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05含答案.docx
-
资源ID:97281262
资源大小:52.7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济宁市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05含答案.docx
济宁市 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三仙姑等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赵树理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中的乡村教师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茅盾的子夜中描写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灯红酒绿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可见,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作家首先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作家其次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细节可能是作家捻断数根须后创造的,但最好的状态是在熟悉描写对象之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作家还要有表达的准确度。有的人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喜欢描写细节,但可能这些细节或者冗杂多余,或者与作品需要的艺术情境不符,或者张冠李戴,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败的。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摘编自杜学文细节,无所不在又意味深长)材料二: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量,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的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小说往往通过“细节的洪流”来成就别样的小说艺术。所谓“细节的洪流”,是说“众多细节不再是悬念或者宏大叙事抛弃的多余之物,相反这是一种历史存在”。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细节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却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境遇和体验。“细节的洪流”就是小说的主体,细节本身具有了自足性。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洪流”,读者无法“原谅”一位不交待格里高尔“为何变”“如何变”的作者。小说艺术常常通过调节相同或相似细节的出现频次来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美国文学评论家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写道:“对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理解了这种“重复”与“频次”,也就拿到了打开小说艺术的钥匙。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反复制作又销毁小金鱼的细节,似乎在象征着人类永不停息地劳作、永不停息地抗争,但这种抗争又是徒劳的。这个多频次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效果。(摘编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细节存在的意义在于提升作品的品格,最终让读者能够因某个典型细节记住作品。B.真正优秀的作家一定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从而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C.很多推理小说犯了“细节肥大症”,虽然细节极其严密精细,人物形象却并不鲜明。D.小说中运用多频次的细节描写,能实现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否合适地使用细节,是衡量作品品格朝着积极方向还是消极方向发生变化的标准。B.作家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并对细节描写感兴趣,就能够使细节描写既妥当又成功。C.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关键要合理安排小说细节的密度,调节细节出现的频次。D.“细节的洪流”是变形记的主体,细节本身具有了自足性,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一共哭了37次,对这些“哭泣”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B.在本巴中,刘亮程把草木在风中“摇晃”的细节写成受到赞美之后的陶醉,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C.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用数十万字描写一天內发生的事情,充溢其间的细节包括情绪、想象和无意识碎片等。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前后多次说“别闹出什么乱子”,小说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强化了人物形象。4.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画,下列对小说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细节描写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雪花满天飞舞的细节描写,揭示了祥林嫂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B.热闹的祝福场景细节与祥林嫂此时的悲惨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C.手中的竹竿、篮中的破碗等细节透露出祥林嫂不幸的命运遭遇。D.对祥林嫂眼神的细节描写升华了作品品格,增强了艺术感染力。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多处有关“风雪”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作者营造细节的能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仁 慈美纳博科夫这间工作室是我从一位摄影师手里继承下来的。我坐在一张藤椅上,我坐着想你,一直想到天明。倾斜的玻璃窗上挂着几面黑色的窗帘,我用一根长竿子将它们相继挑开。我把清晨引进屋来一个睡眼惺忪的可怜清晨我不由得笑起来,不知为何发笑。也许原因就是我整整一夜坐在一张藤椅上想你。前一天和你通过电话,我们约好今天在勃兰登堡门下见面。电话的杂音像蜜蜂嗡嗡叫,你的声音显得遥远,听得人心急。我紧闭双眼跟你说话,难过得直想哭,我对你的爱是扑簌涌动的热泪。吃过饭后,我出门去见你。空气清新,黄色的阳光如滚滚洪流,每一道阳光都刺在我的太阳穴上。大片的黄褐色落叶沿着人行道飞舞,唰唰声响成一片。我边走边想,你可能不会到说好的地点来。即便来了,我们还是会再吵一次。我只会塑像,只会爱。这对你而言是不够的。我在城门压抑的拱顶下等你,不远处是门卫室的格子窗。到处是人:柏林的上班族正下班回家,脸没有刮干净,每个人腋下夹着公文包。这些上班族脸色疲惫,神情还很贪婪,.穿着硬高领衬衣,没完没了地闪现在人群中。我倚着手杖,在两根柱子清冷的影子里等着。我想你不会来了。门卫室窗户附近的一根柱子旁有一个小货摊,摆着明信片、交通图、呈扇形摊开的彩色照片。货摊旁有一张小凳,上面坐着一个晒黑的小老太太,短腿,胖身材,圆脸上长着雀斑。她也在等。我心想,我和这老太太不知谁会等得时间更长,要等的人哪一个会先到她的顾客,还是你。行人不停地走过,有的人走过去时朝明信片瞅上一眼。遇到这种情况,老太太总是绷紧每一根神经,两只亮闪闪的眼睛盯住来人,仿佛在传递她的想法:买吧,买吧可是对方迅速瞥一眼,便走了过去。老太太好像并不在乎,垂下眼睛,重新看起放在腿上的那本红皮的书来。我以为你不会来了。但我还是等着你,从来不曾这样等过。我竭力想象你正走过来,趁我没看见就走到我跟前了。我只要再往拐弯处看一眼,就会看见你的海豹皮外衣,就会看见你帽檐上的黑色丝带。但我故意不往那边看,舍不得刚才自欺欺人的想象。一阵冷风袭来。老太太站起身来,她上身穿的是一种腰部打褶的黄丝绒夹克衫,下身是褐色的裙子。她戴顶小圆帽,脚上穿一双破旧的粗布短靴。这会儿她正忙着整理她的货摊。已经过去一个钟头了,也许不止一个钟头。我怎能相信你会来呢?不知不觉间天空浓云密布,要来一场暴风雨了。行人走得更快,弓起背,扶住帽子。现在你要是来了,那可真成奇迹了。老太太往书里夹了张书签,停下来仿佛陷入了沉思。我猜,她是在幻想从阿德隆饭店.出来一个富有的外国人,买了她摊子上的所有小物品。她穿那么一件丝绒夹克衫,想来也不是很暖和。你可是说好了要来的呀!我记得电话上说的话,记得你那如影子一般消失了的声音。我多么想见到你!狠心的风又刮了起来。我拉起了衣领。突然门卫室的窗子开了,一位绿衣卫兵叫老太太过去。她赶快爬下凳子,挺着肚子朝窗口跑去。那卫兵不慌不忙地递给她一个热气腾腾的杯子,然后合上窗扇。老太太小心翼翼地端着杯子,回到她的凳子上。从杯口粘着的一圈奶皮来看,那是一杯牛奶咖啡。这时她喝了起来。我从来没见有人喝咖啡喝得如此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她忘了她的小摊,忘了明信片,忘了寒风,只是一门心思地一点一点细细品尝,她完全消失在她的咖啡中了-这情形倒像我一样,忘记了自己的等待,只管看她那双幸福得迷迷瞪瞪的眼,看她那双手紧紧捧着咖啡杯。一股看不见的甜蜜暖流注入我的心田。我的灵魂也在喝咖啡,也在取暖。她喝完了,然后站起来,走到窗子边去还杯子。但走到一半,她停住了,双唇一收,露出个淡淡的微笑。她快步折回货摊,抽出两张彩色明信片,又快步走到窗子前,轻叩玻璃。窗子打开了,一只绿袖子滑了出来。她把杯子连同明信片递进窗户里,连连致谢。卫兵翻看着明信片,转身离开窗户,反手缓缓关上窗扇,走到屋子里面去了。这时我突然明白,世界原来充满关爱,我周围的一切都深怀仁慈之心。在我和天地万物之间,有着幸福的纽带。我明白了,我想从你身上找到的欢乐并不只隐藏在你身上,还在我周围无处不在:在街上匆匆的声音中,在意外翻起的裙裾上,在雨意欲滴的秋云中。我明白了,这世界并不是一场争斗,也不是弱肉强食的偶然事件,而是光明亮堂的快乐,是仁慈之心的颤动,是一件赠与我们、尚未被打开欣赏的礼物。我没必要再等下去了。我沿着逐渐暗下来的街道离开了,遇上过往行人,便往他们脸上悄悄观瞧,捕捉笑容和意想不到的小动作一个小姑娘往墙上投球,小辫子一翘一翘地跳动;一匹马略带紫色的椭圆形眼睛里映出忧郁的天空。我捕捉一切,搜集一切。饱满.的雨点斜斜落下,越来越密,我想起我工作室的凉爽、安逸,想起我已经塑好的肌肉、前额、缕缕头发。一想到要做雕塑,我的指头不由得痒痒起来。天黑了,雨也大起来。每拐一个弯,风就呼啸着问候我。这时一辆有轨电车叮当驶来,车窗闪着琥珀色的亮光,车厢里挤满黑色人影。电车开过时我跳上车,擦干被雨淋湿的双手。(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和“你”通电话,“你”的声音显得遥远,既呈现了“我”内心的焦虑与急切,也暗示下文“你”最终不来的结果。B.“我”在城门拱顶下等待时,看到上班族们行色匆匆,脸色疲惫,显示出生活节奏的紧张,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C.老太太津津有味地品尝咖啡,我全神贯注地观察老太太,她的这种沉浸状态让我忘记了等待,开始感受到生活带来的甜蜜。D.“我”在回家的路上捕捉一切,搜集一切,“投球的小姑娘”“紫色眼睛的马”等生活情境透露出了此时“我”心情的变化。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我”因思念“你”而一夜未眠的疲惫状态。B.句的“绷紧”“亮闪闪”“盯”等词语,描写出老太太迫切出售明信片的心理。C.句处的自然环境描写,既能够衬托“我”此时的心情,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句与前文“我只会塑像”呼应,体现“我”热爱雕塑事业,并从中获得快乐。8.“我”从开始的坚持等待到最后决定不再等待,造成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9.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则君请当其君,臣请留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 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翁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乎柯之盟也。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节选自刘向新序·杂事四)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两君A就坛两相C相揖D曹刿E手剑F援刃而进G迫桓公H于坛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文中意为抵得上、对付,与木兰辞“木兰当户织”中的“当”意思不同。B.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用法相同。C.倍,通“背”,违背,与鸿门宴“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用法和意思不同。D.本,文中意为探究,与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本”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与鲁国会盟时,曹刿奋不顾身,持剑迫使齐桓公答应把汶阳土地给鲁国,并与鲁国签订盟约。B.齐鲁订盟后,齐臣要求违约弃盟并讨伐曹刿,但桓公听从管仲守约的建议,使天下诸侯翕然信服。C.鲍叔祝酒时提及桓公逃难于莒、管仲囚于鲁、宁戚饭牛于车下的旧事,批评三人忘记了做人的根本。D.桓公把出游的见闻告诉管仲,管仲认为桓公也存在“善善而恶恶”的情况,桓公于是赏赐了野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2)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14.文中管仲、鲍叔、野人三人的话分别在治国理政上给了齐桓公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千秋岁·重到桃花坞范成大北城南埭,玉水方流汇。青樾里,红尘外。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分散西园盖,消减东阳带。人事改,花源在。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注】埭(dài):堵水的土坝。樾(yuè):树荫。盖:车盖。南朝沈约曾任东阳太守,因生病消瘦,衣带渐宽,此典后多指人因多病或愁苦而消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实写自己重游桃花坞的所见,流水堤坝、绿荫红花、皎皎明月等景物依次展开。B.词人眼中的春景动与静有机结合,色彩明丽,意境清新优美,让作者不禁流连其中。C.词人觉得,神仙的境界虽令人向往,但还是不如醉中求乐、享受美酒佳肴更让人惬意。D.全词多处运用对偶句式,不仅句子整齐匀称,而且用词恰切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16.词人重回桃花坞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对接纳人才、天下归心的渴望。(2)古人常以“樽(尊)”代指酒,并借此抒情达意。苏轼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 ”和“ ”分别表达朋友欢聚之愿和自我宽慰之意。(3)班级开展“诗歌里的四季”专题探究活动,小刚负责收集唐诗中带有“春”字的名句,同学们纷纷建议用“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古老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而来,越过青藏高原,像一台蒸汽列车,冒着白汽驶入陇原大地,开始了陇上的漫漫行旅。此刻,坐在这列火车上,我就是黄河的一朵浪花、一波微澜。河水一头()入甘南的玛曲,却猛地掉转方向,()出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从襁褓中走出来的黄河,保留着本真的模样,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她惺忪眼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梦幻的、神秘的。她一边走,一边摸索,一边成长,一路吸纳各个支流,在这里终成大河。终成大河的她,在柔美尚多于壮美之时,与玛曲黄河大桥相遇。这是不是她遇见的第一座大桥,我不清楚。但她的欢欣,她的激越,早已被那不停歇的哗哗声响表露无遗。以后的千里之行,她将走过更多的桥,面对更大的山、更深的谷,遇见更美的风景,但这一次的邂逅,注定()在她的心里。在草原()着云朵的地方,黄河像一条细细的白色飘带缓缓地舞动,安详、静谧、旷远。她走了,我使劲地招手,黄河的背影漫漫汤汤、一望无际。我成了广袤草原上一个白色的点、一抹亮晶晶的水。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闯 转 印 捧B.扎 拐 烙 捧C.闯 拐 印 连D.扎 转 烙 连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文中第二段中的“襁褓”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他决定回乡投资兴业,报效桑梓。B.张雨霏巾帼不让须眉,在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为国争光。C.中东地区烽烟再起,生灵涂炭,令爱好和平的人们痛心不已。D.新疆霍尔果斯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综合性口岸。20.请结合文本,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分)达克效应的根源是自恋。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有被人尊重的需要,简称尊重需要。当尊重需要无法被满足时,就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自卑感。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让人心情舒畅,进而给人带来力量和信心,但是 ,就会适得其反,让自己变得脆弱。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尊心,过度关注并赞扬自己,结果发展成了“迷之自信”。他们对自己的形象认知是一种“理想化形象”,然而,这种“理想化”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不过,心理机制是自然演化的产物,是为了适应某些生存场景而保存下来的,达克效应也是如此。这种“迷之自信” ,但也不是毫无益处。如果能将这种过度的自信调整到接近实际情况的程度,肯定自己的优点的同时, ,那么“迷之自信”就会变为真正的自信。 自信,是人们做事之前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如果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很难完成具有挑战的任务。因此,适度的自我欣赏,能促进个体良性发展。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以“迷之自信”为开头,概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出自韩非子·喻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就可以避免陷入困难的境地;认真地处理细小环节,就可以远离大的危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济宁市2024届高考模拟考试语 文 参 考 答 案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8分)1.C (A项,将细节存在的最终意义归结为“最终让读者能够因某个典型细节记住作品”不恰当。B项,“真正优秀的作家一定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错误,原文说“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D项,原文中相关艺术效果的论述是针对百年孤独中的个例而言的,不能理解为普遍规律)2.B (“作家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并对细节描写感兴趣”,不是“能够使细节描写既妥当又成功”的充分条件)3.B (材料二基本观点是“小说创作中合理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功的关键”,B项中仅呈现了单一细节,谈不上“密度和频次”,不能支持材料二观点)4.A (解读牵强。相关描写的作用应为营造环境、渲染氛围)5.作者对“风雪”细节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具有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作者平时非常了解、熟悉生活,所以对“风雪”细节能自然呈现。作者用“风雪”细节准确暗示了主人公的生存环境,推动了情节发展。作者合理把控“风雪”细节呈现的密度和频次,实现了多方面的艺术效果。 (共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6.B (“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不恰当)7.C (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8.因为双方的关系存在严重矛盾,“我”对“你”的到来本来也不抱多大希望。“我”已经坚持等待了很长时间,再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老太太与卫兵之间充满仁慈与温情的互动场面让“我”认识到欢乐不只在“你”身上,“我”不再执着于等待。 (5分,答出一点给1分,第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9.“我”的内心独白贯穿全文,小说主要通过相关内容推动情节发展。内心独白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使“我”的形象更丰满立体。内心独白能够充分表达人物的认识和情感,使读者对小说“仁慈”主题的感受更加直观、深刻。 (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G (正确标点: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 )11. C ( 两个“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12.C (“批评三人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错误,鲍叔是提醒告诫大家不要忘记过去)13.(1)齐国进攻鲁国,已经到了城下。城池 (即将)被攻破,敌军压境,您不想办法应对吗? (4分。“至于”“坏”“图”各一分, 句意通顺1 分)(2)尊重好人而憎恶坏人,是人很好的行为呀,郭氏之城变成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4分。“善善”“恶恶”“所以”各一分,句意通顺1 分)14.管仲:要立信于天下;鲍叔:要 (不忘本初)居安思危;野人:要务实重行。(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15.A (由“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可知“明月”是词人的回忆,不是“实写”)16.词人重返桃花坞,看到碧水汇流、花红竹青的美景,内心充满喜悦。胜景虽在,但眼前车马冷落、形容憔悴的境况又不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词人抛开俗念、放空内心,表达了对饮酒为乐、恬淡闲适生活的喜爱。 (共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7.(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举匏樽以相属 一尊还酹江月(3)示例一: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二: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示例三: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6分。每空1分,有错字、多字、漏字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有其他合乎要求的答案亦可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18. B (“扎”有钻进去之意,用“扎”比“闯”更显主动急切。“转”与“拐”都有改换方向之意,但“拐”与文中“掉转方向”“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更对应。“印”与“烙”都有留下痕迹之意,但“烙”留下的痕迹更不易磨灭。“捧”有用双手托之意,用“捧”比“连”更形象生动)19.D (D项的“枢纽”与文中的“襁褓”均为比喻义,其他三项都是借代义)20.运用拟人和排比修辞,既形象描写出黄河的本真,又强调黄河不断成长的过程;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简洁有力。 (共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分)21.过度看中这种需要 虽然会让人高估自己 也承认自己的缺点(共6分,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符合要求语境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2.“迷之自信”如果能被调整到接近实际的程度,就能够促进个人的良性发展。 (4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四、写作 (60分)23.参照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从前,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邑缔结盟约。鲁国的大夫曹刿对庄公说:“齐国进攻鲁国,军队已到城下。现在,城池 (即将)被攻破,敌军压境,您不想办法应对吗?”庄公说:“唉!我活着还不如死!”曹刿说:“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您就对付齐国的国君,我来对付齐国的臣子。”到了会盟的时候,两国国君登上盟坛,两位国相相互作揖,曹刿手握出鞘的宝剑走了进去,在坛上逼近齐桓公,说:“城池攻破,大军压境,大王还打算进攻吗?”管仲说:“既是这样,那您有什么要求呢?”曹刿说:“希望齐国归还汶阳的田地。”管仲对桓公说:“您还是答应他吧。”齐桓公便答应了曹刿的要求。曹刿请求结盟,齐桓公就与鲁国缔结了盟约。结盟后,曹刿弃剑离开盟坛。桓公身边的臣子说:“在要挟下缔结的盟约可以背弃,曹刿可以视为仇敌,请大王允许我们背弃己订的盟约,发兵讨伐曹刿。”管仲说:“在要挟下缔结的盟约是可以背弃的。但国君却不背弃;曹刿可以视为仇敌,但国君却不把他视为仇敌,国君就可以在天下显扬信义了。”于是齐国没有背弃盟约。天下的诸侯一致地归顺了齐国。齐桓公主持鄄邑之会,幽地会盟,诸侯没有不参加的;主持阳谷之会,贯泽会盟,边远的国家都来参加。向南讨伐强大的楚国,因此楚国才敬奉菁茅的贡品;向北讨伐戎国,替燕国开路。齐桓公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断代的国家得以延续,尊奉周王朝,九次会合诸侯,使混乱的周王朝的天下得以安定,他的功德仅次于三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推其根本,他的信义是从柯邑缔结盟约开始建立起来的啊。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对鲍叔说:“姑且为寡人祝祷吧?”鲍叔捧着酒站起来说:“祝愿我的君主不要忘记自己流亡在莒国的时候,使管仲不要忘记自己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使宁戚不要忘记自己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开席位拜了两拜说:“寡人与两位大夫,都不会忘记先生的话语,齐国的社稷,一定不会覆灭了。”这是说经常回想困厄窘迫的时候,一定不会骄纵了。齐桓公外出到野外,看见灭亡的国家郭氏荒废的城址,就问当地的农人:“这是什么废墟?”农人说:“这是郭氏故城的废墟啊!”齐桓公又问:“郭氏的故城怎么会成为废墟呢?”农人说:“是郭氏尊重好人而憎恶坏人的缘故。”齐桓公说:“尊重好人而憎恶坏人,是人很好的行为呀,郭氏之城变成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农人说道:“尊重好人却不去任用他,讨厌坏人又不铲除他,郭氏之城因此成了废墟。”齐桓公返回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管仲,管仲说:“那个人是谁?”齐桓公说:“不知道啊。”管仲说:“你也是一个郭氏啊。”于是齐桓公找来那个农人而赏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