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97392923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教案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1.1本文选自王实甫四种曲之一的西华山陈抟高卧,描写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长亭送别”一节。1.2本文是研究古代戏曲文学的重要篇目,具有深刻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内涵。1.3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加深对古代社会风俗和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二、知识点讲解2.1戏曲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例,介绍戏曲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2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析长亭送别中运用的诗词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2.3文化背景知识:介绍长亭送别中所涉及的古代社会风俗、礼仪和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三、教学内容3.1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体会文学意境。3.2诗词解析:分析文中的重要诗句,解读其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3.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进行分组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亭送别的故事情节,掌握戏曲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4.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词解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厚的感情,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人文素养。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理解长亭送别中的古代诗词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知识。5.2教学重点:分析长亭送别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6.1.1课件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6.1.2视频资料:准备一些与长亭送别相关的戏曲表演视频,用于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戏曲表演形式。6.1.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氛围。6.2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字典等。6.2.1学生教材:提供给学生用于阅读和学习的文本材料。6.2.2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点知识、课堂笔记等。6.2.3文具:供学生做课堂练习、写作业等使用。6.2.4字典:方便学生查阅生僻字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七、教学过程7.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长亭送别相关的戏曲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7.1.1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戏曲表演形式,简要介绍戏曲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7.1.2提问学生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7.2文本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阅读长亭送别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诗句和角色情感。7.2.1分组朗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意识。7.2.2逐段解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作用。7.2.3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7.3角色扮演与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进行分组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7.3.1学生自选角色,准备台词和表演动作。7.3.2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7.3.3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八、板书设计8.1板书设计内容:课文长亭送别、故事情节梗概、关键词语。8.1.1长亭送别:用大字书写,突出课堂主题。8.1.2故事情节梗概: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8.1.3关键词语:列出文中的重要诗句和角色名字,方便学生查找和回顾。九、作业设计9.1作业内容: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9.1.1阅读理解题:让学生选择或填空,测试学生对长亭送别故事情节的理解。9.1.2诗歌鉴赏题:让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诗句的表现手法和作用。9.1.3创新性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10.1.1学生参与度:反思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1.2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10.1.3教学方法: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10.2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10.2.1让学生阅读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的理解。10.2.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研究报告,深入研究长亭送别中的某一问题或主题。10.2.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本阅读与解析1.1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文本时,重点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通过语气、语速、停顿等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1.1.1教师可适时示范,让学生模仿并改进自己的朗读方式。1.1.2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1.2诗句解析:在解析文本中的重要诗句时,重点关注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1.2.1举例说明诗句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1.2.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句的意义。1.3故事情节分析:在分析故事情节时,重点关注情节的推进和角色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1.3.1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矛盾冲突,理解角色行为的动机。1.3.2引导学生从角色情感变化中,提炼出故事的主题思想。二、角色扮演与表演2.1角色分配:在角色分配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角色选择和性格匹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角色。2.1.1教师可提供角色性格的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选择。2.1.2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试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2.2表演准备:在表演准备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台词准备和表演动作的排练,引导学生通过台词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2.2.1提供台词朗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台词的意义。2.2.2示范表演动作,让学生模仿并改进自己的表演方式。2.3表演评价:在表演评价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2.3.1教师应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有目的地改进自己的表演。2.3.2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三、课后作业设计3.1阅读理解题:在设计阅读理解题时,重点关注题目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取信息和理解故事情节。3.1.1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1.2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批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3.2诗歌鉴赏题:在设计诗歌鉴赏题时,重点关注题目的深度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3.2.1设计关于诗句表现手法和意义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3.2.2鼓励学生进行诗句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3创新性题目:在设计创新性题目时,重点关注题目的开放性和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3.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3.2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如写作、绘画、表演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