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版本 .doc

    • 资源ID:97455510       资源大小:8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版本 .doc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40分,论述20分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夏代的教育1.关于夏代学校的设置(掌握名称即可)(1)中央:“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2)地方:“校者,教也。” “校,从木,交声。”原义为木囚,即以木材为围栏,作为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从而成为习武的场所。2.夏代教育内容方面:统治者很重视军事教练。当时,弓箭是重要的武器,成为教练的主要项目。即夏代“以射造士”,习射是军事教育的重点。商代的教育3.商代大学的名称:庠、序、学(左学、右学)、瞽宗。当时大学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瞽宗是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4.商代教育的特点:“殷人尊神”“以乐造士”。5、学习内容:习武、礼乐西周的教育6.西周教育的特点:“以礼造士”。(PPT)7.西周时期,在文化教育上,其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官师合一”是“学在官府”的体现。8、西周的教育管理:考核与奖惩大学的考核:学记中有详实记载;小成;大成。9.西周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为乡学。乡学的惩戒方法:先教后罚。对不听取教导者,先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如果不改变,就流放远方,永远不加使用。10.西周的六艺教育(1)礼乐礼的内容极广,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皆为其包括,以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不能没有礼。 乐教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舞蹈。(2)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 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3)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读写。 数,指的是算法。六艺的特色:文武兼备、知能兼求、教有所别11.六艺教育的历史影响(PPT)(1)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2)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想借助六艺教育的经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些弊端,因此把六艺教育当作理想模式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作历史论证。(3)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 凡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育寻找论据; 有所批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艺教育。由此可见,六艺教育思想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春秋时期的教育12.春秋时期教育的总特征: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私学兴起的原因:1.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2.“士”阶层地位的变化私学的历史影响: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1.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樊篱,使教育从政治活动中逐渐摆脱出来,成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孔子的教育思想14.孔子重视教育的作用(1)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 人口经济教育庶:要有较多劳动力。富: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教: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庶与富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才会取得社会成效。(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性相近,习相远“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15.孔子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16.孔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意义: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推动力量。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它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性,直到现代还有实际意义。17.孔子的教学内容:(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老师以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2)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18.孔子的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3)因材施教应根据学习者自身差异采取教育措施。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19.孔子主张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2)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3)诲人不倦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4)以身作则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的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5)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6)教学相长孔子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育稷下学宫1.稷下学宫的性质:(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3)稷下学宫的政治色彩十分鲜明,干政议政作用十分突出。2.稷下学宫的特点:(1)学术自由(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容纳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允许个别游学。相互争鸣与吸取。(2)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学者们很高的政治待遇。待遇优厚还表现在物质待遇上。墨子的教育思想8.墨子的教育作用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害,教育对人是可能的。人性不是先天所成,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9.墨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兼士或贤士。三条具体标准:博乎道术(知识文化)、辩乎言谈(辩论技术)、厚乎德行(道德修养)。10.墨子的教育内容(1)政治和道德教育养成兼士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2)科学和技术教育:墨家的科学技术教育包括自然科学教育、生产和军事技术教育。数学:极限、圆; 力学;光学:小孔成像; 器械制造。(3)文史教育“非乐”(他认为,乐教靡费人力财力,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懈怠于所从事的职业)(4)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衡量人的认识与言谈是否正确,把握三条标准:“有本之者”,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有原之者”,即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有用之者”,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墨翟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史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提出“察类明故”的命题,要求懂得运用类推与类故的方法。孟子的教育思想11.孟子的“性善论” “性善论”的依据:“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认定:“仁、义、礼、智”为天赋予人的本性之端。社会现实中的“不善”(或“恶”),为环境使然。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了: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12.孟子的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1)教育的作用:“扩充善性”、“求其放心”(2)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中,孟子尤重父子孝,兄弟(长幼)悌这两种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道德规范体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13.孟子论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的教育思想14.荀子的“性恶论”“性伪之分”人性是指人的先天素质、人的自然状态,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伪”是指人为,是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15.荀子的教育作用“化性起伪”教育是依一定的规矩对人加以改变的过程。人的改变,是环境、教育、个体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6.荀子的教育目的荀子把教育培养目标分为“士、君子、圣人”三个层次。“士”是从事具体事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君子”最主要的是“笃志而体”,坚固其志,身体力行;“圣人”是最高的“智者”,博大精深,无所不明。17.荀子的教育内容荀子重视古代典籍的学习,尤其是儒家经典的传播。六书。诗:中声之所止也; 书:政事之纪也;礼: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尤重礼,以之为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学至乎礼而止矣”。18.荀子的学习过程(1)闻见 (2)知 (3)行19.荀子论教师的地位教师地位:与“天、地、君、亲”并驾齐驱。教师作用:关乎国家礼法之存废。教师为“礼”的化身。20.荀子论师生关系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21.荀子论教师素养为师之道在于:有尊严而令人起敬,德高望重,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法家的教育思想22.法家的教育方式方法(1)“以法为教”是法家关于教育内容的规定。(2)“以吏为师”是法家关于法制教育的实现手段。大学的教育思想23.大学中的“三纲领”(1)明明德:把人天生的善性发扬光大(2)亲民:把个人自身的善转化为他人、尤其是民众的善(3)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24.大学中的“八条目落实“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与“内圣外王”推己及人的修养路径中庸的教育思想26.中庸论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记的教育思想27.学记的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9.学记的教学原则如启发式、因材施教30.学记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侧重从教师角度,即教师自身的教和教师自身的学。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1.汉朝时期文教政策的基本特点: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演变:“法家思想”“黄老之学”“独尊儒术”2.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1)“独尊儒术”宏观文教政策的实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统于一尊,孔子成为知识界尊崇的偶像,加速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2)随着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儒家经学也在教育领域取得绝对控制权,并且成为知识和修养的象征。(3)“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使得原先的诸子百家之争一转而为儒家内部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3.汉朝学校系统4.太学(1)太学设立的时间 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2)太学的教师是博士(3)太学生的称谓是博士弟子(4)太学的教学内容:儒家经典(5)太学的教学形式:“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主讲的博士称为“都讲”(6)太学生的出路:进入仕途,当官(7)太学的考试: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射:以射箭的过程来形象描写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回答过程策:教师所出的试题5.鸿都门学(1)创办时间: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2)学习内容:尺牍、辞赋、字画,不唯儒家经学马首是瞻。(3)性质: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规模曾发展到千人以上。(4)学生来源:诏令州郡三公选送学生入学;予以学成者高官厚禄。(5)历史影响:其一,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开创了“文学取士、艺术取士”的先河。其二,教育形式上的创新,为此后的专门学校(书学、算学、律学、画学、医学)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其三,鸿都门学为世界上最早的文艺专门学校。6.汉朝私学中学生的类别(1)“及门弟子”:直接聆听老师的教诲,甚至和老师一起辩论经义,商讨学术。(2)“著录弟子”:他们慕老师之名而来,留下名字,老师承认他为弟子,以后便可在需要的时候来请教。7.“文翁兴学” 郡国学;县道邑校 乡庠;聚序8.汉朝经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重视(师法)、(家法)。(1)“师法”: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学的经说。(2)“家法”:跟随经学大师学习的弟子,对经学大师经说之发展,形成一家之言,为学术界及朝廷认可的经说。董仲舒的教育思想9.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罢黜百家(2)兴太学以养士(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10.董仲舒的人性论和教育作用(1)董仲舒说:“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人性就是指人天生的素质。他将人性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等级:“有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2)教育对于不同的人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具备“圣人之性”者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感情欲望,注定要向善的方向发展。 具备“斗筲之性”者很难进行自我节制,只有用刑罚制止他们作恶。绝大多数人具备“中民之性”,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们是教育的主要对象。11.董仲舒论道德教育(1)德教为立政之本(2)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3)道德修养的原则重义轻利;“以仁安我,以义正我”;“必仁且智”王充的教育思想12.王充的教育目标培养(“文人”)和(“鸿儒”)。即王充把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文人:知识渊博,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政治结合起来,并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鸿儒:知识分子中最高的一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现存的社会知识,且能够创新知识,是不可多得的理论学术人才。13.王充论学习(1)学知与闻见积累经验知识(2)思考与求是将经验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问难与距师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心理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魏的学校教育兴修太学,时间是黄初五年魏的“五经课试法”学校中的一种考课制度。2.两晋时期的国子学两晋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这是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国子学创办的时间是:晋武帝咸宁二年。咸宁四年,确定了国子学的学官制度。3.宋朝“四馆”的设立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4.北齐北齐在学制上的贡献是创设了国子寺。具有训教胄子、统理学官和生员等多种功能。颜之推的教育思想6.颜之推论儿童教育(1)儿童教育的时机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2)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严慈相济 适度体罚 切忌偏宠(3)儿童教育的内容语言的学习:学习通用语言 志向教育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以孝悌为中心 方式:“风化”7.颜之推的著作颜氏家训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2.隋唐的中央官学隋代中央官学初称国子寺,隶属于太常寺。开皇十三年,“国子寺罢隶太常”。国子寺独立后改名称为国子学。大业三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3.唐代的中央官学可分为直系和旁系两类。直系的学校(即由国子监管辖者),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算、算学、广文馆,时称七学(“六学一馆”)。 旁系的学校,有崇文馆、弘文馆、医学、崇玄学、小学等。直系的“六学”与旁系的崇文馆、弘文馆合称“六学二馆”。4.唐代的地方官学分为直系与旁系两大系统。作为地方的直系学校,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市和镇也有市学和镇学,但不常设。地方的旁系学校有医学和崇玄学,它通过中央医学和崇玄学,归太医署和祠部管辖。5.隋唐时期的科举制(1)科举产生的标志: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后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2)科举考生的来源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3)科举考试科目与考试内容唐代科举分文举和武举两大类。文举分为常设科目(常科)非常设科目(非常科)和特设科目(制科)等类别。常科即每年定期举行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4)科举考试的方法: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订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5)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科举无疑是一柄“双刃剑”。 从积极方面来看: 第一,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只要用科举考试确定了全国统一的选才标准,那么全国的教育设施都将有比较一致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能有效地对全国教育事业实施宏观调控。第二,由于科举制度本身在形式上具有公开性和平等性,任何人只要进学读书,都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取得名位,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强烈的求学愿望。同时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人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统一的科举考试必然促使学校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而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科举制度的实施也促使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促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日趋严密和完善。 从消极方面来看: 第一,科举制度使学校成为其附庸。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社会也逐渐产生偏重科举、轻视学校的风气。 第二,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章句和华丽的诗赋,考试方法机械、呆板,偏重于死记硬背,这就使得学校的教学内容空疏无用,缺乏时代精神,教学工作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这既不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第三,科举制度毒害了读书人的思想,败坏了士风。由于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试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科举成为士人入仕的阶梯,成为他们取得高官厚禄的最好门路。儿童从入学读书的第一天起,就受到读书做官的教育。在科举制度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观,长期支配着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学校教育。韩愈的教育思想6.韩愈论人性与教育的作用(1)人性论明确区分“性”与“情”。人有性有情,性是先天具有的,情是后天习染的。“性”与“情”的联系。性三品说。“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2)教育作用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对上品之人,教育能使其先天具有的仁义善性得到发扬光大。·对可善可恶的中品之人,教育对这部分人的人性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按封建伦理道德标准来教育改造他们,使之顺性克情,弃恶从善,向着上品之人靠拢。·由于下品之人,他们天生是顺情而行的,其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总是与封建伦理道德标准格格不入,教育对他们人性的变化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借助刑罚,使他们不致任情而行。人性规定了教育的权利。人性等级不同,教育作用不同,教育的实施只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必要遍及每一个人。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内容为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7.韩愈论师道(1)教师的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直接从师与间接从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或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教师的任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宋朝时期的教育1.宋朝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兴学运动 (1)“庆历兴学”时间: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史称“庆历兴学”人物: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内容:其一,普遍设立地方学习。其二,改革科举考试。 其三,创建太学。影响:“庆历兴学”虽然由于范仲淹不久被排挤出朝廷遂告失败,但它毕竟对于北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且其余波一直荡漾不息。(2)“熙宁兴学”时间:宋神宗熙宁三年人物:王安石内容: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二,改革科举,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取人,罢诗赋、帖经、墨义,专尚经义;第三,恢复和发展州县的地方学校;第四,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编撰三经新义(诗书周礼),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影响:促进了地方官学的发展,使北宋的教育出现了转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使他自己以一个无可争辩的教育改革家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3)“崇宁兴学”时间:宋徽宗崇宁元年人物:蔡京内容: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影响:促进了宋朝教育事业的发展。(4)三次兴学运动的影响: 三次兴学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其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2.宋朝地方官学创立了“分斋教学制度”(名词解释)(1)主要内容: 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实施分斋教学。(2)两斋的培养目标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3)分斋教学制度的影响胡瑗创立分斋教学制度,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治民、治兵、水利、算数等实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中,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的地位。治事斋学生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元朝时期的教育4.元朝中央官学主要有: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1)元朝国子学的重要特点:是实行“升斋等第法”(名词解释)和“积分法”升斋等第法: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办法。它是宋代三舍法的延续与发展。积分法与升斋等第法相联系。汉人学生升至日新、时习两斋,蒙古、色目学生升至志道、据德两斋,则实行积分法。(2)回回国子学:学习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字)的学校,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中最早的外国语学校。5.元朝地方官学:社学(1)创办时间: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是元代地方教育的一种创举。(2)内容:社学是设在农村地区,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以农家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形式。(3)影响:对于发展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具有一定意义。这是元朝在教育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元时期的书院书院以私人讲学为主,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书院自由研究学问,开创了一代新风;书院在教学制度和教育管理上也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官学的独特的体系。 6.白鹿洞书院宋代书院学规中最有影响的,是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此学规选取儒家经典中圣贤的格言,用以概括理学教育的基本主张,阐发了对人、为学、修身、处事、接物的大道理,从宏观上揭示立教的规范。 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代表的书院教育理论,明确了书院教育宗旨、教育教学原则等根本问题,标志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王安石的教育思想12.“三舍法”(名词解释)(1)时间:熙宁四年(2)内容:学生初入太学居外舍,学习一年,经考试合格者升内舍,内舍学习二年,经考试合格升上舍,上舍学习二年,经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的,即不再经过科举考试而直接授以官职。这样,学校不仅担负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了。崇宁兴学时,蔡京把三舍法扩大实施于地方官学,使之成为遍及所有官学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3)影响:三舍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将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三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它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也有深远影响。13.王安石系统的人才理论(1)教之之道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学校,并严格挑选学官;教育内容以实用为准则;以造就有实际才能的治国人才为培养目标。(2)养之之道人才的管理问题各级官吏应该有较高的俸禄;明确规定各级官吏有关衣食住用的标准;若有的官吏违反法律,则依法严惩。(3)取之之道人才的选拔问题选拔人才应该自下而上推荐;对于推荐上来确是贤能者,应授以相应的官职;考察人才不能偏听偏信,而应该察其言,观其行,试之以事。(4)任之之道人才的使用问题使用人才时应该做到用其所长,任其所宜;任职要相对稳定。朱熹的教育思想15.朱熹论小学和大学教育朱熹在总结古代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人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征,明确地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1)入学年龄: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2)教育目标:“打坯模”,要在小学阶段下功夫,打好基础。(3)教育内容:“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上熟悉伦理纲常,达到存养已熟,根基已深的程度。大学教育(1)入学年龄:15岁以上。(2)教育目标:“加光饰”,进一步精雕细刻,把他们培养成完美的治国之才。(3)教育内容:在小学“学其事”的基础上以“明其理”,即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作为大学的基本教材,并用理学的观点对各书进行重新解释。16.朱熹论读书法(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1.明朝国子监教学制度(1)实行监生历事制度监生历事制度创始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规定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各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一年,甚至更长。选派监生历事的原因:为了弥补明初官吏的不足,监生通过历事,可以广泛地接触实际,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监生历事的目的在于使监生通过“历事各司”以“学习政法”,锻炼并考查监生的从政能力。监生历事制度,为中国古代大学教学实习制度之始。3.明朝的科举制度(1)科举考试的程序:童试乡试会试殿试(2)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八股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在产生之初,对于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4.王守仁论儿童教育(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最终版本 .doc)为本站会员(yy****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