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0课《苏武传》随堂练习B.docx
-
资源ID:97314806
资源大小:22.4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0课《苏武传》随堂练习B.docx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0课苏武传随堂练习B一、小阅读-课内1.翻译下列句子。(1)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答案(1)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拥有富贵)。白白地让自己的身躯供野草作肥料, 又有谁知道你呢! (2)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我们,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 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3)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 臣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复然",也会这样;"空",白白的;"膏",使肥沃、给作肥料。(2 )"及",牵连;"见",表被动;"乃",才;"重",更加。(3 ) 春秋,指年龄;亡,同无;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句,"亡罪夷灭大臣;谁为,宾语前置句,为谁。故选Bo【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事”,侍奉,这里可译为效忠;“恨”,遗憾;“愿”,希望。“教”,让;“谓”,对说;“言天子射上林中”,省略句,言天子射(于)上林 中,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时。【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可知先表明单于“虚心欲相待”之意。根据“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横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 二百万以葬惶恐饮药而死”可知,挑拨苏武与汉武帝之间的感情,指出汉武帝不值得 效忠。根据“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 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可知,述说苏武妻离子散的现实,断绝苏武对家室的 想念之情。根据“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可知,指出人生短暂,不必在绝境中折磨自己。根据“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可知 以自己刚投降时的心情劝慰;根据“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可知最后指出, 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即使归汉,安危不可知。参考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担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 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 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谦诚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 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能在那里显示呢?以前你的大哥做奉车 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栈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 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后 土,骑着马的宦官与黄门驸马争船,黄门驸马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 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 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 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 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 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 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 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 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候,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 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链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 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 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 经是死去的人了 !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 加! ”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与汉 朝和亲。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 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详细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 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 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 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 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2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 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 19年。B,虞常沦落为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 的崇高气节。知识点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理解错误。原文"幸蒙其赏赐"可知虞常愿意伏弩射卫律是 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这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故选Bo3 .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知识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1)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因人物关系的不同和劝降方式 的迥异而有所不同。(2)卫律原来是汉使,但已经投降匈奴,是国家的罪人,是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 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他毫不客气。卫律劝降时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软硬兼施, 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对其为人鄙夷。当卫律说出“与君为兄弟” 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而“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3)李陵虽已投降匈奴,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李陵劝降时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雅方式:“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 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场。苏武采用的是绵里藏 针、有理有节的措辞和态度。(4)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 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骂律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 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等分析,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卫律 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他毫不客气。当卫律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 苏武终于忍无可忍而"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结合"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等分析,此 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 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李陵使用的方法比较高明。他是以老朋友叙旧的 方式进行的,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他的谈话内容,要点有三。一是极力挑拨苏武 与汉武帝之间的感情,诉说苏武的兄长苏嘉和弟弟苏贤被汉武帝逼死的经过,又说汉武帝"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即使活着回去,也"安危不可知"。言外之 意是说,汉武帝对不起苏家,又年老昏庸,不值得效忠。二是把苏武母亲去世、妻子改嫁 的消息告诉他,又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女一男"存亡不可知"(事实上苏武的男孩当时未 亡),断绝他对妻儿家室的想念之情。三是宣扬叛徒哲学:"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其时苏武久处绝域,对来自国内的消息当然是喜欢听的。李陵向他介绍国内情形和家庭状 况,正好迎合了苏武的心理,加上言词娓娓动听,感情色彩很浓,因此极易摧毁一个人的 意志,但苏武仍不为所动。他除了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作了必要的义正辞严的答复之外, 其余一概不理。当李陵再要饶舌的时候,苏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称李陵为"王"(李陵当 时),一下子揭去了朋友间叙旧谈心的幌子,终于使李陵羞愧交加,无法再谈。4 .苏武传一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知识点史传文,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戮、两次反劝降、幽禁断食和北海牧羊,表现了苏武坚定的 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和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部分即文章的前两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即文章第三至十三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 迹。"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记叙苏武 第一次自杀;"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写苏武第 二次自杀。"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记叙苏武幽禁断食;"武既至海上, 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记叙苏武北海牧羊。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 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 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 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一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 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 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 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 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然后介绍苏 武被放回国的经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 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 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 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 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 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第三部分即文章的最后四段,写苏武返汉以后受尊宠的情形。苏武返汉,被封为主管外交 事务的典属国,赐爵关内侯,并被赏赐大量钱财、田地,受到汉宣帝的优宠。大臣们也都 敬重苏武。苏武八十多岁卒死后画像于麒麟阁。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椽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 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驹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 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 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 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 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镀,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 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 今日之原,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雷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 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 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苏武传)【小题1】L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V赐钱二百万以葬B.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V赐钱二百万以葬C.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V赐钱二百万以葬D.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V赐钱二百万以葬【小题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文中指天子坐的车子。B,爵,指爵位。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C.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D.始元,是西汉汉昭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以表明政权更替。【小题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单于派李陵游说苏武,希望苏武能够听从老朋 友的劝告而投降。B,从李陵口中,苏武得知自己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女儿和儿子存亡未知,家里只剩下苏 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C.苏武认为自己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就算蒙受极刑,牺 牲自己,也心甘情愿。D.匈奴一开始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听从常惠的计策,迫使匈奴单于说出实话,才 让苏武能够回归汉朝。【小题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小题5】1 .李陵第一次设酒招待苏武时,是如何劝说苏武投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知识点史传文,班固(32-92)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B【小题4】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孩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他让汉使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时,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 武等人在某大泽中。【小题5】以故友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在友人相聚的和乐氛围中加以劝说。先转达单于“虚心欲相待”之意;次以“自苦无人之地”实无必要加以劝说;再以自己刚 投降时的心情劝慰;最后指出,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即使归汉,安危不可知。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以前你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横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 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前长君为奉车”中“奉车”是官职,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排除AC。“扶辇下除,中“扶辇”修饰“下除”,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Bo【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 “我国古代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Do【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错误,“女弟”的意思是“妹妹”,应该是家里 剩下“苏武的两个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