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继承传统缅怀英雄砥砺前行——初中清明节主题班会会教案.docx
-
资源ID:97372282
资源大小:26.6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走进清明继承传统缅怀英雄砥砺前行——初中清明节主题班会会教案.docx
教案走进清明,继承传统,缅怀英雄,砥砺前行初中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一、引言1.1设计背景: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1.2主题寓意:本次班会的主题“走进清明,继承传统,缅怀英雄,砥砺前行”既体现了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又强调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重要性。1.3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二、知识点讲解2.1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2.1.1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纪念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2.1.2清明节的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插柳等,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又富含生活情趣。2.1.3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明节既是纪念祖先的节日,也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节,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2.2清明节的相关诗词2.2.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2.2.2孟浩然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落花风起正苦昏。有意护花花不语,无力扶柳柳自纷。”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2.3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2.3.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2.3.2邱少云: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2.3.3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刘胡兰坚定地支持抗日武装,被日军残忍杀害,年仅15岁。三、教学内容3.1清明节的文化传统3.1.1扫墓:学生了解扫墓的仪式和意义,学会尊敬祖先、怀念亲人。3.1.2踏青: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踏青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3.1.3放风筝:引导学生学习放风筝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2清明节的相关诗词3.2.1学生背诵并理解清明节的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2举办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3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3.3.1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了解革命历史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3.2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诗词,学会尊重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4.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坚定信仰,砥砺前行。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5.2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投影仪:用于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诗词和视频资料。6.1.2白板:用于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6.1.3清明节相关资料:包括诗词、烈士事迹、习俗等内容,用于教学参考。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学生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和感悟。6.2.2画笔和彩纸:用于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艺品。6.2.3清明节研究资料:学生分组准备,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七、教学过程7.1导入环节7.1.1播放清明节氛围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的氛围。7.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了解和印象。7.2教学环节7.2.1知识点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包括由来、习俗和诗词等。7.2.2实例分享:学生分组分享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感受英烈的伟大精神。7.2.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革命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并分享讨论成果。7.3实践环节7.3.1制作手工艺品:学生利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风筝、柳枝等。7.3.2清明节诗词朗诵:学生选择一首清明节诗词进行朗诵,感受诗词的魅力。7.3.3扫墓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扫墓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八、板书设计8.1清明节由来和习俗8.1.1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纪念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8.1.2扫墓:尊敬祖先、怀念亲人的仪式。8.1.3踏青、放风筝: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寓意生活乐趣和希望。8.2清明节诗词8.2.1杜牧清明: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思念之情。8.2.2孟浩然清明:表达生命无常的感慨。8.3革命先烈事迹8.3.1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8.3.2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被大火吞噬。8.3.3刘胡兰:支持抗日武装,被日军残忍杀害。九、作业设计9.1清明节文化研究9.1.1学生分组研究清明节的历史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9.2清明节诗词欣赏9.2.1学生选择一首清明节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9.3清明节实践体验9.3.1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参与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如扫墓、踏青等。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反思10.1.2学生反思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10.2拓展延伸活动10.2.1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10.2.2开展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展示学生的才艺。10.2.3邀请革命烈士家属来校讲述先烈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关注的环节1.知识点讲解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于清明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的理解是基础,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些知识点。2.实例分享环节:学生通过分享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对于英烈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和感受是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分享中深入思考和感受。3.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如何将革命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对于革命精神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是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找到革命精神与自身生活的结合点。4.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体验和理解是重点,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二、对重点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知识点讲解环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清明节的场景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2.实例分享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分享革命先烈的事迹时,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事迹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3.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确保学生能够将革命精神与自身生活相结合。4.实践环节:教师在组织实践环节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材料和工具,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通过对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词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的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学生对清明节知识点的掌握、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受、将革命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讨论和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材料、事迹材料、问题引导和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将革命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