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河东古书院的兴衰.docx

    • 资源ID:97314629       资源大小:17.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河东古书院的兴衰.docx

    论河东古书院的兴衰书院始于唐代,“我是从政府机关学来的,政府在那里对经典进行分类。”。而官府书院,最早应为唐玄宗开元六年所建的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称集贤殿书院。其职 能,唐代张九龄等编撰唐六典中书省集贤院史馆瓯使说:“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 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 设立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等职,集藏书、校书、刊书、讲书等于一体。唐末至 五代期间,战乱频仍,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一些有识之土,便避居山林,创立书院, 传道授业,又使书院将藏书、讲学、祭祀集合于一体。宋以后,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 造校舍,有专人主持,以讲论经籍为主,出现了有名的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 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江苏句容茅山书院 等。元明清时期书院遍及各路、州、府。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诏令书院改为学堂, 书院之名遂废。河东的书院从其兴起、完善,到最后废止,也不例外,经历了几百年的历 史发展过程。1永济的费君书院与滨河书院书院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成为古代文化发展与兴盛的标志。河东大地,为中华五千 年文明发详之地、文化之邦。河东书院作为中国书院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历经沧桑,不免 兴衰更替,自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相传河东最早的讲学之地在芮城,为孔子的 弟子卜子夏在西河讲学之处,“魏文侯师事子夏,授室国中,即此地”。从全唐诗中考证,唐时全国有书院十三所,永济的费君书院就是其中之一,是河东有 史料记载最早的书院。元代,据山西通志以及各府、州、县志的不完全统计,有6所 书院,占全省之首,分别是:至元三年(1266)蒲州(今永济市)首阳书院,至元初(?) 解州裕斋书院,至治三年(1323)夏县流水书院,至顺四年(1333)闻喜董泽书院,泰定 间(1342-1327)绛县沫阳书院,至正间(1341-1367)改建的夏县温公书院。到了明清时 期,书院则增至48所。现将各个书院名称、院址、建院时间和创建人的情况统计如表1:由此来看,河东教育的普及程度在全省是领先的。其发展原因有三:其一,河东是华夏文 明的发祥地,历来是人文荟萃之邦。其次,河东自古以盐著世,食盐的生产与销售,造成 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河东又是理学研究的重点地带,从而带动了书院的建立和 发展。2. 1州中、下乡书院的选址非常有考究,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有在先贤故址建书院的,如夏县的流水书 院,建在温公祠西。“夏邑为文献名区,先哲之典型,风流未坠,渊源有自矣。”有的以私人、家族的园林为书院。解州的裕斋书院,建在州西北四十三里张村,儒士岐裕 斋,至元之初,“隐居不仕,以学行重于乡,于所居建孔颜曾燕居堂及学舍,岁时率乡人 修祀事,习礼仪,叙乡饮少长之节”。有的依山傍水,如闻喜的流水书院建在深水西湾。有的靠近学宫、考院,更多的是利用旧 官署改建,如平陆的虞城书院建在御史行署旧址,绛县的华灵书院建在县治东南察院旧址, 安邑的条山书院建在城内北察旧署。还有改祠建书院的,如解州的解梁书院在州治北为改 广慈寺而建,芮城的西河书院在县治东为召公祠旧址,永济的河中书院建在城东五里峨眉 原上,原为东岳祠。从众多书院的选址上看到河东历代书院在文化教育中的份量,也看到了历代先贤达人、州 官县令在传承文化中所尽的心力与智慧。2.2元明清时期各书院的职事设置书院的体制,从唐至五代已初具规模,到南宋则确立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等基本规 制。自从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颁行后,书院更有了共同的准则。元明清时期,各书 院制订并执行学规,使书院的准则日趋完善,内部职事设置日趋合理。河东书院,除了秉 承先人的规定,同时制定本书院的章程,使书院制度走向成熟,成为推动当地及全国教学、 学术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 2. 1共同现有新型方式南宋时建立的“讲会”制度,是书院讲学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相互探讨争辩,或发挥一 个学派的精义,或辨析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通过不同学派间的学术交流、辩论,达到学 术进步的目的。实行主动学习、共同讲学,提倡师生间质疑问难,平等讨论,取长补短。 同时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可自由听讲。明清时期,书院仍然注重讲学,而以考课为主, 成为土子参加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书院不仅主张讲学,并把学术的流播与教育结合在一 起,使书院成为学术发展的传播基地。随着宋代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理学传播之地、 学派活动之所。河东书院从明代起就是理学研究的中心,如河津的薛瑁,曾被邀请在白鹿 洞书院讲学。安邑的曹于汴,明万历二十年进士,笃志正学,尤长理学,初任刑科左、右 给事中,后任吏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拜左都御史,家居期间,“设教宏运书院,讲学 明道,至死不辍”。2. 2. 2分授机,注重针对性根据地方的情况,各书院在制定条规、学规、条例等方面,都细化了章程,具有可操作性 和针对性。如夏县的流水书院,内部分成人与幼年班授课,有“堂七楹,中设司马文正像,颜日'粹德堂',左延宾,右延师,辟斋五,聚造土之俊选与幼学者分授焉。游息之所, 讲肄之堂,庖縻井厩,靡不俱备。复入田亩若干,岁入以赡,且以供祀事”。2. 2.3藏书资源丰富,种类增多。在书书院以讲学为务,无书不成书院,因而历代书院都比较重视藏书。规模较小的书院,无力 大量刻书,主要还是由地方官吏资助、个人捐书、书院自购而来。因为古代的书院,无论 是官府设置的,还是私人建立的,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学田,作为经费的来源。书院有能力 自行购置部分图书,从而使书院的藏书量增多。每所书院在建设中,都设有藏书楼,与讲 学、祭祀成为书院三大事业,藏以致用,对书院的发展兴盛起着重大作用。另外,由于书 院的创办人、山长所在地域不同,归属的学派也不同,在藏书上就会有不同的特色。有的 注重地方志的收藏,有的注重程朱理学的经典,各具特色。有的藏书是书院创办人或主讲 人长期积累起来的,其中不乏珍贵的典籍。藏书楼名称很多,如藏书楼、御书楼、万卷楼、 藏经阁、尊经阁、学古堂、五经堂、博文馆、藏书馆等。河东古书院沿袭历代书院的建筑, 也建有藏书楼或经舍。如平陆的傅岩书院建藏书楼三楹,绛县的华灵书院建经舍三楹;绛 县的教山书院建东西经舍,另建“南舍三楹,书籍悉藏”,置“经史子集,及时务诸书凡 若干卷。”3. 2. 4祭祀进行弘扬祭祀,是书院规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世人重视。从南宋起,书院的祭 祀摆脱了前朝官学专祭孔孟等儒家先哲的成规,便有意彰显各自学术派别的特征,一些学 派大师、忠臣、名宦、乡贤等都成为书院祭祀的对象。如永济首阳书院建“祠堂三区,中 以祀夷齐二贤,左祀名臣,右祀乡贤”。书院设祭祀的目的,一是标举本院的学说渊源与学术追求,借所奉人物确立其学派;其次 是对院中学生实施“尊前贤、励后学”的榜样教育。设祭祀的标准,凡“先贤之得祠者, 或以乡于斯也,或以仕于斯也,或以隐学于斯也,或以阐教于斯也。乡于斯者,非有德弗 祠;仕于斯者,非有功弗祠;隐学于斯者,非道成于己弗祠;阐教于斯者,非化及于人弗 祠”。4. 2.5书院的学田管理唐宋时期的书院,是在私人创办的讲学、藏书之处,经费由私人承担。元代仍以私人办学 为主,明清时期书院大部分由府州县级拨款,或绅士自捐。官府拨田、个人捐私田所得经 费,用以修建校舍和赡给贫寒生徒,还有教师的束修。书院特别重视对学田的管理,设有 专门机构或委派专人管理。“院有田则土集,而讲道者千载一时。院无田则土难久集,院 随以废。如讲道何哉?”5. 1商鞅书院首阳书院,位于蒲州府(今永济市)城西南,元至元初年,由河中人王元矜、王元伐兄弟 二人“以己所居宅及田设书院”。5.2 “清书院”。据方面文清书院,在河津县南街原薛文清公故宅,为聚徒讲学之地,明弘治初(14881505)弟 子参政王盛河东巡行至此,捐金修葺,题名“文清书院”。大厦三层,临街五间,中三间, 后祠堂三间。隆庆间县令张汝乾奉命追寻遗迹,买地开拓,使书院门亭堂斋俱备。乾隆二 十九年县令黄鹤龄在书院周围购地建房,进一步扩大书院规模,创建讲堂、学舍共七十余 间,院中楼台亭阁、曲径长廊等古式风格建筑应有尽有,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 道光五年县令汪桂葆重修,监生柴文理捐银二千两,各绅士也量力捐助,使讲斋、房屋、 门墙饬整完固,焕然维新。并制定了适合本院的章程。5.3 圣亭、亭池河东书院,位于运城西北八里(今运城市大渠乡政府后院),明正德年间(1506-1521), 由御史张士隆创建。书院原占地三十余亩,有学田四十余亩,座北朝南,由南向北为先门、 仪门三楹,讲经堂五楹,东为崇义斋五楹,西为远利斋五楹。讲经堂北为退思堂,堂东偏 南是左曲房,堂西偏南是右曲房。退思堂之北为四教亭、藏书楼。书楼中乃祭祀三晋名贤, 两旁为藏书。藏书楼四周环池,可泛舟而行。环池以北为乱石滩、九峰山,山上建仰止亭。 山东名杏坛,山西名桃源。“自环池东为石榴园,亭曰日心;西为葡萄园,亭日月种。" 在山北西面有亭日悠然,其后有牡丹园、纫兰园。山北东面亭曰绿猗,其后荼园、藉草园, 园内有亭,供人们游赏。翻过九峰山,是一条幽径,而北为游息亭、百果园。万历八年 (1580),张居正奏毁天下书院,御史李廷观建议改为三圣庙,得免。十三年御史赵楷更 名为崇圣馆,十六年御史吴达可更名为育才馆,天启三年(1623)御史李日宣增建书屋; 乾隆四十八(1783)年河东运使沈业富进行改建,道光二年(1822)河东运使沈业富又进 行修复改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东道吴匡改名河东中学堂。5.4 齐太公祠傅岩书院,位于平陆县城之东。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州言如泗与邑绅士创建,“购 益民田,广轮计八亩,创建书院一区,额曰'傅岩志地也。前为门三楹南向,中讲堂, 后藏书楼亦各三楹,楼左右翼为寝室各一楹,而列横舍于前后东西相向凡十六楹。又于楼 西别分一区建傅相祠三楹,盖凡有国,各自祭其先圣先师,使学者以时瞻拜,知所宗法也。 祠前为亭,圆其顶以象文笔,又前赞一方池引水,以象文波,池南则客厅三楹,游息谈宴 之处也。庖舍縻厩,悉皆错具。总其形势,外则负条面河,蛟欲腾而凤欲啰也;内则清泉 流绕,茂树森疏。风浴之趣,盎然心目。”4关于古代文化研究机构河东书院的发展,对当地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与积极作用。作为 官学之外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形成了自身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学术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 响。它是古代文化和教育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与研究。2008年 11月,稷山、新绛两县联合文物普查队在稷山县稷峰镇小杜村东隅发现一座清代古建筑群 杜陵书院。

    注意事项

    本文(论河东古书院的兴衰.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