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休闲绿道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docx
城市休闲绿道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城市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福建省清县开始实施“大城关”战略,大力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投资15 亿元建设梅溪新区,福银杏双门、梅溪安置区等专业项目全面建成,新城结构基本形成。 城市宜居品质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实施“大 城关”战略,要秉持先进的发展理念。要以打造生态宜居新城为目标,按照“东拓南进、沿 溪向江”发展格局,坚持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相协调。全力推进十大配套工程建设,要将生 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城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城市形象。2. “绿道”贯通如何连接项目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起点为台山大桥,终点为溪口大桥桥下与江滨公园绿道相接 处,全长约2. Ikmo有机地连接闽清县城区防洪堤外侧一二期绿道与江滨公园绿道,实现绿 道全程贯通。形成长度约为5km的景观休闲绿道,依托河流景观生态基础,有机地串联海绵 城市体系、生产性景观、绿道系统、植物科普、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出一个生态性、可赏 性的梅溪河岸城市绿色走廊滨水休闲景观道,在保证防洪排涝功能基础上,使岸线更多样化、 生态化,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生态建设、休闲娱乐、康体运动于一体的滨水景观休闲绿道。3当前河流、涂层、地层、地质条件分析及解决措施3. 1河岸硬质人工驳岸较少,人工驳岸较少梅溪河道近2年通过水美工程的建设已经形成一个绿色景观带,河岸硬质人工驳岸较多,在 本期绿道项目范围内可形成的生态绿化带面较窄量少;硬质人工驳岸高差大,景观环境一般, 缺乏可游可赏性。3.2 冲洪积、下伏基岩地质勘察场地内地层较简单,除表层填土 (块石)外,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的冲洪积(Q4apl) 卵石、砂土;下伏基岩为南园组的凝灰熔岩(J3n)。覆盖层厚度约6llnu根据比例尺 1 : 20000区域地质图,场地周边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通过。3.3 充填土地下水的营造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场地位于 河漫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卵石及粗砂层中,水量丰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及河水补给,地下水径流途径短,以散流形式排泄于梅溪中。基岩裂隙水:主要为风化基岩 孔隙裂隙水,赋存于各风化岩层(5)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向低处排泄,水量 总体贫乏,但局部地段可能由于风化的不均匀性,造成富水性差异较大,水量较大。3.4 地面相对稳定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地质条件影响较弱。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场地相对稳定。 场地范围内未发现严重影响本工程建设的滑坡、泥石流、构造断裂、岩溶、危岩和崩塌等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存在,无埋藏的暗河道、沟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障碍物。 场地与地基相对较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3.5 栈桥方案比选由于拓宽滨河绿带的可行性不强,规划中应重点发展立体绿化以增加绿量,同时丰富生态驳 岸绿化的层次;结合亲水平台设置,将人主动引导到水岸,融入自然;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 下,可处理成多种形式的驳岸,人工式与自然式相结合。滨水休闲道利用现有防洪堤堤顶, 尽可能地减小对河道水利、防洪的影响,节约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技术壁垒;除去溪口大桥 上游边坡支护段,其余均采用立单柱栈桥的形式,并对现有边坡挡墙进行生态化处理和加固 处理。全程分为:(1)台山大桥路口处和已建防洪堤段,在这段利用原有护岸堤顶结构外拓,单柱支撑的方案 (如图1所示)。湖滨花园段,考虑到现状旧堤和湖滨花园房屋基础及下游8层吊脚楼基础浇筑在一起, 如拆除重建处理该段旧堤,则会对2栋房屋基础产生影响。采用建设架空栈道的方式,避开 湖滨花园并平顺衔接上下游绿道,侵占河道占比最少(如图2所示)。(3)漱下桥上下游已建护岸段,采用架空栈道单柱的形式,避免栈桥柱对防洪堤的护脚造成 影响,在方案设计时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桩中心距与护脚轴线距离不小于3. 5mo漱下桥段,采用栈道穿过瀚下桥第1个桥洞方案,穿桥最低标高为17. 5m,到拱桥顶9m, 架空休闲滨水绿道可平顺穿桥洞衔接。(5)溪口大桥上游段,此段采用架空栈道的方式从溪口大桥底下穿过,架空柱基础避让现有 桥基础,顺延穿过溪口大桥,与江滨公园滨水绿道相接。4当前水系的重要分析和解决4. 1水质、可达性分析水量:水面宽阔,水量较大。水质:地势平坦,水体流动性较好。滨水区可达性:滨 水道路和水面高差较大,基本上都为硬质驳岸,水体亲水性差。(4)与周边水网关系:梅溪作 为该区域主要水系,与周围水系联系紧密。4. 2遇洪水位在本工程河段常水位6. 73m,近几年河底下陷,现有水位一般为5. 38mo10年一遇洪水位 19. 32m, 20年一遇洪水位20. 4叫50年一遇洪水位21. 41mo根据已建成防洪堤的标高设计 滨水绿道,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地貌,又能保证良好的景观效果和亲水性,从景观设计的角度 出发,设计时以16nl为本连接休闲道的设计参照标高。5景观节点的设置总体布局采用“一脉,一带多点”的布局形成了 “绿轴串珠”的概念。以水为脉,以绿色生 态滨水景观带为带,以连接公园、广场、绿地休闲空间为点(图3)。滨水绿道净宽4m,局部有条件的地方拓宽至610m作为景观休息平台与集散休闲小广场。 在景观节点的布置上分滨水绿道沿线景观平台节点,防洪堤护坡节点和连接滨水绿道疏散 口广场和公园节点。在景观平台节点设置休息设施及简易景观构筑物,满足市民使用功能 要求。防洪堤护坡挡墙景观节点的设计上在保证护坡安全的前提下融入闽清当地特色文化 元素,设计文化景观墙和生态立体绿化。修复和丰富自然驳岸的绿化层次突出自然生态景 观。全程共设置5个疏散口,分别在台山大桥与漱下桥段设有3个疏散口,:赖下桥与溪口大 桥段设有2个疏散口,疏散设置尽量避开车流量与人流量大的路段,避免人车相冲,又选在 利于广大居民出行的地方。每个疏散口均配有服务驿站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对梅文化的挖 掘和提炼,有助于提升闽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6文化提升,文化建构首要满足滨水系统、河道整治过程中各项城市功能的保障、改善和提升,统筹规划城市机 动车交通、慢性系统、行洪安全、水生态系统保障、城市业态提升等城市本质功能,并在 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景观品质。通过景观的营造表达当地的地域特色、建筑特征 等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对本土地域文化神韵的真实表达,强化文化要素的辨识和归属 感。以梅溪滨水休闲道建设为契机,完整结合城市更新的各种功能改善和提升,以整体的发 展战略眼光布局梅溪滨水休闲道和城市整体水系景观环境的功能布置,与梅城未来的发展 充分结合。体现人水亲和性,改变梅溪河道驳岸生硬、老城区的休闲开放空间的不足。将 一二期绿道贯通,形成长度约为5kni的绿道,有利于生态、休闲、文化和宜居城市功能完善 的慢行系统。景观目标:强化闽清县的休闲景观特色,提升城市景观面貌。以休闲道为主体,以现有的 道路绿地为框架,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维护有力,特色 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景观。经济目标:本项目的建设是闽清县城市繁荣的又一推动力,以绿化景观的建设为契机,提 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闽清县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 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生态目标: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可 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7绿道的设计,需要景观特色滨水绿道的建设要满足“连通、连续、隔离、可达、服务”等功能,还要结合实际问题研 究和探索,才能设计出功能合理,设施完善,特色突此景观效果好的滨水绿道。绿道不仅给 城市民众生活、休闲、运动拓宽了开放空间,还给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吸引力和综合效益。 以实际设计案例讨论了闽清滨水绿道三期工程,希望能为类似绿道的建设提供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