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与进化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生物必修2(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体男性中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2.丙型肝炎病毒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如图表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表示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HCV的RNA复制时,先合成RNA再合成RNAB.HCV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同时开始复制和翻译C.HCV的RNA既可作为复制的模板,也可作为翻译的模板D.HCV的RNA的翻译产物有些参与复制,有些组成蛋白质外壳3.某玉米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的比例分别是30%、60%、10%,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AA的比例、自由交配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一代后AA的比例、自交一代后A的基因频率分别发生的变化是()A.增大、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不变、不变、不变C.减小、不变、减小、不变 D.不变、减小、不变、减小4.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5.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女方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生了一个不患色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图中不能解释其产生原因的是()6.辣椒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品种众多,果实颜色丰富多彩。科研人员用多株红色(显性遗传因子A控制)辣椒作母本,黄色(隐性遗传因子a控制)辣椒突变体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辣椒红色和黄色的比例为31,若要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和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上述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放两种颜色的小球,比例为11B.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好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重复实验C.从乙容器中抓取小球的过程,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D.从甲、乙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即为杂交中的受精过程7.某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豚鼠,其卵巢中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已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AB、Ab、abB.aB、Ab、AbC.Ab、aB、aB D.Ab、Ab、Ab8.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A. B. C. D.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A. B. C. D.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年人体内没有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的方向是可逆转的C.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D.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和种类11.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A.表观遗传现象的发现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代表了全部的遗传信息”的观点受到挑战B.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DNA的甲基化可导致表观遗传现象D.表观遗传现象仅出现在某些特定生命活动过程中12.下图表示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的病因,已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B.过程是以a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C.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C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13.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的证据,这属于()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 D.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14.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变异是不定向的 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16.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基因频率的变化不受环境的影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17.(14分)果蝇的长翅(B)和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表型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雌果蝇/只1510520雄果蝇/只77752526(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定律,基因B与b互为_基因。(2)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种,其中杂合子占_。长翅红眼雌果蝇细胞中最多有_个染色体组。(3)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_。(4)为验证长翅红眼雄果蝇(BbXRY)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行了杂交实验。其遗传图解如下,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为_、_。 18.(12分)西红柿为自花受粉的植物,已知果实颜色有黄色和红色,果形有圆形和多棱形。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根据下表有关的杂交及数据统计,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组合后代表型及株数红色圆果红色多棱果黄色圆果黄色多棱果红色多棱果×黄色圆果531557502510红色圆果×红色多棱果720745241253红色圆果×黄色圆果603198627207(1)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定律,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2)以A和a分别表示果色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果形的显、隐性基因。请写出组别的亲本中红色圆果的基因型:_。(3)现有红色多棱果、黄色圆果和黄色多棱果三个纯合品种,育种家期望获得红色圆果的新品种,为此进行杂交,应选用哪两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较好?_和_。(4)上述两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在F2中,表型为红色圆果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圆果又占该表型的比例为_。19.(14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5)上述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20.(12分)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共有四种表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互换。若是发生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_或_。(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结果预测:如果子代_,则发生了互换。如果子代_,则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解析: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所以仍然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女性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1/22%;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男性的Xb基因频率就是男性基因型Xb的频率,为20%,但男女比例为11,则Xb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也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2.B 解析:过程都表示RNA的自我复制,HCV的RNA复制时,先合成RNA再合成RNA,A正确;以HCV的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和相应的蛋白酶,HCV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先翻译后复制,B错误;HCV的RNA既可作为复制的模板通过RNARNARNA途径合成新的RNA;也可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蛋白质,C正确;HCV的RNA的翻译产物有些参与复制形成的新的RNA,有些组成蛋白质外壳与RNA构成新的HCV,D正确。3.A 解析: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30%,aa的基因型频率10%,Aa的基因型频率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10%1/2×60%40%。种群随机交配情况下,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是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40%16%,Aa的基因型频率是2×60%×40%48%。因此种群自由交配一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由30%增大到36%,A的基因频率不变为60%。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30%1/4×60%45%,aa10%1/4×60%25%,Aa1/2×60%30%。因此种群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由30%增大到45%,A的基因频率为45%1/2×30%60%,即不变。4.D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结合查哥夫的实验结果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得出了碱基配对方式,D错误。5.B 解析:若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A图中初级精母细胞的XY两条性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B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结合会产生性染色体组成为XBXY的孩子,并且该小孩不患色盲,A正确;B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中两条Y染色体未分离,导致产生没有Y染色体和两条Y染色体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不会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B错误;C图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Y结合,会产生不患色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孩子,C正确;D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X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可能导致产生染色体组成为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Y结合,会产生不患色盲但性染色体组成为XBXBY的孩子,D正确。6.D 解析:依据子代辣椒红色和黄色的比例为31,可知亲代多株红色辣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且比例为11,所以甲容器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比例为31,A错误;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好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到原来的桶里,再将桶内小球摇匀后重复实验,B错误;乙容器模拟的是父本的生殖器官,父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故不能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C错误;从甲、乙桶内各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雌雄配子的结合,即为杂交中的受精过程,D正确。7.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另外三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Ab、Ab。故选B。8.D 解析:建构的是减数分裂后期的模型图,由于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或极体)中2条非同源染色体可能是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如图,也可能是两条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建构的是减数分裂后期的模型图,不符合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故选D。9.D 解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使人们认识到DNA通过碱基的排列顺序来储存遗传信息,正确。 10.C 解析:老年人体内也有细胞分化,A项错误。生物体内细胞分化的方向不可逆转,B项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如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C项正确。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未增加细胞的数量,D项错误。11.D 解析: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12.C 解析: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一定引起贫血症;过程以a链为模板,但合成的是mRNA,所用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G,可知对应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CAC;人类患镰状细胞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上碱基的替换。13.B 解析: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学科;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故选B。14.B 解析: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故选B。15.B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16.A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环境变化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浅色桦尺蛾变为深色桦尺蛾的过程,C项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生殖隔离,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7.答案:(1)基因自由组合等位(2)45/64(3)3/8(4)bbXrXr短翅白眼雌果蝇解析:(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F1中,雌果蝇中的长翅短翅1515231,雄果蝇中的长翅短翅(7775)(2526)31,说明翅的长短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长翅(B)和短翅(b)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F1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的红眼白眼(7725)(7526)11,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红眼(R)与白眼(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综上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B与b互为等位基因。(2)结合以上分析可推知,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Xr与BbXRY,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BB、Bb)×2(XRXR、XRXr)4(种),其中杂合子占11/3BB×1/2XRXR5/6。果蝇为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当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因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目也随之加倍,所以长翅红眼雌果蝇细胞中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3)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B_XrY)占3/8,说明在子代雄果蝇中,长翅(B_)占3/4,白眼(XrY)占1/2,进而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XrY与BbXRXr,则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3/4B_×1/2XrXr3/8。(4)长翅红眼雄果蝇(BbXRY)与另一亲本杂交。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雄果蝇均为白眼(XrY),雌果蝇均为红眼(XRXr),而且雌、雄果蝇中的长翅短翅都是11,说明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为bbXrXr、短翅白眼雌果蝇。18.答案:(1)自由组合红色、圆果(2)AaBb(3)红色多棱果黄色圆果(4)9/161/9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题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红色、圆果,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组别的亲代表型推断其基因型为A_B_、A_bb,又因为后代表型比约为3311,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3)要想获得红色圆果的新品种,选用表型为红色多棱果和黄色圆果两个品种作杂交亲本较好,所选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4)上述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在F2中,表型为红色圆果(A_B_)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3/4×3/49/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红色圆果(AABB)占该种表型的比例为1/16÷9/161/9。19.答案:(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2)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无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具有放射性(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5)不能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20.答案:(1)AB、Ab、aB、abAB、aB、abAb、ab、aB(2)aabb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解析:(1)题图中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位点的基因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互换,若是发生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四种基因型的配子;若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或Ab、ab、aB三种基因型的配子。(2)若要验证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互换,可以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如果子代出现黑色(AaBb)、褐色(aaBb)、棕色(Aabb)和白色(aabb)四种表型,则发生了互换;如果子代出现黑色(AaBb)、褐色(aaBb)和白色(aabb)或棕色(Aabb)、白色(aabb)和褐色(aaBb)三种表型,则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