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窘,与二妾俱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三十一年四月, 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海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 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 化龙以京营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 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辅臣 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 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B.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D.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D.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制,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员无须离职。C.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央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加封少 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太师,赐谥襄毅。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吕梁之险; 担任戎政尚书,秦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c.李化龙体恤下i青,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土数 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D.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他用先利诱 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答6、B.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次跟从征集调遣人员物资,凭借功劳骄恣傲 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州县。李化龙到成都,征讨的军队却未到, 他就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7、A. “官员无须离职”错,“终制”规定官员需要离职。但特殊情况下,朝廷强令丧服未满的官员出仕, 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8、D. “他用先利诱后攻打的计策”于文无据。原文是“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只是 说一开始他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后面是“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 重庆,大誓文武。应龙窘,与二妾俱缢”。9、李化龙暗中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参考译文:?李化龙,字于田,是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授职嵩县知县。年龄刚二十,胥吏很轻视他。李化龙暗中 访察到他们所做的坏事,将他们召来全部法办,(从此)县里治理得非常好。万历二十七年三月,李化龙被 起用为原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征讨播州叛臣杨应龙。杨应龙性格猜忌、凶狠、嗜杀,数 次跟从征集调遣人员物资,凭借功劳骄恣傲慢。知道川兵力量不足,暗中有占据蜀地的打算,秘密出去剽掠 州县。李化龙到成都,征讨的军队却未到,他就假意与杨应龙好言好语,以牵制杨应龙。皇帝听到泰江被攻 破的消息,大怒。赐给李化龙尚方宝剑,为他征讨叛贼提供方便。各军大规模集结,李化龙先令水西兵三万 守住贵州,截断杨应龙征召苗人的道路,之后他移兵重庆,大会文武官兵。第二年二月分兵八路进攻,川兵 分四路,贵州兵分三路,湖广兵一路分为两翼,李化龙亲自率领中军策应。杨应龙以劲旅二万交给他的儿子, 等到抗击诸路官军,都大败,杨应龙跺脚叹息说:“我不用孙时泰的计策,今天死定了! ”六月,刘铤攻破土、 月二城,杨应龙走投无路,与二妾都上吊自尽。皇上下诏将杨应龙的尸体和他儿子朝栋在市中肢解。李化龙 起初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准备赴丧,但因军务需要被起用,到这时乞求回家守丧。万历三十一年四月,被 任命为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水道,他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请开通淤塞的黄河,由直河入洲口抵达夏镇二 百六十里,避开黄河吕梁险峻地带。因为母亲去世再次离职,没有人代替他。朝廷品评他从前平定播州的功 劳,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官,庇荫一个儿子世袭锦衣指挥使的职位。万历三十五年夏天,被起用为戎政 尚书。李化龙认为京营是根本所在,上奏陈述有十一滥、十二苦、十九件宜做之事,都被朝廷置之不理。兵 部从万历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都是虚设。没有多久,尚书萧大亨也退休了,由李化龙掌管部里之事。三 十七年正月,京师讹传盗匪将到,老百姓争着逃避,边塞百姓逃入都城的也有数万人。辅臣说兵部尚书只有 一个人,拿什么应付突然的变化,皇上也没有回复。辽地战士二万多人都是老弱之人,而税监高淮残暴,辽 人恨得咬牙切齿。李化龙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万人,又分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皇上都 没有回复。李化龙死在官任上,终年七十岁。谥号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晨读晚练P54(三)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读写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共12分)材料一祝英台近北固亭岳珂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的,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 州更点。【注】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材料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材料三【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 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海门:长江自镇江以下江面顿然开阔,古人谓之“海”,而以始阔处称为 海门。天堑:指长江。铁瓮城:镇江的子城,始建于东吴。虎口:镇江为金陵(今江苏南京)门户,而金 陵形胜,有“钟山虎踞”之说,故此处称“虎口”。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金山上,为当地名胜。鳌头:金 山主峰名金鳌山,以状若金鳌头得名。?舵楼:船上为掌舵、隙望而建的船楼。10、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 鞭挞。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 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答案:C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的话。11、阅读材料一,回答: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朝廷偏安、不 思收复之愁。(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12、三则材料都写到京口北固亭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6分)参考答案:材料一,抒发词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材料二,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 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 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材料三,借古城 京口的凄凉清冷与扬州灯火的对比,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学法大视野P59-60(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13、(1)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 喻求贤才而不得。(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 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o(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橘橹灰飞烟灭” 一句,表 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另出新意,或借古题写时事, 或借古题发心声, 曲尽拟古之妙。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他 总是习惯用第一人称的抒怀、议论,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 的高峰。他的歌行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更是 ;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几乎被他完全打破,诗笔随着诗人瞬息万 变的情感,、摇曳多姿而又 o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更加强了回环震荡的节奏旋律, 使其诗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E.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总是在诗中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F.这位天才诗人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的精神风貌,他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G.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他的诗中总是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H.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完全被打破C.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这一写法完全被打破D.完全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打破了D.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E.无与伦比F.独一无二G.无与伦比H.独一无二交口称赞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交口称赞宛若天成 变幻莫测 变幻莫测 宛若天成变幻莫测宛若天成宛若天成变幻莫测【答案】14. A 15. D 16. C解析:“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强调 的是“艺术的高度”,用“无与伦比”。“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 人们赞美和传诵。语境说的是李白的歌行体诗,应用“脍炙人口”。“宛若天成”,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样, 没有经过人工雕饰。“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第三处前面是“随着诗人瞬息万变的情感”,应 该用“变幻莫测”。第四处与“摇曳多姿”对照,用“宛若天成”。晨读晚练P4717、下面是承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四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4 分) 尊敬的程校长:您好!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 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着名的教育家,能得 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草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谢意!祝您工作顺利!承德中学星云文学社2020年10月7日“敝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敝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拜读”改为“阅读”“蓬草生辉”改为“倍感荣幸”作文(50分):请以“我和诗词一起漫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 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B.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 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 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D. “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 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 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B.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 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C.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 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D.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 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看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 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 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 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 勇气去照镜子。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 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 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 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 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 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 驼鸟心理!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颊骨直至脸颊, 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 埋住脸痛哭起来他听见了敲门声一一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 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一一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 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 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 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潴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 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一一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 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一一这正 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 中,他向他们“阐述” 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 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 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 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 理。B. “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 躲避。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 深地伤害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 特点。5.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 之法,县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龙起故官,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兼巡抚四川,讨播州叛臣杨应龙。应 . 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好语縻之帝闻 禁江破,大怒。赐化龙剑,假便宜讨贼。诸军大集,化龙先檄水西兵三万守贵州,断招苗路,乃移重庆,大 誓文武。明年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楚师一路分两翼,化龙自将中军策应。应龙以劲兵二 万属其子,比抗诸路兵,皆大败,应龙顿足叹日“吾不用时泰计,今死矣!”六月,刘铤破土、月二城,应龙 窘,与二妾俱缢。诏磔应龙尸并子朝栋于市。化龙初闻父丧,以金革起复,至是乞归终制。三十一年四月, 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沏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 险。再以忧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 化龙以京营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 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亦数万。辅臣 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 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节选自明史?李化龙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B.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C.应龙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摩之/D. 盗性猜/狠嗜杀数从征调/恃功骄蹇/知川兵脆弱/阴有据蜀志/间出剽州县/化龙至/成都征兵未至/亦谬为 好语縻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制,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但官员无须离职。B.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央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屯田等。D.谥,即谥号,封建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去世后,依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化龙官高权重,赠谥美显。他二十岁便出任知县,后官至巡抚、总督,因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加封少 保,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师、太师,赐谥襄毅。B.李化龙尽心为政,建言献策。他在工部任职时,与淮、扬巡抚李三才一起奏请疏通河道,以避吕梁之险; 担任戎政尚书,奏陈十- -滥、十二苦、十九宜。C.李化龙体恤下情,条陈进谏。辽地不少战士老弱贫残,但税监残暴,李化龙便请求停止收税、增加兵士数 万人,又逐条上奏兵士粮食、和议、战斗之策。【).李化龙奉命讨逆,不辱使命。他巡抚四川,征讨叛臣杨应龙;皇帝赐他尚方宝剑,充分放权;他用先利诱 后攻打的计策,在两年之内,平定杨应龙之乱。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二)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读写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共12分)材料一祝英台近北固亭岳珂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幽,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 州更点。【注】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材料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黎,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材料三【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 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海门:长江自镇江以下江面顿然开阔,古人谓之“海”,而以始阔处称为 海门。天堑:指长江。铁瓮城:镇江的子城,始建于东吴。虎口:镇江为金陵(今江苏南京)门户,而金 陵形胜,有“钟山虎踞”之说,故此处称“虎口”。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金山上,为当地名胜。鳌头:金 山主峰名金鳌山,以状若金鳌头得名。?舵楼:船上为掌舵、隙望而建的船楼。10、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B、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 鞭挞。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 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11、阅读材料一,回答: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3分)12、三则材料都写到京口北固亭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13、(1)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 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不尽长江滚滚 来。(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 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另出新意,或借古题写时事, 或借古题发心声, 曲尽拟古之妙。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他 总是习惯用第一人称的抒怀、议论,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 的高峰。他的歌行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更是 ;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几乎被他完全打破,诗笔随着诗人瞬息万 变的情感,、摇曳多姿而又 o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更加强了回环震荡的节奏旋律, 使其诗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总是在诗中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B.这位天才诗人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的精神风貌,他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C.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他的诗中总是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D.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完全被打破C.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这一写法完全被打破B.完全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打破了D.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B.独一无二C.无与伦比D.独一无二交口称赞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交口称赞宛若天成 变幻莫测 变幻莫测 宛若天成变幻莫测 宛若天成 宛若天成 变幻莫测17、下面是承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四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4 分)尊敬的程校长:您好!,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 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着名的教育家,能得 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草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谢意!祝您工作顺利!承德中学星云文学社2020年10月7日四、作文(50分):18.请以“我和诗词一起漫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20级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 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 分而论之。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 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 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 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 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 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 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 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 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 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 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一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 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 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 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 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 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碎语中说,六 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 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 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 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 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B.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 “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涉及诗的情绪和感觉。C.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 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以是道德评判也可以审美评 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 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B. “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 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C.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 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耍比唐诗高。D. “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 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的“格”指诗的总体风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 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B.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 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C.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 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D.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 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 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 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 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故选C。2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 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故选B。3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 差别。题中D项,“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 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故选D。【点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 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看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 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 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 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 勇气去照镜子。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 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