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762-2012).pdf
-
资源ID:97441650
资源大小:879.65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762-2012).pdf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1总则 1.0.1为了在秸秆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设计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满足节约能源、用水、用地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单机容量为30 M W 及以下的新建或扩建秸秆发电厂的设计。1.0.3发电厂的设计应积极应用经运行实践或工业试验证明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和先进设备。1.0.4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宜根据可利用秸秆资源情况建设凝汽式或供热式发电厂。1.0.5发电厂机组压力参数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单机容量为30 M W 或2 5M W 的机组,宜选用高压参数;单机容量为15M W 或12 M W 的机组,宜选用次高压或中压参数;单机容量为6 M W 及以下机组,宜选用中压参数。2 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宜采用同一种参数。1.0.6 发电厂规划容量不宜大于30 M W,规划台数不宜超过两台。当经充分论证,秸秆供应量充足且采购成本合理时,发电厂规划容量也可适当增加;同一发电厂内的机组容量等级宜统一。同容量机、炉宜采用同一型式或改进型式,其配套设备的型式也宜一致。1.0.7 发电厂应按规划容量做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安排。新建发电厂可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或分期建设。分期建设时,每期工程设计宜只包括该期工程必须建设部分。对分期施工有困难或不合理的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规划容量一次建成。1.0.8 扩建和改建的发电厂设计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原有生产系统的设备布置、原有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全面考虑,统一协调。1.0.9发电厂的机炉配置、主要辅机选型、主要生产工艺系统及主厂房布置,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在满足安全、经济、可靠的条件下,发电厂的系统和布置应适当简化。1.0.10 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当条件合适时,发电厂可与邻近的工业企业或其他单位协作,联合建设部分工程设施。1.0.11发电厂的主要工艺系统设计寿命应达到30 年。1.0.12 发电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 2.0.1秸秆s t r a w s t a l k 成熟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和枝状林作物的统称,分为硬质秸秆和软质秸秆两类。2.0.2 硬质秸秆h a r d s t a l k a n d w o o d y p l a n t 棉花、大豆等茎干相对坚硬的农作物秸秆及树枝、木材加工下脚料的统称。页面 1/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2.0.3软质秸秆s t r a w a n d n o n-h a r d s t a l k 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等茎干相对柔软的农作物秸秆的统称。2.0.4辅助燃料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f u e l 农作物籽实外壳、林作物籽实外壳和木屑等碎料。2.0.5燃料f u e l 秸秆与辅助燃料的统称。2.0.6 秸秆发电厂s t r a w s t a l k p o w e r p l a n t 以秸秆为主燃料的发电厂。2.0.7 收贮站 c o l l e c t i o n&s t o r a g e s t a t i o n 秸秆发电厂用于收集、贮存、加工燃料的厂外工作站。2.0.8 露天堆场o p e n-a i r r e p o s i t o r y 无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遮盖的燃料堆放场地。2.0.9半露天堆场h a l f o p e n-a i r r e p o s i t o r y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不大于30 的燃料储存建筑物。2.0.10 秸秆仓库s t r a w s t a l k s t o r e h o u s e 具有完整顶棚、其余围护结构面积大于30 的燃料储存建筑物。2.0.11活底料仓s u r g e b i n w i t h p u s h f l o o r 底部带有给料机械的料仓。3秸秆资源与厂址选择 3.1秸秆资源 3.1.1发电厂应建在秸秆产地附近,所在区域应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靠的秸秆产量及待续的可获得量。3.1.2 发电厂所需燃料宜在半径50 k m 范围内获得。3.1.3项目建设单位应调查研究厂址附近多年秸秆产量,对秸秆产量进行分析,保证在农业歉年可获得秸秆量能够满足电厂的年秸秆消耗量。3.1.4发电厂可燃用辅助燃料。3.1.5项目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秸秆发电厂的燃料及其分析数值,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后合理确定燃料及其分析数值。3.2 热负荷及电力负荷 3.2.1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0 49的有关规定。页面 2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3.2.2 电力负荷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0 49的有关规定。3.3厂址选择 3.3.1发电厂的厂址选择应根据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区域秸秆分布、现有生产量、可供应量,并结合厂址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3.2.2 厂址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择在秸秆丰产区的城镇附近,应有保证发电厂连续运行的秸秆用量。2 应利用荒地和劣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不宜占用一般农田。应按规划容量确定用地范围,按近期建设规模征用。3不得设在危岩、滑坡、岩溶强烈发育、泥石流地段、发震断裂带以及地震时易发生滑坡、山崩和地陷地段。4选择在地基承载力较高,宜采用天然地基的地段。5应避让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和风景区,不宜设在居民集中的居住区内和有开发价值的矿藏上,并应避开拆迁大量建筑物的地区。6 宜设在城镇、居民点和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及风景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7 收贮站应布置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的地段。8 城市建成区、环境质量不能达到要求且无有效削减措施,或可能造成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区域,不得新建发电厂。3.3.3发电厂的秸秆运输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有较好水路运输条件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水路运输或水陆联运。秸秆运输路径不宜穿越城镇,不宜与主要公路平面交叉。3.3.4选择发电厂厂址、确定供水水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水水源必须落实、可靠。在确定水源的给水能力时,应掌握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情况,以及水利、水电规划对水源变化的影响。2 采用直流供水的发电厂,宜靠近水源,并应考虑取排水对 水域航运、环境、养殖、生态和城镇生活用水等的影响。3当采用江、河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取水口位置必须选择在河床全年稳定的地段,且应避免泥沙、草木、冰凌、漂流杂物、排水回流等的影响。4当考虑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按照国家和电力行业现行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要求,提出水文地质勘探评价报告,并应得到有关水资源主管部门的批准。3.3.5灰渣应全部综合利用,不设永久贮灰场。厂址选择时,可结合灰渣综合利用实际情况,按下列原则选定周转或事故备用干式贮灰场:1贮灰场容量不宜超过6 个月的电厂设计灰渣量。2 灰场选择应本着节约耕地的原则,不占、少占或缓占耕地、果园和树林,避免迁移居民。宜选用山谷、洼地、荒地、滩地、塌陷区和废矿坑等,并宜靠近厂区。3贮灰场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页面 3/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1)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50 0 m 以外;2)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3)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4)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4所选贮灰场的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贮灰场征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办理。3.3.6 确定发电厂厂址标高和防洪、防涝堤顶标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址标高应高于重现期为50 年一遇的洪水位。当低于该水位时,厂区必须有防洪围堤或其他可靠的防洪设施,并应在初期工程中按规划规模一次建成。发电厂的防洪,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作好防排洪(涝)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排洪(涝)设施。当必须新建时,经比选可因地制宜采用防洪(涝)堤、排洪(涝)沟和挡水围墙等构筑物。同时,要防止破坏山体,注意水土保持。2 主厂房区域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50 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0.5m。厂区其他区域的场地标高不得低于50 年一遇的洪水位。厂址标高高于设计水位,但低于浪高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厂外布置排泄洪渠道;厂内加强排水系统的设置;布置防浪围墙,墙顶标高按浪高确定。3对位于江、河、湖旁的发电厂,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高于50 年一遇的洪水位0.5m。当受风、浪、潮影响较大时,尚应再加重现期为50 年的浪爬高。防洪堤的设计应征得当地水利部门的同意。4对位于海滨的发电厂,其防洪堤的堤顶标高,应按50 年一遇的高水位或潮位,加重现期50 年累积频率1的浪爬高和0.5m 的安全超高确定。5在以内涝为主的地区建厂时,防涝围堤堤顶标高应按50 年一遇的设计内涝水位加0.5m 的安全超高确定。当难以确定设计内涝水位时,可采用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当有排涝设施时,则按设计内涝水位加0.5m 的安全超高确定。围堤应在初期工程中一次建成。6 对位于山区的发电厂,应考虑防山洪和排山洪的措施,防排洪设施可按频率为1%的标准设计。7 企业自备发电厂的防洪标准,应与所在企业的防洪标准相协调。3.3.7 发电厂出线走廊的规划,应根据系统规划、输电出线方向、电压等级与回路数、厂址附近地形、地貌和障碍物等条件,按规划容量统一安排,并且避免交叉。高压输电线应避开重要设施,不宜跨越建筑物,当不可避开时,相互间应有足够的防护间距。3.3.8 发电厂的总体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厂区为中心,在满足工艺流程的情况下,按规划容量合理确定厂址的规划结构和发展方向。2 厂区宜靠近秸秆收贮区域。3收贮站宜布置在公路或水路交通便利的地带,收购半径不宜大于15k m,收购站距厂区不宜大于40 k m。4妥善处理厂内与厂外、生产与生活、生产与施工的关系。5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的土石方工程量。页面 4/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6 收贮站距居民点不应小于10 0 m.7 集约、节约用地。4厂区及收贮站规划 4.1一般规定 4.1.1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应根据生产工艺、运输、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卫生、施工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厂区地形、地质、地震和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工艺流程顺畅,检修维护方便,有利施工,便于扩建。发电厂附近应设若干个燃料收贮站,负责电厂燃料的收购和贮存。4.1.2 厂区及收贮站的规划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区及收贮站应按合理区域秸秆量确定规划容量和本期建设规模,统一规划,分期建设。2 扩建发电厂的厂区规划,应结合老厂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平面布置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拆迁,并避免扩建施工对生产的影响。3环境空间组织,应功能分区明确,布局集中紧凑,空间尺度合适,满足安全运行,方便检修。4建(构)筑物宜按生产性质和使用性质采用联合建筑、成组和合并布置。5厂区规划应以主厂房为中心进行合理布置。6 在地形复杂地段,可结合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局,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长轴宜沿自然等高线布置。7 根据地震烈度需要设防的发电厂,建筑场地宜布置在有利地段,建筑物体形宜简洁规整。4.1.3主要建筑物的方位,宜结合区位条件、日照、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等因素确定。4.1.4厂区绿化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绿化主要地段,应规划在进厂主干道的两侧,厂区主要出人口及行政办公区,主厂房、主要辅助建筑及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的周围。2 屋外配电装置场地的绿化,应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距离的要求。3绿地率宜为15一2 0%.4.1.5发电厂用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4.1.6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4.1.6 的规定。页面 5/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页面 6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4.2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置 4.2.1主厂房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满足工艺流程,道路通畅,与外部进出厂管线连接短捷。2 采用直流供水时,主厂房宜靠近取水口。3主厂房的固定端,宜朝向厂区主要出人口。4汽机房的朝向,应使高压输电线出线顺畅。炎热地区,宜使汽机房面向夏季盛行风向。5当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锅炉房宜布置在地形较高处。6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预留扩建条件。4.2.2 冷却塔或冷却水池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冷却塔或冷却水池,宜靠近汽机房布置,并应满足最小防护间距要求。2 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冷却塔,不宜布置在厂区扩建端。3冷却塔或冷却水池,不宜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及主厂房的冬季盛行风向上风侧。4机力通风冷却塔单侧进风时,其长边宜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并应注意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2.3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宜布置在炉侧或炉前。2 秸秆仓库宜采取集中或成组布置。3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宜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单堆容量超过2 0 0 0 0 t 时,宜分设堆场,各堆场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堆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间距。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应有完备的消防系统和防止火灾快速蔓延的措施。4秸秆输送系统的建筑物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应缩短输送距离,减少转运,降低提升高度。5秸秆仓库、露天堆场或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宜靠近厂区物料运输人口,并应位于厂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6 燃料堆垛的长边应当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平行。4.2.4发电厂各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表4.2.4的规定。页面 7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4.2.5发电厂采用汽车运输燃料和灰渣时,宜设专用的出人口。4.2.6 发电厂扩建时,宜设计有施工专用的出人口。4.2.7 厂区围墙高度宜为2.2 m。屋外配电装置区域周围厂内部分应设有1.8 m 高的围栅,变压器场地周围应设置1.5m 高的围栅。4.3交通运输 4.3.1发电厂的燃料运输方式宜符合下列规定:页面 8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1宜采用公路运输。2 有较好水路运输条件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水路运输或水陆联运。4.3.2 厂区道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满足生产和消防的要求,并应与竖向布置和管线布置相协调。2 主厂房、秸秆仓库、露天堆场、半露天堆场、屋外配电装置周围应设环形道路。3厂内道路宜采用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4厂内秸秆运输道路宽度宜为7 m-9m,其他主要道路宽度宜为6 m,次要道路宽度宜为4m,人行道路宽度不宜小于1m。采用汽车运输燃料和灰渣的发电厂,应有专用的燃料运输出入口,该出入口宜面向燃料来源方向,其出人口道路的行车部分宽度宜为7 m-9m。4.3.3厂外道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发电厂的主要进厂公路,应分别与通向城镇和秸秆收贮站的现有公路相连接,宜短捷,并应避免与铁路线交叉。当其平交时,应设置道口及其他安全设施。2 进厂主干道的行车部分宽度,宜为7 m-9m。3厂区与厂外供水建筑,水源地、码头、贮灰场之间,应有道路连接。4.3.4水路运输码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路运输码头,应选在河床稳定、水流平顺、流速适宜和有足够水深的水域可供停泊船只的河段上。2 码头宜靠近厂区,并应布置在取水构筑物的下游,与取水口保持一定的距离。3码头与循环水排水口之间,宜相隔一段距离,避免排水流速分布对船只停泊的影响。4.4竖向布置及管线布置 4.4.1发电厂厂区竖向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0 49的有关规定。4.4.2 发电厂厂区地下管线的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0 49的有关规定。4.5收贮站规划 4.5.1收贮站内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露天堆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半露天堆场或露天堆场单堆不宜超过2 0 0 0 0 t。超过2 0 0 0 0 t 时,应采取多堆布置。2 秸秆仓库宜集中成组布置,半露天堆场或露天堆场宜集中布置。3天堆场垛顶披檐到结顶应当有滚水坡度。4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露天堆场应位于站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5站区宜设实体围墙,围墙高为2.2 m。4.5.2 收贮站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页面 9/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1收贮站的标高宜按2 0 年一遇防洪标准的要求加0.5m 的安全超高确定。2 场地坡度不应小于0.5%。坡度大于3时,宜采取阶梯布置。4.5.3收贮站的交通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内道路应满足消防和运输的要求。2 站内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露天堆场应设环形消防通道。3站内道路宽度应为7 m-9m,主要运输道路应为9m。4站内宜设不少于两个专用运输出人口。5主厂房布置 5.1一般规定 5.1.1发电厂主厂房的布置应符合热、电生产工艺流程,做到设备布局紧凑、合理,管线连接短捷、整齐,厂房布置简洁、明快。5.1.2 主厂房的布置应为运行安全和方便操作创造条件,做到巡回检查通道畅通。厂房内的空气质量、通风、采光、照明和噪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特殊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符合防火、防爆、防腐、防冻、防毒等有关要求。5.1.3主厂房布置应根据自然条件、总体规划和主辅设备特点及施工场地、扩建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1.4主厂房布置应根据发电厂的厂区、综合主厂房内各工艺专业设计的布置要求及发电厂的扩建条件确定。扩建厂房宜与原有厂房协调一致。5.1.5主厂房内应设置必要的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以及设备和部件检修所需的运输通道。5.2 主厂房布置 5.2.1主厂房的布置形式,宜按汽机房、除氧料仓间、锅炉房三列式或汽机房、除氧间、料仓间、锅炉房四列式顺序排列,或根据上料方式及工艺流程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其他布置方式。5.2.2 主厂房的布置应与燃料输送方向、发电厂出线、循环水进、排水管沟、热网管廊、主控制楼(室),汽机房披屋和其周围环形道路等布置相协调。5.2.3主厂房各层标高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层布置的锅炉房和汽机房的运转层,宜取同一标高,汽机房的运转层,宜采用岛式布置。2 除氧器层的标高,应保证在汽轮机各种运行工况下,给水泵进口不发生汽化。当气候、布置条件合适、除氧间不与煤仓间合并时,除氧间和给水箱宜露天布置。3给料层的标高,应按燃料输送系统及每台锅炉给料仓总有效容积的要求确定。5.2.4当除氧器和给水箱布置在单元控制室上方时,单元控制室的顶板必须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灌,除氧器层楼面必须有可靠的防水措施。5.2.5主厂房的柱距和跨度,应根据锅炉和汽机容量、型式和布置方式,结合规划容量确定。页面 10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2.6 露天布置的锅炉,应采取有效的防冻、防雨、防腐、排水、承受风压和减少热损失措施。对严寒或风沙大的地区,锅炉应根据设备特点及工程具体情况采用紧身罩或屋内式布置。烟气处理设备,应露天布置。在严寒地区,对有可能冰冻的部位,应采取局部防冻措施。在非严寒地区,锅炉吸风机宜露天布置。当锅炉为岛式露天布置时,送风机、一次风机也宜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辅机,要有防噪声措施,其电动机宜采用全封闭户外式。5.2.7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布置应远离高温蒸汽管道。油系统应设防火措施,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 B 50 2 2 9的有关规定。5.2.8 减温减压器和热网加热器,宜布置在主厂房内。5.2.9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出人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空高度不宜低于3.2 m。2 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应有良好的空调、照明、隔热、防尘、防火、防水、防振和防噪声措施。3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下面可设电缆夹层,它与主厂房相邻部分应封闭。4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油及有害气体管道穿越。5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不应有任何工艺管道通过。6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应避开大型振动设备的影响。7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不应坐落在厂房伸缩缝和沉降缝上或不同基座的平台上。8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内的设备、表盘及活动空间布置宜紧凑合理,并方便运行和检修。5.3检修设施 5.3.1汽机房的底层应设置集中安装检修场地。检修场地面积应能满足检修吊装大件和翻缸的要求。5.3.2 汽机房内起重机的设置宜按下列原则确定:1汽机房内,宜设置一台电动桥式起重机。2 起重量应按检修起吊最重件确定(不包括发电机定子)。3起重机的轨顶标高,应满足起吊物件最大起吊高度的要求。4起重机的起重量和轨顶标高,应考虑规划扩建机组的容量。5.3.3主厂房的下列各处应设置必要的检修起吊设施:1锅炉房炉顶。电动起吊装置的起重量,宜为0.5t-1t。提升高度从零米到炉顶平台。2 送风机、吸风机、一次风机等转动设备的上方。3利用汽机房桥式起重机起吊受到限制的地方:加热器、水泵、凝汽器端盖等设备和部件。5.3.4汽机房的运转层应留有利用桥式起重机抽出发电机转子所需要的场地和空间。汽机房的底层,应留有抽、装凝汽器冷却管的空间位置。5.3.5锅炉房的布置应预留拆装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的检修空间和运输通道。页面 11/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5.3.6 当设有炉前料仓时,料仓间应留有清除事故状态燃料的空间;当料仓底部采用螺旋式给料机时,料仓底层应留有拆装螺旋轴的空间位置。5.4综合设施 5.4.1主厂房内管道阀门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操作,凡需经常操作维护的阀门而人员难以到达的场所,宜设置平台、楼梯,或设置传动装置引至楼(地)面进行操作。5.4.2 主厂房内的通道和楼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厂房的零米层与运转层应设有贯穿直通的纵向通道。其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1)汽机房靠A 列柱侧,不宜小于1m;2)汽机房靠B列柱侧,不宜小于1.4m。2 汽机房和锅炉房之间,应设有供运行、检修用的横向通道。3每台锅炉应设运转层至零米层的楼梯。4每台双层布置的汽轮机运转层至零米层,应设上下联系楼梯。5.4.3主厂房的地下沟道、地坑、电缆隧道,应有防、排水设施。5.4.4主厂房的各楼层地面,可设置冲洗水源,并能排水;主厂房主要楼层应有清除垃圾的设施,运转层和零米宜设厕所。5.4.5汽机房外适当位置应设置一个事故贮油池,其容量按最大一台变压器的油量与最大一台汽轮机组油系统的油量比较确定,事故贮油池宜设油水分离设施。6 燃料输送设备及系统 6.1一般规定 6.1.1燃料输送系统应按发电厂规划容量、燃料品种、燃料厂外运输方式及当地的气象条件等统筹规划,并按本期容量建设。6.1.2 燃料输送系统应简化系统流程,因地制宜地采用机械设备或设施,减少转运环节。6.1.3在充分调查原有燃料输送系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扩建发电厂的燃料输送系统设计可考虑利用原有的设施和设备,并与原有系统相协调。6.2 燃料厂外贮存及处理 6.2.1项目建设单位应综合考虑秸秆发电厂的地域、投资、征地、燃料种类、燃料特性、燃料产出的季节性及燃料运输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设置厂外收贮站,保证发电厂连续运行。6.2.2 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的厂外收贮站,应对燃料进行晾晒及破碎处理。6.2.3软质秸秆入厂前宜在厂外的收贮站晾晒及打包。6.2.4厂外收贮站应按照燃料品种、燃料特性、燃料量及发电厂对燃料的要求,设置必要的破碎、打包、燃料搬运设备及计量、水分检测等辅助设备。页面 12 /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6.3秸秆及辅助燃料的接卸及贮存 6.3.1软质秸秆包料、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的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内燃料的贮存量宜为5d-7 d 燃料消耗量。2 粒度已经符合锅炉燃烧要求的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可以 混存;未经处理的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应分堆存放,分别处理。3发电厂位于多雨地区时,应根据秸秆的物理特性、输送系统、料场设备及燃烧系统的布置与型式等条件,确定是否设置干料贮存设施。当需设置时,其容量不应少于3d 的燃料消耗量。计算厂内燃料的总贮存量时,应包括干料贮存设施的容量。6.3.2 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的接卸应符合下列规定:1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可采用汽车卸料沟接卸,也可直接卸人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或露天堆场。2 采用汽车卸料沟卸料时,卸料沟的长度及容量应根据运输汽车的型号、卸料方式、来车频率等条件确定,其输出能力应与卸车出力相适应。3条件合适时,可采用活底料仓接卸燃料。当采用活底料仓 卸料时,活底料仓的输出能力应与卸车能力及系统输出能力相适应。6.3.3硬质秸秆及辅助燃料堆、取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有秸秆仓库的发电厂,当有专用卸车设施时,宜采用高架带式输送机向秸秆仓库内输送经过晾晒和破碎处理的燃料。2 运输车辆直接将燃料卸人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或露天堆场时,对经过处理的粒度已经符合锅炉燃烧要求的硬质秸秆和辅助燃料可采用装载机、桥式抓斗起重机、移动轮胎式或固定旋转式抓斗起重机进行堆取料作业。3采用装载机或轮胎式抓斗起重机作为取料设备时,设备数量不宜少于两台。当取料设备同时兼顾堆料作业时,设备数量可适当增加。6.3.4采用秸秆仓库贮存软质秸秆包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秸秆仓库的面积和跨度,应根据全厂总平面布置情况、储存天数、料包的尺寸、卸料、取料设备一次抓取的包料数量确定。2 秸秆仓库的高度应根据卸料、取料设备的安装尺寸、设备运行时的最大高度、储存包料的高度等确定。包料在堆垛时,应采用压缝交错堆垛。3秸秆仓库的卸车位应布置在上料输送机两侧。卸车位应采用贯通式。进出秸秆仓库的大门宽度和高度,应根据运输车辆满载时的最大外形确定。上料输送机宜布置在秸秆仓库的中部。4秸秆仓库每个大垛四周应留有辅助作业机械的通道。5秸秆仓库可采用轻型封闭,并应考虑防风措施。6.3.5软质秸秆包料的接卸及堆取设施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秸秆仓库贮存软质秸秆包料时,宜在秸秆仓库设桥式秸秆堆码起重机进行接卸。秸秆堆码机数量不宜少于两台。设备的堆取能力应与卸车及进锅炉房的燃料输送系统能力相适应。页面 13/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2 采用半露天或露天燃料堆场贮存软质秸秆时,可在燃料堆场设桥式起重机、移动式抓料机、固定旋转式抓料机或叉车进行秸秆的堆料和取料作业。设备的堆取能力应与卸车及进锅炉房的燃料输送系统能力相适应。3秸秆仓库、半露天堆场或露天堆场,可设叉车或移动式抓料机进行辅助作业。辅助设备的数量,应根据辅助堆取作业、整理等作业量等因素确定。6.3.6 桥式秸秆堆码起重机的选择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式秸秆堆码起重机的起吊重量(含夹具重量)应按打包机所能提供的最大包料重量确定。同时,还应考虑1.2 倍的超载系数。2 桥式秸秆堆码起重机夹具开口除应满足最大和最小料包的外形尺寸外,尚应考虑包料外形尺寸公差。6.3.7 发电厂燃用多种燃料且需混烧时,料场的设置应具备混合给料的条件。6.4燃料输送系统 6.4.1硬质秸秆、辅助燃料及挤压成颗粒状的软质秸秆,可采用刮板给料机、活底料仓液压推杆给料机、螺旋给料机、圆形螺旋输送机、鳞板式给料机、移动式或固定带式输送机等设备进行输送。输送系统的出力,不应小于对应机组锅炉额定蒸发量燃料消耗量的150%。6.4.2 硬质和软质秸秆共用一套输送系统时,所选择的给料设备和输送设备应适应所有燃料的运输。6.4.3不设炉前料仓时,打包的软质秸秆可采用链式输送机进行输送。输送机的出力不应小于对应机组锅炉额定蒸发量燃料消耗量的10 0%。6.4.4设有炉前料仓时,经破碎的软质秸秆可采用带式输送机进行输送。输送机的出力不应小于对应机组锅炉额定蒸发量燃料消耗量的150%。6.4.5破碎机料斗下的带式输送机,宜按计算带宽加大1挡一2 挡选取;带速不宜大于1.2 5m/s,6.4.6 采用地下料斗作为软质秸秆输出设施时,应经充分调研后慎重选择给料设备。料斗下给料机械的选型,应根据物料种类和特性确定。事故料斗给料设备出、人口不宜设调节装置。6.4.7 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带式输送机斜升倾角的选择应考虑燃料特性和粒度等因素。输送颗粒状物料时,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16;输送破碎后的秸秆时,输送机倾角不宜超过2 2。6.4.8 带式输送机栈桥应因地制宜地采用露天、半封闭式或轻型封闭式。采用露天栈桥时,带式输送机应设防护罩,并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采取防风设施。带式输送机栈桥(隧道)的通道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m。2 检修通道净宽不应小于0.7 m.3带宽8 0 0 m m 及以下的栈桥净高不应小于2.2 m。4带宽10 0 0 m m 及以上的栈桥净高不应小于2.5m。5地下带式输送机隧道净高不应小于2.5m。6.5破碎系统 6.5.1破碎机的选择应根据物料种类和特性确定,破碎后的物料尺寸不宜大于10 0 m m。当锅炉厂对燃料颗粒尺寸有具体要求时,破碎设备应满足锅炉要求。页面 14/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6.5.2 破碎机的单台出力、台数应根据秸秆的人厂条件、燃料输送系统的出力及工艺配置、所能选择的破碎机的最大型号等条件综合确定。破碎机所能选择的最大型号不能满足破碎需要时,可以选择多台。6.5.3硬质秸秆的破碎应符合下列规定:1硬质秸秆在厂内进行破碎时,破碎机宜布置在封闭厂房内。破碎机本体应带除尘装置。2 破碎机宜适用于可获得的不同种类的燃料,选型时应考虑下列要求:1)能适应物料的特性、运行可靠、易损件寿命较长;2)破碎后物料的尺寸应满足系统输送、锅炉给料系统的要求;3)落料斗沿输送方向的长度应等于或大于破碎机落料口长度;4)破碎机前后的落料管和料斗应采取密封措施。6.5.4不设炉前料仓时,打包的软质秸秆应在炉前解包破碎。6.5.5设有炉前料仓时,打包的软质秸秆可先解包破碎再用带式输送机运至炉前料仓,解包破碎机的出力应与输送系统的出力相适应。6.6 燃料输送辅助设施及附属建筑 6.6.1采用汽车运输时,发电厂内应设汽车衡。应根据全厂总平面布置和车辆流向,选择合理位置,尽量使空、重车分道行驶。汽车衡的规格、数量,应根据汽车车型、汽车日最大进厂的车辆数、日运行小时数、卸车等因素确定。汽车衡的称量吨位,应根据可能进厂运输车辆的最大载重量确定。6.6.2 输送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时,人炉燃料计量宜采用电子皮带秤。6.6.3对输送散料的系统,在进人主厂房前,应设一级除铁器。在除铁器落铁处,应设置集铁箱或通至地面的弃铁设施和安全围栏。6.6.4燃料输送系统应设有必要的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6.6.5燃料人厂时,应设置必要的水分检测和采样设备。6.6.6 燃料输送系统中不宜采用水力清扫和真空清扫系统。6.6.7 燃料输送系统中的卸载装置、移动的给料设备、转运点宜考虑抑尘措施。6.6.8 附属建筑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燃料输送系统,不宜单独设综合楼和检修间。2 除寒冷地区外,装载机和其他辅助作业机械库不宜采用封闭式,可按硬化地面加遮阳防雨篷设计。车库位置宜设在靠近料场并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车库的停车台位数宜与作业机械台数一致。7 秸秆锅炉设备及系统 7.1锅炉设备 7.1.1锅炉的选型宜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软质秸秆、硬质秸秆和辅助燃料的特性及其混烧比例,宜选择层燃炉或循环流化床锅炉。页面 15/43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 B 50 7 6 2-2 0 12)链接:w w w.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t e c h/7 1438.h t m l 来源:新能源网 c h i n a-n e n g y u a n.c o m 2 容量相同的锅炉,宜选用相同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