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97293770
资源大小:42.7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第17课短文两篇1.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B. 德馨(xng) 淤(y)泥 洗濯(zhuó)C. 清涟(lián) 隐逸(yì) 亵(xiè)玩D. 鲜(xin)有闻 甚蕃(fán) 陋室铭(míng)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甚蕃 牧丹B. 淤泥 濯清莲C. 亵玩 不蔓不枝D. 宜乎 亭亭净直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 问女何所思B. 尝射于家圃C. 何陋之有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C. 濯清涟而不妖。(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竖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艳)6.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说明陋室不陋。C.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运用排比句式,借花喻人,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人群。同时用菊和牡丹进行衬托,突出了莲“君子”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D.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分。爱莲说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正衬。8.默写填空。(陋室铭)(1)本文的主旨句是: ,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3)文中表现作者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的句子是: , 。(4)文中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5)文中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9.默写填空。(爱莲说)(1)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3)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5)文中点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的句子是: , 。10.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你所在的城市推荐一种花作为市花,并说明理由。11.阅读两篇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陋室铭最后一句引用孔子说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你是怎么理解的?_(2)爱莲说一文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你是怎样看的?_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李渔闲情偶寄·桂)(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 (2)濯清涟而不妖 濯:_(3)予有惜桂诗云 予:_ (4)皆玉兰之为春光 皆:_(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3)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在【甲】文中有什么作用?(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分别说说作者借莲、桂,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节选自聊斋志异)【注释】觇(chn):察看,窥视。擷(din):同“颠”,跌、摔。(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龙则灵 灵: (2)谈笑有鸿儒 鸿: (3)似有物捉制之 制: (4)渐近临之 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3) 【甲】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 结合【乙】文,说说小小的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蔓不枝 _ 世人甚爱牡丹_迨至菡萏成花_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3) 【甲】【乙】两文都是写荷花的,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4) 【乙】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荷花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B.“馨”正确读音为xn。2.【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能力。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解答】A有误。“牧丹”的准确书写“牡丹”。B有误。“濯清莲”的准确书写“濯清涟”,注意“淤泥”的书写。C准确。注意“亵玩”的书写。D有误。“亭亭净直”的准确书写“亭亭净植”。答案C。3.【答案】B【解析】选项A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选项C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选项D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故选B。4.【答案】D【解析】D项为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5.【答案】D【解析】D.“鲜”应解释为“少”。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分析段落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注意选项中细微的错误,如内容是否无中生有,表述是否过于绝对化等。【解答】ABD正确。C错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三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7.【答案】D【解析】选项D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应属于反衬,故选D。8.【答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0.【答案】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三角梅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题,理清题意;然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筛选出有用信息;最后推荐一种花作为市花,并说明理由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三角梅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11.【答案】(1)示例:使语言更加简明含蓄。因为懂得这个典故的人都知道其中暗含“君子居之”,不直接表达出来更有意味。 (2)示例:环境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说法。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用典这一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示例:使语言更加简明含蓄。因为懂得这个典故的人都知道其中暗含“君子居之”,不直接表达出来更有意味。 (2)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个性化理解句子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具体语言环境等,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个性化的解答。示例:环境确实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说法。能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12.【答案】【小题1】(1)只 (2)洗 (3)我 (4)都、全 【小题2】(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2)树是月亮上的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小题3】与“世人甚爱牡丹”相照应;用牡丹反衬莲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鄙弃。 【小题4】【甲】文作者借莲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品格;【乙】文作者借桂联想到盛极必衰的人生哲理。【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独:只。(2)句意: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3)句意:我写了一篇叫惜桂的诗,说。予:我。(4)句意:他们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皆:都、全。2.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可,可以;观,观赏;亵玩,靠近赏玩。(2)乃,是;之,结构助词,的;亦,也。3.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说喜欢牡丹的人很多,这与上文“世人甚爱牡丹”相照应。另外,结合“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此处用牡丹的雍容富贵反衬出莲的高洁品质,再结合“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了莲花的生长环境,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高洁品格,也比喻君子不与世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闲情偶寄·桂中描写了桂花有一个缺憾在于“满树齐开,不留余地”(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然后作者由此感慨“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最后水到渠成地联想到“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由景入理。参考译文:【甲】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乙】秋天里面最最香的东西,就是桂花了。树是月亮上的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道。但它有缺憾的地方在于,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我写了一篇叫惜桂的诗,说:“把万斛的黄金碾作灰尘,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天地万物的常理,有些人富贵荣华一蹴而成(暴发户),他们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13.【答案】【小题1】(1)神异 (2)大 (3)控制 (4)靠近,面对【小题2】(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中行走,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小题3】写出了陋室环境清幽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表现陋室的不陋。【小题4】示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据顶上”说明螳螂很机智,占据了有利位置;“以刺刀攫其首”,螳螂攻击的是蛇的要害部位,表明螳螂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攧不可去”说明螳螂的前足上的利刺刺入之深,以及螳螂杀蛇的毅力之坚定,与蛇相搏,全力以赴。【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制”的解释。2.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考题。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德馨”“偶行”“厉”等关键词的理解。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再了解文章写作特色,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最后抓住重点段落(句子)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这里写出了陋室环境清幽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表现陋室的不陋。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14.【答案】【小题1】 生藤蔓 十分、非常 等待 停止 【小题2】(1)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2)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小题3】【甲】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主要是基于荷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实用价值。 【小题4】从荷花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荷花。【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长藤蔓。(2)句意为:世上人非常爱牡丹。甚,十分、非常。(3)句意为: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迨,等待。(4)句意为: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已,停止。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可,可以;而,却;亵玩,靠近玩弄;(2)为,因为;之,指荷花。3.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赞美和喜爱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乙文作者喜爱荷花的原因:“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是写可看;“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是写可鼻;“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是写可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可用。也就是说荷花有实用价值。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文本中的“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至其可人之口者”“又备经年裹物之用”等句可知,本文是从荷花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荷花的。第11页,共1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