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押题考试历史含解析.pdf
-
资源ID:97337180
资源大小:4.83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押题考试历史含解析.pdf
广东省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押题考试历史含解析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1 页(共 6 页)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新高考卷新高考卷)历史历史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有居住区、祠堂、窑区以及公共墓地的分布区分,这体现出氏族部落营建的主要特点是聚落的功能区分明显,D 正确。材料中氏族部落营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注重安全防御,但属于片面理解材料,排除 A。材料未体现天人合一理念、便于农耕劳作,排除 B、C。2.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与中原地区的民族杂居,互相学习、互相交融,有利于加快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融合趋势,D 正确。A 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汉武帝时期,匈奴边患问题已基本解决,排除 B。民族的同化总是双向进行的,胡人汉化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不少汉人胡化,排除 C。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宇文恺设计了穿皇城、宫城而过的城市主轴线,体现了城市的政治功能。经过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改造扩建,洛阳城又出现了四条辅助轴线政治衍生轴线、两条商业衍生轴线、景观衍生轴线,体现出城市功能的多样化,A 正确。儒家礼制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排除 B。君主的控制力下降不符合史实,排除 C。市坊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排除 D。4.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两广岭南地区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青海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贵州在唐朝之前并未处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而元朝国家统一,贵州处于中央的统治之下,唐宋元时期瘴疾的记录分布情况折射出中原王朝在这些地区势力的消长,B 正确。材料提到青海,与经济重心南移关系不密切甚至可以说是无关,排除 A。材料未提到瘴疾分布情况的记载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排除 C。由材料并不能了解各地瘴疾的具体情况,D 属于过度推断,排除。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万历年间,典米业已普遍开展,佃农往往将上等米质于当铺换成银两,而将下、中等米用以抵租,即使在丰年也称歉收,拖延拖欠(租税);湖州也有佃农通过多种方式“妄希贸易以情利”,这体现了当时农业经济商品化的趋势,D 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排除 A。材料未体现典当业经营范围的变化,排除 B。材料仅体现佃农追逐利益最大化,未涉及盘剥,排除 C。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关税不够抵押,又不愿以“盐课、地丁等正税”做抵押,在赫德建议下,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抵偿借款,并同意由海关“以每年约五百万两的收入,作为借款担保”,这一做法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海关,从而掌握中国的财政,使清政府不得不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一做法暴露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2 页(共 6 页)出列强控制中国的意图,D 正确。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对外三次借款都带有苛刻的政治性条款,有信用担保的成分,但不突出,排除 A。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作抵押,这便于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主权,这说明清政府主权意识存在缺陷,排除 B。材料没有提及地方的财政收入变化,排除 C。7.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劝诫缠足的谕令”“废除了满汉通婚的禁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废除缠足、跪拜等命令,体现出政府通过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适应了政治改革的时代诉求,C正确。材料未体现国家政权向基层渗入,排除 A。“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附庸西方文化”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不符,排除 D。8.B【解析】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在边区、县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实现了三三制”“在乡一级实行议行合一制(即行政与立法统一),并创造了一揽子会的形式”可知,陕甘宁边区基层治理不拘泥于形式,B 正确。A、C 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照搬”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9.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推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我国研制原子弹具有威慑敌对势力的国防意义,B 正确。英国 1952 年研制原子弹,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法国是 1960 年研制原子弹,中国是 1964 年研制成功,故 A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但并没有缓解冷战下紧张的国际局势,排除 C。原子弹的研制有利于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但“改变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10.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满足了快速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了国家工业化的成本,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提高了国家竞争力,A 错误、C 正确。农民工进城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B 表述过于绝对。“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1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是最高的天理。国家机关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和法令,应该只是自然法的体现和运用”,这体现了自然法的权威性;“自然法是从自然生出来的,在国家未成立之前,在成文法未制定以前便已存在”,这体现了自然法的本原性,C 正确。A、D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自然法的普适性指自然法不分国界、民族,普遍适用,材料未提及,排除 B。1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上层社会追求奢华享乐的生活,消耗了大量可以投向经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3 页(共 6 页)济领域的资本,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削弱了意大利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B 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局限于上层社会,尚未深入人心,排除 A。材料内容涉及意大利上层社会的个人主义,但“走向极端”属于过度推断,排除 C。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的思想解放破坏了原有的道德体系,但“意味着中世纪道德的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1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三个来源:赖尔的地质渐变思想、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达尔文本人的环球考察,说明进化论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D 正确。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长期信奉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排除 A。进化论直接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 C。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最初修改的商标法中的“德国制造”是带有侮辱性质的蔑称,但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德国制造”却成为了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制造”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依赖的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德国广泛利用新技术和新发明,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德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再加上国民素质的提高,C 正确。A 是德国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原因,排除。严谨踏实的民族性格一直都存在,排除 B。政府对经济强力干预是在二战后,排除 D。15.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外交政策由“遏制”到“扩展”,这反映了美国欲加强在全球的领导地位,D 正确。“抛弃了”表述错误,排除 A。“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材料主旨是“扩展自由世界”而不是安全稳定,排除 C。1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球南方包括经济弱势的民族国家、富国内部被压迫的人民和南方国家的富人,是基于相似处境的相互认同的跨国政治主体,以对抗代表当代权力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南方”表明世界秩序的急剧变革,A 正确。“全球南方”没有地缘关系,不是区域经济集团,不是国际组织或政治集团,排除 B。“全球南方”突出了经济方面的南北差异,排除 C。“对抗”全球化资本主义不等于是抵制全球化,排除 D。17.【参考答案】(12 分)(1)主要变化:蒙古律例是适用于蒙古等特定区域的基本法;(2 分)理藩院则例是理藩院机关内部指导边疆地区的工作条例(是清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法规);(2 分)是中央政府颁布的地方区域性的基本法。(2 分)(2)积极影响:为理藩院行使职权提供了主要依据;有利于民族地区有效治理和国家统一治理的结合;是清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4 页(共 6 页)朝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进行治理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清代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解析】(1)主要变化:根据材料“蒙古律例又是清朝先后颁行于蒙古的盛京定例蒙古律书蒙古例等法令的最后修订本”“有专门处理蒙古事务的蒙古衙门”可知,蒙古律例是适用于蒙古等特定区域的基本法;根据材料“理藩院则例大部分内容是根据边疆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情况而编修的”“理藩院则例的制定是清朝在边疆地区的正式立法,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来约束各个民族地区,达到国家法制的统一”可知,理藩院则例是理藩院机关内部指导边疆地区的工作条例(是清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法规),是中央政府颁布的地方区域性的基本法。(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清廷在理藩院设立则例纂修馆,在增补刊印蒙古律例的同时制定理藩院则例”可知,为理藩院行使职权提供了主要依据;根据材料“理藩院则例的制定是清朝在边疆地区的正式立法,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来约束各个民族地区,达到国家法制的统一”可知,理藩院则例有利于民族地区有效治理和国家统一治理的结合;是清朝加强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进行治理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清代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18.【参考答案】(12 分)(1)主要观点:慈善与实业、教育密切相联,彼此促进。(2 分)国家独立富强,根本在实业、教育;办教育开启民智,提高人的素质;办实业发展经济,为教育提供资金。(2 分)慈善公益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2 分)(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古代乡绅责任的影响);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影响;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传统救济方式不适应近代形势的需要。(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解析】(1)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举事必先启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可知,慈善与实业、教育密切相联,彼此促进。根据材料“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可知,国家独立富强,根本在实业、教育;办教育开启民智,提高人的素质;办实业发展经济,为教育提供资金;根据材料“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可知,慈善公益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2)原因:根据材料“张謇可以说是近代儒商最典型的代表,也是儒商经世济民理想最杰出的奉行者”“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可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古代乡绅责任的影响);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根据材料“在欧美国家,亦多属公立”可知,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失教之民与失养之民,苟悉置而不为之所,为地方自治之缺憾小,为国家政治之隐忧者大也”可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结果;根据材料“窃以为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5 页(共 6 页)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可知,传统救济方式不适应近代形势的需要。19.【参考答案】(16 分)(1)主要内容:向劳苦大众传教布道;复兴福音运动,关注城镇民众;宣传宗教问题,广泛关注社会问题。(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处于由传统农本乡村社会到现代工业城镇社会的社会转型期;新教伦理对城市大众的精神关怀不足;英国人的宗教要求强烈,现有教堂满足不了市民的礼拜要求;卫斯理宗和福音运动脱颖而出。(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2)影响: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定的精神食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大众的精神需求;为城镇市民个体心灵世界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促进了新教传播,扩大了宗教的影响;有助于近代英国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解析】(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他们就走出教堂,向千千万万一向被遗忘的劳苦大众转达上帝的关怀”可知,向劳苦大众传教布道;根据材料“在英国复兴了以传播福音为己任的福音运动”可知,复兴福音运动,关注城镇民众;根据材料“不仅宣传宗教问题,而且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可知,宣传宗教问题,广泛关注社会问题。背景:根据材料“18 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迅速城市化,人口的大批流动与转移,给城镇精神关怀的基础设施教区和教堂的建设提出了挑战”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处于由传统农本乡村社会到现代工业城镇社会的社会转型期;根据材料“人们的宗教感情十分强烈,希冀得到宗教上的精神关怀”可知,新教伦理对城市大众的精神关怀不足;根据材料“在许多城镇尤其是新兴城镇,国教教堂座无虚席,没有足够的位置容纳想去做礼拜的人”可知,英国人的宗教要求强烈,现有教堂满足不了市民的礼拜要求;根据材料“于是福音运动和卫斯理宗等新宗教担负起民众精神世界的职责”可知,卫斯理宗和福音运动脱颖而出。(2)根据材料“他们就走出教堂,向千千万万一向被遗忘的劳苦大众转达上帝的关怀”可知,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定的精神食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大众的精神需求;根据材料“在英国复兴了以传播福音为己任的福音运动,他们不仅宣传宗教问题,而且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极大的影响”可知,为城镇市民个体心灵世界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促进了新教传播,扩大了宗教的影响;根据材料“丰富的物质财富与贫乏的精神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1819 世纪英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的新式精神关怀”可知,有助于近代英国的社会稳定;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0.【示例】(12 分)论题:宋代农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革命。(2 分)阐述:宋代对于前代技术和经验积极总结,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出现了对后世有极大影响力的农业书籍,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推广先进技术,如从越南引进高产作物占城稻,在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注重对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历史参考答案(新高考卷)第 6 页(共 6 页)宋朝的农业生产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4 分)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的商业化,如茶、糖等。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干涉和管制减少,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夜市也开始出现,草市兴盛,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规模扩大。宋代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发达,贸易网络扩展到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和阿拉伯,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为重要且广泛的海外贸易路线,沿着这条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被运到海外国家。(4 分)总之,宋代农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为宋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按以下步骤进行:1.读懂材料审题确定论题;2.选取所学知识进行阐述;3.小结。根据表格中宋代各类“经济革命”一览表,找出有关联的两种或几种革命,依据论题按照要求进行论述。如选择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依据所学知识确定好论题:农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革命,然后阐述宋代农业革命、商业革命的产生的原因、表现以及农业革命推动商业革命的事实,最后总结升华,再次强调即可。【评分细则】1012 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 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 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 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