抑制。GRADE1C解释: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4篇 , 经综合分析 , 形成证据体发现 , 灸法可预防骨髓抑制。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其盲法 、分配隐藏存在缺陷 、异 质性较大 、可信区间较宽 ,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低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源消耗与成本 分析 , 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建议 , 对本治疗方案进行强推荐 。本推荐方案出自文献证据及专家共 识 ,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6 预防术后尿溺留方案一 :艾条灸。取穴:肝郁气滞型: 中极 , 关元 , 太冲 ;脾胃亏虚型: 中极 , 关元 , 足三里 , 三阴交 , 阴陵泉; 肾气不足型: 中极 , 关元 , 气海 , 肾侖。操作方法:根据辨证分型选取臉穴进行艾灸预刺激治疗 。准确定穴后 , 点燃艾条的一端 , 对准臉 穴 , 距皮肤23cm , 进行温和灸 , 使受术者局部施灸处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 一般每穴灸57 分钟 , 至皮肤潮红为度。疗程:术前3天开始治疗至术后第一次排尿后结束 , 1次/天。方案二: 隔药饼灸。13T/CACM10752018取穴: 中极 、关元 、气海 、水道。操作方法: 受术者取仰卧位 ,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术者定位取穴 ,常规消毒 ,将附子饼置 于穴位皮肤上 ,药饼上置艾柱或灸架施灸 ,时间30分钟。疗程: 术前3天施灸 ,每日2次。方案三: 艾灸器灸。取穴: 膀胧侖 、中极 、关元 、气海 、石门 、八樱。操作方法: 术后30分钟内即给予艾灸治疗 。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 ,用灸盒将13根 艾条同时对13个穴位施灸 ,每次灸30分钟 。以施灸部位感到舒适 、皮肤潮红或微痛为宜。疗程: 2次/天 ,连续施灸3天。推荐建议: 肛肠手术 、外科手术及产后可应用艾灸预防尿溜留。GRADE1C解释: 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7篇 ,经综合分析 ,形成证据体发现 ,艾灸的预防作用优于常 规护理的预防作用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其盲法 、分 配隐藏存在缺陷 ,结局指标具有主观性 、可信区间较宽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低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并结合临床实际及专家建议 ,对本治疗方案进行强推荐 。本推荐 方案出自文献证据及专家共识 ,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酌情使用。BL7 预防产后出血方案一 : 温和灸。取穴: 子宫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气海 、隐白。操作方法: 受术者仰卧体位 ,于胎肩娩出后施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臉穴部 位距23cm ,使受术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每处灸35分钟 ,每次2030分钟 , 以红润 为度。疗程: 1次/天 ,7次为1个疗程 ,于胎肩娩出后开始 ,连续治疗1个疗程。方案二: 隔姜灸。取穴: 神阅 、关元 、中极。操作方法: 将鲜生姜切成厚度0. 4cm的薄姜片 ,用针扎孔数个 ,置施灸穴位上 ,再将艾条点燃 后放入艾灸盒内 , 固定在生姜片上温灸 ,温度可上下移动艾条高度调节 , 以受术者适宜为度。疗程: 1次/天 ,7次为1个疗程 ,于胎肩娩出后开始 ,连续治疗1个疗程。推荐意见: 顺产及流产女性 ,建议采取艾灸方法预防产后出血。GRADE2C解释: 本规范小组共纳入相关文献3篇 ,经综合分析 ,形成证据体发现 ,艾灸的预防作用优于缩 宫素及中药的预防作用 。但纳入的文献偏倚风险较高 ,证据体质量等级经 GRADE评价后 , 因其盲 法 、分配隐藏存在缺陷 、纳入文献较少 ,最终证据体质量等级为低 。综合利弊平衡 、受术者意愿 、资 源消耗与成本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T∕CACM 1075-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docx)为本站会员(馒头)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