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ppt

    • 资源ID:97425042       资源大小:16.24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ppt

    考点考点2 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不断加强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备考分析最新考纲最新考纲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汉汉到元政治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制度的演变变(1)2016(1)2016全国全国卷卷,26:,26:宋代宋代重史重史传统对传统对君主君主专专制的影制的影响响(2)2016(2)2016全国全国卷卷,25:,25:科科举举制的影响制的影响(3)2016(3)2016全国全国卷卷,25:,25:汉汉承承秦制秦制(4)2015(4)2015全国全国卷卷,25:,25:汉汉代代外戚干政外戚干政(5)2015(5)2015全国全国卷卷,25:,25:汉汉代代地方吏治地方吏治(6)2014(6)2014全国全国卷卷,40:,40:古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科科举举制制(八股取士八股取士)1.1.高高频频考点考点:主要集中在主要集中在汉汉代政治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制度的特点、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和科举举制制,宋代加宋代加强强中央集中央集权权的措的措施、明代的内施、明代的内阁阁制。制。2.2.备备考策略考策略:(1):(1)在掌握各朝政治在掌握各朝政治制度具体措施的基制度具体措施的基础础上上,概括出中概括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发展演化的展演化的规规律律性知性知识识。(2)(2)建立完整的知建立完整的知识识体系体系,从中央中枢从中央中枢权权力机构、地方行政力机构、地方行政机构、机构、选选官、官、监监察等角度全面掌察等角度全面掌握各朝加握各朝加强强中央集中央集权权制的措施。制的措施。明清君主明清君主专专制制度制制度的加的加强强(1)2016(1)2016全国全国卷卷,27:,27:明代明代地方行政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巡巡抚抚)(2)2015(2)2015海南卷海南卷,7:,7:明初刑明初刑罚罚的特点的特点(3)2014(3)2014全国全国卷卷,27:,27:明代明代内内阁阁制制(4)2014(4)2014海南卷海南卷,8:,8:清代内清代内阁阁状况状况(5)2013(5)2013全国全国卷卷,41:,41:明清明清君主君主专专制制度的加制制度的加强强在建在建筑上的表筑上的表现现(3)(3)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明代的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重视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重视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发挥的作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可以用可以用“权力范围无限大权力范围无限大,决策决策权力无限小权力无限小”来理解明代内阁来理解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地位和作用和清代军机处的地位和作用,来来理解两者不过是君主专制强化理解两者不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的工具。(4)(4)在学习中国古代政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概念时治概念时,应适当引入近代政治应适当引入近代政治概念概念,如立法、司法、行政等。如立法、司法、行政等。(5)(5)关注地理、建筑等与古代政关注地理、建筑等与古代政治制度的关系。治制度的关系。(6)(6)注意中西政注意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治制度的比较,如明、英的内阁如明、英的内阁等。等。抓主干抓主干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1.中枢权力机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确确立立隋唐隋唐(三省三省六部六部制制)职权职权中中书书省省负责负责 、门门下省下省负责负责封封驳审议驳审议,尚尚书书省省负责执负责执行。尚行。尚书书省下省下设设六部六部特点特点三省之三省之间间既相互既相互牵牵制制,又互又互为补为补充充,分工明确分工明确作用作用提高了提高了办办事效率事效率,加加强强了中央的了中央的统统治力量治力量;相相权权被分割被分割,有利于加有利于加强强 /演演变变宋朝宋朝(二府二府三司制三司制)(1)(1)三省三省长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又设设“”作作为为宰相宰相办办公机构公机构(2)(2)军军政政归归枢密院掌管枢密院掌管,分割宰相分割宰相军权军权(3)(3)财财政政归归 掌管掌管,分割宰相分割宰相财权财权元朝元朝(中中书书省省)废废除三省除三省,实实行一省制行一省制,只只设设中中书书省省起草诏令起草诏令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三司三司皇权皇权 2.2.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1)(1)西周西周:贵族世袭的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制。制。(2)(2)战国至汉初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军功爵制。(3)(3)西汉武帝及以后西汉武帝及以后:实行实行 和征辟制。和征辟制。(4)(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5)(5)隋唐至清隋唐至清:科举制。科举制。原因原因:隋统一后士族没落隋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依据 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会的需要。过程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设进士科隋炀帝设进士科,形成形成;唐代科举制日臻完善唐代科举制日臻完善;明清八股取士明清八股取士,1905,1905年被废除。年被废除。评价评价: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促进了促进了 的进一步成熟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察举制察举制门第门第科举制科举制官僚体制官僚体制3.3.监察与谏议监察与谏议监察监察制度制度原因原因保保证证官僚官僚队队伍的廉伍的廉洁洁和效率和效率表表现现(1)(1)秦朝在中央秦朝在中央设设 ,掌管掌管监监察察(2)(2)汉汉代代专设专设御史府御史府,汉汉武帝武帝时时在地方上在地方上设设置刺史置刺史,以以监监察地方官察地方官员员(3)(3)明清在中央明清在中央,既既设设有都察院有都察院,又又设设有六科有六科给给事中事中;在地在地方方,设设有有负责负责司法、司法、监监察的按察使司察的按察使司谏议谏议制度制度原因原因需要有制度来需要有制度来对对 的言行和决策的言行和决策进进行行监监督督表表现现(1)(1)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 负责谏议负责谏议和封和封驳驳(2)(2)宋代出宋代出现现了独立的了独立的谏谏官机构官机构 /(3)(3)明清明清时时期已期已经经没有没有专门专门的的谏议谏议制度制度评价评价(1)(1)消极消极:不能从根本上不能从根本上约约束皇束皇权权,也不能杜也不能杜绝绝 中的腐中的腐败败和低效和低效现现象象(2)(2)积积极极:在整在整顿顿吏治吏治,打打击击地方地方 ,维护维护中央集中央集权权,谏谏正皇正皇帝帝过过失失,防止决策失防止决策失误误等方面等方面发挥发挥了重要作用了重要作用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皇帝皇帝门下省门下省谏院谏院官僚队伍官僚队伍割据势力割据势力二、中央集权的加强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1.西汉加强中央集权西汉加强中央集权(1)(1)原因原因:西汉初年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中央和导致中央和 之间矛盾激化。公之间矛盾激化。公元前元前154154年年,爆发爆发“七国之乱七国之乱”。(2)(2)措施措施:汉武帝时汉武帝时,实行实行“”,强干弱枝强干弱枝;设置刺史设置刺史,监察地方。监察地方。2.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1)背景背景:唐朝唐朝“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之后形成了 的局面的局面,后来演化成五后来演化成五代十国的格局。代十国的格局。(2)(2)措施措施角度角度措施措施内容内容军事军事收精兵收精兵禁禁军归军归“三衙三衙”统领统领,但但发发兵兵权归权归 ,统统兵兵权权和和调调兵兵权权的分离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军权政治政治削削实权实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派 出任州郡出任州郡长长官。同官。同时时,设设置通判置通判,牵牵制州郡制州郡长长官官,加加强强了中央集了中央集权权经济经济制制钱钱谷谷各州郡的各州郡的财赋财赋,自留一小部分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消除了地方割据了地方割据势势力的物力的物质质基基础础,维护维护了国家了国家统统一与社一与社会安定会安定封国封国推恩令推恩令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枢密院枢密院文臣文臣(3)(3)影响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但造成但造成“冗官冗官”“”“”“冗费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的国家财政危机。三、皇权的不断加强三、皇权的不断加强1.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1)废丞相废丞相原因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措施措施:明太祖裁撤明太祖裁撤 ,废除丞相废除丞相,亲掌六部。亲掌六部。评价评价: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2)(2)设内阁设内阁前身前身: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不参与决策。设立设立:正式设立内阁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权力增大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权力增大,拥有拥有“票拟票拟”之权之权,但皇帝拥有但皇帝拥有“批红批红”权。权。冗兵冗兵中书省中书省明成祖明成祖2.2.清朝设立军机处清朝设立军机处(1)(1)设立设立:年间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设立。(2)(2)特点特点: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本身品级不高但本身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只能跪奏笔录。(3)(3)影响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提高了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雍正雍正行政效率行政效率1.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1)特点特点相权三分相权三分:中书省起草政令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这样既能互相制衡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中书省)、审核、审核(门下省门下省)、至执行、至执行(尚书省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互相牵制;同时同时,将尚书省权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运转。节制君权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重理解重理解(2)(2)评价评价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率,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朝沿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2.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1)(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统一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低下。(2)(2)分割权力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有利于巩固政权皇权高度集中。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人浮于事。(3)(3)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3.3.元朝的行省与郡县制的区别元朝的行省与郡县制的区别(1)(1)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是地方机构,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中央政令直达郡县,直线行直线行政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2)(2)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元设中书省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元设中书省,即即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职责是总理全国政务职责是总理全国政务,管理管理“腹里腹里”地区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北、山西、山东)。其余地方设行省。其余地方设行省,是分区统治是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不是直线统治。4.4.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5.5.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比较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比较丞相丞相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权力来源权力来源丞相制度丞相制度赋赋予予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职责职责一一级级决策者决策者侍从咨侍从咨询为询为主主任免任免要要经经皇帝及大臣商皇帝及大臣商议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对皇权影响制制约约皇皇权权君主君主专专制制强强化的化的产产物物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探究重点 主题一主题一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问题问题】(1)(1)依据材料一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意义。(2013(2013天津卷天津卷,12,12改编改编)(2)(2)依据材料二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第第(1)(1)问问,材料主要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材料主要反映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意义意义”的回答可从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的回答可从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第角度回答。第(2)(2)问问,概括材料信息得出行省制度的特征概括材料信息得出行省制度的特征,注意限定条件是注意限定条件是“在权力运行方面在权力运行方面”。(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汉武帝颁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元朝实行解决了诸侯国问题。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统一。(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出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反映出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反映出汉武帝时期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反映出汉武帝时期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反映出行省拥有部分权力反映出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反映出元朝行省具有既要为中央收权反映出元朝行省具有既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双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双重性重性,对后世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答案】(1)(1)意义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巩固了国家统一。统一。(2)(2)特征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规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规律1.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废除分封制之后,以中央对地方以中央对地方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统属关系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一般称为一般称为“郡县制郡县制”。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或为州郡县或路府或为州郡县或路府(州州)县、道府县、道府(州州)县三级制县三级制,或为省路府或为省路府(州州)县四级制县四级制,构成了从上到下由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2.2.分割地方权力分割地方权力,使其各有所主使其各有所主,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长官各设正、副长官各设正、副,彼此制约。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彼此制约。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主题二主题二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问题问题】据材料据材料,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中枢机构的演变中枢机构的演变”注意三个限定时期注意三个限定时期,即汉、魏晋、唐。即汉、魏晋、唐。(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设立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设立中朝,削弱相权。魏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是宰相,相权分散。相权分散。(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反映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反映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反映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反映出唐代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反映出唐代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相权分割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答案答案】演变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1.削弱相权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强,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1)分割相权。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使之相互牵制,从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外朝或外廷的大臣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转移转移,即即由远及近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或由外到内););同时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宫内内)向外朝向外朝(外廷外廷)转移转移,即由内向外即由内向外,内朝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内朝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的外朝中央机构。2.2.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4.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5.加强监察机制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主题三主题三由血缘门第到公平客观由血缘门第到公平客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问题问题】(1)(1)材料一论述了哪一选官制度材料一论述了哪一选官制度?有何弊端有何弊端?(2015(2015安徽卷安徽卷,13,13改编改编)(2)(2)据材料二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科举制的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创新之处”。(2012(2012江苏卷江苏卷,21,21改编改编)【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问题共有问题共有3 3个个,即即“哪一选官制度哪一选官制度”“”“弊端弊端”及科举制的及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创新之处”,答案应从材料中概括。答案应从材料中概括。(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隋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但容易任人唯亲。隋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员。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质。(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了察举制。反映了察举制。反映了权贵干涉和控制察举制。反映了权贵干涉和控制察举制。体现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体现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即社会阶层流动即社会阶层流动;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激励个人奋激励个人奋斗。斗。【答案答案】(1)(1)察举制。反映了权贵干涉和控制察举制的弊端。察举制。反映了权贵干涉和控制察举制的弊端。(2)(2)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提供了“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的机制;激励了个人的奋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斗精神。【深化拓展深化拓展】1.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1)选官标准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2)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3)选官原则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4)选官基础选官基础:日益扩大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5)主要启示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2.2.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项目项目阐释阐释积极积极影响影响社会整社会整合功能合功能否定特否定特权权制度制度,具有公开、平等、具有公开、平等、竞竞争、争、择优择优的合理内核和的合理内核和价价值观值观念念,促促进进了社会了社会阶层阶层的流的流动动和和转转化化推推动动文文化化发发展展把把读书读书、考、考试试和做官和做官联联系起来系起来,促促进进了了传统传统儒学文化的儒学文化的传传承承与普及与普及,带动带动了民了民间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风气气巩固国巩固国家家统统一一把把选选拔人才和任命官拔人才和任命官员员的的权权力集中到中央力集中到中央,适适应应了了“大一大一统统”意意识识形形态态的需要的需要,加加强强了中央集了中央集权权,巩固了国家巩固了国家统统一和社会一和社会稳稳定定推推动动世世界文明界文明选选才方式在唐朝才方式在唐朝时时就被就被东亚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并成为为其政其政治制度的重要治制度的重要组组成部分成部分;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为近近现现代文官考代文官考试试制度制度消极消极影响影响重才重才轻轻品品选选拔人才有拔人才有时过时过于重于重视视才学才学标标准准,忽忽视视品德品德,造成一些官造成一些官员员道道德素德素质质低下低下官本位官本位思想思想直接促直接促进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发发育育;科科举举文化所孕育而文化所孕育而成的官成的官场场文化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至今仍有消极影响禁禁锢锢思想思想强强化儒家的正化儒家的正统统地位地位,禁禁锢锢了人了人们们的思想的思想发发展展;抑制了科技抑制了科技进进步和新知步和新知识识、新学科的、新学科的产产生和生和发发展展主题四主题四专制制度下的民主色彩专制制度下的民主色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问题问题】(1)(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制度方面有何创新?(2)(2)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识,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原创题原创题)材料一材料一图一、图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一、图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解答解答】(1)(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问题有问题有2 2个个,即唐代三省制与秦朝三公制即唐代三省制与秦朝三公制相比的创新之处及谈谈对相比的创新之处及谈谈对“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的理解的理解,答案答案出自材料及所学。出自材料及所学。(2)(2)联所学联所学,找关联找关联:秦朝时秦朝时,丞相为丞相为“百官之首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政务;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削弱了相权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由材料一中两幅图可以看出唐朝政治体制的变化由材料一中两幅图可以看出唐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三省长官共为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反映了三省的职能分工反映了三省的职能分工,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皇权的加但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强。【答案答案】(1)(1)创新创新: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分散相权分散;三省互为补充、相三省互为补充、相互牵制。互牵制。(2)(2)理解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有利于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其实质是封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建君主专制。【新视角拓展新视角拓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可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可以看出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明性,即君主也要按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去行事。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观点一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选官任官的权力观点一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例如方政府共同完成的。例如,汉代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汉代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通过乡举里选、通过乡举里选、中央政府策问考核等程序选拔官员中央政府策问考核等程序选拔官员;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由中正官按照标准划分各郡人的品级按照标准划分各郡人的品级,按照品级的高低来选官。无论是汉代的按照品级的高低来选官。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观点二某些决策方式也具有一定开明性。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唐观点二某些决策方式也具有一定开明性。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唐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叫做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叫做“敕敕”,但是这个但是这个“敕敕”其实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其实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发布的,起草敕令的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敕令的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皇帝在敕令发布前皇帝在敕令发布前“画敕画敕”即即同意同意,此后敕令还需经过门下省给事中审核此后敕令还需经过门下省给事中审核,如果门下省不同意此敕令可如果门下省不同意此敕令可将其批注送回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这称为“封驳封驳”。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中国古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但可以说是但可以说是“皇权之皇权之下的民主下的民主”。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透析高考 教材补缺教材补缺角度一汉朝官僚体制的特点角度一汉朝官僚体制的特点【典例典例1 1】(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25),25)两汉时期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侯;若皇帝幼小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安宗庙宗庙,重社稷重社稷”的的“汉家之制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B.“家天下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观念根深蒂固 C.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试题定位试题定位】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汉政治特点的分析归纳能力。从考本题考查考生对西汉政治特点的分析归纳能力。从考后的抽样数据看后的抽样数据看,正确选择正确选择C C项的考生只有项的考生只有17%,17%,而错选而错选A A项的考生占到项的考生占到71%,71%,可以说排除可以说排除A A项是考生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其实项是考生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其实,如果考生能如果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很容易排除够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很容易排除A A项的。项的。【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1)材料中的外戚在皇帝年幼时担任执政大臣材料中的外戚在皇帝年幼时担任执政大臣,很可能就是很可能就是丞相丞相,他们如何抑制相权他们如何抑制相权?(2)(2)皇帝年幼皇帝年幼,一般太后垂帘听政一般太后垂帘听政,皇帝不能亲政皇帝不能亲政,如何依靠外戚抑制相权如何依靠外戚抑制相权?(3)(3)材料中既有外戚担任执政大臣材料中既有外戚担任执政大臣,又有封侯的权利又有封侯的权利,被封的诸侯一般在被封的诸侯一般在地方地方,不能抑制相权不能抑制相权,A,A项显然不能反映项显然不能反映“外戚封侯外戚封侯”的信息的信息,属于以偏属于以偏概全。概全。(4)B(4)B、D D两项都比较容易排除两项都比较容易排除,外戚属于外姓外戚属于外姓,不是不是“家人家人”,不是刘姓不是刘姓,也不能反映也不能反映“家天下家天下”的观念的观念,B,B、D D两项错误。两项错误。答案答案:C C【教材补缺教材补缺】汉朝政治的特点汉朝政治的特点“汉承秦制汉承秦制”,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是但是,也有自己独特一面也有自己独特一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政治制度或者政治环境。(1)(1)布衣将相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起自布衣”,这些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称之为“布衣将相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力强大的表现。(3)(3)儒士受到重用儒士受到重用:汉初汉初,重视黄老之学重视黄老之学,但是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罢黜百家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后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4)(4)地方势力强大地方势力强大:汉初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角度二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角度二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典例典例2 2】(2016(2016全国卷全国卷,25),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科举制更有利于()A.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试题定位试题定位】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属教材主干知识。属教材主干知识。【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科举选官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选官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扩大官吏来源。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D,D项正确。官员的文化素质与个人能力是两个概念项正确。官员的文化素质与个人能力是两个概念,A,A项错误。科举制下项错误。科举制下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以考试成绩论成败,对官员道德水平不够重视对官员道德水平不够重视,B,B项错误。世家子弟可项错误。世家子弟可以通过科举、恩荫等途径入仕以通过科举、恩荫等途径入仕,C,C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D D 角度三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角度三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典例典例3 3】(2016(2016全国全国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ppt)为本站会员(yl****t)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