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下空间的历史演变及演变.docx
重庆地下空间的历史演变及演变1重庆现代防空洞室的建设和上下水道的利用1.1 排水设施现状重庆应抓住地下走廊的使用,并将其使用到地下走廊中。主城区的排水设施始建于明初洪 武年间,历400余年仅修修补补而未全面进行改造,早已是联络紊乱,”时有淤塞,雨时则溢 流街面者有之,积潴成河者有之”1.2 注重率新的国内防护装置重庆在近代史上与其它内陆城市的巨大不同之处就是其曾经作为南京的陪都,自1939年到 1945年,日本侵略者对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大轰炸,为抵御严酷的空袭,当时的国民 政府在重庆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室,这也是重庆最早的一批人防工程。建国以后,政府非常 重视人防工程,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且在每个区的中心区(即现在的商业中心区) 设置了人防工程1. 3 1946年重庆下水道的建设重庆近代的排水设施修建于1946年,是全国最早建设新型下水道的城市之一。当时全市市 区范围内有沟道40 km,流经104条街巷,16个主要出口。1946年,陪都十年建设计划 草案提出将下水道、两江大桥、北区干路列为第一期的三大工程,以修建下水道为改善 市民卫生的当务之急,美国顾问毛理尔也向国民政府建议尽快修建重庆市的下水道工程。 同年10月,工程正式开工。下水道工程主干道有20条,总计完成沟道55 km,经过207条 街巷,共设计有16个出水孔,城市污水经下水道分别排往长江和嘉陵江2新中国成立后: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和高层建筑初期的出现2. 1新中国成立后的供水管网首先是城市供排水设施的发展。重庆市公共供水企业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个发展到新中 国成立后的626个(其中建制镇水厂549个),供水管网由数十公里增加到18 429. 93 kmo日供水能力由不足10万m2. 29 0年代初:重庆地下防空工程的扁平战争结合利用90年代初,重庆城区人口在200万以上,市区面积为9. 3 km2.3利用城市南北方向的山凹谷作为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一条统一规 划的地下道路4'2. 3. 1 “低通”的“地下空间”重庆主城区被长江和嘉陵江切割,呈半岛状向两江倾斜。90年代初的主城区,主干道东西 走向,南北交通受山阻挡,车辆必须绕道行驶,人行多以缆车及电梯代步,步行则爬坡下坎, 交通很是不便。因此,在南北山凹低谷之处互相以洞贯通形成地下街道或商场,既便利了山 城交通,又给山城增添了商业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繁荣了市场。这样的“低谷贯通”模式 如重庆火车站前的菜元坝至春森路的长约500 m的“菜春地下街”(后期工程向上清寺转 盘发展,并联通市委、市府机关),如图1。临江门至十八梯的长约700 nl的“临梯地下 街”、长江大桥北桥头至黄花园的“地下停车场”,车水门金竹宫至日杂大厦的商业游乐 中心等,皆是南北低谷贯通型的地下街模式,它们将进一步促进山城商品经济的发展90年代,重庆在繁华的交通要道建设了许多地下过街道。地下过街道商场除了具有地面人 行天桥的疏浚交通、保证安全、增大道路流量、便于人车分流等优点外,还具有一定的经 济效益,而且适合重庆多雨炎热的天气,游客可以在地下街休息、漫步及购物,且一般的地 下过街道都具有平战结合的功能,维护费用较低,为城市建设节约了投资。当时的地下过街 道商场在城市商业、城市景观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成为当时适应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 形态,被城市设计者长期而广泛的利用起来,从而形成了现在重庆城市中心区诸多地下街道、 地下通道的格局。3. 3.3应统一规划建设综合管线网通道重庆旧城区城市上下水管网、煤气管网、通讯线网等建设部分尽量利用已建人防工程,还 提出了应统一规划建设综合管线网通道的设想,从根本上逐步改变了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 现状,也为共同沟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3城市聚集发展的因素在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速、车辆增长、商业中心的形成等诸多因素促 进了城市的聚集发展。城市规划者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地下空间,将城市中心区(如商业中 心区、交通中心区(火车站)等)的人防工程作为平战结合利用,并且开始对地下空间系 统开发进行尝试和思考。4. 1发展商业中心促进城市聚集1996-2000年“九五”时期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 开发投资132亿元,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4.2 大型防污设施商业中心的产生及商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多样化和竞争。城市中心区的地下人防系统在商业 竞争中作为低端服饰商品的供应场所而被利用起来。自1990年杨家坪第一条人防地下街 利用开始,而后形成了三峡广场地下街、南坪地下街、观音桥佳侬地下街等大型人防地下 商业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中心的建设,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地下室应运而生,大部分高 层建筑的地下室负一层用于超市及地下商场,而其余地下层则用作车库。4.3 两侧商业空间改造重庆主城区5个城市中心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设计者考虑在道路上 面加盖或者将道路改成下穿的方式,路面成为步行街从而联接道路两侧原有的商业空间,使 两侧商业空间变成一片整体,增大商业面积、提升商业氛围、增加城市商业中心区的商业 竞争力,如沙坪坝南开下穿道、观音桥下穿道、南坪下穿道、小龙坎下穿道等均属于这种 开发模式。江北观音桥商业区于2004年12月建成长2. 11 km、宽四车道的观音桥商圈环道和长 760队设计车速达城市快速路标准的建新北路下穿道,构成观音桥地区独特的“地下直行 +地面环行”的交通格局4.4 地下空间的利用2005年以后,伴随着重庆新城区的建设,在新区规划之初,就开始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规 划。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做了江北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3)42008年至今:地下空间利用开始进入系统规划、与城市地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5. 1地下空间利用的技术问题2008年,重庆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标志着重庆地下空间的系统化利用思想 基本成熟,地下空间利用开始进入系统规划、与城市地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在实施和 系统规划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沙坪坝火车站加盖工程是大规模因地制宜的利用原 有地形,将山地凹槽空间覆盖,转换为地下空间利用的典型案例。三峡广场商圈目前仅有0.23 km4.2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商圈本身是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商圈发展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 方面提升流通效率,发挥商圈的商贸集散功能解放碑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快速路方案(2009年)是希望将整个解放碑的交通放入地下,从 而形成整体的商业步行空间,以减少进入解放碑商业中心区的车流,为人们提供一个通畅且 舒适的全步行空间,如图30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采取有限连接的方式,经本项目进入解放 碑地区的车辆可快捷进入各地下停车库,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由于本项目与各大型地下车 库的连接方便,可有效缩短驾驶员寻找停车库的时间;经本项目进入解放碑地区短暂停留 的车辆可经上下环道并驶离解放碑地区;“环道方案”与“重庆两江隧道工程”连接便利, 可根据对停车位的需求,必要时新建地下停车库,满足交通的可持续发展5年一结论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共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重庆近代时期,防空洞室的建立及上下水道的利用。(2)新中国成立后,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及大量高层建筑地下室的产生。(3) 1997年直辖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后,商圈的人防工程作为地下街,高层建筑地下室 作为地下商场及超市,并建立大量地下通道,属于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系统利用的尝试。(4) 2008年,重庆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重庆地下利用开始进入系统规划、 与城市地面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由以上分析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利用正逐步从与地下人防平战结合的被 动利用发展到大规模的主动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系统化程度愈来愈高,未来重庆地下 空间开发将进入一个地上地下立体式综合开发的新阶段,地下空间将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种趋势将对现代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标准、土地权法等产生重要影响,是城市 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2. 3.2在主干道上修建“地下道路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