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docx
-
资源ID:97367348
资源大小:26.5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docx
教案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小麦病害教案一、引言1.1小麦病害的背景1.1.1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1.1.2病害的发生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对农民的收入造成影响。1.1.3了解小麦病害的类型、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二、知识点讲解2.1小麦病害的类型2.1.1真菌性病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2.1.2细菌性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细菌性条纹病等。2.1.3病毒性病害: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矮腥黑穗病等。2.2发病原因2.2.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会导致病害的发生。2.2.2土壤条件:土壤贫瘠、排水不良、有机质含量低等会导致病害的发生。2.2.3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在土壤、种子、肥料等中存在,通过传播途径侵入小麦植株。2.3防治方法2.3.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等。2.3.2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2.3.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菌抑制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三、教学内容3.1病害类型的识别3.1.1观察小麦植株的症状,如叶片黄化、枯萎、畸形等,来识别不同的病害类型。3.1.2采集病样,进行显微镜观察,确认病原菌的存在。3.1.3学习不同病害类型的特征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3.2发病原因的分析3.2.1学习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了解不同病害对气候的喜好和适应性。3.2.2学习土壤条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了解不同病害对土壤的要求和适应性。3.2.3学习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其传播途径和侵染机制。3.3防治方法的实践3.3.1学习选择抗病品种的方法,了解不同品种对不同病害的抗性差异。3.3.2学习合理轮作的技巧,了解不同作物对土壤病害的影响。3.3.3学习农药的使用技巧,了解不同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四、教学目标4.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小麦病害的类型。4.2学生能够分析小麦病害的发病原因。4.3学生能够掌握小麦病害的防治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病害类型的识别和区分。5.1.1需要通过观察病害症状和显微镜观察病原菌来提高识别能力。5.1.2需要学习不同病害的特征和区别,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识别准确性。5.2教学重点:学生对防治方法的掌握和应用。5.2.1需要学习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农药使用等防治方法的理论知识。5.2.2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了解防治方法的实践应用和效果。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显微镜:用于观察病原菌和病害症状。6.1.2幻灯片:用于展示不同病害的图片和实例。6.1.3笔记本电脑:用于播放教学课件和视频。6.2学具6.2.1病害样本:提供真实的小麦病害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分析。6.2.2彩色笔:用于学生在样本上标注和记录。6.2.3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学习内容和笔记。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通过小麦病害的实例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7.1.2提问学生对小麦病害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7.1.3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7.2教学内容讲解7.2.1利用幻灯片和课件,逐个讲解小麦病害的类型、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7.2.2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和病害样本,加深学生对病害的认识和理解。7.2.3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7.3.1通过问答和讨论,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7.3.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八、板书设计8.1小麦病害类型8.1.1真菌性病害8.1.2细菌性病害8.1.3病毒性病害8.2发病原因8.2.1气候条件8.2.2土壤条件8.2.3病原菌存在8.3防治方法8.3.1农业防治8.3.2化学防治8.3.3生物防治九、作业设计9.1识别小麦病害9.1.1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分类。9.1.2要求学生描述不同病害的特征和区别。9.2分析发病原因9.2.1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病例,让学生分析发病原因。9.2.2要求学生结合气候、土壤和病原菌的存在,进行综合分析。9.3设计防治方案9.3.1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案例,让学生设计防治方案。9.3.2要求学生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小麦病害的识别、发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的掌握程度。10.1.2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10.1.3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关注小麦病害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10.2.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小麦病害在农田中的实际情况。10.2.3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1.1教具1.1.1显微镜的使用: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和病害症状。1.1.2幻灯片的制作:确保幻灯片内容清晰、简洁,包含重要的知识点和实例。二、教学过程2.1导入2.1.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小麦病害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2.1.2明确学习目标: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2.1.3学生参与度: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和观点。2.2教学内容讲解2.2.1病害类型的识别:引导学生观察病害症状,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原菌。2.2.2发病原因的分析:通过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土壤和病原菌对病害发生的影响。2.2.3防治方法的实践: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和应用防治方法。2.3.1巩固知识点:通过问答和讨论,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掌握。2.3.3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三、板书设计3.1小麦病害类型3.1.1真菌性病害:列出常见真菌性病害,提供关键词和简要说明。3.1.2细菌性病害:列出常见细菌性病害,提供关键词和简要说明。3.1.3病毒性病害:列出常见病毒性病害,提供关键词和简要说明。3.2发病原因3.2.1气候条件:简要说明气候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提供相关关键词。3.2.2土壤条件:简要说明土壤因素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提供相关关键词。3.2.3病原菌存在:简要说明病原菌的存在和传播途径,提供相关关键词。四、作业设计4.1识别小麦病害4.1.1图片识别: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识别和分类。4.1.2描述特征:要求学生描述不同病害的特征和区别,加深对病害的理解。4.2分析发病原因4.2.1病例分析: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病例,要求学生分析发病原因。4.2.2综合分析:要求学生结合气候、土壤和病原菌的存在,进行综合分析。4.3设计防治方案4.3.1方案设计:提供一些小麦病害的案例,要求学生设计防治方案。4.3.2合理措施:要求学生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1课后反思5.1.1教学目标达成:检查学生对小麦病害的识别、发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的掌握程度。5.1.2教学方法适用性:评估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5.1.3教学效果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5.2拓展延伸5.2.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小麦病害在农田中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5.2.3研究项目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教案针对小麦病害的教学内容,通过详细的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小麦病害的识别、发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病害类型的识别、发病原因的分析以及防治方法的实践应用。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实例分析、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引导学生关注小麦病害的研究进展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实践能力。整体上,本教案旨在提供系统的小麦病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