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二)(有详解).doc

    • 资源ID:97273851       资源大小:103.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二)(有详解).doc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二)(有详解)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跋足的艺术。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那么,对戏剧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 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子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诚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偏重一端者总是有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只讲文学性不承认舞台性的倾向。譬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当表现主义戏剧以“先锋”“革命”的姿态显示出追求舞台性的明显倾向时,其反对者就以强调戏剧的文学性来与之抗街,宣扬只有“供阅读的戏剧”在艺术上才是完善的。当时在英国留学的朱光潜也认为“独自阅读剧本优于看舞台演出的剧许多悲剧的伟大杰作读起来比表演出来更好”。另一种与此恰恰相反的倾向,则是极力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在整个20世纪,此一倾向的势力大大超过“否定剧场”一派。从“导演专制”倡导者戈登·克雷(18721966)到“残酷戏剧”的首创者安托南·阿尔托(1896-1948)与“质朴戏剧”的鼓吹者耶日·格洛托夫斯基(1933),都以不同的戏剧观念与戏剧实践拒斥戏剧的文学性。(摘编自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材料二:“戏剧性”包含了戏剧的“文学性”和“剧场性”,“戏剧性”的体验有不同的美感层次。所以,我们讨论“戏剧性”问题,首先要确定在哪个范畴中来探讨“戏剧性”。是在“文学文本”范畴内,还是在“舞台演出”范畴内,这一界定是讨论的前提。分析的对象和角度不同,对戏剧性的理解就会不同。如果把戏剧的文本和演出(也称“案头”和“场上”)看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话,戏剧性和文本的情境、悬念、冲突的设置,场面的构思处理,外部形式的呈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戏剧性”可以理解为戏剧艺术的一切本质特征在作品中的整体性表现。“戏剧性”不仅在于直观展现行动的过程中,也在于人物产生这个行动的内心过程;不仅在于直观表现某一事件的过程,也在于某一事件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影响。这就是心理的因素。此外,“戏剧性”还必须植根于戏剧的情境,也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包含在谈话的人的相互给予对方的痛切相关的影响中”,河竹登志夫所说的“同人和他者的潜在对立关系”,贝克所说的“能产生感情反应的”,阿契尔所说的“能让普通观众感兴趣的”,这些表述都表明了戏剧性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情境,它与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戏剧作为一种“在场呈现”的艺术,它的“戏剧性”恰好存在于“情境”“心理”一“动作”三者的瓣证关系之中。脱离了虚构情境的心理和动作是生活本身,离开人的心理和动作的虚构情境也是没有意义的。“情境”“心理”“动作”在戏剧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戏剧性的形成都有其各自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意义。如果割裂地来看,容易导致对“戏剧性”理解的片面和不完整。“戏剧性”的出现和“情境”“心理”“动作”这三个戏剧“在场呈现”中的本质性特征都有关系,是这三种本质性特征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体现。(摘编自顾春芳戏剧学导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中的“案头”和“场上”与材料二中所指相同,都指戏剧的文本和演出。B.材料一认为,用“双刃剑”来比喻一个事物利弊兼具是不够准确的,但可以非常贴切地比喻戏剧性所具有的两个方面。C.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赋予了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而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对舞台呈现具有灵魂性作用。D.材料二中别林斯基、河竹登志夫、贝克、阿契尔等人的观点都表明了情境对戏剧性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性或者舞台性的缺失都会使得戏剧作品存在缺陷,要么经不起读,要么经不起演,从而成为“跛足的艺术”。B.李渔认为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价并不准确,如果金圣叹对戏剧的舞台性更加重视和了解,可能会更好地评价西厢记。C.较之于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更看重人的表演,更受空间性的制约,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D.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可见戏剧性与文本和演出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关于极力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观点的一项是(3分)A.尤·伊·艾亨瓦尔德认为只有把剧本放在书桌上,一人阅读,远避五光十色的喧器的剧场,作者与读者的“两个灵魂才能在静穆、隐秘之中达到理想的融合”。B.对于京剧艺术,有人提出“表演文学”的概念,认为“戏曲的表情达意是由两方面的文学构成的,一是戏曲的语言文学,一是戏曲的表演文学”,此说并不准确。C.“在场呈现”的戏剧情境需要心理和动作,如黑格尔说:“外在环境基本上应该从这种对人的关系来了解,因为它的重要性只是从它对于心灵的意义得来的。”D.格洛托夫斯基用“排除法”强调戏剧的观演关系,排除了剧场中除观众与演员之外的其他因素,认为“在戏剧艺术的演变中,剧本是最后加上去的一个成分”。4.根据材料二中戏剧在场呈现与戏剧性存在的观点,下列对戏剧性的出现和戏剧的本质特征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认识与把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旷野里(节选)柳青他们进了乡政府的办公室。屋里屋外,立刻被围严了。这里那里,“县委书记”这几个字从这个人嘴里低声地送到那个人耳边,有人甚至探头从窗口往里看,屋里热得没法停。乡长和文书推着挤进来的村干部们出去,因为住着没有高烟囱的小屋的庄稼人身上总带一股烟熏气,加上汗水的酸味,空气坏得呛人。朱明山叫乡干部不要推他们,索性到院里的阴影里去谈。“我们这回是和棉蚜虫斗争,又不怕走漏了消息!”他的话总唤起人们愉快的笑容。蔡治良用勤快的脚步从人群中走过来。崔浩田介绍着,朱明山就和他握手。他虽去城里开过几回会了,可是在熟识的乡党们面前,县委书记单单和他谈话,他拘束得眼不知往哪里看好。“治良同志,”朱明山喜欢的眼光盯着他消瘦但是坚决的长脸,“咱们要在你们这里首先突破棉蚜虫的阵势,你看能行吗?”“能行!”蔡治良点头说,眼角里瞟见多少人抿嘴笑着盯他,面部表情更吃力了。他只是不时咳嗽着,好像清理着喉咙准备说话的样子。人们等着他说话,可是他竟再连一声也没吭。朱明山见这个植棉能手有点过分紧张,他就叫把乡长和文书也叫到跟前,同崔浩田和李瑛研究开会的事。李瑛把工作组和乡干部商量的办法和程序谈了谈。朱明山听了,摇了摇头。“我看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讲话。这又不是举行什么仪式!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讲话上了。”这套讲究形式的做法一直搞到乡下使朱明山控制不住愤愚。乡长脸上很难看。他努着厚嘴唇讷讷地说:“村干部不实干,推不动群众。他们拿个传话筒满街喊叫治虫,我们一走,他们就把传话筒换在胳膊底下,和群众一块儿说没信心的话哩”“说啥哩嘛!”有一个挤在跟前的村干部不满意地走开了。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说:“一开会不是半夜就是鸡叫,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句,谁个倒有信心嘛?”“以前的办法不对,这不是县上派的工作组连夜下来了吗?蔡治良转身对那走开的人倔强的背影和解着,又转过身来建议,“开会吧,那两个村的干部来了。”朱明山、崔浩田和李瑛一看,院里刚进来五六个人,后边继续往里走。“开会,”朱明山对崔浩田说,“还是你讲一下吧,简单一点。”“你不讲几句吗?”“我讲什么?科学最有力量的宜传是实验。”于是乡长宣布开会,区委书记站在正屋的门台上讲话了。四十多个村干部在小院里溜墙根和房檐的阴影蹲了一圈。朱明山在乡政府办公室的门坎上坐下来抽烟,转眼注视着一圈听众情绪上的反应。开始的时候,人们瞪大了眼睛盯着崔浩田,用心地听着,好像唯恐有一句陕北口音听不明白。后来渐渐越来越多的人,脸上显示出满意的笑容。当崔浩田讲到科学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也不是依靠反复唠叨,而是依靠成功的实际打破迷信的时候,有些村干部把嘴里噙的烟锅拔开,对身旁的人信服地点头。刚才不满地走开的那人蹲在朱明山对面的墙根大声说:“开头这么办就畅了!”“没有拿来两个喷雾器?”乡长觉得这人好像有意在县委书记面前臭他,忿愤地质问,“是不是两个摆弄瞎了一对?”“老百姓没见过那东西,这个一弄那个一弄就坏了。”有人辩解。崔浩田制止了争吵,继续把话讲完。他一讲完,到处议论开了。一个拐角处发生了争执。有人打赌说,经过两三天给村干部和群众的棉地试办,一定能把全部群众发动起来;有人则说能发动大部分,而不敢说全部。“众位同志,”蔡治良站起来了,“依我的意见,咱们先不要说这些白话。你们算一算账,大部分人把棉花治好了,就是还有些打不破迷信的人呢,他们愿意眼盯着叫油汗把棉花吸干?”全院的人静下来了,他才又说:“我有个意见”朱明山高兴地从板凳上站起来,看这个植棉能手会提出什么意见。“我这个意见可是想出来的,没试验过。”蔡治良首先声明,然后才说,“早上我听见李瑛同志说要发动全体都治虫,刚才我泡烟叶水的时候就想:要把棉花地的虫一概治了,要多少烟叶呀?”“对哩。”有人同意。“再说柴灰吧,”蔡治良继续说,摇摇头,“那东西不怎呛人,劲儿不大。”“上地去,长。”又有人插嘴。“我想出个办法,大家看怎样。”蔡治良最后才说,“你们说那辣子好呛人?一斤能热多少水?熬一担,掺几担白水,味还不小吧?”“好意见,好意见!”全院的人嚷着。朱明山不由得走到蔡治良跟前,心里想:这个人的钻研精神比有些干部强百倍。“还有,”蔡治良进一步说,“烟叶和辣子不能用完,人还要吃;煤油人不吃。笑啥?那东西摻上水治虫,虫还活得了?那东西和硫磺、石灰还不一样,轻一点重一点,没蚀勁儿。”“还有吗?”朱明山高兴地问,也像还不满足。“想到的就这些,”蔡治良仍然拘束地说,“这是烟叶呛得我想起的,不敢保证能顶事。”“所有这些新办法,都要在这几天里试验。”朱明山向崔浩田和刚刚从屋里出来的李瑛吩咐,“以后再提出来的办法,也要试验。试验成功就请大家参观。”“药械已经准备好了。”李瑛报告。“准备好了就出动。”(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长和文书把挤进乡政府办公室的村干部们推出去,是因为村干部们身上带着烟熏气和汗水的酸味。B.朱明山的话“总唤起人们愉快的笑容”,说明他说话有水平讲艺术,也体现了人们对他话语的认同。C.乡长做过一些治理棉蚜虫的工作,但引起一名村干部不满,这个村干部故意在县委书记面前让他难堪。D.蔡治良的意见中提到了烟叶、柴灰、硫磺、石灰,并说过“泡烟叶水”,可见已对这些进行过试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部分富有场景感,既写出了人们争着去看“县委书记”的迫切之情,也引出了蔡治良、崔浩田等人物,点面结合。B.“努着厚嘴唇讷讷地”“不满意地”“一边走一边喃喃”等限定语的使用,使并不剧烈的动作蕴涵着多重含义,突出了人物的个性。C.本文在人物对话上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甚至叙事也带有方言俚语的痕迹,同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样,幽默而充满乡土气息。D.本文多次写到“打破迷信”“实验”“试验”,体现了对科学实效的重视,真实反映生活,深刻揭示社会转折时期的走向。8.在县委书记朱明山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植棉能手蔡治良有哪些行为表现?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5分)9.有评论认为,在旷野里“意味着柳青的文学关注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范先生者,讳柠,字德机,临江清江人也。少家贫,力学,有文章,工诗,尤好为歌行。年三十馀,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见者皆敬异之,相语曰:“此必非卖卜者也。”已而为董中丞所知,召置馆下,命诸子弟皆受学焉。由是名动京师,遂荐为左卫教授,迁输林国史院编修官。与浦城杨载仲弘、蜀郡虞集伯生齐名,而余亦与之游。伯生尝评之曰:杨仲弘诗如百战健儿,范德机诗如唐临晋帖。以余为三日新妇,而自比汉庭老吏也。闻者皆大笑。余独谓范德机诗以为唐临晋帖终未逼真,今故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增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仿佛耳。晚尤工篆、隶,吴兴赵文敏公曰:“范德机汉隶,我固当避之。”若其楷法,人亦罕及。其居官廉直,门下不受私谒。历佐海北、江西、闽海三宪府。三弃官养母,天下称之。尝一拜应奉翰林文字,而有闽海之命,不果行。至顺元年,年五十九卒。其诗道之传,庐陵杨中得其骨,郡人傅若金得其神,皆有盛名。其平生交友之善终始不变者,郡人熊也。杨中将刻其诗,命其子继文请序,为书其始末如此。呜呼,若德机者,可谓千载士矣!杨中字伯允,傅若金字与砺,熊辀字敬舆。诗凡若干卷。(节选自揭溪斯范先生诗序)材料二:持身廉正,莅官不可干以私,疏食水饮,泊如也。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近体诗尤工,蔼然忠臣、孝子之情,如杜子美。又善大小篆、汉晋隶书。金溪士危素慕其风,数从游处。未终前两月,往哭其母,时疾已剧,尫赢骨立,谓素曰:“世道之卑、士气之陋甚矣,子其勉诸!吾殆将死。”已而果然。(节选自吴澄范亨父墓志铭)【注】越文敏公:越孟频,元代大书画家。“文敏”为共溢号。至順:元文宗年号宁宗沿用不改。亨父:范梈一字亨父。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又如空山A道B者C辟D谷学仙E瘦骨崚G神气H自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指向北,与鸿门宴中“若人前为寿”的“前”用法相同。B.教授,指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官员,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C.果,指实现,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中的“果”词义相同。D.士气,指读书人的气节,与“士气不振”中的“士气”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柠出身贫寒,但能努力学习,诗文都写得很好。三十余岁时离开家乡到京城,在集市上算卦,见到的人都敬重他,认为他不是江湖术士。B.范柠在京城知名后,被人推荐人仕为官。他清廉正直,曾经在三处宪府中担任僚属。为奉养母亲,多次自动解职去官,受到天下人的称赞。C.虞集曾点评四人之诗,认为范柠的诗如唐人临摹晋人字帖。揭溪斯不同意这种看法,他改用一系列比喻,对范诗的特点作出了准确的描述。D.危素仰慕范的风范,多次与他交游。范柠去世前两月,病势已很沉重,自知恐不久于人世,还为世风的卑下而担忧,勉励危素奋发图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已而为董中丞所知,召置馆下,命诸子弟皆受学焉。(2)持身廉正,莅官不可干以私,疏食水饮,泊如也。14.范为何被称作“千载士”?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至吴淞江高启江净涵素空,高帆漾天风。澄波三百里,归兴与无穷。心期弄云月,迢递辞金阙。晚色海霞销,秋芳渚莲歇。久别钓鱼矾,今朝始拂衣。忘机旧鸥鸟,相见莫惊飞。【注】洪武三年(1370)七月,高启力辞户部右侍郎之职,获准回归故里苏州。这首诗即写于归途之中。此句写太湖景象。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寓情于景,与“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B.“澄波”与首句形成了照应,诗人回乡的兴致犹如太湖的清波一样无穷无尽。C.“云月代指自然。诗人期待与自然为友,因此毅然辞别了远离家乡的帝都。D.江上晚霞已经消逝,水边莲花也已开谢,象征着诗人阅尽官场繁华终归平淡。16.本诗结尾二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             ,               ”二句通过比较,对屈原的志向作出了极高的评价。(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             ,               ”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现了绝意仕途、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反抗精神和高尚情操。(3)斑白的鬓发常常引起诗人青春消逝、时光如水、功业无成等感,因而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半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传承千年仍    A    ,今天依然给人以启迪和智慧。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梳理提炼其中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实际情况    B    ,有助于我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去年,传统文化热潮持续升温。从中式美学风格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的夜游经济,到舞剧红楼梦全国巡演一票难求,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时代魅力,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深厚饱满。深挖中华文化基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力量与智慧,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养分涵育中华文脉。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婉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为明灿的阳光。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我陶醉了许久,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片草场,几棵小树,几块乱石。远处唯有天草相粘近处只有好风如水。没有任何名花异草,没有任何仕女云集。但我为什么这样痴呆地坐着呢?我是被什么吸引着呢?20.“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这两句古诗如果放在诗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处    B.处    C.处    D.处21.画横线句子中的“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22.锤炼语言,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的句式。请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第二段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对于欣赏风景,有人认为,大道直行,自有无数风景展现;也有人认为,曲径通幽,美好风景需要不断去探求。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题号1234671011121520答案ACDCBCCEGACDD1.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曲解文意,“所指相同,都指戏剧的文本和演出”说法错误,材料一中的“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限制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指的是戏剧存在方式上的差别。【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2.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信息并分析、推断的能力。【解题思路】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只能看出剧作家不是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的主要创造者,但不能确定“因此剧作家的创造作用微乎其微”。【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3.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表述的是只讲文学性不讲舞台性的倾向,与“极力排斥戏剧艺术的文学性观点”相反。B项,表述的是京剧艺术中“表演文学”概念的说法并不准确,并未体现“极力排斥”。C项,表述的是“在场呈现”的戏剧情境需要心理和动作,支持的是材料二的观点。D项,强调观众和演员的重要性,认为剧本在戏剧中处于最末,排斥戏剧文学,能支撑题干中的观点。【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4.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戏剧作为一种在场呈现的艺术,它的戏剧性恰好存在于情境心理动作三者的辩证关系之中”,“戏剧性”的出现和“情境”“心理”“动作”这三个戏剧“在场呈现”中的本质性特征都有关联,是这三种本质性特征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体现。A项标示的是多元交叉融合关系,B项标示的是集中指向“戏剧性”关系,D项标示的是“情境”范围内相互作用关系,均不符合材料二中所述,只有C项符合。【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5.要明确探讨范畴,分清“戏剧性”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在戏剧的文本与演出的完整系统内理解“戏剧性”。在戏剧的情境、事件的过程、人物心理和动作中认识和把握“戏剧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中重要论证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题目指向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和把握“戏剧性”这一概念,因此应根据两则材料中对“戏剧性”的相关论证来进行概括。材料一第二段开头“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是一处重要提示;材料二第一段的开头也提到了“我们讨论“戏剧性问题,首先要确定在哪个范畴中来探讨戏剧性”,因此将二者整合即可。在详细论证中,材料二第一段中还提到了“戏剧性和文本的情境、悬念、冲突的设置,场面的构思处理,外部形式的呈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材料二第二段开头部分具体闲释了戏剧性和戏剧事件过程、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关系,并指出了戏剧性“必须植根于戏剧的情境”的特点。对以上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即可。【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 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欣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是因为”说法不全面,还有屋子里热等原因。C项,“这个村干部故意”说法不正确,“这人好像有意”只是乡长的感受,且不确定是“故意”。D项,“可见已对这些进行过试验”说法不正确,根据文中蔡治良说“我这个意见可是想出来的,没试验过”和“刚才我泡烟叶水的时候就想”,只能确定正在对烟叶进行试验。【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7.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解题思路】“幽默而充满乡土气息”错误。本文语言与小二黑结婚中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极其群众化语言风格不同,有方言特色和乡土气息,但并未突出幽默风趣和群众化语言,仍以文学性语言为主。【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8.开始时,面对朱明山的单独谈话,非常拘束,过分紧张。面对乡长和朱明山的分歧,以及村干部的不满意,对村干部进行解释,并建议开始开会。会议中,面对议论和争执,平息众人情绪,给出多个可行性建议。面对朱明山的追问,仍然拘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重要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题目限定为“在县委书记朱明山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指向为“植棉能手蔡治良有哪些行为表现”,因此从文中相关部分找出行为表现并进行概括即可。开始,朱明山与蔡治良打招呼,单独谈话,蔡治良“拘束得眼不知往哪里看好”,“朱明山见这个植棉能手有点过分紧张”;蔡治良第二次出现:“以前的办法不对,这不是县上派的工作组连夜下来了吗?”蔡治良转身对那走开的人倔强的背影和解着,又转过身来建议,“开会吧,那两个村的干部来了”;会议过程中,蔡治良说:“依我的意见,咱们先不要说这些白话。你们算一算账,大部分人把棉花治好了,就是还有些打不破迷信的人呢,他们愿意眼盯着叫油汗把棉花吸干?”“我有个意见”最后,“想到的就这些,”蔡治良仍然拘束地说,“这是烟叶呛得我想起的,不敢保证能顶事。”【评分标准】按照文本顺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以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为内容,反映新的时代变化。典型人物形象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色彩,如围绕治理棉蚜虫,干部们体现了不同的思想状态,并且有冲突。主题深刻,摒弃形式主义,注重调查实践,科学治理棉蚜虫,体现建设思维。【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思路】题目指向的中心为“文学关注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因此根据小说的要素,紧扣这一中心回答即可。从社会背景来看,小说的内容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且反映了新的时代变化;从人物来看,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朱明山、蔡治良、乡长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思想状态,并且发生着冲突;从主题来看,小说中多处强调试验和实践,朱明山反感发言的形式主义,对治理棉蚜虫的办法讲求科学性等,都体现了建设性思维特点。【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CE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原文标点为: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嶒,神气自若。大意为:又如空山道人,不食五谷以求成仙,瘦骨嶙峋,神气自若。“道者”是一个词,指道士、道人,“空山”为其定语。“辟谷”是一个词,指不吃五谷,是道士学仙的一种修炼方法。“崚嶒”指骨节显露,多形容人体瘦削。“神气自若”是一个成语。故应在“者”“仙”“嶒”后断开。【评分标准】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及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第一个“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第二个“北”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指“上前因此二者用法不相同。B项,表述正确。C项,两个“果”都指“实现”。D项,“士气不振”中的“士气”指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勇气,与文中加点的“士气”意思不相同。【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2.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C项,“对范诗的特点作出了准确的描述”错。原文“差可仿佛耳”只是揭溪斯对自己一系列比喻的评价,不能认为这就是“准确的描述”,而认为虞集的比喻是不准确的描述。再者,揭溪斯也只是认为虞集的比喻“终未逼真”,即还不够贴切,并没有完全否定它。【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3.(1)不久受到董中丞的知遇,将他请到家馆中,让子侄辈都跟从他学习。(2)(范梈)立身清廉公正,任官时(别人)无法因私事而干谒,生活俭朴,恬静淡泊。【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题思路】(1)为所:表被动,翻译时可以灵活处理。受学:从师学习。(2)干:干谒。泊如:恬静淡泊,恬淡无欲的样子。【评分标准】第(1)题,“为所”“受学”各1分,句意2分,共4分。第(2)题,“于”“泊如”各1分,句意2分,共4分。14.在文学方面,诗文兼善,成就极高。在书法方面,擅长多种书体,造诣精深。在为官方面,清廉正直,不徇私情。在为人方面,孝顺母亲,笃于友谊。【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才能、品性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题思路】首先,学生应读懂“千载士”的含意,认识到这是对范梈的高度评价;其次,应结合全文,找到范梈被称作“千载士”的多种理由。范椁之所以被称作“千载士”,不仅有才能卓越方面的原因,更有德行过人方面的原因。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文学、书法、为官、为人等方面,范梈都足以被称作“千载士”而无愧,学生只要对以上原因分条概括即可。【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范先生讳梈,字德机,是临江路清江县人。从小家中贫穷,努力学习,工于诗文,尤其喜好创作歌行。三十余岁时,离开家乡到北方游历,在大都(北京)集市上算卦。看见的人都敬重他,相互谈说道:“这人定非江湖术士。”不久受到董中丞的知遇,将他请到家馆中,让子侄辈都跟从他学习。由此名震京城,于是又被推荐为左卫教授,升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浦城杨载(字仲弘)、蜀郡虞集(字伯生)齐名,而我也与他相交游。伯生曾评论说:杨仲弘的诗如身经百战的健儿,范德机的诗如唐人临摹晋帖。而将我的诗比作过门才三天的新妇,将自己的诗比作汉庭老吏。(明胡应麟诗薮解释虞集此语曰:“百战健儿,悍而苍也。三日新妇,鲜而丽也。唐临晋帖,近而肖也。汉法令师,刻而深也。”)听说的人都大笑。我却认为将范德机的诗比作唐人临摹晋帖,终究不能逼真,因此现在改评为:范德机的诗有如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纵横变化,出入没有迹象。又如空山道人,不食五谷以求成仙,瘦骨嶙峋,神气自若。又如雄鹰从野地掠过,孤鹤呼唤着同伴,四顾阒无人迹,天空一碧万里。(这些比喻)大概比较近似。晚年尤其擅长篆书、隶书,湖州赵文敏公说:“范德机的汉隶(汉代通行的隶书),我确实应当退避三舍。”至于他的楷书笔法,别人也很少比得上。德机为官廉洁正直,家中没有客人因私事而干求请托。历任海北、江西、闽海三地行御史台属官。三次弃官不做,回家奉养母亲,天下人都称赞他。曾经授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院属官),却又受命前往闽海,因此未(到朝廷)任职。至顺元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他的诗道传人中,庐陵人杨中学到了他的骨格,同郡人傅若金学到了他的神髓,两人都有很高的声望。德机平生友谊始终不渝的好友,是同郡人熊辀。杨中将要刻印老师的诗集,命他的儿子继文请求我作序,(我于是)替他记叙了德机的生平。唉,像德机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名传千载之士了!杨中字伯允,傅若金字与砺,熊辀字敬舆。(德机)的诗集一共若干卷。材料二:(范梈)立身清廉公正,任官时(别人)无法因私事而干谒,生活俭朴,恬静淡泊。文章刚健有力,仰慕西汉文风。尤其擅长古近休诗,诗歌抒发的都是忠臣、孝子之情,有如杜甫。又擅长大小篆书、汉晋隶书。金溪士人危素景仰他的风范,多次跟从他交游。(范)去世前两月,到基地哭祭母亲,当时病势已经沉重,身体形销骨立,(他)对危素说:“世风的卑下、士气的浅陋已经很厉害了,你好好努力吧!我大概快要死了。”不久果然去世。15.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思路】D项,“象征着诗人阅尽官场繁华终归平淡”错。“晚色海霞销,秋芳渚莲歇”只是描述诗人傍晚时分所见景象,没有特殊含意。【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16.手法:用典。结尾二句运用了列子·黄帝中关于鸥鸟的典故,人如果没有世俗机心,鸥鸟自会与人亲近。情感:归隐故乡。诗人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存世俗机巧之心,因此奉劝旧时鸥鸟,见到自己不要惊疑飞走,可与自己安然相处。【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题思路】诗歌结尾二句出现了“鸥鸟”这一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学生只要对教材较为熟悉,应该马上会联想到黄庭坚登快阁的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以及课下相关注释,再结合对本诗内容和注释的理解,就可以判断出这两句运用了列子·黄帝中关于鸥鸟的典故。由此,不难理解高启运用这一典故,所要表达的是“归隐故乡”之情。【评分标准】“手法”“情感”都答对,分析合理,每点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分析不恰当或缺失,扣2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2可酌情给分。17.(1)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3)(示例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示例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示例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示例4)江南几度梅花发   人在天涯鬓已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思路】易错字词:“摧”“事”等。第(3)题,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空给1分,共6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18.(示例)A.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激活其时代价值【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解题思路】A处,根据句中的“传承千年”和下句的“今天依然给人以启迪和智慧”,可知横线处所表达的意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极强。B处,根据句中的“结合当代实际情况”和下句的“有助于”,可知横线处所表达的意思是应使中华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发挥其应有作用。【评分标准】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的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示例)语句,将“表现”改为“展现”。语句,在“文化”后加上“中”。语句,将“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养分涵育中华文脉”改为“以中华文脉的深厚养分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题思路】语句,搭配不当,应将“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T8联盟)语文试题(二)(有详解).doc)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