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课件教案《有趣的梯形》.docx
-
资源ID:97369501
资源大小:25.5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数学课件教案《有趣的梯形》.docx
教案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数学课件教案有趣的梯形一、引言1.1设计意图:1.1.1通过引入梯形的概念,让孩子们对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1.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1.1.3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二、知识点讲解2.1梯形的定义:2.1.1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它有两条平行的边,被称为上底和下底。2.1.2非平行的两条边被称为腰。2.1.3梯形的对角线相交于一点,被称为梯形的中心。2.2梯形的性质:2.2.1梯形的对边相等。2.2.2梯形的对角相等。2.2.3梯形的中心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三、教学内容3.1认识梯形:3.1.1让孩子们观察梯形图片,引导他们发现梯形的特征。3.1.2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剪出梯形,并观察其性质。3.1.3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3.2梯形的画法:3.2.1教师示范如何画一个梯形,讲解画梯形的步骤。3.2.2孩子们动手尝试画梯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四、教学目标4.1认知目标:4.1.1孩子们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4.1.2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4.1.3孩子们能够画出一个梯形。4.2技能目标:4.2.1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梯形的性质。4.2.2孩子们能够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重点:5.1.1让孩子们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5.1.2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5.1.3让孩子们能够画出一个梯形。5.2教学难点:5.2.1让孩子们理解梯形的中心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5.2.2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梯形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梯形的特征。6.1.2梯形图片:用于引导孩子们观察梯形的性质。6.1.3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用于示范和指导孩子们画梯形。6.2学具:6.2.1梯形模板:让孩子们剪出梯形,动手操作。6.2.2画纸:供孩子们画梯形使用。6.2.3彩笔:用于孩子们画图和标记梯形特征。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教师向孩子们展示梯形模型,引导他们观察梯形的特征。7.1.2让孩子们剪刀梯形模板,观察和讨论梯形的性质。7.2讲解:7.2.1教师通过梯形模型和图片,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7.2.2教师示范如何画一个梯形,讲解画梯形的步骤。7.2.3孩子们动手尝试画梯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7.3练习:7.3.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7.3.2孩子们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八、板书设计8.1梯形的定义:8.1.1梯形:有两条平行边的四边形。8.1.2平行边:上底和下底。8.1.3非平行边:腰。8.1.4中心:梯形的中心。8.2梯形的性质:8.2.1对边相等:上底等于下底。8.2.2对角相等:两个对角相等。8.2.3中心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梯形的中心到上底和下底的距离相等。九、作业设计9.1作业1:9.1.1让孩子们画出不同类型的梯形,并标注其特征。9.1.2要求孩子们在画图过程中,注意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的长度关系。9.1.3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9.2作业2:9.2.1让孩子们找出生活中的梯形,如楼梯、梯子等,并拍照记录。9.2.2要求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所找到的梯形的特征。9.2.3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反思:10.1.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梯形概念的理解程度。10.1.2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10.1.3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10.2拓展延伸:10.2.1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除了梯形,还有哪些四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2.2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其他四边形的性质。10.2.3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有趣的梯形这一中班数学课件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有:梯形的定义与性质讲解、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难点的突破以及作业设计的拓展延伸。一、梯形的定义与性质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梯形模型和图片,以及画图工具,让孩子们清晰地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梯形的两条平行边、非平行腰以及中心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教师还需示范如何画一个梯形,并讲解画梯形的步骤。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梯形实物、剪出梯形、观察和讨论梯形的性质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梯形。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梯形的性质解决,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三、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梯形的中心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并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性质。教师还应关注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对梯形性质的应用,并进行个别指导。四、作业设计的拓展延伸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需要布置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孩子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孩子们画出不同类型的梯形并标注其特征,以及找出生活中的梯形并描述其特征。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在有趣的梯形这一中班数学课件教案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生动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并布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通过这些环节,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梯形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动手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