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

    • 资源ID:97277798       资源大小:7.87MB        全文页数:5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

    高考蓝皮书B L UE B O 0 K O F NCE E高考试题分析(2024)ANALYSIS OF NATIONAL COLLEGEENTRANCE EXAMINATION TEST QUESTIONS(2024)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是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的学术决策机构,中 国高考报告是高考改革研究智库成果,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华中科 技大学等国内九所大学(机构)的高考研究专家共同创作,系统研究高考政策、 高考改革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转型,全面总结高考综合改革实践成效。地 理现代教育出版社Modern Education Press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高考试题分析.地理/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一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21.1(2023.10重印)ISBN 978-7-5106-8016-8I. 高.中,中学地理课一高中一题解一升学参考资料 IV.G632.479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0)第272996号书 名 高考试题分析 地理出 品 人 陈 琦编 者 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责任编辑 吴 薇 杜敏凯封面设计 刘 彬出版发行 现代教育出版社 邮编:100120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26号荣宝大厦3层电 话 (010-64252230(编辑部)印 刷 山东滨州汇泉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890 mm×1240 mm 1/16印 张 18.5字 数 420千字版 次 2021年1月第1版印 次 2023年10月第4次印刷书 号 ISBN 978-7-5106-8016-8审 图 号 GS(2020)7181 号定 价 59.00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目 录CONTENTS总 体 评 析 1专 题 一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11考向( 一) 时间计算 11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4命题规律 23专题二 大气的运动与天气、气候 26考向( 一)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26考向(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30考向(三) 世界气候及其影响 42考向(四)常见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48命题规律 59专 题 三 水 圈 62考向( 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62考向(二) 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转化 66考向(三) 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73命题规律 83专 题 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87考向( 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87考向(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88考向(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91考向(四) 常见地质灾害 101命题规律 105专 题 五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与 差 异 性 108考向(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8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17命题规律 129专 题 六 人 口 与 地 理 环 境 133考向(一) 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33考向(二) 人口迁移 138命题规律 142专 题 七 城 市 与 地 理 环 境 144考向(一) 城镇、乡村区位与空间结构 144考向(二) 城市(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5考向(三) 城市(镇)体系与协调发展 158命题规律 162专 题 八 农 业 生 产 与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165考向( 一) 农业区位因素 165考向(二) 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170考向(三)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 172命题规律 185专 题 九 工 业 生 产 与 产 业 转 移 188考向( 一) 工业区位因素 188考向(二)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的发展 200考向(三) 产业转移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07命题规律 211专 题 十 交 通 运 输 与 服 务 业 214考向( 一) 交通运输建设及其影响 214考向(二)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26命题规律 235专 题 十一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及 资 源 、 环 境 与 国 家 安 全 239考向( 一) 环境与区域发展 239考向(二) 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区域联系 249考向(三)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259命题规律 267专 题 十 二 境 保 护 271考向( 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71考向(二) 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271考向(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277命题规律 280专 题 十 三 旅游地理(旧教材)282考向( 一)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综合评价 282考向(二)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 286考向(三)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与旅游环境保护 287命题规律 290附 录 I 高 考 必 备 知 识 细 目附 录 试 题 索 引总体评析 测2023年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三套地理试题(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课标卷)和 14个省份自主命制的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充分发挥高 考的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功能,在材料选择和设问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尝试,有利于更全面地考 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023年在使用了新教材但仍然施行老高考的地区,首次推出了全国新课 标卷。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紧扣课程标准,突出考查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要求,引导中学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助推新课程平稳落地。在等级考地区增多、试卷数量增多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各考区的实际教学状况,在题型、结 构、难度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综合2023年地理高考的情况,试题总体有以下特点。一、紧扣新时代脉搏,聚焦铸魂育人试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 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 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案例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 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培养劳动观念,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1. 立足学科本质,深耕高中地理课程核心价值地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 的核心价值观。地理试题响应现代社会对国民基本素养的要求,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生产实 际,围绕人地关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构建认知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和素养,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观,并将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提高地理生活、生产方式的文明程度。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 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计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思想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试题选取在应对区域环境问题挑战方面取得显著成 效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2023年新 课标卷911题,引导学生认识草毡层对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价值;2023年全国甲卷37题,引导学生解读青藏高原南部风蚀粗化规律,并提出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深刻地影响着人口分布和生产。2023年全国甲卷5题,通过美国历 史上不同时期的技术水平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同,探究其对人口分布和用水结构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水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2. 聚焦国家与地方发展,厚植家国情怀试题的区域背景多落脚在中国区域,聚焦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优秀 传统文化、人口和城镇化等主题,引领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为国家发展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品质。试题精心选择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素材,充分彰显我国当代伟大建设成就,将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德育目标渗透到试题中。如2023年广东卷56题通过近年来特 色产业迅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这一真实案例,反映了我国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 就。78题以电商发展对浙江省温岭市某镇制鞋业的促进和影响为素材,契合了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地理试题选取了把小产品做出大产业、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展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时代新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对国家、对家乡未来发展的自信心。 如2023年全国甲卷13题,讲述了泉州胡萝卜出口基地由依靠进口种子到实现国产种子替 代的故事,说明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2023年全 国乙卷13题,展现了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的劳动密集型打火机产业,在区位条件并不突出的 湖南邵东市诞生、成长、壮大的历程,考查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地区发展优势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轻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控制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体现了大国的担当和有 所作为。地球上的碳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生物群里和无机环境中,湿地(泥炭地是分布较广的湿 地类型之一)是目前已知陆地生态系统中仅次于森林的碳汇,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2023年全国乙卷37 题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测为载体,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 考查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大气组成成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旨在考查考 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2总体评析2023年1月浙江卷1112题,以我国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低碳能源发展,使考生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增强国家能源安全责任意识。3. 关注国际联系,培育全球视野全球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离不开国际合作。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求同存 异、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大量地理试题通过对产业的全球布局、国际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 展等内容进行考查,意在引导人们用全球视角研究区域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国际比较和国际借鉴,倡导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念。2023年全国乙卷36题,展示巴西库里蒂巴市基于公交优先战略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借鉴。二、植根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地理学科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从空间看待一切-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 环境和人类?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要素特征区域特征自然地理过程 人文地理过程要素联系区际联系人地关系地理位置 地理特点 -地理成因 地理经过 地理作用 人地关系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地理学思想方法地理学科必备知识考查思路必备知识指的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地理学科相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 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基本技能),是由学科的基 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基础知识体系,主要包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的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基本可 以分为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和地理联系三大类。地理学科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原则和特点。1. 以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为基础,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同时,高校选拔人才对必备知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强调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了偏怪、偏难的考查现象。3. 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在区域差异的对比中,能更好地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这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基于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试题多从要素、区域、人地的角度考查地理联系。3地理地理试题通过新情境和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 摒弃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如2023年新课标卷13题,以河北 省馆陶县禽蛋交易市场的发展壮大历程和未来规划为背景,考查服务业的区位因素;2023年全 国乙卷45题,针对龙里豌豆尖的销售特点和市场特点设计问题,充分体现了传统农业、交通 运输业、区域发展差异等多个地理事象间的联系;全国乙卷911题,通过比较分析两地间的气候差异,考查了时差计算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5. 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地理过程是地理事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地理过程可以看作是地理事 象沿时间轴的各个断面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地理过程类试题通过考生在完成“观察描述某 个地埋事件的空间动态过程并归纳其规律,依据其规律推测地理空间过程的发展、变化”中的 表现,能很好地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地理必备知识、地理关键能力、地理学科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地理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事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如2023年全国甲卷68题,基于希腊某区域水系演变历史,考查断层作用产生的河流重 组过程与机理;2023年全国甲卷911题,要求学生解读典型剖面,分析地形和水分条件对区 域植被分异与演化过程的影响;2023年广东卷34题通过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温度、风速和水汽凝结变化过程的理解。6.2023年是第三批新课改省级行政区在四新(新课标、新课程方案、新高考、新教材)背景 下的第一次命题。试题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延续了2022年的风格与特点,稳中有新, 考查内容更加全面,较好地实施了教考衔接,圆满地完成了首次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进行试题 命制的平稳过渡。试题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考查比重较高,尤其是海水的性质、海气相互作用、土壤结构、地质年代、服务业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成为重要的新考点(见下表)。2023 广东卷新考点题号781112131419新内容电商和生产型服务业对制鞋业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草毡层中土壤的成因和特点地质时期日本海的演变与 海水交换三 、聚焦关键能力,落实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能力素养居于学科素养的主体地位,品格与价值观居于学科素养的核心地位。目前的地 理学科命题方向是“能力立意,素养导向”,也就是通过能力素养的测量来评价学科素养水平。 学科素养与能力素养是相互嵌套的关系,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分类是重合的,都分为学习掌握、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三个大类。从考生答题的过程和要素来看,涉及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 与运用能力、地理事象的描述与阐释能力、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结果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主要属于学习掌握能力群;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地理事象的描4总体评析述与阐释能力、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能力主要属于思维认知能力群,可进一步分解为模型建 构、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结果的组织与表 达能力主要属于实践操作能力群,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图表表达能力考查较少。1.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在解答高考试题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给出一定信息,隐藏部分信息,设置具有不良结构 的问题情境是地理试题考查该能力的主要途径。地理试题的情境主要通过文字、地理图形、统 计表格等方式呈现,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加大了试题信息的广度、容量以及不同地理信息形式 之间的融合,重视考查学生从多种形式呈现的材料中筛选、分类、归纳、整合关键信息,提取有 效信息并运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过程中,能够读取关键信息并解读出隐含的信息是关键。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基础。试题突出对地理信息挖 掘、整理和分析的考查,如2023年广东卷34题通过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温度、风速和水汽凝结变化过程的理解。2.模型建构能力的考查模型建构能力其实就是组织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普遍考查的核心能力。 模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方法。教材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浅显的,难以 应对高考试题,只有将其形成一定的组织和结构并渗透严密的思维,才有意义,才可以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型建构。模型建构是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运用水量平衡模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 特征是地理试题经常考查的能力。如2023年海南卷17题,结合我国水资源的数量和分布特 征,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的合理性,就可以利用地理行为决策 模型加以解释。从决策的必要性方面分析,增加了水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有利于保障国家资 源安全。从决策的可行性方面分析,我国海岸线长,海水资源丰富,这为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提供了可行性。3. 逻辑推理与科学论证能力的考查逻辑推理是高考普遍考查的能力,信息的获取、解读和逻辑推理过程往往是统一、连续的。 逻辑推理的具体形式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因果等,关键是要能够从证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逻辑推理一般由前提(条件或假设)、证据(数据、文献、史料、理论观点等)、逻辑关系(归纳、演绎、因果、类比等)和结论(观点或主张)四个部分构成。大部分地理试题属于阐释因果、过程或影响。阐释类试题一般是给出条件,要求阐释结 果、过程或影响,或者给出结果、过程或影响,要求阐释条件或原因,属于逻辑推理、论证或论述 的低层次要求。完整的论证不仅需要给出结论和观点,还要提供论据,需要对条件和结论进行完整的阐释,此类试题数量较少,正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2023年浙江1月卷78题,利用获取和解读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寒流导致附近海域海5地理水温度降低(大前提),P 为寒流(小前提),所以P 导致附近海水温度降低(推论)。4.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两大特性。整体性与关联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各 学科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之一。区域性是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从区域的角度认知地理环境是分析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因此,综合思维和比较思维是高考中考查最频繁的思维方式。(1)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综合思维是指人们 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 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有助于解 决答题角度不全的问题。综合思维的考查维度一般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三个 方面。综合思维的一般路径是“先分解,再综合”,也就是首先将研究的对象从要素、时空、地方等角度进行分解,然后再对各角度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分析。因此,“分”是手段,“合”是目的。2023年山东卷17题的第(2)题,分析 AB 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先把设问中的 “地形”和“焚风发展”进行“分解”。AB 段地形特征:处于河谷,A 高 B 低 ,A 处狭窄、B 处开阔。 焚风发展从形成、性质、风速等方面分析。再进行“合并”,根据地形对风的影响机制得出结论, 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 AB 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2)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 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 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 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绝大部分高考试题都是以区域情境为 载体,考查地理事象的共性和特性,有利于甄别考生的能力层级。明确高考命题对区域认知的 考查维度,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视角和能力,是提高备考水平的关键途径。在对考生的“区域 认知”素养进行考查时,高考命题的主要角度包括地理位置、时空尺度、区域差异、要素联系、区 际联系、区域动态和区域决策,从以上角度逐步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意识、角度和能力是必要且可行的途径。2023年全国乙卷1011题,判断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 源的原因,可以通过比较珲春和辽源的地理位置,找到区域差异,进而分析区域差异对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的影响。2023年广东卷18题以巴音河流域为对象,综合考查了考生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自然 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理解,对考生从不同空间视角全方位地认知具体区域地理环境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6总体评析维是批判性思维的目标之一。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真假掺杂,因此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就显得特 别重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求真的思维,以质疑和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获取证据、进行分析推 理为过程,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为结果。批判性思维在地理试题中的考查非常广泛。将选 择题选项的真伪进行甄别、判断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综合题中往往也会提出某个观点,要 求考生对其评价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也需要批判性思维。地理试题通过精心设问,突 出试题的辩证性与开放性,在多因素交织并且动态变化的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地看 待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2023年全国甲卷36 题以埃塞俄比亚灌 溉农机具的推广与发展为主题,倡导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区域发展问题。2023年全国乙卷43 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自身体验,辩证地评价景区数字化对游客认知和体验旅游景观的影响。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要求人们运用开放性、批判性和发散性 思维,提出新问题、创建新设想、发现新方法、得出新观点,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要 求。开放性的试题利于考查创新思维,但目前的地理试题开放性程度还比较低,仅有少部分试 题能考查到创新思维,比如提出自己对某问题的认识或观点,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2017年 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增强地理试题的开放性,从地理学科多年的命题轨迹来看,开放性试题将会出现,但过程会是比较长的。多年以来,地理半开放性试题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其设问方式大概有两类: 一是 给出两种观点,要求考生选择其一给出支持的理由;二是选择部分题目作答,如2020年山东卷 19题第(3)题,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开放性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结构,但因为受评价标准难以把握等因素 的影响,地理科试题的开放性还处在稳步推进、逐步探索的过程中,现在仅仅属于“有限的开放”。近年来,新出现了一种类似地理科研步骤的“寻找理论依据”的开放性试题,即“初步研 究提出假说寻找理论依据一实施研究证明假说”。比如2022年湖南卷19 题第(2)题, 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 的主要依据;又如2023年广东卷19题第(2)题首次呈现了开放的提问方式,要求考生根据所 给材料,就现代对马暖流是否形成于距今约8000年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该类设问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事物认知态度,形成科学的思辨观。6. 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地理试卷非选择题的解答最终需要用语言表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规范和富有逻辑性的 语言进行清晰、有条理的书面表达,能够准确地运用学科术语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学科知识,因 此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是地理试题普遍考查的能力。目前,考生在这一能力上普遍的问题是 表达不清晰或者术语使用不准确。地理非选择题主要包括特征类、过程类和联系类三大类,三大类试题答案的表达都需要能够准确地使用术语(或关键词),并能用逻辑、因果、过程、影响等7地理将术语(或关键词)进行合理连接。四、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测量综合素养高考试题的命制主要包括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设问)、情境和评价标准(答案与赋分)的确 定,以上内容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学科的命题立意开始从技巧 性能力的考查向素养考查过渡。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地图的数量和阅读难度在降低,文字 数量不断增多。过去的试题大多是“干巴巴的”,没有情境,给出阅读难度较大的图表资料,然 后让学生依据图表资料答题,注重了技巧性能力的考查。现在的试题,都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并 配有图表资料,呈现出一种真实的场景和境况,给予一定的信息,并隐藏部分信息,形成具有不良结构的试题情境,能够考查学生的素养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版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 外在表现加以推断”,高考评价体系也将情境明确为高考命题的平台和载体,标志着“无情境不命题”的时代已经到来。1.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类型高考地理试题的情境主要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类。生活实践情境类试题 是从社会生产、生活中选取案例,融入学科内容,着力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的考查指向。生活 实践情境可分为生活情境和生产情境,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情境,我们称之为生活情境,取材于 产业、聚落、人口等的情境,我们称之为生产情境。学习探索情境可分为学科情境和学术情境。 学科情境是以地理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 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并可规避考生成长环境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基础性的考查 要求。学术情境是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解决,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2. 高考地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结构不良的程度设置具有不良结构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结构的不良性一般可以从条件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设置。条件和结果都比较清楚、简单的问题情境我们称之为结构良好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往往属于弱情境。在全国、山东、广东、河北等卷中很少见,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卷中常见。条件和结果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或开放性,我们就称之为结构不良 的问题情境,也可以称之为复杂情境。按照结构不良的程度,我们可以把地理试题情境结构的 不良性分为一般、中等和高级三个层次。在全国卷和山东卷等高考试卷中,中等层级的情境最多,其次是一般层级和高级层级。2023年浙江1月卷27题第(1)题,分析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可以调用文字信息和知识储备进行分析,条件和结果非常清晰。2023年山东卷17题第(1)题,指出A 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单纯地根据焚风 的影响作为判断条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焚风使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只能判断出焚风出现的时间为68时,这并不准确。67时风向为偏南风,从河谷低处吹向河谷高处,不符合焚8总体评析风下沉的特征。78时风向为偏北风,从河谷高处吹向河谷低处,符合焚风下沉的特征。还需要考虑焚风的特点,加上这个判断条件。五、立足考教衔接,促进教学改革地理学科充分发挥试题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地理教育良性互动,引导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发展。紧扣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平稳落地。2023年新课标卷46题,通过对国道绕城现象进 行模式化改造,考查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78题围绕莲花盆的发育环境、发 育过程,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36题以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的文化习俗、茶 房村茶叶种植和生产销售为载体创设情境,考查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分析地域文化形成、从生产集中化角度分析其对企业采购和销售影响的能力。素养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情 境教学、问题式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是落实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强调结构、过程和生 成是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试卷以“项目题组”为平台进行全面动态考查,充分体现了新一 轮教学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对一线地理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试卷面对不断 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布局试题,可以引导一线教学以人地协 调观为统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起来,推进以“素养”为总体目标的教学改革。以学科思想、方法考查为重,导向素养教学。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属性。试题 多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对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空间联系、时空演变等进行设问,引导考生从 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知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综合思 维方式的养成。多数试题落脚在空间区域创设情境,引导考生从区域的角度认知地理环境,以 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区域认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地理试 题重点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引导一线教师以学科思想、方法为统领,全面落实素养教学。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试卷多采用自然或人文的真实案例创设情 境,考查实际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教学走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走向自然环境、走向生产实际, 组织地理考察、模拟实验、调查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有信念、能行动的时代新人。2023年是高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呈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的特点。一是精选命题主题和材料,渗透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地理试题 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素材,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二是高考地理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情境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利于人才的选拔。试题多取材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比如国家面临的城镇化、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9 地理命题,体现了学科的实用价值。地理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学生“读原文、悟原 理”,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如2023年全国甲卷44 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学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休性原理,理 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2023年全国乙卷44题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高考地理试题多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设置问题,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体现 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特点。试题选取典型的主题,设置有纵深、有梯度的问题链,有利于 对考生的必备知识、能力素养、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进行全面和综合性的考查。三是紧扣主干原理,采用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问题,对素养教学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四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和新特点。如2022年山东卷 19题第(2)题,要求考生根据情境材料,论述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对国家安全 的影响。从情境材料到设问和答案,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和开放的角度,是对开放性试题的一种新探索。五是优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试题在考查学生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有机 融入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2023年全国甲卷43题,创设“窑洞 养牛”的研学情境,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2023年全国甲卷37 题第(3)题,分析耕作对地表松散层风蚀粗化的影响,需要学生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2023年新课标卷78题,以莲花盆为代表,反映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殊自然过程和文化审美价值。六是地理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023年的试题内容涉及气象学、气候 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引导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理念。总体而言,2023年高考地理试题具有较高的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 科特点和价值,多方位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等多种能力, 对于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10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考向(一) 时间计算(2023 · 全国乙卷,9)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下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第1题。 读取珲眷位置信息 读取时间信息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i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1.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A.1 小时40分钟 B.2 小时00分钟 C.2 小时40分钟 D.3 小时20分钟【试题立意】本题以珲春和辽源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为背景,设置学习探索情境,重点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这个必备知识,对计算能力要求一般,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能力素养】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根据材料和标注信息,计算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的地方时,如下图。11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 约14:40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蓝皮书 高考试题分析(2024)地理 (1).docx)为本站会员(侯**)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