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七章 恒定电流 实验10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ppt
-
资源ID:97297240
资源大小:13.03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物理第七章 恒定电流 实验10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ppt
恒定电流第第 七七 章章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练习使用多用电表2013全国卷,232012上海卷,272011大纲全国卷,23高考对本实验的考查主要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1.多用表欧姆挡原理的理解(例如中值电阻等于欧姆挡内阻);2.多用表读数(电压、电流、电阻);3.通过多用表分析电路故障;4.多用电表分析黑箱问题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夯实基夯实基础础核心考点核心考点分层突破分层突破对应演练对应演练迁移运用迁移运用栏目导航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3会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二、实验原理1外部构造(如图所示)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转动选择开关可以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2)表盘的上部为表头,用来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多种量程2欧姆表原理(1)内部电路简化如图所示三、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四、实验步骤1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对应的测量项目及量程2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4按如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闭合开关,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5按如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闭合开关,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6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步骤(1)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指向电流的零刻度(2)将选择开关置于“”挡的“1”挡,短接红、黑表笔,调节欧姆调零旋钮,然后断开表笔,再使指针指向“”(3)将两表笔分别接触阻值为几十欧的定值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再与标定值进行比较(4)选择开关改置“100”挡,重新进行欧姆调零(5)再将两表笔分别接触标定值为几千欧的电阻两端,读出指示的电阻值,然后断开表笔,与标定值进行比较(6)测定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7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操作程序五、数据处理1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数的读数一般读两位有效数字2测电压和电流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1、0.1、0.001等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度为0.2、0.02、0.5、0.05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数相同即可六、误差分析1电池用旧后,电动势会减小,内电阻会变大,致使电阻测量值偏大,要及时更换新电池2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要注意其左密右疏的特点3由于欧姆表刻度的非线性,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会使误差增大,因此要选用恰当挡位,尽可能使指针指向表盘的中值附近4测电流、电压时,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流、电压值均小于真实值5读数时的观测易形成偶然误差,要垂直表盘正对指针读数七、注意事项1表内电源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但是红表笔插入“”孔,黑表笔插入“”孔,注意电流的实际方向2区分“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是表盘刻度左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是挡刻度盘右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钮3测电压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并联;测电流时,多用电表应与被测元件串联4测量电阻时,每变换一次挡位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5由于欧姆表盘难于估读,测量结果只需取两位有效数字,读数时注意乘以相应量程的倍率6使用多用电表时,手不能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特别是在测电阻时,更应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测试笔的金属杆7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要与其他元件和电源断开,否则不但影响测量结果,甚至可能损坏电表8如果长期不用欧姆表,应把表内电池取出9在研究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时,切记,在二极管正向导通的情况下电路中必须连有灯泡或其他用电器,不能只连接一个二极管,否则极易烧坏二极管考点1多用电表的读数例1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的刻度盘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挡测电阻时,表针如图所示,则: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1)所测电阻的阻值为_,如果要用此多用电表测量一个阻值约为2.0104 的电阻,为了使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应选用的欧姆挡是_(选填“10”“100”或“1 k”)(2)用此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当选用量程为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mA:当选用量程为2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表针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mA(3)当选用量程为10 V的电压挡测量电压时,表针也指于图示位置,则所测电压为_V.1.5103 1 k 30.8(30.730.9都正确都正确)154 6.1 解析:(1)欧姆表读数:对应最上面一行刻度值为15,倍率为“100”,读数为1.5103;测2.0104 电阻时应选“1 k”的欧姆挡(2)选50 mA直流电流挡,则每一大格表示10 mA,每一小格表示1 mA,测量的精确度为1 mA,应估读到0.1 mA(此时为1/10估读),指针对应的读数为30.8 mA;选择量程为250 mA的电流挡,则每一大格表示50 mA,每一小格表示5 mA,测量的精确度为5 mA,应估读到1 mA(此时为1/5估读),指针对应的读数为154 mA(3)选择10 V电压挡,则每一大格表示2 V,每一小格表示0.2 V,测量的精确度为0.2 V,应估读到0.1 V(此时为1/2估读),指针对应的读数为6.1 V.多用电表的读数技巧1欧姆表的读数(1)选用“1”倍率时,要估读到下一位,其余情况都不用估读(2)电阻值等于指针示数与所选倍率的乘积2测电压、电流时的读数,要注意其量程,根据量程确定精确度,精确度是1、0.1、0.01时要估读到下一位,精确度是2、0.2,5、0.5时,不用估读到下一位考点2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元件例2如图甲所示的黑箱中有三只完全相同的电学元件,小明使用多用电表对其进行探测(1)在使用多用电表前,发现指针不在左边“0”刻度线处,应先调整图乙中多用电表的_(选填“A”“B”或“C”)(2)在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挡探测黑箱a、b接点间是否存在电源时,一表笔接a,另一表笔应_(选填“短暂”或“持续”)接b,同时观察指针偏转情况(3)在判定黑箱中无电源后,将选择开关旋至“1”挡,调节好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阻值测量中发现,每对接点间正反向阻值均相等,测量记录如下表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A短暂短暂 请将记录表补充完整,并在黑箱图中画出一种可能的电路.两表笔接的接点多用电表的示数a、b_a、c10.0 b、c15.0 5.0 解析:(1)此时应进行机械调零,要用调零定位螺丝A(2)为防止损坏电表,要用试触法,故应短暂接触(3)每对接点间正反向电阻阻值均相等,说明内部电路中没有二极管,只有三个相同阻值的电阻,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以判断a、b接点的电阻为5.0,可能的电路图见尝试解答考点3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例3(2014重庆卷)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图甲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12 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表直流50 V挡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1)断开开关,红表笔接a点时多用表指示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V,说明_正常(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11.5(11.211.8之间的值均可之间的值均可)蓄电池蓄电池(2)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表指示仍然和图乙相同,可判定发生故障的器件是_(选填:蓄电池、保险丝、开关、小灯)小灯小灯 解析:(1)因用直流50 V挡检测,故满偏时电压为50 V,刻度均匀,在题图乙所示位置时,读数为11.5 V(11.211.8之间的值均可),说明蓄电池正常(2)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指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电表读数与原来相同,说明保险丝、开关均正常,发生故障的器件只能为小灯考点4实验改进与创新例4(2013全国卷)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表电压表:量程5 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 k;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 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_,调零点短接短接(2)将图甲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k和_V.115.0 3.60(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 k和4.00 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_k.(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丁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 V,电阻“1 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 k.12.0 9.00 15.0 对应演练 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