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资源ID:97408084       资源大小:2.15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吸收能量,过程放出能量B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D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2下列反应既属于放热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与盐酸的中和反应D铝热反应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是A氢气在氯气内燃烧BNa2O2溶于水C碳和水蒸气反应D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4反应,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D前2min,v正(B)和v逆(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5t时,在一个体积为2 L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起始2分钟4分钟6分钟A2 mol1.4 molB6 mol4.2 molC0 mol2.7 molA前2分钟内,A的反应速率为B4分钟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其限度无法改变6NOCl常用于有机合成,其合成原理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molNO和1mol具有的能量是104kJB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是kJmolC该反应中若生成液态2mol放出热量小于76kJD形成1mol中的化学键吸收热量90kJ7T时,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测得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时间/s0246c/mol·L1NO1.000.250.100.10CO3.602.852.702.7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125mol·L1·s1B若使用催化剂,2s时的c(NO)将大于0.25mol/LC若升高温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将缩短D4s时,反应恰好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8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CO2生成B装置用于用标准NaOH溶液测定盐酸浓度C装置用于制备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D装置用于比较铜、铁活泼性强弱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氮气的平均速率:,则2s末NH3的浓度为A0.60mol/LB0.50 mol/LC0.45 mol/L D0.55 mol/L 10已知:N2(g)+3H2(g)2NH3 反应1molN2放出92.4kJ的热量.在恒容密闭容器内,投入2molN2和6molH2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被破坏,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一定存在2v(H2)正=3v(NH3)正C若容器内有 1mol NH3生成,则放出热量46.2kJD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11某研究小组以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电流番茄1番茄2苹果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所用的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该实验所用装置中,负极的材料为锌片C实验和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池电流的大小有影响D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对电池电流的影响12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v的单位为mol/(L·min)。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318.2 K,蔗糖起始浓度为0.400 mol/L,10 min后蔗糖浓度略大于0.376 mol/LBbK时,若蔗糖的浓度为0.35 mol/L,则v=1.26 mmol/(L·min)Cb<318.2D若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则v肯定变化1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Mg(s)所具有的能量高于MgX2(s)所具有的能量MgCl2电解制Mg(s)和Cl2(g)是吸热过程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常温下氧化性:F2Cl2Br2I2A1项B2项C3项D4项14与在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破坏的均是非极性键B是与反应生成的过程C、均为吸热过程D合成氨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内,t时发生反应:,下列表述能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B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D16下列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蜡烛燃烧B光合作用C手机电池工作D天然气加热水17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g,6%的H2O2溶液均取5 mL,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ABCD18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在相应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反应物温度催化剂收集V mL气体所用时5mL5%溶液252滴t15mL5%溶液452滴t25mL10%溶液252滴t35mL5%溶液25不使用t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实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所用时间:C通过实验,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反应速率:<19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A>C>D>BCC>A>B>DDA>B>D>C20已知2H2+O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C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吸收能量D断键所吸收的能量高于成键所放出的能量二、非选择题(共5题)21可逆反应等同于可逆过程吗? 22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SRM)系统简单,产物中H2 含量高、CO含量低(CO会损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是电动汽车氢氧燃料电池理想的氢源。反应如下:反应(主) :CH3OH(g)+ H2O(g) CO2(g)+ 3H2(g) H1=+49kJ/mol反应(副) :H2(g)+ CO2(g) CO(g)+ H2O(g) H2=+41kJ/mol温度高于300则会同时发生反应: CH3OH(g) CO(g)+2H2(g) H3(1)计算反应的H3= 。(2)反应1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升温有利于提高CH3OH转化率,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是 。(3)右图为某催化剂条件下,CH3OH转化率、CO生成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实际反应生成率没有不断接近平衡状态生成率的原因是 (填标号)。A反应逆向移动B部分CO 转化为CH3OHC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低D催化剂对反应的选择性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H3OH 实际反应转化率不断接近平衡状态转化率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能提高CH3OH转化率而降低CO生成率的措施 。(4)250,一定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1.00molCH3OH 和1.32molH2O 充分反应(已知此条件下可忽略反应 ),平衡时测得H2为2.70mol,CO有0.030mol,试求反应中CH3OH 的转化率 ,反应的平衡常数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3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 H=-190kJ/mol(1)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 (O2)正=2 (SO3)逆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2)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 0.18mol,则 (O2) =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n(SO3)< mol。24(1)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会出现红棕色的锈斑,某同学欲对其原理及条件进行分析。该同学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20%的NaCl溶液、蒸馏水、酚酞试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纯铁丝、碳棒、U形管导线等;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铁被腐蚀的电极产物,简述操作过程并写出溶液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将一铜棒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20%NaCl溶液的U形管中。若该装置不是原电池,请说明原因: 。(如果回答此题,则下面的不用回答)。若该装置是原电池,请采取适当的措施(电极材料、溶液浓度均不变)来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 。25回答下列问题(1)在400时,将一定量的AB2和14molB2压入一个盛有催化剂的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B2+B2 2AB3,已知2min后,容器中剩余2molAB2和12molB2,则:反应中消耗了 molAB2,2min后AB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B2)= 。发生反应前容器内压强与发生反应后容器中压强比值为: 。(2)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Z的产率是 。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则平衡时X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 。参考答案:1BA. 过程能量变高,吸收能量,过程能量降低,放出能量,的焓值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故A正确;B.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速率,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C. 图中分析,1mol甲烷和1mo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mol乙酸,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C正确;D.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作用和能量变化、化学键的变化,解题关键:注意题干信息的理解应用,易错点B,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速率,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2C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放热反应,Zn和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题意;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不符题意;C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铝热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同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题意;答案选C。3BA氢气与氯气反应为非离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Na2O2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水,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放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C碳和水蒸气反应不是离子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4BAA是固体,反应过程浓度不变,不作为表示反应速率的物质,其速率的单位也不对,A错误;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正确;C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段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刻的瞬时速率,C错误;D反应过程反应物逐渐减小,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逐渐增多,所以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错误;故答案选B。5BA物质A的状态是固体,其浓度不变,因此不能用A物质不是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A错误;B反应进行4 min时B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1.8 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同时产生C的物质的量为=2.7 mol,反应进行到6 min时C的物质的量仍然是2.7 mol,说明在4 min时该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B正确;C升高温度,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增大,因此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C错误;D化学反应限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维持,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反应限度被破坏,就会建立新条件下新的化学反应限度,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BA由图中的数据不能计算2molNO和1mol具有的能量,A错误;B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和生成物活化能之差,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是kJmol,B正确C气态变为液态放出热量,该反应中若生成液态2molNOCl(g)放出热量大于76kJ,C错误;D形成化学键放出热量,则形成1molNOCl(g)D中的化学键放出热量90kJ,D错误;故选B。7CA02s内,用NO表示的平均速率为mol·L1·s1,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NO为反应物,则2s时的c(NO)将小于0.25mol/L,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则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将缩短,故C正确;D由图示数据知,4s时反应物的浓度不在改变,达到了平衡状态,则反应达到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但不能说明恰好此刻达到,故D错误。故选C。8DA木炭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错误;B有活塞的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NaOH标准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C上端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和NaOH,上端生成的氯气无法接触到NaOH,无法制备消毒液,故C错误;D图示装置为原电池装置,根据电流表可判断形成的原电池的正负极,若Fe为负极,Cu为正极,可说明铁比铜活泼,故D正确;故答案为D。9A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氮气的平均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氨气的初始浓度为0,所以2s末氨气的浓度为,答案选A。10A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B任意时刻都符合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一定存在2v(H2)正=3v(NH3)正,故B正确;C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有2mol NH3生成,则放出热量 92.4 kJ,所以若容器内有1mol NH3生成,则放出热量46.2kJ,故C正确;D该反应为气体总量减小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A。11CA该实验所用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故可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A正确;B该实验所用装置中,由于Zn比铜活泼,故负极的材料为锌片,B正确;C实验和除了水果的种类不同之外,电极间的距离也不同,故不能得出水果种类对电池电流的大小有影响,应该实验和才能得出结论,C错误;D实验和研究电极间距对电池电流的影响,实验和研究水果种类对电池电流的影响,D正确;故答案为:C。12DA. 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328.2,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0.4,确定a,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逐渐减小;B. 由标准数据可知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与浓度呈正比;C. 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大;D. 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b,浓度由0.3mol/L0.5mol/L,速率相等。A. 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328.2,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0.4;则a=0.4×6=2.4,如保持速率不变,则10 min后蔗糖浓度等于0.376 mol/L,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逐渐减小,则10min后蔗糖浓度略大于0.376 mol/L,A正确;B. 由标准数据可知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与浓度呈正比,b K时,速率与浓度比值为=3.6,则b K时,若蔗糖的浓度为0.35 mol/L,则v=0.35 mol/(Lmin)×3.6=1.26 mol/(Lmin),B正确;C. 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则反应速率越大,对比318.2和b的数据可知,b<318.2,故C正确;D. 由表可知温度由318.2b,浓度由0.3mol/L0.5mol/L,速率相等,都是1.80,所以v可能不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分析等,注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侧重学生表格数据分析及计算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13A根据图象可知,Mg(s)与X2(g)的能量高于MgX2(s),但Mg(s)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gX2(s)所具有的能量,错误;MgCl2(s)的能量低于Mg(s)与Cl2(g),所以依据能量守恒判断由MgCl2制取M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象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F2Cl2Br2I2,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只有正确,故选A。14AA中破坏的是N2、H2中的非极性键,故A正确;B过程是NH2和H反应生成的过程,故B错误;C、三个过程中能量均降低,所以都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A。15CAN2、H2、NH3全呈气态,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该容器为恒容容器,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H2,仅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选;CN2、H2、NH3全呈气态,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选;Dv正(N2)=2v逆(NH3)表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D不选;答案选C。16CA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A与题意不符;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变化为化学能,B与题意不符;C手机电池工作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符合题意;D天然气加热水,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C。【点睛】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等的放出或吸收。17D因为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因此使用分液漏斗,故A、B错误;假设过氧化氢的密度为1g·mL1,n(H2O2)=5×1×3%/34mol=0.0044mol,v(O2)=0.0044×22.4×1000mL=49.28mL,10ml的量筒量程不够,故C错误,D正确。18CA实验中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B实验中除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浓度大的反应速率快,故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实验用的时间短,故t1>t3,B错误;C实验中,采用了催化剂,其他条件均相同,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D实验相比,中浓度大,且使用了催化剂,则中反应速率快,D错误;故选C。19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题。A、B相连时A为负极,说明A比B活泼,C、D相连时,电流由DC,D为正极,C为负极,说明C比D活泼,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A为负极,C为正极,故A比C活泼;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为负极,B为正极,说明D比B活泼,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C>D>B,故答案为:B。20DA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则H2在O2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B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B正确;C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H2O分解为H2和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即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吸收能量,C正确;D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断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成键所放出的能量,D错误;答案选D。21不等同。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可逆反应与可逆过程不能等同。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其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二者不能等同。22 +90kJ/mol 反应为熵增加的反应 CO含量升高,破坏燃料电池的交换膜 C 升温反应速率加快 其它条件不变,提高n(水)/n(甲醇)的比例 (或其它条件不变,选择更合适的借化剂) 91% 5.6×10-3(1)反应加上反应得到:CH3OH(g) CO(g)+2H2(g)   H3= +90kJ/mol。(2)反应自发进行的要求是G=HTs0,此反应的H0,所以反应自发进行的原因就是s0,即反应为熵增反应。升温会促进反应的发生,提高CO的含量,而CO会破坏该电池的交换膜。(3)工业生产中,一般不会等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多数都是进行一段时间的反应就将体系取出,所以一般来说,反应的速度越快,取出的体系就越接近应该达到的平衡态。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速度加快,但是CO的生产率并没有接近反应的平衡态,说明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对于反应几乎没有加速作用,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三个反应都吸热,所以升温都正向移动,不会促进CO转化为甲醇,选项A、选项B都错误。由的叙述可以得到答案为:升温反应速率加快。加入水蒸气,可以调高甲醇的转化率,同时使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CO的生成率。加入更合适的催化剂,最好只催化反应,不催化反应,这样也能达到目的。(4)达平衡时CO有0.03mol,根据反应得到参与反应的氢气为0.03mol,所以反应生成的氢气为2.73mol(平衡剩余氢气2.7mol),根据反应,消耗的甲醇为0.91mol,所以甲醇转化率为91%。根据反应的数据,消耗的水为0.91mol,生成的CO2为0.91mol,则剩余1.32-0.91=0.41mol水,在反应中应该消耗0.03molCO2,生成0.03molCO和0.03mol水,所以达平衡时,水为0.41+0.03=0.44mol,CO2为0.91-0.03=0.88mol。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设容器体积为V)。23 BD 0.036 向正反应方向 0.36 0.40(1)A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2 (O2)正=(SO3)逆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O2)正=2(SO3)逆说明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B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容器内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变化,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选;C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D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时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选;答案选BD。(2)根据三段式2SO2(g)+O2(g)2SO3(g) 起始物质的量(mol)   0.20    0.10       0变化物质的量(mol)   0.18    0.09      0.18平衡物质的量(mol)   0.02    0.01      0.18则(O2)= 0.09mol÷(5L×0.5min)=0.036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相当于起始物质的量为原起始物质的量的两倍,相当于增大压强),若平衡不移动,则SO3的物质的量为0.36mol,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0.36mol<n(SO3),若SO2全部转化为SO3,SO3的物质的量为0.40mol,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再次达到平衡后,0.36mol<n(SO3)<0.40 mol。24 用导线连接纯铁丝和碳棒后插入盛有20%溶液的U形管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向插入纯铁丝的一端滴入1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证明负极有生成, ,= 向插入碳棒的一端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有生成 向插入碳棒一侧的溶液中通入氧气或空气。(1)为加速腐蚀,实验应选用20%的NaCl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以纯铁丝和碳棒作两极,分别对两极产物和进行检验。(2)该装置具备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空气中的,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的浓度。(1)为加速腐蚀,实验应选用20的NaCl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以纯铁丝和碳棒作两极,分别对两极产物Fe2+和OH-进行检验,具体操作为:用导线连接纯铁丝和碳棒后插入盛有20%NaCl溶液的U形管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向插入纯铁丝的一端滴入1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证明负极有Fe2+生成,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向插入碳棒的一端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证明有OH-生成;(2)铜、碳和食盐水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而构成原电池,铜易失电子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是空气中的O2,要加快反应速率,可增大O2的浓度。25(1) 4 0.4mol/L 0.1mol/(L·min) 10:9(2) 30% 38.9%(1)已知2min后,容器中剩余2molAB2和12molB2,因此消耗B2的物质的量是14mol-12mol=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消耗了4molAB2,同时生成AB3是4mol,则2min后AB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mol÷10L=0.4mol/L。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B2)=0.1mol/(L·min)。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则发生反应前容器内压强与发生反应后容器中压强比值为:。(2)达到平衡时消耗X的物质的量是1mol-0.7mol=0.3mol,消耗Y的物质的量是1mol-0.9mol=0.1mol,生成Z的物质的量是0.2mol,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方程式为,所以Z的理论产量是,平衡时生成Z是0.2mol,所以Z的产率是×100%=30%。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则平衡时X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100%38.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为本站会员(s****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