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18.19-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docx
125TCACM 1318 . 19 2019前 言T/CACM1318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2部分:复发性口腔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 第 4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科普版); 第 5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6部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7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层医生版); 第 8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科普版); 第 9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基层医生版); 第 10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科普版); 第 11部分:消化性溃荡(基层医生版); 第 12部分:消化性溃荡(患者科普版); 第 13部分:胃下垂(基层医生版); 第 14部分:胃下垂(患者科普版); 第 15部分:溃荡性结肠炎(基层医生版); 第 16部分:溃荡性结肠炎(患者科普版); 第 17部分:功能性腹胀(基层医生版); 第 18部分:功能性腹胀(患者科普版); 第 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 第 20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科普版); 第 21部分:功能性腹泻(基层医生版); 第 22部分:功能性腹泻(患者科普版); 第 23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基层医生版); 第 24部分:(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科普版); 第 25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层医生版); 第 26部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科普版); 第 27部分:急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28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 第 29部分:慢性胰腺炎(基层医生版); 第 30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科普版)。本部分为 T/CACM1318的第 19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 .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宛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温艳东、李保双、王該刚、唐旭东、李振华、王凤云、王萍、下立群、赵迎盼、张北华、 吕林。127TCACM 1318 . 19 2019引 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北京和广州地区按罗马 标准诊断IBS患病率分别为 0 . 82%和 5 . 67%,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 6 . 5% 。虽然IBS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期寿命无明显影响,但患者常因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不能及时确诊 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造成了相应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从现代医 学而言,对本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类似症状有着较长的历史,由于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及治疗的个体化等特 点,使得其临床疗效评价方面难以出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其临床疗效应当是 肯定的。 目前我国IBS的中医、中西医共识主要针对三甲医院为主,对中医药的临床使用及推荐方面文 字相对简略。 既往缺乏用于指导基层医生的针对IBS的全国性指南,T/CACM1318的本部分是 一 个 全新的尝试,主要针对基层医师,指南在收集文献,评价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共识法形成推荐建议, 对IBS临床诊疗中的相关诊疗问题提供了简洁的版本,尤其在辨证论治方面,以病-证-症结合的方法编 撰,符合临床实用,希望借此提高基层医师对本病的中医药防治水平。128TCACM 1318 . 19 2019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第19部分:肠易激综合征(基层医生版)1 范围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预 防调摄。本部分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一种功能性肠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 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症状。 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 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IBS的中医病名根据当前主要症状的不同,诊断为“泄泻”“便秘”“腹 痛”等。4 流行病学特征我国IBS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全国性研究数据,北京和广州地区按罗马 标准诊断IBS患病 率分别为 0 . 82%和 5 . 67%。 Meta分析显示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 6 . 5%,女性高于男性,30岁 59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较高。 在我国,腹泻型发病率最高,其他亚型如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较少。5 诊断5 . 1 西医诊断5 . 1 . 1 临床表现IBS的典型症状根据其类型的不同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 可以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 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犀、呼吸不畅、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部 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 常无特异性临床体征。129TCACM 1318 . 19 20195 . 1 . 2 诊断标准IBS西医诊断标准(罗马 ):反复发作的腹痛,近 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 1日,伴有以下 2项 或 2项以上:a) 与排便相关;b) 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c) 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个月,近 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5 . 1 . 3 IBS分型标准(罗马 )应使用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见图 1) 进行 IBS亚型诊断。 IBS亚型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 Bristol粪便性状分类,当患者每月至少有 4日排便异常时IBS亚型分类更准确。主导型的排便习惯是基于粪便性状,至少有一次排便不正常的天数IBS分型与排便习惯异常有关 (IBS-C、IBS-D和IBS-M),评定时患者应停用针对排便异常的药物:a) IBS便秘型(IBSwithpredominantconstipation, IBS-C): >1/4(25%) 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 性状 1型或 2型,且<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6型或 7型。b) IBS腹泻型(IBSwithpredominantdiarrhea, IBS-D): >1/4(25%) 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6型或 7型,且<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1型或 2型。c) IBS混合型(IBSwithmixedbowelhabits, IBS-M): >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1 型或 2型,且 1/4(25%)的排便为 Bristol粪便性状 6型或 7型。d) IBS不定型(IBSUnclassified, IBS-U):患者符合IBS的诊断标准,但其排便习惯无法准确归 入以上 3型中的任何一 型,故称之为不定型。因为多种疾病症状与IBS类似(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乳糖不耐受和显微镜下结肠炎),需要通过 有限的化验检查来准确鉴别这些疾病。IBS的诊断应基于以下 4个主要方面进行:a) 临床病史;b) 体格检查;c) 最少限度的实验室检查;d) 结肠镜检查或其他适当检查(有临床指征时方进行)。图 1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130TCACM 1318 . 19 20195 . 1 . 4 IBS报警症状在IBS的诊断中,对报警征象需引起重视,并针对性地检查以排除相关疾病。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提出IBS的报警征象包括:年龄 40岁新发病患者、便 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家族史。 对有报警征象的患者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5 . 2 中医诊断5 . 2 . 1 中医病名诊断IBS的中医病名根据当前主要症状的不同,诊断为“泄泻”“便秘”“腹痛”等。5 . 2 . 2 中医证候诊断IBS临床上应先区分临床亚型,在临床亚型中进一 步进行辨证论治,符合临床实际。IBS临床辨证应当“审证求因”,对于IBS-M 或IBS-U尤需以见症为凭。 指南参考肠易激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列出各亚型常见证型,为临床提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常见证 型并不是临床的全部,本部分并不排斥其他证型。5 . 2 . 2 . 1 IBS腹泻型5 . 2 . 2 . 1 . 1 肝气乘脾证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发作与情绪变动有关;肠鸣矢气;胸胁胀满窜痛;腹胀不适。 舌淡红或淡暗,苔 薄白;脉弦细。5 . 2 . 2 . 1 . 2 脾虚湿盛证餐后大便塘泻;畏生冷饮食;腹胀肠鸣;易汗出;食少纳差;乏力懒言。 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脉 细弱。5 . 2 . 2 . 1 . 3 脾肾阳虚证黎明即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腰膝酸软;大便或有不消化食物;形寒肢冷。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苔白滑;脉沉细。5 . 2 . 2 . 1 . 4 大肠湿热证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不爽;院腹不舒;渴不欲饮;口干口貓;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或脉 滑数。5 . 2 . 2 . 2 IBS便秘型5 . 2 . 2 . 2 . 1 肝郁气滞证腹痛伴排便,大便干结难解;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胁不舒;腹痛腹胀;暖气频作,心情不畅时 明显。 舌质淡或暗淡,苔薄白;脉弦。131TCACM 1318 . 19 20195 . 2 . 2 . 2 . 2 大肠燥热证腹痛伴排便,大便秘结;大便干硬;腹部胀痛,按之明显;口干口臭。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或脉 细数。5 . 2 . 2 . 3 IBS 混合型寒热夹杂证 腹痛伴排便,腹泻便秘交作;腹胀肠鸣;口苦;肛门下坠;排便不爽。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6 治疗6 . 1 一 般原则本病的治疗应首先区分IBS亚型,在各自亚型的基础上分证论治。 临床应首分虚实,辨别为肝郁、 湿热、燥热或是阳虚、阴亏;次分病位在肝、脾、肾、大肠。 根据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治疗。 对 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者,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分清标本缓急、寒热轻重,确定相应的治法。 常用的治 法有内治法及针灸疗法。6 . 2 内治法6 . 2 . 1 汤药6 . 2 . 1 . 1 IBS腹泻型6 . 2 . 1 . 1 . 1 肝气乘脾证6 . 2 . 1 . 1 . 1 . 1 治法:抑肝扶脾 。6 . 2 . 1 . 1 . 1 . 2 推荐方药:痛泻要方加减。a) 处方来源:元 · 朱丹溪丹溪心法。b) 药物组成:白术 15g、白芍 15g、防风 9g、陈皮 15g等。c) 加减: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茂、党参;胸胁胀满者加用柴胡、香附、郁金;腹胀明显者加用厚朴、莱 腋子、木香。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2 脾虚湿盛证6 . 2 . 1 . 1 . 2 . 1 治法:健脾化湿 。6 . 2 . 1 . 1 . 2 . 2 推荐方药:参苍白术散加减。a) 处方来源:宋 ·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药物组成:党参 15g、白术 15g、筷苍 15g、莲子肉9g、意设仁15g、砂仁6g、枯梗3g、白扁豆 15g、山药 15g、灸甘草 6g等。c) 加减:腹部畏寒者加用干姜、肉豆寇;表虚易汗者加用灸黄茂、防风、浮小麦。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3 脾肾阳虚证6 . 2 . 1 . 1 . 3 . 1 治法:温补脾肾 。6 . 2 . 1 . 1 . 3 . 2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132TCACM 1318 . 19 2019a) 处方来源:宋 ·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理中汤)、明 · 薛己内科摘要(四 神丸)。b) 药物组成:附子 9g、党参 15g、炒白术 15g、干姜9g、五味子9g、补骨脂9g、肉豆寇9g、吴荣 萌 6g、灸甘草 6g等。c) 加减:脾虚失运,食滞不化加用炒莱腋子、焦棋榔、焦神曲;形寒肢冷者加用桂枝。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1 . 4 大肠湿热证6 . 2 . 1 . 1 . 4 . 1 治法:清热利湿 。6 . 2 . 1 . 1 . 4 . 2 推荐方药:葛根芳连汤加减。a) 处方来源:东汉 ·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葛根 15g、黄芳 9g、黄连 9g、灸甘草 6g等。c) 加减:口苦者加用龙胆草、柜子;口干口渴者加用天花粉、生牡妨、乌梅。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2 IBS便秘型6 . 2 . 1 . 2 . 1 肝郁气滞证6 . 2 . 1 . 2 . 1 . 1 治法:疏肝理气 。6 . 2 . 1 . 2 . 1 . 2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 。a) 处方来源:明 · 王肯堂证治准绳。b) 药物组成:沉香 6g、木香 12g、棋榔 15g、乌药 9g、权实 12g、生大黄 6g等。c) 加减:胸胁不舒者加柴胡、香附;腹痛者加用白芍、川芍、延胡索;暖气频作者加用丁香、柿蒂。 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2 . 2 大肠燥热证6 . 2 . 1 . 2 . 2 . 1 治法:泻热润肠通便 。6 . 2 . 1 . 2 . 2 . 2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a) 处方来源:东汉 ·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麻子仁 15g、白芍 18g、权实 15g、生大黄 6g、厚朴 15g、杏仁 6g、白蜜(适量)。 c) 加减:口干者加用沙参、麦冬;大便干结明显者加用芒硝。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6 . 2 . 1 . 3 IBS 混合型6 . 2 . 1 . 3 . 1 寒热夹杂证6 . 2 . 1 . 3 . 1 . 1 治法:平调寒热 。6 . 2 . 1 . 3 . 1 . 2 推荐方药:乌梅丸加减 。a) 处方来源:东汉 · 张仲景伤寒论。b) 药物组成:乌梅 6g、细辛 3g、干姜 6g、黄连 6g、当归 9g、附子(先煎)6g、蜀椒 6g、桂枝6g、 党参 15g、黄柏 6g等。c) 加减:口苦者加龙胆草、柜子;腹胀肠鸣者加用厚朴、生姜。d) 煎服法:水煎服,一 日 1剂,一 日 3次,每次 150mL。133TCACM 1318 . 19 20196 . 2 . 2 中成药6 . 2 . 2 . 1 IBS腹泻型6 . 2 . 2 . 1 . 1 肝气乘脾证痛泻宁颗粒:a) 处方来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简称“医保目录 (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白芍、青皮、瘫白、白术。c) 功能主治:柔肝缓急、疏肝行气、理脾运湿。 用于肝气犯脾所致的腹痛、腹泻、腹胀、腹部不适等 症,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等见上述证候者。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5g, 一 日 3次。6 . 2 . 2 . 1 . 2 脾虚湿盛证6 . 2 . 2 . 1 . 2 . 1 参苍白术颗粒: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人参、筷苍、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意设仁、砂仁、枯梗、甘草。 c)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 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塘。d)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 6g, 一 日 3次。6 . 2 . 2 . 1 . 2 . 2 人参健脾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筷苍、山药、陈皮、木香、砂仁、黄茂、当归、酸枣仁、远志。c)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院闷哺杂、恶心呕吐、腹痛便 塘、不思饮食、体弱倦怠。d)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 8g,大蜜丸一次 2丸,一 日 2次。6 . 2 . 2 . 1 . 3 脾肾阳虚证6 . 2 . 2 . 1 . 3 . 1 补脾益肠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黄茂、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 骨脂、赤石脂。c)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 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 泄泻。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6g, 一 日 3次。6 . 2 . 2 . 1 . 3 . 2 四神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肉豆寇、补骨脂、五味子、吴荣萌、大枣。c)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塘泻、食少不 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9g, 一 日 1次 2次。6 . 2 . 2 . 1 . 3 . 3 固本益肠片: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补骨脂、山药、黄茂、炮姜、当归、白芍、延胡索、木香、地榆炭、赤石脂、儿134TCACM 1318 . 19 2019茶、甘草。c) 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貓 液、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症候者。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4片,一 日 3次。6 . 2 . 2 . 1 . 4 大肠湿热证6 . 2 . 2 . 1 . 4 . 1 葛根芳连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葛根、黄连、黄芳、灸甘草。c) 功能主治: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貓、肛门 灼热。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g, 一 日 3次。6 . 2 . 2 . 1 . 4 . 2 香连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木香、黄连(吴荣萌制)。c)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貓。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g6g, 一 日 2次 3次。6 . 2 . 2 . 1 . 4 . 3 克痢秒胶囊: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白茁、苍术、石直蒲、细辛、革麦、鹅不食草、猪牙皂、丁香、硝石、白矾、雄黄、冰片。 c) 功能主治:解毒辟秽,理气止泻。 用于泄泻和秒气(中暑)。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粒,一 日 3次 4次。6 . 2 . 2 . 1 . 4 . 4 胃肠安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木香、沉香、权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灸)、人工癱香、巴豆霜、大枣(去核)、 川芍。c)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 用于湿浊中阻、食滞不化所致的腹泻、纳差、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d)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 4丸,一 日 3次。6 . 2 . 2 . 2 IBS便秘型6 . 2 . 2 . 2 . 1 肝郁气滞证四磨汤口服液: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木香、权壳、棋榔、乌药。c) 功能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用于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院腹胀满、腹痛、便秘。 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0mL, 一 日 3次。6 . 2 . 2 . 2 . 2 大肠燥热证6 . 2 . 2 . 2 . 2 . 1 麻仁润肠丸: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木香、陈皮、白芍。135TCACM 1318 . 19 2019c)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1丸 2丸,一 日 2次。6 . 2 . 2 . 2 . 2 . 2 六味能消胶囊:a) 处方来源:医保目录(2017年版)。b) 药物组成:大黄、河子、干姜、藏木香、碱花、寒水石。c) 功能主治:宽中理气,润肠通便,调节血脂。 用于胃院胀痛、厌食、纳差及大便秘结。 d)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粒,一 日 3次。6 . 3 针灸治疗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脾胃虚弱加脾侖、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侖、 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肝郁加肝侖、行间。 便秘取背侖穴、腹部募穴及下合穴为主,一 般取大肠侖、天 枢、支沟、丰隆,实证宜泻,虚证宜补,寒证加灸。 热秘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院、行间,用泻法。7 并发症预防IBS为功能性疾病,并发症相对少见。8 预防调摄8 . 1 良好的认知有助于IBS 的治疗IBS是功能性疾病,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IBS可以直接进展成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该病 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过生活 方式调整,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IBS症状是可以比较理想地得到改善。8 . 2 IBS 患者应当注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的调整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调整能够减轻 IBS症状。 如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等行为改 善。 IBS患者应当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在冬春季节尤需注意生活调摄,避免受凉;宜经常锻炼,传统的中 医保健功法如太极拳等对调整胃肠功能有一定的作用。限制的食物种类包括:a) 富含 FODMAP(即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果糖、乳糖、多元醇、果聚糖、低乳半聚糖)等 成分的食物;b) 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c) 高膳食纤维素食物可能对便秘有效(但对腹痛和腹泻不利);寒凉食物可能会加重腹泻; d) 一旦明确食物过敏原,应避免摄入含有该过敏原成分的食物。IBS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培养积极的生活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加强对IBS患者的心理疏导对缓解其症状发作、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8 . 3 发现报警征象,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有报警症状者(具体见 5 . 1 . 4IBS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防止其他器 质性疾病的发生。136TCACM 1318 . 19 2019参 考 文 献1 潘国宗,鲁素彩,何美云,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 个整群、分层、随机 的调查J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 : 26 -29 .2 熊理守,陈曼湖,陈惠新,等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 . 中华医学杂 志,2004,84(4):278-281 .3 张瑞,段丽萍,刘豁营,等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 Meta分析J . 中 华内科杂志,2014, 53(12):969 -975 .4 常敏,陈卫,方秀才,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外症状分析J . 胃肠病学,2010, 15(11) : 654-656 .5 付朝伟,陈维清,來荣生,等综合医院门诊肠易激综合征病人抑郁焦虑影响因素研究J . 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3):250-252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3):227-232 .7 涂云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27(1):41 -42 .8 华朝阳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考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 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13,27(2):10-11 .9 观杰武,文慧华参苍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 中医临床研究,2015,7 (19):27-29 .10 鄰孝盈,贾成文参苍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 陕西中医,2015,36 (11):1506 -1507 .11 李春涛,邻美萍,王立恒,等参苍白术散治疗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 . 中国现 代医药杂志,2010,12(1):78-79 .12 武志媚,黄穗平,张志敏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 . 新中医,2012,44(8):32-34 .13 文廷玉,曹砚杰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 . 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16,22(9):177-180 .14 张霧,吴晓晶,杨学信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40例观察J . 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2,28(12):996 -997 .15 王刚,李廷谦,王蕾,等痛泻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的随机双盲安慰 剂对照试验J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2):84-89 .16 李情,蒋军林参苍白术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0例临床观察J . 中医药导报,2013 , 19(5):41 -42 .17 毕伟彬,曾献生四磨汤治疗老年性便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 (5):40-42 .18 卿照前四磨汤治疗老年性便秘 116例临床观察J . 中医药导报,2007,13(6):54-55 .19 陶雪梅,李涛,王泳麻仁润肠丸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 . 人民军医,2014,57 (8):860-861 .20 彭乃宝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50例临床观察J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28(6):957-958 .21 杜文菲,于瑞,严兴科,等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 Meta分析J . 中国针灸,137TCACM 1318 . 19 20192012,32(1):92-96 .22 李春联,冯华扬,肖生翠,等太极拳运动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探讨J . 实用医技杂 志,2008,15(11):1384-1386 .23 梁谊深,谢胜,张越太极拳运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4):417-418 .24 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等 . 3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证候分布与不同因素关系的研 究J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18-20 .25 卜 景 华,任 路中 医 情 志 与 腹 泻 关 系 的 Meta分 析J .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2011 , 29(1) : 136-140 .26 HuliszD. Theburdenofillnessofirritablebowelsyndrome: currentchallengesandhope forthefutureJ . JManagCarePharm, 2004, 10(4):299 -309 .27 LacyBE, MearinF, ChangL, etal. BoweldisordersJ . Gastroenterology, 2016,150(6) : 1393-1407 .28 AgreusL. NaturalhistoryofdyspepsiaJ . Gut,2002, 50(Suppl4):iv2-iv9 .29 TalleyNJ, BoyceP, JonesM. Identificationofdistinctupperandlowergastrointestinal symptomgroupingsinanurbanpopulationJ . Gut,1998,42(5) : 690-695 .30 BianZX, WuTX, LiuL, etal. EffectivenessoftheChineseherbalformulaTongXieYao- Fangforirritablebowelsyndrome: asystematicreviewJ . JAlternComplementMed, 2006,12(4) : 401 -407 .31 AnastasiJK, McMahonDJ, Kim GH . Symptom management for 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apilo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J . GastroenterolNurs,2009 , 32(4):243 -255 .32 FiremanZ, SegalA, KopelmanY, etal. Acupuncturetreatmentforirritablebowelsyn- drome. Adouble-blindcontrolledstudyJ . Digestion,2001, 64(2):100-103 .33 ChanJ, CarrI, MayberryJF. Theroleofacupunctureinthetreatmentofirritablebowel syndrome: apilotstudyJ .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7, 44(17):1328-1330 .34 SchneiderA, EnckP, StreitbergerK, etal. Acupuncturetreatmentinirritablebowelsyn- dromeJ . Gut,2006, 55(5):649 -654 .35 ReynoldsJA, BlandJM, MacPhersonH . Acupunctureforirritablebowelsyndromeanex- ploratory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 . AcupunctMed. 2008, 26(1) : 8-16 .36 ForbesA, JacksonS, WalterC, etal. Acupunctureforirritablebowelsyndrome: Ablin- d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 . WorldJGastroenterol, 2005, 11(26) : 4040-4044 .37 ZhangCX, QinYM. Studyonefficacyandsafetyofacupuncturefortreatmentoffunction- alconstipationJ . WorldJAcupunctMoxibustion, 2010,20,(3):6 -12 .38 GuoYB, ZhuangKM, KuangL, etal. Associationbetweendietandlifestylehabitsand irritablebowelsyndrome: acase-controlstudyJ . GutLiver, 2015, 9(5) : 649 -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