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6 变异、育种和进化 17 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ppt
-
资源ID:97405364
资源大小:7.07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物6 变异、育种和进化 17 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ppt
考点17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静悟与梳理栏目索引排查与特训静悟与梳理依纲静悟1.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1)诱变育种原理核心梳理(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注注意意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种子”。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的选择与分析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的选择与分析(1)若要求培育隐性性状的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2)若要求快速育种,则应用单倍体育种。(3)若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则可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4)若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5)若要求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7)若要求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则可以选择基因工程育种。(8)若要培育原核生物,因其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则一般采用诱变育种。3.花药离体培养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1)花药离体培养仅获得单倍体幼苗。(2)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诱导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排查与特训题组一辨析育种相关的原理题组一辨析育种相关的原理1.(2015天津,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染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编号播种方式植株密度(106株/公顷)白粉病感染程度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A品种B品种单播40单播20混播22单播04单播02注: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1234567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判断依据是_。解析答案解析解析从和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A、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1234567解解析析分析、两组试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2)设计、两组试验,可探究_。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解析答案解解析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相比,第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1234567(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子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试验 处理F2植株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以白粉菌 进行感染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甲1002500乙1001007575丙1002575?F3无病植株 的比例/%1234567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乙的基因型是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解解析析由表中F3无病植株的比例数据可知:甲自交后代中抗条锈病个体占25%,乙自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个体占75%,可说明抗条锈病为隐性性状,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依据甲自交后代抗白粉病个体比例为0,抗条锈病个体比例为25%,可推测甲的基因型为Ttrr。依据乙自交后代抗条锈病个体比例为100%,抗白粉病个体比例为75%,可推测乙的基因型为ttRr。根据丙自交后代中抗条锈病个体占25%,抗白粉病个体占75%,可知丙的基因型为TtRr,其自交后代中无病植株即基因型为ttR_的植株占3/16,即18.75%。解析答案TtrrttRr18.75%(或3/16)12345672.(2014江苏,13)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解析答案12345673.(2015重庆,8节选)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种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含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拟进行如下杂交: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_。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未提高,说明高产奶是_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_,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_(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解析答案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隐性AC1/812345674.已知玉米(2n)的高秆(易倒伏)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234567A.图中过程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图中过程产生转基因植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图中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D.图中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方法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 萌发的种子解析答案1234567思思维维延延伸伸 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答案(1)利用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这种植株由于_,需要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其原因是_。花药离体培养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1234567答案(2)无子西瓜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是否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何证明?_。获得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利用离体培养无子西瓜组织细胞观察子代是否能够产生无子西瓜1234567题组二辨析变异原理,设计育种方案题组二辨析变异原理,设计育种方案5.小麦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子),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答案1234567解析6.(2015浙江,32)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合子。解解析析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是自交现象,一般都是纯合子。纯解析答案1234567(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解解析析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稀有性和多方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稀有性、多方向性解析答案1234567(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 的 F1在 自 然 状 态 下 繁 殖,则 理 论 上 F2的 表 现 型 及 其 比 例 为_。选择解析答案纯合化年限越长矮茎中茎高茎9611234567(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解析答案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答案 遗传图解如图所示解析解析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见答案。12345677.(2017泰安一模)番茄(2n24)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其中利用_品种幼苗处理筛选更方便,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抗病红果基因突变解解析析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基因型为AABB、aabb),即利用化学物质诱导基因突变,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AAbb),其中利用抗病红果品种幼苗(AABB)处理筛选更方便,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解析答案1234567(2)若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获取抗病黄果新品种,请完善相关操作步骤:第一步:将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第二步:_;第三步:从F2中选择抗病黄果植株_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获得抗病黄果品种。上述步骤需年限较长,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单倍体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不同操作方法是对F1代实施_,再用_,选择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该抗病黄果新品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条。解析答案让F1自交获得F2连续自交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24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