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6.2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湘教版.ppt
第第2 2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2)人口迁移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分类-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2)具体因素-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基础反馈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下图为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据此完成第12题。-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20002010年()A.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B.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C.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D.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A.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B.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C.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D.“全面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20002010年,县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增长最快,A项错;中部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基本无变化,不是“流动量”,B项错;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中部变化不大,西部增加,C项正确;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第2题,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A项正确;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B项错;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省际人口流动比重,C项错;“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项错。答案解析关闭1.C2.A-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即:-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而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2.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真题通关真题通关(2016海南卷,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份统计情况。-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答案:(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答案: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1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省份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其共同特点有人口主要来自邻近三城市的省份;外来人口来源于人口大省;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方法技巧人口迁移效应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考点二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由旧大陆到新大陆。(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新中国成立以来:3.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初婚年龄大小、婚姻稳定程度等。(2)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4.中国文化与人口(1)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基础反馈基础反馈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862011年外来暂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1.在此期间该城市()A.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B.常住人口数量先增后减C.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D.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沿海2.迁到该地的部分外来人口属于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影响该类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3.推测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A.增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B.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C.减少产业结构升级D.减少政府控制城市规模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该城市在此期间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应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业化快于城市化,A项错;图示外来人口数量先增后减,不能表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B项错;大量劳动力涌入,说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C项正确;我国沿海经济发达,是人口迁入地区,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内陆地区,D项错。第2题,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这些迁入人口集聚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和风俗习惯,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呈减小趋势,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数量要求降低。答案解析关闭1.C2.D3.C-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1.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民工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真题通关真题通关(2013全国卷,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12题。-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迁移人口数量由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总人口数量远低于四川,因此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与江苏基本一样,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较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答案解析关闭1.C2.B-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013全国卷,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第34题。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为3%,而20世纪90年代则不到2%,增长率减小,增长速度减慢;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总数持续上升;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内净迁移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第4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20世纪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20世纪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城市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收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答案解析关闭3.D4.A-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常考图形之17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1.解读图表-2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上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该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方法技巧(1)看流向该图显示的关键信息是1949年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读图时,首先要识别图例: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个不同时期,注意图中线条粗细代表着流动量的大小与规模;然后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线条,按照“迁出地迁入地”的线索归纳其流向的特点,要结合线条粗细概括“主要流向”的信息。-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2)找原因从图中获取信息概括“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仅仅是读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主要流向”的形成原因做出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原因分析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阐释,如从图中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人口的主要迁入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港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广东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所致。-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图形(3)析影响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分析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参考“民工流”的分析思路,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在新情境中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