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52-2013).pdf

    • 资源ID:97441649       资源大小:1.33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52-2013).pdf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1总则 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政策,统筹兼顾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改善我市公共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一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重庆市绿色建筑建设技术水平,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 B 50 18 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 B/T50 37 8 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 BJ/T 50 0 6 6,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建筑节能相关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1.0.3执行本标准的绿色公共建筑除达到50 节能要求外,还将至少达到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及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银级要求。1.0.4公共建筑的节能、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 术语 2.0.1透明幕墙t r a n s p a r e n t c u r t a i n w a l l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2.0.2 可见光透射比v i s i b l e 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透过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2.0.3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 n t e g r a t e d p a r t l o a d v a l u e(I PLV)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2.0.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b u l i d i n g e n v e l o p e t r a d e o f f o p t i o n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2.0.5参照建筑r e f e r e n c e b u i l d i n g 参照建筑是一栋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假想建筑。作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时,与设计建筑相对应,计算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比较对象。2.0.6 绿色建筑g r e e n b u i l d i n g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7 热岛强度h e a t i s l a n d i n t e n s i t 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是城市2 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0.8 可再生能源r e n e w a b l e e n e r g y 页面 1/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9非传统水源n i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w a t e r s o u r c 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污水等。2.0.10 可再利用材料r e u s a b l e m a t e r i a 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2.0.11可再循环材料r e c y c l a b l e m a t e r i a l 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3室内热环境与新风设计计算参数 3.0.1供暖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房间应采用16 2 2;2 集中供暖房间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符合表3.0.1的规定;3设置值班供暖房间不应低于5。页面 2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3/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3.0.2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0.2 的规定:2 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供冷工况室内设计参数宜比长期逗留区域提高12,供热工况宜降低12。3.0.3工艺性空调室内设计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及健康要求确定。3.0.4辐射供暖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降低2;辐射供冷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提高0.51.5。3.0.5公共建筑设计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3.0.51规定。页面 4/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5/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4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局和单体建筑设计,宜考虑冬季利用太阳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有利于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建筑主要采光立面的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南偏东30 至南偏西30 范围)。4.1.2 单体建筑设计应结合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组织好过渡季节室内外自然通风气流路线并确定通风口面积。4.1.3各主要功能房间应设外窗,其外窗(含阳台透明部分)及幕墙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轴线面积的8。当不能满足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4.1.4单体建筑平面设计,应合理确定冷热源和空调、风机机房的位置,缩短冷热水系统和风系统的输送距离,冷热水系统的单程输送距离不宜超过2 50 m,风系统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90 m。4.1.5建筑变电所设置应靠近负荷中心。4.1.6 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和风冷空调器时,空调器(机组)室外机布置和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应考虑空调器(机组)室外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立面景观,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散热器;2 空调器(机组)室外机宜布置在南、北或东南、西南向的靠外墙处或屋面上;3空调器(机组)室外机的安装应有利于通风换热,在建筑外立面的竖向凹槽内逐层布置室外机时,凹槽的宽度不应小于3.0 m,室外机置于凹槽的深度不应大于4.2 m;4空调器(机组)室外机间的排风口不应相对,相对时其水8 平间距应大于4m;5室外机位置处采用的遮挡或装饰,不应导致排风不畅或进排风短路,避免散热条件恶化;6 应安装牢固,不应存在安全隐患。4.1.7 建筑物的外墙宜采用自保温系统。4.1.8 围护结构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4.1.9屋面宜采用种植屋面,外墙宜采用墙体垂直绿化。4.1.10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可不强制执行本标准规定的建筑类型见附录A。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4.2.11、4.2.12 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 m。页面 6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4.2.2 建筑每个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7 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40 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4.2.3未设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等措施的建筑西向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30 时应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4.2.4窗及幕墙的遮阳形式应根据其所在朝向选择,宜采用以下遮阳形式:1不同方位窗及幕墙的外遮阳,宜采用室外设置各种遮阳挡板、活动百叶等措施。东向和南向外窗(含透明幕墙)宜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阳形式,东西向宜采用综合遮阳形式;2 遮阳措施应满足美观、防火、防风雨侵蚀的要求,操作简便并便于维护,长期使用并安全可靠;3宜采用与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遮阳措施,合理利用建筑相互遮阳、自遮阳、绿化遮阳等形式;页面 7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4合理采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中空玻璃内置活动百叶等与玻璃相结合的遮阳措施;5内遮阳宜采用带有铝箔或浅色材料做成的窗帘、百叶等。4.2.5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2.6 屋顶、外墙的表面宜采用浅色,以减少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当外墙使用性能指标符合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 BJ/T50 0 7 6 第3.0.4条规定的建筑反射隔热0 1涂料作外饰面层时,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修正:4.2.7 当采用种植屋面时,构造应符合重庆市种植屋面技术规程D BJ/T50 0 6 7 的规定;当覆土面积不小于屋顶面积的7 0,种植屋面当量热阻可取0.50 K/W 计入屋面传热系数计算。4.2.8 当设计建筑为多功能建筑时,不同功能空间的隔墙及分隔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宜大于2.0 W/(K)。同一功能分区内供暖空调区域和非供暖空调区域的分隔楼板、隔墙的传热系数不宜大于2.0 W/(K)。4.2.9在满足防火要求的情况下,楼梯间、走廊、电梯间的外窗应采用可开启的外窗。4.2.10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建筑屋顶总面积的2 0,并应采取适宜的遮阳措施。4.2.11建筑不宜设置凸窗。当外窗采用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凸窗的传热系数应2.9W/(K);2 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面积按窗洞口面积计算;3对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应进行保温处理。保温处理后板的平均传热系数应2.5W/(K)。4.2.12 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 B/T7 10 16 中规定的6 级要求。建筑物16 层的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 B/T2 10 8 6 规定的2 级;7 层及7 层以上的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该标准规定的3级。4.2.13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4.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判断 4.3.1当设计建筑不能全部满足第4.2.1条、第4.2.2 条和第4.2.10 条中的面积限值的规定时,应按本节的规定对设计建筑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综合判断。页面 8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综合判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1外墙平均传热系数:1.0(1.5)W/(K);2 屋面平均传热系数:0.8(1.0)W/(K);3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楼板或外挑楼板的平均传热系数:1.5W/(K);4供暖空调房间地面及地下室外墙(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外墙)热阻:1.2 K/W;5外窗传热系数:3.6 W/(K);6 建筑任一供暖空调房间开间窗墙面积比0.7 时,该朝向外窗及幕墙传热系数2.7(3.0)W/(K),综合遮阳系数0.5;7 屋顶透明部分传热系数:3.0 W/(K),综合遮阳系数0.4。注:括号外数据适用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二星级以上宾馆、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等高能耗建筑。4.3.2 综合判断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4.3.3参照建筑应按以下规定构建:1参照建筑的建筑形状、大小、朝向、平面划分及使用功能均应与设计建筑完全相同。2 当所设计建筑的朝向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朝向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4.2.10 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4.2.10 条的规定。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参数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1条的规定。4.3.4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计算必须按照附录B的规定执行。5供暖、通风和空调节能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图设计阶段,负荷计算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必要组成部分。负荷计算必须对每一个供暖空调房间或区域进行热负荷和空调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5.1.2 冷负荷计算中计算新风量所采用的人数值,应与所设计建筑一致,如无法按设计文件确定设计人数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计算中的规定及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1.3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空调系统的总冷负荷:1空调系统所服务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的同时使用系数,对不同功能的房间按照实际使用时段叠加分析确定;对相同功能的房间宜按表5.1.3确定;页面 9/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2 空调系统的新风冷负荷,对于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小于1h 的房间,所需新风量按室内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不应少于最多人数的1/2;3空调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取值应符合本标准6.3.1条的规定;4系统采用排风热回收装置时,应从设置的房间或区域的41计算冷负荷中扣除计算热回收负荷的6 0;5空调系统的风机、风系统引起的温升以及因漏风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6 空调系统冷水因水泵、管路等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5.1.4空调房间或空调区域面积大于或等于30 且由独立的空调系统承担时,或建筑的总空调面积大于或等于30 0 时,其空气调节系统应设置符合标准规定的新(排)风系统。空调系统运行时,不得采用开启门窗的方式获取新风。设计选用新风机组时,机组的新风量取值,不宜小于空调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中的新风量值。5.1.5设计说明中应标注计算建筑的空调工程夏季工况设计能效比(D EER),其值应不小于表5.1.5中规定的限值。5.1.6 冷量和热量的计量装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页面 10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1建筑群采用集中的冷源和热源时,每栋公共建筑及其冷、热源机房,应设置冷、热量及能耗计量装置。2 采用集中供暖、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分楼层、分室内区域、分用户或分室的冷、热量及能耗计量装置。5.2 供暖 5.2.1集中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5.2.2 设置集中供暖系统时,每个供暖房间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5.2.3公共建筑内的高大空间,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5.3通风 5.3.1公共建筑过渡季节通风宜采用自然通风,设置的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妨碍房间的自然通风。无外窗且有人员经常停留的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5.3.2 公共建筑过渡季节自然通风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自然通风排气口应设于建筑的负压区,尽量高置。为提高室内热压作用,宜在排风竖井屋面处采用太阳光辐射加热的措施或其它被动式通风技术;2 自然通风进风口应尽量低,其下缘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 m;自然通风进风口应远离污染源3m 以上;冬季自然通风进风口的设计,冷风不应直接吹向人体;3自然通风口应阻力系数小、并易于维护。通风口的操作应设置电动或手动开关装置。5.3.3公共建筑使用自然通风受到限制或风压与热压联合作用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共同作用的复合通风,复合通风中的自然通风量不宜低于运行总风量的30。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系统既可以联合运行,也可以分别独立运行。5.3.4热湿负荷、有害物浓度或人员数量变化较大的场所,其机械通风系统的风机应采用双速风机或变频调速风机。5.3.5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5.3.6 空气调节房间或空调区域内有加热、产湿设备时,应设置有效的机械局部排风系统,宜直接利用室外新风、实现有组织的系统补风。5.3.7 空气调节区通向室外的大门,除设计为双门斗、自动门或有专人开启的门等措施外,应设置隔离用大门空气幕。5.3.8 停车库的通风宜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地下停车库宜采用无风管诱导通风系统。5.3.9地下停车库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按以下方法之一计算:1按换气次数计算 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可按换气次数计算:1)当层高小于3m 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不小于3m,按3m 高度计算换气体积。2)停车库换气次数按6 次/h;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8 0 8 5。页面 11/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2 按停车所需排风量计算。5.3.10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与机械排烟系统合用时,应采用两台风机并联运行或采用双速风机。5.3.11地下停车库的机械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车库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消声装置的配置。5.3.12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应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采用风机调速装置、或根据车库内的CO 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5.4空气调节 5.4.1采用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时,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5.4.2 空气调节系统应具有过渡季最大限度利用新风的功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应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运行的措施,同时应设计相应的机械排风系统。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2建筑中人员密集度大的地下、半地下空间,或人员密集度大的地上空间、且楼层的设计最小新风量2 0 0 00 m3/h 时,过渡季可利用新风的最大新风比,应不低于总送风量的50;同时应设计相应的机械排风系统,且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设计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设置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的措施;3采用吊柜式机组处理新风,并设有回风口时,应设置互为联动的电动新风阀和电动回风阀,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4当设置有排风热回收装置,应选择设置带有旁通风管的热回收装置;5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提前预热或预冷时,应能够优先利用全新风运行;6 设计专用的机械通风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实现空调系统与机械通风系统之间的切换;7 有内区的建筑应优先采用室外新风冷却措施。页面 12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4.3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使用时间、温度、湿度等要求条件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其新风系统宜单独设置。5.4.4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密度变化大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气调节风系统宜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5.4.5下列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1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2 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5.4.6 设计变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其组合式空调机组应采用变频自动调节风机转速的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最小送风量。5.4.7 当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负担多个使用空间时,系统的新风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5.4.8 当采用人工冷、热源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冬夏季新风系统应能关闭。5.4.9建筑物空气调节内、外区应根据室内进深、分隔、朝向、楼层以及围护结构特点等因素划分。内、外区宜分别设置空气调节系统并注意防止冬季室内冷热风的混合损失。5.4.10 对有较大内区且冬季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采用闭式冷91却塔;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装置。5.4.11设计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新风应直接送入各空气调节区,不应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送出;2 根据房间负荷对风机盘管选型时,应扣除房间新风的冷量后选取。3风机盘管机组选型为高静压机组时,应通过计算确定高静压机组的出口静压的档次。5.4.12 建筑顶层、或者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或者吊顶空间较高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5.4.13建筑物内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 0。1送风量不小于30 0 0 m3/h 的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不小于8;2 设计新风量不小于40 0 0 m3/h 的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不小于8;3设有独立新风和排风的系统。5.4.14人员数量多,且长期停留又未设置集中新风、排风系统的空气调节区(房间),宜在各空气调节区(房间)分别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页面 13/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4.15选配空气过滤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大于50 Pa(粒径不小于5.0 m,效率:2 0 E8 0);终阻力不大于10 0 Pa。2 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大于8 0 Pa(粒径不小于1.0 m,效率:2 0 E7 0);终阻力不大于16 0 Pa。3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的过滤器,应能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5.4.16 设计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所选用的组合式空调机组漏风率的要求。5.4.17 空气调节风系统不宜设计土建风道作为空气调节系统的送风道和已经过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道。5.4.18 设计采用冰蓄冷系统供冷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系统。5.4.19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并应合理布置水系统的走向,缩短管路总长度;2 只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的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3当建筑物内有些空气调节区需全年供冷水,有些空气调节区则冷、热水定期交替供应时,宜采用分区两管制水系统;4空调水系统的并联环路,应均匀布置、合理划分,优化设计;当空调水系统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在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水力平衡要求配置必要的水力平衡装置;5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应采用一级泵系统;一级泵应采用变频调速变流量调节方式或变频水泵与定频水泵相匹配的方式;采用一台泵运行的系统,冷、热水泵应分别设置。多台水泵并联运行,不应设置备用泵;单台水泵运行,冬夏季日平均运行时间小于8 h 时,不宜设置备用泵;6 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悬殊时,应采用二级泵系统;二级泵应根据流量需求的变化采用变频调速变流量调节方式;7 空气调节水系统单台运行的冷、热水泵出口不应设置止回阀;8 空气调节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宜采用冷水泵、冷却水泵集成设置的一体化中央空调输配系统;9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冷、热水管路宜采用流动阻力低、可防污垢生成的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塑铝稳态复合管;10 冷水机组的冷水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差不宜小于10。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宜尽量加大冷、热水供、回水温差;11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5.4.2 0 空气调节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2 冷却塔应设置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3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采取加大积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4采用地源热泵、闭式冷却塔等节水冷却技术,或开式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大于8 0;5冷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页面 14/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4.2 1在多台制冷主机并联供冷的系统中,与其相匹配的冷却塔宜采用并联形式,以便在过渡季或者外界气温较低、室内冷负荷减少,部分制冷主机运行时,利用并联冷却塔,停开冷却塔风机,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降低能耗。5.4.2 2 空气调节系统送风温差应根据焓湿(h d)图表示的空气处理过程计算确定。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时,宜加大夏季设计送风温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风高度不大于5m 时,送风温差不宜小于5;2 送风高度大于5m 时,送风温差不宜小于10;3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不受限制。5.4.2 3建筑空间高度不小于10 m、且体积大于10 0 0 0?时,应采用分层空气调节系统。5.4.2 4有条件时,空气调节送风宜采用通风效率高、空气龄短的置换通风型送风模式。5.4.2 5空气调节风系统的作用半径不宜过大。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 s)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4.2 5中的规定。5.4.2 6 应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确定合理的空调冷、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选择水泵的设计运行工作点处于高效区。页面 15/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16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4.2 7 应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确定合理的空调冷却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并选择水泵的设计运行工作点处于高效区。冷却水循环泵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5.4.2 8 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水管的绝热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 B/T1558 6 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并取厚值。5.4.2 9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4.2 9 1和表5.4.2 92 的规定,或通过计算确定绝热材料的经济厚度。5.4.30 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宜采用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风管。5.4.31空气调节系统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5.5空气调节系统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 5.5.1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水(热泵)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1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供暖或空调的热源;2 具有热电厂的地区,宜推广利用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3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4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页面 17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5.5.2 除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直接供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1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热源的建筑,当冬季电力供应充足、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时;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3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直接电热用量需求的建筑;4冬季无加湿用蒸气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建筑。5.5.3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5.3的规定。5.5.4燃油或燃气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行;2 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 台,当中、小型建筑设置1台锅炉能满足热负荷和检修需要时,可设1台。3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多种余热。4燃气锅炉应充分利用烟气的冷凝热,采用冷凝热回收装置或冷凝式炉型,并宜选用配置比例调节燃烧器的炉型。5.5.5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 P)不应低于表5.5.5的规定值。页面 18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5.6 设计选型时,应对水冷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和蒸发器水侧阻力、冷凝器水侧阻力,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相关压力损失数值应标注于设备表中;应对风冷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和水侧换热器压力损失,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相关压力损失数值应标注于设备表中。5.5.7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 PLV)不宜低于表5.5.7 的规定值。页面 19/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2 0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5.11水源热泵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性能系数(CO P)不应低于表5.5.11的规定值。页面 2 1/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2 2 /3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 BJ50-0 52-2 0 13)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8 130 1.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5.15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选择应按以下原则确定:1较适用于中、小型公共建筑;2 设计选用时,应以热负荷选型,不足的冷量宜另选水冷(风冷)冷水机组提供。5.5.16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根据计算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另作附加;

    注意事项

    本文(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52-2013).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